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如果把学校比做高压锅,老师大概就是出气孔

zbs8270886 作文与课件 2024-04-27

如果把学校比做高压锅,老师大概就是出气孔

话说高压锅,乃厨房之神器,能于瞬间将食物煮得酥烂,满足味蕾之需。

然则,若是将高压锅之理念移至教育之领域,恐怕便非那般美好了。

若学校乃高压锅,老师则为那出气孔,而学生,便是那锅中翻腾的食物。

高压锅内的食物,种类繁杂,有的适合煮,有的适合炒,有的则适合生吃。

同理,学生亦是如此,有的聪明伶俐,有的沉稳内敛,有的则活泼好动。

然而,在教育的高压锅里,他们却往往被一股脑儿地扔进去,期待着能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被煮得一样酥烂。

这岂不谬哉!

要知道,食物有其本性,高压锅虽好,却非万能。

果蔬类入锅,便成烂泥;鱼虾类入锅,便失其鲜;海带入锅,更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同理,学生亦有其个性,有的适合自由发展,有的需要严格管教,有的则需要特别关照。

若一味以高压锅的方式对待,岂不是要毁了他们?

更何况,那些所谓的“问题学生”,他们或是不愿学习,或是影响他人,甚至欺负师生。

然而,在教育的高压锅里,他们却如同那些不适合煮的食物,被硬塞进去,与其他学生一同受热。

如此这般,不仅他们自身受损,更可能影响到其他学生。

人们常说,没有煮不好的食物,只有不会煮的高压锅。

然而,在教育的高压锅里,这句话却成了对老师们的苛责。一旦出现问题,便怪罪于那出气孔——老师。

仿佛他们便是那罪魁祸首,是他们未能将食物煮好。

然而,我们是否想过,老师们其实也是受害者。

他们戴着“天底下最光辉孔洞”的高帽,被献祭在道德祭坛上,承受着无尽的责难与压力。

他们尽力去煮好每一份食物,但奈何高压锅的局限,使得他们力不从心。

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教育的理念。

高压锅虽好,却非万能。

学生不是食物,他们有思想,有感情,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教育,应该是一种引导,而非一种强制。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足够的发展空间,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教育的高压锅成为毁灭人才的机器,才能让老师们摆脱那出气孔的枷锁,真正发挥出他们的教育智慧与热情。


热点时评

教育之痛:邯郸现象下的深思

范曾再婚事件:一场关于人性与情感的多维解读

如果,我抽领导一巴掌——法治之下,无人可超然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