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企业持续成功的基石——把能力建在组织上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 2024-04-11

升级组织能力,跨越成长周期。


  • 作者 | 华夏基石专家团队
  • 来源 |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guanlizhisheng2015)
  • 管理咨询、培训业务合作 | 010-62557029,13611264887(微信)


华夏基石原创文章

组织与组织能力


彭剑锋:组织变革的基点与主流范式

组织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变革?应该围绕什么变革?变革的路径与基本范式是什么?

施炜:“人性想定”的管理塑造高能组织

要激发一个团队的活力,关键在于打造一支“铁军”,核心是进行人性化管理。

孙波:组织新功能:把单点的效率连接成有内涵的故事

在组织里面,组织的效能和个人的效率始终保持着统一的关系,但在不同时期,这种统一关系的内在定义会发生变化。

施炜:组织进化的现实困境与未来分布式组织

当下及未来的环境变化对组织进化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不同的环境下,企业组织应朝什么方向进化?

苗兆光:把能力建在组织上的华为实践

建组织是一个系统工程,重着点在于思考清楚三大命题,厘清三大基本机制及背后的难题,并重点在五个方面用力

夏惊鸣:组织能力建设的关键期是二次创业阶段

对于组织能力建设的这个必经过程,企业从上到下要统一认知,克服不适,容忍“慢”和“乱”,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老老实实把体系建设出来,把组织能力打造出来。

郭伟:组织能力的“七力模型”

必须围绕战略来打造自己的组织能力。战略界定了组织能力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而优秀的战略是不可能脱离行业的竞争点而独立存在的。

彭剑锋:构建企业持续成功“三支柱”:产品力、组织力、资本力

为什么很多科学家创办的高科技企业注重研发,也有创新性、技术含量高的好产品,但企业还是做不大、活不长?答案是,光有技术和产品,没有组织力,好产品卖不好,卖不多,卖不长。

夏惊鸣:“顶层设计”专门解决企业系统性复杂问题

顶层设计是解决二次创业期系统性缺失的一个极好工具。企业做顶层设计以及基本法,一定要想清楚其背后的本质是什么,这样才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知道如何去做顶层设计,并真正有效地发挥顶层设计的作用。

苗兆光:建设组织能力的七个现实问题

企业为什么要构建组织能力?为了让一个组织能稳定发挥。建立在个人能力之上的组织是不稳定的,组织能克服个人的局限性。

……

更多原创组织能力文章,详见精选集《重新想象组织》,点击下图购买!

《华夏基石管理评论》总第57辑电子版全新上线,点击图片购买。

Article

内容节选


彭剑锋:六大要素,打造强有力组织(文章节选)


一个企业的组织能力需要建立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我认为,组织能力建设百分之六七十是靠积累,百分之三四十是靠创新。

企业能力的发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是基于长期价值主义投入的过程,也是能力发展、积累和迭代的过程。

中国很多企业之所以活不长、做不大,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知识经验得不到积累,最优实践得不到复制,导致了创新无效、创新多动症。创新也需要积累,也需要迭代。

任正非把管理放到很重要的位置,提出“管理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他很少提管理创新,他认为管理就是一种积累、一种改善,管理的迭代即管理的持续改善。

1.企业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共享、复制是组织能力建设的核心

在数字化、智能化时代,虽然我们要从连续性曲线战略思维走向生态战略思维,要深入挖掘各种可能性,要走出经验的曲线,但我认为,任何时候,个性化的服务都要建立在标准的基础之上。

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共享与可复制,仍然是数字化时代企业组织能力建设的根本。因为在数字化时代,你要实现生产者跟消费者需求的精准对接,你也得标准化,才能实现效能的最大化。

企业知识与经验的可积累、可共享、可复制,使得后人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去创新。

2.组织平台成为个人能力的放大器

个人借助于组织平台:第一,能够激发潜能;第二,能人能够创造卓越成就,平凡人能够做不平凡的事情。

通过共享的知识信息平台,团队与组织之间可以实现持续稳定的协同,自动的协同,可以产生成倍的组织整体价值,实现组织整体价值最大化。

3.数字化时代提高了知识累积的速度和效果,放大了共享效能

数字化时代的创新并不等于否认原有的知识与经验的积累。

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做到每个人的所有业务行为、个人的知识,都可以留痕。

通过共享的平台,知识可以存储,知识经验可以共享,这是数字化时代能力建设的一个特点。数字化时代实际上提高了知识累积的速度和累积的效果,放大了共享的效能。

4.不仅要加快知识积累,也要加快知识的快速迭代

在数字化时代,知识经验传播的速度、可复制的速度提高了,知识与经验不断在积累,又不断在快速迭代。

企业不是简单去学习过去的成功经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学习能力。

通过组织的知识信息平台,一方面加速组织知识与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加速组织知识与经验的快速迭代。

