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马克龙说要出兵乌克兰,当真么?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4-03-03

欧洲的“弹性防御”机制正在生效。

各位好,今天周末休息,随便闲聊几句。

这两天,法国总统马克龙一句“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的言论,引发了不小的震动。
反应最激烈的当然是俄罗斯,当天就发出警告——如果法军进入乌克兰,就等同于北约向乌克兰直接派遣军队,即可视同为北约已向俄罗斯宣战。第二天,俄总统普京更是直接恐吓法国,出兵“将引发悲惨的后果”“构成核战争的威胁”。

这就相当于对法国直接进行核威慑了。

我有一个问题:法国也是有核国家,俄罗斯这样核威慑真的有效么?——可能,这种核威慑,拼的更像是谁舍得死人。

美国、德国、北约秘书长等也纷纷作出反应,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说,北约会继续为乌克兰提供“前所未有的支持”,但是暂时并没有任何计划要直接派兵。

不过马克龙本人倒是继续坚持,他在当地时间2月29日出席一个巴黎奥运会暖场活动时一口咬定说:“我在这个问题(俄乌问题)上说的每一句话,都经过了权衡、深思熟虑和仔细斟酌”。

这说明他之前的发言至少不是表述错误或者“嘴瓢了”,他想表达的就是“我们可能出兵”这个意思。

我觉得长期观察俄乌战局的人可能会对马克龙的这个表态感到有些惊愕。因为在西方的几个主要国家当中,法国此前一直是以“亲俄”的面目出现的。

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前夕,在美国的相关情报通知,预感战争在即的时候,马克龙曾亲自跑到莫斯科与俄方沟通,然后又和基辅的泽连斯基打了好几个电话,尝试劝和,但最终还是无功而返。回国后,他又再次给普京打电话。据传,在那一次通话中,他遭遇了后者的羞辱,普京跟他聊了几句就说自己要去打球了,并挂断了电话。

即便战争爆发后,有关援乌的议题,从数据上看,法国的表态似乎也相对比较温和,法国对乌军的援助一直比德国和英国差很多,甚至都不如波兰等身处“一线”的国家。以至于曾多次在北约和欧盟内部被盟友们指责为“对俄绥靖派”。

但是时间进入去年下半年一来,我们发现马克龙政府在俄乌战争问题上的态度正在出现急变,比如面对俄罗斯越来越频繁的对欧洲援乌国家的“核威慑”,2月中旬,马克龙曾公开表示法国愿在必要的时候与欧盟国家分享核武器,以让这些欧洲国家免受核讹诈。这段发言刺激的最爱把“核武器”挂在嘴边的梅德韦杰夫在社交媒体上破口大骂,说:“马克龙同时患有两种疾病,首先是尿失禁,然后被自己的尿液击中了头部,因此又患上了皮疹”。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做过一国总统的人能说出的话……

毋庸讳言,曾经亲俄的法国,如今也急速与俄拉开了距离,那么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觉得法国的外交政策在西方国家中特立独行,让人很摸不透。但其实理解法国的外交原则必须了解欧洲历史。



欧洲这片土地,虽然从来没有被“大一统”过,但一直是存在说了算的“话事人”或者说“霸主”的。

古典时代的这个话事人的角色是罗马帝国,所谓“罗马治下的和平”(Pax Romana)并不要求所有地区都接受罗马总督的直接统治,但各地不打不闹,有事儿听罗马招呼,保证罗马的商贸利益不受威胁。

中世纪之后,“罗马治下的和平”遭遇崩溃,但经历短暂的黑暗时代之后,中世纪欧洲其实也建立了一个相似的“欧洲秩序”,新话事人是蛮族所建立的“新罗马”,也就是所谓的“神圣罗马帝国”。其实神圣罗马帝国在建立之初的查理曼大帝时代,可以被视为今日法德两个民族的共同祖先,法国在近代历史叙事当中也一直试图将查理曼描述为法兰西民族的鼻祖。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神圣罗马帝国的“法统”最终还是被德意志民族抢去了,到“世界之王”查理五世时代,半个欧洲都已经服膺在神罗的脚下,徒留下法国,在对这个“欧洲秩序”做艰难的抵抗,宣称这个神罗“既不神圣,也不罗马,更非帝国”。

法国人如此不愿意承认神罗的权威,是因为自文艺复兴时代起,从应发百年战争中爬起来并借此完成国家整合的它就始终认为自己才有资格领导整个欧洲。所以从法王查理八世插手意大利战争开始,法国就一直尝试构建“Pax Francia”(法兰西治下的和平)的欧洲新秩序。这个新秩序在太阳王路易十四时代似乎看到的了曙光,到了拿破仑时代,法国终于借这位雄主之手解散了“非法组织”神圣罗马帝国。所以你可以看到拿破仑所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帝国一切仪轨都几乎是仿照古罗马搞的。这个就是法国人追了几百年的梦想——继承罗马,成为欧洲秩序的主导者。

但是这个梦没做几年就被打碎了,1812年拿破仑远征俄罗斯失利后,法兰西帝国随之崩溃,继之而起的维也纳体系是一个俄、英、奥、普、法五大国协调体系,百年后的一战,凡尔赛体系又是一个英、法、日、意四国协调体系,二战之后的情况则更惨,美国和苏联这两个托克维尔当年预言一定会崛起的欧洲“境外势力”几乎相当于瓜分了欧洲。在这种憋屈了两百年有志不得伸的情况下,法国才会催生出看似奇葩、却延续至今的“戴高乐主义”。

