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留住水乡风味!这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

i常熟 2023-03-25

蜿蜒的河流、斑驳的墙面

悠长的石板路

……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

那些沉淀着历史的

古街老巷、传统村落

依旧是我们每个人

心底深处的一抹“乡愁”



日前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市碧溪街道李袁村

顺利入选,

常熟又添一处“国字号”。



碧溪街道李袁村
留得住乡愁,看得见远方



李袁村位于碧溪街道西南,面积4.08平方公里,拥有“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村”“中国楹联文化村”等靓丽名片。



李袁村(问村)选址在沿江平原片,拥有丁字形传统街巷格局。问村人文历史悠久,是常熟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2020年4月,问村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


问村得名碑


问村如何得名?

问村老街形成于宋代,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相传宋康王赵构为躲避金人追捕,携众南下时见一村落秀美异常,便问“此村何名?”,问村由此得名。



走过问村老街 

隐约听见 渡康王过江的白马

用蹄敲打 御渡桥的巨石

使康王躲过一劫

而季陵的寓居 

便让老街的历史 开始生动起来

... ...


千百年后,空灵的旋律仍回荡在老街的某个转角,这里更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故事。


▲ 泥马渡康王遗址


如今走进问村,仍可见泥马渡康王的石碑古迹、薛家大院等一批古式建筑保留完好。





丁字形布局的新街、老街上一批保留清代建筑风格的老房子历史气息浓厚,其中以薛家大院为代表,坐北朝南,现存三进三院二层砖木结构,硬山顶,外设封火山墙,平面布局对称,宅院规矩方正,进落有序。









内院组合考究,厅、室、房俱全,天井院墙错落搭配,花园、鱼池仍见踪迹,现为常熟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里人文荟萃,清末奇才、近代著名作家﹑批评家、南社社员黄摩西及宋代著名学士季陵均出生于问村。



问村老街现居住户150多户,为了传承老街悠久的历史,发掘老街的深厚文化底蕴,2007年李袁村投资600多万元对问村老街进行了保护性改造,赋予了问村老街全新的内涵。




截至目前

常熟市已拥有

李市村李袁村(问村)

两个中国传统村落

同时还有

沈市村、观智村天主堂等

五个省级传统村落

传统村落

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传统村落各类保护修缮项目,通过不断增强传统村落生命力,探索形成具有各地特色的做法,让历史遗存与现实生活共融,让村落景观与人文内涵共生;同时,因地制宜、因时发展相关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使传统村落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既要守得住传统典雅的生活方式,又要较好保留住历史文化的“基因密码”。

常熟市积极探索让古镇、老街和古村融入现代文明的风景,制定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工作方案,稳步推进各类保护项目的实施,进行了传统民居修缮、驳岸修复、环境整治等各类项目。


沈市村完成朱爱侬烈士故居复建,吕舍村完成历史建筑濮河桥的修缮,李市村完成3座古桥梁、2段驳岸的修复以及供销社、李市大街63号的修缮工作。


每年开展保护修缮项目,从而守护其文化、延续其活力。其中李市村“李市古村整体保护改造及修缮工程”获2020年度苏州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示范项目;“李市石板街修复工程”申报2022年度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实施项目。




粉墙黛瓦,又见炊烟,保护古城古村老街,让“特色村落”成为常熟一张鲜活的名片,让更多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常熟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融媒编辑 | 杨婧

部分来源 | 常熟住建、常熟市碧溪街道等

责任编辑 | 王潇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