查看原文
其他

三丰 | 记一次难忘的笔会(还有吐槽会和歌会)

©本文由三丰原创,授权赛凡科幻空间发表。

欢迎个人转载,商业转载请联系赛凡科幻空间或在微博@新幻界


上周末,我到成都参加了“第七届未来科幻大师奖”的颁奖活动。从香港的20多度到成都的4度,虽然温度陡降,但身心却丝毫没有感到寒冷,新买的羽绒背心都没有用上。

本以为只是来成都玩玩吃吃、出席颁奖典礼的酱油之旅。出发前三天石头告诉我,孙悦给我布置了任务——担任笔会的主持人。“怎么玩都行吗?”我问孙总。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就给每位参加笔会的新老作者、评委布置了作业。

我所期望的作者笔会,既要有创作经验的分享,也要有针对具体作品的火花撞击。因此,我分别给宝树、江波、张冉等几位评委/资深作家分配了不同的题目,请他们传经送宝,向新作者们讲授自己的创作经验。我的一个要求是,多谈实操经验,多举实例。

新作者们也不会闲着,他们接到的任务更加棘手——每人从未来大师奖入围的十五篇小说中挑选三篇现场进行点评,要求是褒贬兼顾、观点鲜明。简单说:要一针下去见到血!


礼拜五我到达酒店,碰到张潇、修新羽、刘雨曦等几位入围作者,他们都表示,现场点评同侪的小说这安排令他们紧张,怕伤害彼此的感情、陷入相互之间的尴尬境地。我说,紧张就对了,这趟来光带着耳朵和眼睛可不够哦。文学作品——特别是新作者的作品——需要批评,需要碰撞,需要提高的机会。我也很欣慰地看到,新作者们都认真地准备着“作业”,有的还连夜读文写稿子。这让我对第二天的笔会更加期待了。

礼拜六,采风团在大熊猫基地和金沙遗址博物馆留下欢快的足迹。但我猜会有人脑子里还是绷着“笔会上说什么“那根弦儿吧?

卖萌的科幻作家

下午3点多,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一间据说是“档次最低”、但空间实在巨大的会议室,与会者们喝着礼仪小姐以半跪礼仪冲泡的茶,笔会正式开始了。其实作为主持,我也有些忐忑,它会按照我所预想的走向发展吗?

第一部分,是资深作家的经验分享。我让宝树起个头,专门谈谈“历史与科幻如何结合”这个命题。宝中堂不仅写过《三国献面记》《成都往事》等历史科幻小说,还为三联编过一部《科幻中的中国历史》选集,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由他来聊这个话题再合适不过了。果然,宝树准备充分,先从理论角度谈到历史与科幻在异质性上的相通性,再从如何选择切入角度、如何丰富历史细节、如何平衡历史与科幻的张力、达到精神共振等方面讲述了自己的实际经验。

第二位发言的是江波。我布置给创作过宏大的“银河之心”三部曲的他的命题是“如何完善世界构建(world-building)?”江波直接从自己“银河之心”三部曲创作的经历谈起。原来,如此宏大的世界观起源于两三个很短的小说。他总结说,完善的世界观不太可能是预先做好的工程式搭建,而更应像是从一部部作品、一个个章节中有机地生成。

夏笳老师对这个命题特别有话想讲,于是她抛开我给她临时布置的题目,接在江波的后面做了丰富的补充。今年她作为嘉宾参加新加坡文学节时,主持的一个工作坊就是关于“短篇科幻小说中的世界设定”。她谈到四个层面的世界构建流程——点子(what if),背景(background),前景(foreground),人物视界(character’s view)。夏老师果然是教学经验丰富,短短几分钟的分享就像是一堂写作课,有理论高度、有实操经验,只可惜“学员们”没时间直接上手练习。

前面三位老师的分享稍显严肃一些。接下来,张冉和阿缺的发言就把气氛搞得活泛起来。张冉分到的题目是“新人该怎样锤炼自己的文笔”。冉爷没有说那些有关纯文学层面文笔的老生常谈,他直接以参赛的两篇作品《电锦瑟》和《赋格》为例,谈在科幻文学中细节描写的准确性对于以文字构建世界的可信性是多么的重要。他也以犀利见血的点评,让新人们提早享受了大型互评(pen)现场那令人坐如针毡的氛围。我看到《电锦瑟》的作者似乎有话想说。忍住,少年,还没到你的趴。

阿缺最近常有情感动人的佳作,如《再见哆啦A梦》《云鲸记》《彼岸花》等。我给他的题目是“作为一个学生/宅男,我如何把握形形色色的人物情感?”他讲了自己的几个技巧,一个是观察身边典型人物,第二个是写好配角,第三个有意识地克制表达情感。他独特的“缺式脱口秀”引发阵阵轻松的笑声,治愈了现场刚被冉爷扎伤的广大群众。所以,没错阿缺,这正是我把你放在冉爷后面的用意啊。

随后是“硬哥”谢云宁谈如何从冷硬科技中提取点子创意、表达科技美感。还有灰狐以自己获得第四届大师奖的《招魂》为例,介绍他利用好莱坞工业化剧本创作模式打磨小说结构的经验。