企业的组织能力建设在应用层面上是要迭代创新的,继承与创新也是“态叠加”,创新和迭代本身就是积累的一种形式。那么企业实践中应该怎么去做?我认为要做好两点。

第一,抓住数字化、智能化时代的机遇,加速组织能力的积累,尤其加速知识与经验的积累,构建知识与经验的共享平台。所有组织的知识与经验的公司化,是组织能力建设的核心。如何做到把个人知识转化成公司的公共知识,建立共享的知识信息平台,是一个企业能力积累与能力迭代升级的根本。

第二,在企业的任职资格评价体系里面,建立知识经验累积性贡献的KPI指标。企业要强调每个人对公司知识、经验的贡献,强调每个人业务活动的留痕,强调对每个人的知识产权的尊重。某种意义上管理经验也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知识产权。在这一点上,我认为还是向日本企业去学习,持续改善,不断优化。

在操作层面上,要鼓励员工对公司的知识与经验作出贡献,如华为很早就特别强调研发文档的标准化,将之作为某些类别员工的考核指标。文档的标准化就是对公司的知识与经验的贡献。

……



施炜:“人性想定”的管理塑造高能组织(文章节选)


一、人性想定
真正要激发一个团队,打造一支铁军,核心是基于人性的管理。由此形成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企业文化的鼻祖沙因讲的“人性假设”。这个词不好理解,我换了一个词叫“人性想定”,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对人性的设想。第二个层次,是与人性对应的管理理念和原则。第三个层次,是由理念、原则所生出来的管理政策、机制、方法等。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性有什么内涵?人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既与人作为生物的本能有关,也与人在和大自然的斗争中、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形成的一些有社会含义的特征有关。
我思考了一下,觉得人性可以用六组词来概括:
1.善恶。人是有伦理的,是有价值观的。
2.荣辱。荣誉感、自尊,中国人叫面子。很多组织行为学的专家专门研究面子和中国管理的关系。《菊与刀》是研究日本文化的,书中提出,日本文化是耻感文化。耻感文化就是荣辱文化,在一个群体里面,别人好好干而我不好好干,太耻辱了。
3.是非。有人称作罪感文化,一是一,二是二,讲究事实的真相,这是人性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属性。讲面子的时候,不一定讲是非,可能还要把真相隐瞒起来。一个民族的性格里面如果只有荣辱没有是非,这个民族就出问题了。
4.利害。这是最重要的人性,赵履宽教授说,人性就是四个字——趋利避害。本能、欲望等都属于利益的范畴。
5.爱恨。人在情感和情绪上有关爱和仇恨。
6.勇怯。人在态度上有勇敢和怯懦。
二、对应6种人性,可以形成6种新的管理理念
1.意义、使命、价值。为什么愿景重要、使命重要?因为每个人不仅有个人的意义追求,还有群体、团队的意义追求,才能从内心生成能量。
2.尊重、荣誉、自尊、参与。要激发员工的荣誉感、自尊心,让他们积极参与。我在写企业文化大纲的时候,经常会写一条“参与也是激励”。我曾去过一家研发型企业,采用项目式管理,大的几百人,小的几十人,他们不用打卡,报酬差别也不是特别大。我问他们:靠什么驱动你们?他们说靠自尊心。
3.真相、辩驳、数字、公正。事情真相发现了,自然就公正了。
4.利益、机会、惩戒。
5.关爱、团队、救助。
6.氛围、赋能、表率。这些都是高能组织的管理理念,高能组织的内在根源。
……


郭伟:组织能力的“七力模型”(文章节选)


什么是组织能力?如何理解组织能力?

定义一个概念,需要先看其与周边其他概念之间是什么关系,只有厘清了概念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界定其内涵和外延,也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概念。

那么,组织能力的周边都有什么概念?显然,战略和商业模式是与组织能力不同的另一种概念。如果说战略是企业想要达成的目标,商业模式是企业以什么方式达成目标,那么,组织能力就是依靠什么能力来达成目标。简单地说,组织能力就是企业为实现战略和商业模式而应具备的能力。

企业要先定战略,后定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针对战略需要而定的。

与战略的关系厘清了,我们再来看看组织能力究竟包括哪些内容。

这方面有争议。一种观点认为,组织与人是两个概念,组织能力中不应包括人的能力;另一种观点认为,组织与人不可区分,所以组织能力中应当包括人的能力。我个人认为不必纠结,我们研究组织能力的目的是更好地支持战略,组织与人都是要研究的,归于一类还是归于两类,能有多大区别呢?

因此,我本人将组织能力分为广义组织能力和狭义组织能力两种表述方式。广义组织能力是指企业所具备的所有能力,可细分为组织形态、组织流程、组织运营、领导力、员工专业能力、企业文化和机制力七个要素(见图1);狭义组织能力只包括组织形态、组织流程和组织运营三个要素(见图2)。
还有一个争议点是:核心竞争力和组织能力是不是一回事?从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1941—2010,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创始人之一。——编者注)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认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是最有特色、最能匹配战略目标的组织能力。
……

点击关注公众号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官方微店,获知更多华夏基石图书信息 


您每点一次在看都是我们前进的动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