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加拿大为什么有些路口用“停牌”?

彭远文 往事与随想 2024-03-29

刚到加拿大,住在一处民宿,出来就是十字路口,没有红绿灯,路口竖了个牌子,红底白字一个大大的“STOP”,这玩意儿就叫“停牌”。开车看见停牌就得停下来,先到先停,先停先走;行人不用管,直接走就行

这应该是加拿大交通规则中国最大的不同。以前也看过文章,说外国人半夜碰到停牌,没有一个人,也乖乖停车——大概是为了反衬国人不守规矩。我对这个角度没兴趣,总觉得一个事情背后一定有它的合理性。这一天到晚随处可见停牌,就开始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来我觉得我想明白了,结论就是:停牌效率更高

与红绿灯对比:假设红灯时长30秒,那么你有50%概率碰到红灯,1-30秒取中间值15秒,平均每辆车需要停7.5秒(文科生如果算错了请指正);停牌每辆车只需要停3秒,节约了4.5秒,因此,停牌的通行效率更高。而行人可以直接过,节约的时间就更多。

那为什么不全部用停牌取代红绿灯?停牌要求每辆车都停,算下来30秒只能过10辆车,如果车流量大,停牌的效率就远不如红绿灯了。考虑到大路口往往还是双向多车道,红绿灯效率就更高了。

所以,使用停牌有个基础,就是地广人稀。北美这边很多人都住house,同样土地面积,比公寓楼少住太多人了。有些社区路口,经常半天没一辆车过。而中国人口密度大,就不太适用,即便有些地方可以用,教育成本也很高。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顿时觉得停牌是个伟大的发明,一是成本低,弄个牌子就能指挥交通,比起红绿灯便宜又方便;二是使用场景广,停车场里的小路口,也可以设立停牌——我住的公寓地下停车场,就有好几个停牌,对于保障安全确实很有帮助。

后来我又发现,在有红绿灯的十字路口,有些路口行人是需要按灯的,你要不按灯,永远都不会变绿灯,有次我就等了好一会儿。再后来学开车(这边需要重新考驾照),又发现了一点:开车过路口,碰到绿灯不要减速。这跟国内完全不一样,一开始还真是不适应。

我又想,交通规则追求的不外乎两点:安全和效率。安全当然第一,但在安全的基础上也要尽量追求效率。所以在车流量大的十字路口,开车碰到绿灯不需要减速,没有行人按灯就默认没有人通过,这都是为了保障通行效率。

后来还发现,高速公路上有专门的高载客量(至少载有两人)车道,你就可以开快一点。到这边还养成了经常看后视镜的习惯,发现后车跟得比较紧,就变道让人先走。有次我在限速100的高速公路开到110,发现后车跟得紧,就变到了右道,人家以至少120的时速呼啸而去。另外这边开车没事基本不变道,虽然开得很快,大致还是放心的。我统计了一下自己的行程,从多伦多往不同方向开100公里,平均时速能达到60公里,高速路基本能达到100公里/小时,而且车流量很大,这里面一定值得琢磨的地方。

这个号也有三四个月没更新了,因为我出国陪孩子读书了。要让我写国内的事情,总觉得如果离开了那片土地,缺乏切身感受,总是隔了一层——我不是那种可以跳出来洋洋洒洒说大一堆的人,不擅长也不喜欢。但如果让我写国外的事儿,我就是一个白痴,啥都不懂,连小学生都不如。所以停更倒不完全是因为懒。不过想想也许我还是可以写一点,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是要慢慢开始认识,哪怕是像停牌这样的粗浅观察和思考——不一定对,但没关系,记录下来就行

比如我最近还有一个疑惑,很多人出国都会说外国基建不行,跟中国简直就没法比。我以前也是这么看的,现在反倒有点拿不准了。

正如前述,人家的高速路看起来不咋地,但是通行效率很高啊。我有时候开车瞎逛,不管开到多偏僻的地方,总是有一条小路通往农家。也就是说,虽然看似一般,但基本上是够用的。想起去年回四川犍为老家,鄙县的高速公路确实很让人震撼,很多路段都是高架桥全封闭,但没几辆车在上面跑。还有前年过雄安,我特意数了一下,30公里路程看到的车不超过5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一个地方宏伟的基建就赞叹不已,这种游客视角(虽然回老家,但其实是游客),是不是也不太合适呢?以前总说“要想富先修路”,基础建设需要有一定前瞻性,但现在是不是太超前了?以前总觉得我们有干大事的体制优势,但这种体制优势有没有可能会变成体制劣势呢?这个事情容我再想想。

好了,就先写到这里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