这七位作家真的是做好了功课来的(我看到好几位都拿着笔记),他们的分享完全达到、甚至超出了我的预期,满满都是干货。相信在座的新作者都颇有收获感。一眼望去,不少人都刷刷做着笔记,像一块块勤奋的海绵。

笔会现场

第二部分就将进入入围作品点评环节了。我为什么心心念念要在这次笔会上做看似有些得罪人的作品点评?在稍后的时间我也专门提到,这其实一直是中外科幻笔会/写作营的传统项目,它对于新作者的提高帮助作用也早已得到了证明。这次参会的新作者刚好都带着入围作品,而所有评委都已事先读过这些作品(并且不少老师都带着做好的记录),那不搞个“插刀补刀”仪式真就对不起这天时地利了啊。

在作者们互评之前,是几位评委的点评时间。文学组的邹禾老师、肖化化老师、拉兹老师,还有影视组的朱飞云老师、陈思羽老师都从各自的评审体验出发对入围作品的整体和部分做了评论。这其中,既有表扬、又有批评,还包含殷切的期望。拉兹说,看完这些作品,我很汗颜和害怕。我知道这些优秀的作品很多是某社的退稿,是不是某社出了问题?(夏老师:是的。)


等老师们说完,时针已经走向了六点。博物馆要清场,留给学员们的时间没有了。难道我们就只能取消作者互评了吗?当然NO!怎么能让新作者们紧张了这么久而得不到释放呢?

于是,在大巴载着我们回到酒店晚宴、酒过三巡、串过五味、暖场乐队撤离后,我拿起话筒对大家说:Let the fight begin!

星垂、修新羽、张潇、杨晚晴、黎木、野生火箭、张琛、刘雨曦和王元等十位作者依次上台,点评自己挑选的三篇入围作品。当点评者发言时,被点评者必须站起来,接受点评者的炮火。双方四目相对,“真情”评价。点评完后,被评者还可以进行解释或反驳。有很多次,双方以拥抱终结这有来有往的互动。

新作者有的腼腆,有的奔放,有的擅吐槽,有的爱反驳。张潇同学就是个嘴甜的,简直把点评杨晚晴和修新羽的时间变成了大型表白现场,场面一度十分粉红。还有野生火箭这个小姑娘也不得了,每篇作品都用一个精妙的比喻来夸赞,简直深得商业互吹的精髓啊。

未到场的石黑曜、慕明等入围作者也没有逃过火力攻击,针对《仿生屋》和《假手于人》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拉兹作为力挺《假》的评委,代替慕明站起来接受批评,并屡屡为之辩护。嗯,要是他长头发没剪,那就更贴合了。

在新作者们发言前后,意犹未尽的评委们纷纷下场补刀。夏笳对获得大家一致好评的《罪》给出一个直言不讳的批语:这是一篇二流小说中的一流作品。宝树和江波也对个别作品给出精到的批评意见。

夏老师的温柔补刀

“吐槽大会”结束后,这次笔会总算圆满完成。虽然在形式上它与我的预想大有不同,但效果却一点都不差。也许这可以发展成为未来大师奖的传统项目。孙悦说,这个可以有。

大家坐回去继续喝酒撸串,夏笳拿起话筒清唱了一首《成都,成都》,很好听,很应景,也很正常。但从她唱的第二首《曲苑杂坛主题曲》开始,场面变得诡异起来,70后80后开始纷纷抢过话筒唱起了老歌,这些歌儿一个赛一个的“古典”。旁边的90后们一脸懵逼,因为有的比他们的年纪还老啊。

人美声靓的夏笳、文艺摇滚的张冉、一剪梅起头一发不可收拾的江波、跑调也面不改色的宝树、中华小曲库张潇、酒桌黄色曲库拉兹、自称00后的80后大叔杨晚晴“晴姨”、还有爱唱粤语歌的我……大家轮流霸住话筒,互相激发深度回忆,一首接一首的唱下去,大有不唱完记忆中的老歌不罢休的架势。

High歌会

唱完《难忘今宵》准备收摊的时候,有人说韩松老师快到了,于是众人决定继续唱下去等韩老师来打个招呼。后面真的是齐声合唱了《国际歌》,“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句吼得尤其大声。幸好整个咸集设计酒店都被我们包下来了,不然被其他宾客听到,还以为穿越回了80年代。最后的最后,得知韩老师因感冒直接上楼休息,大家以一曲《再回首》结束了这场看似要唱到宇宙寂灭的歌会。

韩松老师曾说,科幻作家们需要围着篝火喝酒跳舞,也许这便是后来撸串传统的起源。今天过后,也许除了撸串喝酒,作家们也许还可以增加一个吐槽作品的环节。毕竟在这个场合被扎几针不要紧,没有什么是一顿酒解决不了的,对吧?一顿酒不行,就再来一场high歌会!

无比期待明年大师奖的笔会和歌会。在此之前,大家赶紧练练吐槽技能和唱唱新歌儿吧!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