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语言发展与障碍学术创新论坛

语言科学 2024-03-07




江苏省研究生语言发展与障碍学术创新论坛将于2023年9月22日—24日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召开。本次创新论坛将从“前沿·交叉·科技”三个视角聚焦语言发展与障碍的相关问题,围绕语言发展与障碍的研究热点和研究生的研究需求,组织6场大会报告、4场研究生分论坛和3场科研工作坊。


参会人员需提交论文全文或详细摘要(如仅提交论文摘要,摘要字数不少于800字),并于8月25日前将论文或摘要发送至languagefz@163.com,邮件统一命名为“2023创新论坛+姓名+论文题目”。会务组将对提交的参会论文或摘要进行择优选拔,为入选分论坛报告的外地学生提供免费住宿(每篇论文限一名作者)。本次论坛将邀请相关领域的知名专家对分论坛报告论文予以评优,从提交全文的文章中选出优秀论文并发放获奖证书、奖品或奖金。另外,本次论坛不收取会务费,为所有参会人员提供免费餐饮(含旁听人员)。论坛组委会热忱欢迎语言发展与障碍研究及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和研究生同学前来参会!


论坛主题


“前沿·交叉·科技”视角下的

语言发展与障碍研究

1. 儿童语言习得、障碍及干预研究

2. 语言正常与异常的年老化研究

3. 二语/双语习得与发展研究

4. 面向临床的语言发展研究

5. 人工智能技术视角下的语言发展与障碍研究


论坛工作坊


1. 汉语发展性语言障碍的识别标准

2. 失语症的鉴别和干预

3. 儿童口语语料的转写与分析


论坛安排


召集人:梁丹丹

时间:2023年9月22日—2023年9月24日

地点:南京市鼓楼区宁海路122号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


论坛嘉宾


一、主题发言嘉宾(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名)

李平,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神经语言学及双语学讲座教授,冼为坚基金人文与技术讲席教授,兼任人文学院院长及神经科学中心实验室副主任。曾任职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语言学、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终身教授,心理与计算科学协会主席(2012)及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认知神经科学计划主任(2007-2009)。目前担任Brain and Language的主编,Cognitive Science资深主编,并于2021年当选为美国科学促进会会士。目前主要从事数字化时代语言学习的认知神经研究,在心理语言学,语言习得,计算机模型及双语的认知神经机制等领域出版了大量的研究专著及200余篇学术论文。


杨亦鸣,现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社科名家、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首席中青年科学家”,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带头人,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江苏师范大学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2011计划语言能力部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语言科学与艺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院长,语言与神经认知科学江苏省重点实验室主任,《语言科学》主编等。曾任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主要学术兼职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社科基金学科评审组成员,科技部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交叉领域类)验收考核组组长等。长期从事神经语言学、理论语言学、汉语史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重大项目3项,国家973计划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先后在PNAS(《美国科学院院报》)、Brain(《脑》)、Cognition(《认知》)、《中国社会科学》、《中国科学》、《新华文摘》等刊物发表论文两百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


刘畅,北京大学生物系本科学士,美国印第安那大学言语与听力科学系博士,现任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言语,语言与听力科学系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第二语言的语音感知和发音,英语和汉语的语音感知,听力障碍,电子耳蜗患者,音乐障碍,儿童言语和语言发展障碍,以及老龄化对于语音感知的影响,心理声学,语音声学,语音技术对于噪音下的语音感知的提高,以及语言,文化,和人种差异对于听觉感知的影响。已在美国声学、语音学和听力学的专业期刊发表SCI/SSCI论文50余篇,以及会议论文10篇。其中绝大部分论文发表在国际声学和听力学领域的旗舰期刊Journal of the Acoustical Society of America(美国声学协会期刊)、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语音,语言和听觉研究)、Hearing Research(听觉研究)、以及相关领域期刊Frontier in Psychology(心理学前沿), Frontier in auditory neuroscience (听觉神经学前沿),Bilingualism: Cognition and Language(双语研究:认知和语言)。现担任言语,语言和听觉研究杂志(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编辑(2023-25)。


