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快36岁了,我却还没开始自己的人生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2024-02-06

一件过年回家才明白的事

各位好,今天本来写了一篇《他当了70年太子,在位一年就患癌,但他仍是幸运的》,想发在这边,但临发布前,我突然犹豫了,最终还是更在了维吉尔上,想看的朋友,请点击下方图片移步:

因为,那篇文章,不是我此刻最想说的。
至少不是回故乡第一天的我,此刻最想说的。
回想第一天,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最想让我写点什么呢?其实是一种感慨——过年一回家才明白,过了这个年,我都36岁了,可我却还没开始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

我这样说,倒并不是因为自己没有事业、养不活我这个人——承蒙各位读者的关照,我可以靠写作维持自己的生计。

我也并不是说,我时至今日还没有自己的爱好,和人生值得托付的志向——也许写作应该算是吧,我有太多的东西计划想写,这些计划足够排满了我的下半生。最近这段时间,又开始和朋友尝试拓展业务,以后会多做一些讲述历史、文化乃至艺术的音频或视频。——首个音频课系列已经蜻蜓FM上推出了,在这里再打个广告吧,反响还不错,以后我会继续做下去:

但是,一旦回家,我依然非常强烈的感觉到,自己的人生似乎还没有开启——这种感觉来自一个说来其实非常简单的原因:我还没有结婚,依然单身。

没有结婚,就意味着不管长多大,回到家里我依然还是孩子,凡事还是像年少没有离开家的时日里一样,到点被父亲喊去吃饭,吃了饭继续躲回小屋阅读。

当然我原本想,回了家可以多陪陪家里人,比如和祖母聊聊天,陪父亲做做事,可是这件事要真正实行起来,我发现一个蛮严重的问题——他们所有人在言谈中都在小心避免而又欲言又止于一件事:对我催婚。

是的,催婚,数年或者更久以前,我祖父还在世的时候,这项工作主要是由他来担当的,往那里一做,祖父会从我近期的工作状态跟我聊起,一路曲里拐弯,一口气最终聊到催我早点找女友,尽快“成家立业”。

说实话,对于这种催促,我本来是挺不懈的,因为讲的开玩笑一些,20-30岁时的我,可能确实是一个觉得“女人哪有读书/音乐/游戏/写作/挣钱……有趣”的人。
那时的我一心扑在阅读和写作上,闲暇时候自己玩玩游戏,觉得生活已经很完满了,若有什么不足,大约就是觉得我这么一个还算能写能聊的人,怎么居然少有读者问询、“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所以我当时真不觉得成家立业有个伴是个多么重要的事情。

后来,家里最盼我“成家立业,传宗接代”的祖父去世了,他活着的时候我一直执拗的违背他的“指示”,扮演一个最坚定的不婚主义者。他去世一个月以后,我的公众号有了一点关注了,一下子有了很多的读者,然后我成了现在这个可以单凭码字养活自己,甚至不用自己去买书,出版社的朋友也会送书给我的自媒体小v。

我30岁以前的梦想似乎实现了,可是每次回家,我却感觉到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彻骨的孤独。

祖父去世后,开明、或者说惯着我的家里人,很少再跟我提早“成家”这件事,可是我自己却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孤独。儿时的玩伴、同龄的表亲兄弟姐妹们都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春节回乡或者不回,都不可能再在一起消磨时光,家里人呢?如前所述,跟他们聊天总隐隐觉得他们目我为一个“行走的巨型地雷”似乎是生怕聊起婚事会触及我的雷区,而我也确实不愿和他们聊这个事情。

所以转了一圈下来,我发现自己居然成了这个我最熟悉的家中,最多余的那个人,以至于回家第一天,就开始反思自己回来是不是太早了——当然我知道这种反思是不对的,离家在外工作了一年,平素甚少回来,如果过年还不早回,我自己都觉得实在太不孝了。

于是就在这种孤独、无聊、寂寞、矛盾与乏味当中,度过了今天这整整一天,而以往的经验,让我知道这样无聊如歌剧宣叙调的生活依然会继续,一直持续到我离家为止。
这是怎样的一种难捱?我在我自己最熟悉的家里,成了最多余的那个人,而过了这个年,我就已经三十有六,故乡的生活却时刻提醒我,我甚至还没开始自己的人生。

行文写到这里,似乎应该顺势给自己征个婚什么,但我不会的,我知道这种事情纯粹随缘。我只是想建议那些和曾经的我一样,觉得自己的生活很知足而完满,厌烦家里催婚的年轻朋友——请慎重考虑你的父母、祖父母给你的建议,考虑一下是不是尽早找一个合适自己的伴侣。

我知道我的这个建议,很违背自己一贯的自由主义观点,但我其实从不是一个纯粹的自由主义者,我倾向于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折中——在现实中,你就是需要意识到,只要你还生活在中国,需要过年回家看看养你的爹妈、祖父母,成家甚至生孩子,就是一个你早晚逃不过去,不完成,就会每一次受其折磨得话题。不管你的父母是开明还是执拗,催促你还是不催你,这个话题永远都在那里,不解决,它就会成为你回乡时与故乡亲人之间的那颗刺,让你的春节回家之旅一年比一年显得更加冷寂而怪异。

我知道,这话不中听,但确实是肺腑之言。我知道我的有些朋友会主张“那就干脆断亲主义”,可是真正豁得出去,能执行“断亲主义”,少回家,甚至不回家的,究竟能有几个人呢?
请所有和曾经的我一样的朋友想一想,你真的可以把自己的人生过的那么决绝么?
别轻易回答。
理想不能一直奋勇翱翔,它总需要落地,而故乡是你本能会选择的栖处。

至少我做不到,现实的重力和自身感到的孤独,确实让我觉得难承其重了。

所以我想把这件事,通过这篇随性写出的文章告诉你——过年回了家,父母的话未必中听,但还是尽量听些。
在他们还敢劝你的时候,听劝,并慎重考虑。

在此也向我的所有读者请个“长假”,过去的三年,我真的一心扑在了这个公众号的写作上,从早到晚像照顾一个婴儿一样为它殚精竭虑,为此我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生活,并甚至不敢想一旦失去它的后果。这样努力写出的文章,也许偶尔不会让您满意,但确实都是我的心血。

可未来,一年,两年甚至多年的时间里,即便这个号还能长久地存在下去,我也许也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写的那么用力、用心了。

我要开始自己的生活,爱我当爱的人,建我自己的家庭,或许有我自己的孩子——也许,我还会带着他们周游世界,翻越高山与大海去见你。愿你到时也有幸福的人生,我们两家人在一起把酒言欢,回忆我们曾分享思想的点滴。

愿这一天可以早一点实现。

我热爱写作,但写作不能是我人生的全部,直到35岁的尾巴上,我才猛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不知这算不算太晚。但这是我此刻的感受,所有喜欢我文字的朋友,感谢,但对不起。
我不是写累了、没得可写了,而是人生的余额,不支持我这样全身心的写了
过了这个年,我将开始新的人生,愿我得到你们的祝福。谢谢。
也请关注我的号,未来,它们也许会换个节奏,换个写法,但一定依然真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快36岁了,我却还没开始自己的人生

海边的西塞罗 海边的西塞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