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学融资超50起,它为何受资本吹捧?


2023年2月,生物降解材料研究院、TK生物基材料主办,中科国生、微构工场、丰原生物协办的《生物基与降解材料2022年度大会暨颁奖典礼》将在苏州举办,会议将发布PBAT、BDO、PLA等材料年度数据现诚邀行业专家、企业代表出席,欢迎报名参展参会。

在过去的2022年中,合成生物毫无疑问在资本市场中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募资不顺、投资放缓的一级市场里,合成生物赛道却 " 风景这边独好 ",资本热度有增无减。
据星矿数据统计,2022 年国内有超过50家合成生物公司宣布完成融资。高瓴起码出手4家相关公司,红杉、经纬、 峰瑞资本、光速中国等头部投资机构几乎全线入场。二级市场上,凯赛生物、华恒生物等合成生物概念股市盈率在60倍左右,发酵产品对应的化工行业市盈率则仅有20倍。
合成生物的发展其实由来已久,什么会在这两年突然受资本追捧?现在行业发展到了哪一步?这些都是市场关注的问题。

01

产业进入加速成长


分析师们一直有一个观点,从产业中大部分企业的融资方式,来观察产业自身的发展阶段。如果全部企业都是通过一级市场融资,说明产业处于导入期;如果开始有企业陆续上市,在二级市场融资,说明产业进入加速成长期;如果大量企业上市层出不穷,说明产业进入成熟期。

以此来看合成生物学,近一年多全球集中上市了4家核心公司,是产业加速成长的标志。2021年8月,美国合成生物公司Zymergen(NASDAQ:ZY)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日市值几近36亿美元。2021年9月,合成生物企业Ginkgo Bioworks(NYSE:DNA)登陆纽交所,为史上最大SPAC并购交易之一。中国的合成生物公司凯赛生物、华恒生物也分别于2020年、2021年登陆科创板。

图|2022年国内合成生物领域融资情况

02
技术和政策共同推动


合成生物学并不是一个新命题,那为什么会在近一两年变得热门?在业内看来,这是技术内因和政策外因的共同推动作用。

微构工场是清华大学技术成果转化成立的一家合成生物技术企业,利用清华大学近30年积累研发成功的“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创立微构工场的研发团队在原发现于新疆艾丁湖嗜盐菌的基础上,又进行了多次改造,使其更适用于工业量产。此后,清华大学科研团队与微构工场持续专注菌株研发,尤其是2018年之后菌株已连续迭代至20代,利用全新的代谢路径可生产PHB、P34HB、P34HBHV、PHBHHx、PHB5HV、P3HP3HB等多种材料。

蓝晶微生物联合创始人张浩千在今年的一场行业论坛上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底层技术主要是基因测序、基因编辑、基因合成三部分,这三部分在过去10年间成本下降了1000倍,甚至更多。这就意味着原本只有大药企能支撑的研发行为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合成生物学的初创公司也才有了机会。

蓝晶微生物的本质是一家拥有持续创新能力的生物技术企业。为了在PHA之后持续推出新产品,公司在过去四年间,成功整合了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材料科学和数字与自动化技术四大要素,构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平台优势。

这其中除了技术的突破,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提高了合成生物的热度。

美国: 2006 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NSF) 向新成立的合成生物学研究中心(SYNBERC)提供为期十年共 3900 万美元的资助,为美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

欧洲:顶层设计布局始于 2009 年,英国、德国、法国研究学院分别发表在合成生物学行业研究报告或设立研发中心,旨在提升行业发展优先级以及指定本国未来行业发展目标。

中国:从“十三五”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专门强调合成生物学,推动合成生物学技术创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种计算设计、高通量筛选、高效表达、精准调控等关键技术,有序推动在新药开发、疾病治疗、农业生产、物质合成、环境保护、能源供应和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应用。



绿洲资本投资负责人也对记者表示,绿洲资本从2021年上半年就开始关注合成生物行业,“因为我们的核心是长期关注数字化对产业改革的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中国在材料学上有很多创新,有些材料通过过去的化学法在向生物法做升级,于是我们意识到合成生物有变革的大机会。”


03

化学工业领域优势


1)有望助力解决化工原料及能源问题

例如某些经过合成生物学方法改造过的光合藻类富含大量的脂质,被人们称为“生物柴油”,可以一定比例添加至汽柴油中使用,用以替代原有能源。此外,微生物还能通过糖酵解等过程为我们提供丁醇、乳酸、甲烷等工业原料,进一步还可从中获取甘油、丙酮酸、氨基酸等具有工业价值的原料,这一过程绕开了传统石油化工必需的原油、烯烃等原材料,可最大限度的利用可再生的生物碳源替代不可再生的化石碳源。


2)在部分化学品的生产上已体现出成本优势

成本方面,受益于规模效应,目前经由合成生物学手段可大规模生产的化学品如己二酸(ADA)、1,4-丁二醇(BDO)、L-丙氨酸等已经可以达到低于石油基路径的生产成本。同时由于其不依赖于原油,故盈利水平相对较为稳定。具备成本优势的合成生物学途径化学品可以以更低的价格切入市场,同时保持更高的利润水平。以华恒生物的生物法L-丙氨酸为例,其平均售价为 1.6万元/吨,毛利率为45%左右;对比本公司酶法生产的L-丙氨酸,平均售价为2万元/吨,毛利率在10%-25%之间波动。





猜您喜欢往期精选▼

1. 生物法制备木糖醇取得大突破

2. 浙江工商大学:将玉米秸秆转化为 5-羟甲基糠醛(HMF)

3. 郑州大学:木质纤维素水解制丁二酸研究综述

4. 发酵法丁二酸的产业化

转发文章,进生物基产业链交流群

1. 区域群
上海、广东、海南、京津冀生物降解材料和制品群2. 产品群PLA、PHA生物降解塑料交流群淀粉基材料交流群、生物基产业交流群纳米纤维素交流群、生物基呋喃新材料、HMF产业交流群
(扫码进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