“戴高乐主义”的核心就是一句话:“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你仔细品一下就会理解,这句话实则就是法国那个已经追梦近千年的“Pax Francia”梦想的延续——我们欧洲人(可以在法国人的领导下)管好我们欧洲自己的事情,你们美国和苏联都滚出去。
你跟一个典型法国人去聊天,会发现他们的确不相信很多东西,但对有一点笃信甚至自傲,那就是他们的欧洲身份,以及法国附加在这个身份上的某些价值观认同。
你动他这个东西,他是真的会和你拼命的。
与俄罗斯一直热衷的旧式领土征服、英美则强调经贸利益不同,法国人的梦想从来不是统一欧洲或者单纯的经济利益,从拿破仑分封欧陆时代起,他们要的就一直就是那种罗马式的Pax Francia,或者今天所谓的“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法国外交在这种理念和整体民意的指导下,其实并不刻意针对谁,它反对一切试图主导欧洲的外部势力。法国在冷战和刚刚过去的后冷战时代表现得比较反美亲俄,在北约体系中出工不出力,原因仅仅是因为美国是当时唯一可能代替欧洲主导其秩序的外部力量。

但还是那句话,俄乌战争改变了这一切。

去年以来,随着战争进入最为吃劲儿的时刻,俄罗斯开始越来越频繁的对欧洲国家发出威吓,警告他们不要援助乌克兰,否则它就要动核武器或者怎么着。

这种威吓所起的效果其实非常存疑,但它逐渐改变了欧洲人的普遍心态——俄罗斯现在已经不再是后冷战时代那个退出欧洲、退回到自己洞穴中舔伤口的北极熊了,它正在重新撞击欧洲的大门。

这是有自己欧洲梦的法国所最不能容忍的,所以法国的对俄态度发生了急速转向,我们甚至可以肯定,如果俄罗斯真的能“打赢”对乌克兰的战争,甚至哪怕急于目前状态达成冷和平。法国都将成为整个欧洲最主张对俄强硬的国家——因为与英德基于意识形态和经济考量不同,法国还有一层“Pax Francia”的欧洲梦的buff,它会将北极熊视为欧洲秩序的破坏者。

其实又何止是法国呢?只要俄罗斯能在这场战争中获得足以得偿所失,可以说服其国内民众再干一次的战争收益,波兰、瑞典、芬兰、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等等所有俄罗斯周边目前在北约或欧盟体系内的国家,会更紧迫的抱团,缔结更强力的盟约,以遏制俄罗斯的西进。
最终,这种威胁感会成为欧洲国家中的一种总体民意,而渴望获得欧洲内部认可的法国、甚至德国,都会顺应这份“民意”进行更鲜明的外交转向。马克龙此次在欧洲各国领导人的聚会上说“不排除向乌克兰派兵”其实更像是一次“打预防针”。这个预防针只有法国人能打,毕竟英法德三国当中,德国碍于历史问题,不太好说这样的暴论(德国军队重新出现在乌克兰,也很容易引发不良联想),而向欧洲战争区域派遣陆军这个话题在英国也是非常禁忌的。所以能说这话的只有法国总统。
于是马克龙就抓住机遇,把这话说了。
当然,欧洲主要强国直接插手俄乌战争的可能性,暂时还微乎其微。也没有这个必要,其实目前西方给乌克兰的军事支持已经可以维系战局稳定了。
可是如果战局真的向有利俄方的方向发展,这个警告就未必不能成真。

当然俄罗斯方面也亮出了他们的逻辑:你敢派兵去乌克兰就等同于入侵俄罗斯,入侵俄罗斯我们就扔核弹!……

但对这个问题,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之前有句话绵里藏针:我们必须谨慎的提醒,并不是只有俄罗斯拥有核武器。
所以你说马克龙说要派兵,当真吗?

回答是,看情况,俄罗斯再前进,他就会当真。

于是,我们又绕回了那个老问题——为什么我可以肯定,俄罗斯已经不可能在乌克兰战场上获得能得偿所失的胜利了?

因为就像历史一再验证的,俄罗斯西进始终面临的最大敌人,是欧洲特有的那种“弹性防御”机制。

从希罗多德写《历史》开始,欧洲人就是有欧洲梦的,与这个梦想不兼容的强力却要粗暴闯入,那么你每取得一次战术胜利,欧洲之前对你亲善的国家就会变敌对,软抵抗的会变强硬,强硬抵抗的会变钢强。
这像一个有自紧机制的绞索,你每挣扎一下,它都会锁的更紧,最终能窒息一切庞然大物。
所以俄罗斯西进的代价总会成指数级增长,并被这个代价所压垮——历史上俄罗斯历次西进尝试所遭遇惨痛折戟沉沙,都只是一而再再而三的验证了这个规律。
而现在,随着乌克兰主动加入了欧洲,欧洲的边界已经明确的被划到了乌克兰,而马克龙的对俄态度的转变,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弹性防御”机制又在启动。

在这种情况下,我确实想不出,这场战争除了乌克兰得胜、欧洲得胜,还能有什么别的答案。

全文完

本文3000字,说休息,又写了这么多,感谢读完,为文不易,喜欢请三连,多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马克龙说要出兵乌克兰,当真么?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