詹卫东,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从事现代汉语形式语法、语言知识工程与中文信息处理、语言文字应用方面的研究。代表性成果有《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规则研究》,国家语言文字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及配套读本《〈出版物上数字用法〉解读》。参编《计算语言学概论》、《自然语言处理》和《现代汉语》等多部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近年来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构式资源库建设,面向认知智能的机器语言理解能力评测等。


张辉,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认知语言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会长,江苏省外国语言学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话语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国家社科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汉语熟语理解的神经机制研究”和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英语学习者句法加工的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曾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事件相关电位的汉语惯用语结构的认知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的子项目“神经词汇学研究”。目前正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汉语二语语法加工的神经认知与个体差异研究”。出版《熟语及其理解的认知语义学研究》、《认知转喻》(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认知语义学研究》、《熟语表征和加工的神经认知研究》(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批评认知语言学》(2022年)等学术著作和教材10余部;在Journal of Neurolinguistics、Lingua、Journal of Language and Politics、Second Language Research、Australian Journal of Linguistics、《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和《外国语》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目前主要从事认知语言学、神经语言学、二语习得的研究。


梁丹丹,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联系导师。现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带头人,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神经语言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常务理事,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社科英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语言科学交叉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2项、国家出版基金项目1项、在研国家社科重点项目1项。研究专长为临床语言学和神经语言学,尤功儿童语言障碍研究。已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社出版专著4部,出版译著(合作)1部。在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and Hearing Research、Research in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外语教学与研究》、《当代语言学》、《心理学报》、《心理科学》等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连续获江苏省第十五届(2018年)、第十六届(2020年)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二、工作坊嘉宾(按发言先后顺序排名)

盛欐,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研究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系研究委员会主席;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访问教授,上海海事大学客座教授,上海浦东新区百人计划创新人才;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成员。2007年至2021年,先后任职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和特拉华大学。主持或参与包括香港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美国National Academy of Education基金项目、美国言语-语言-听力协会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曾任国际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Speech Language Pathology副主编,并担任30余种国际核心刊物及多项学术基金的评审专家。以推动对语言发展机制的理解,改善语言障碍人群的生活质量为目标,开展了基础、转化和临床等多层次的研究。近年来,主要兴趣集中在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如学习能力和执行功能)、环境因素(如语言输入的数量和质量)和语言因素(如目标语言的特点)如何共同塑造学习结果。


肖永涛,浙江中医药大学医学技术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听力系主任、听力与言语康复学专业负责人。研究方向:听觉功能检测与耳聋、言语康复研究,并长期致力于言语语言和听觉认知的病理机制研究及相关康复设备的研发。社会学术团队任职包括,教育部医学技术类学科评估专家,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嗓音学组副组长、言语康复专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教育专业委员会创新创业学组常务委员,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噪声防控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耳鼻喉分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康复医学会青年理事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医学会听力与言语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技能大赛评审专家,《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审稿专家,国家“十三五”规划本科专业教材《言语康复学》副主编,浙江省十四五重点建设教材《言语语言病理学》主编,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言语听觉康复科学与ICF应用研究院言语康复技能评审专家。曾荣获高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浙江省康复医学会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先后主持国家科技部支撑计划子课题、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省科技厅项目、省高教改革项目多项。发表SCI、中文核心期刊论文30余篇。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项。主编著作3部,参编教材6部。


李贤卓,南京师范大学国际文化教育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习得、加工与教学。目前主要的研究兴趣为语言与音乐的加工共性及教学应用、儿童汉语母语/二语叙事评价。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1项,厅级项目2项。在《心理学报》《外国语》《华文教学与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教材5部。


特别提醒


本次论坛不设置线上通道,请有意参会的学者和同学提早准备并留意论坛通知。

联系人:

于文勃(15651011956)

肖  容(15371917169)

潘雨晨(13819481546)




来源:南师文研芳华
1.学术资讯
第七届广外应用语言学论坛
第七届《当代外语研究》第二语言加工研讨会
40+场语言/翻译学学术会议(第七辑)
国外语言学研究成果速递——语义学书单(2)
语言/翻译类项目申报汇总(2023.08.22)
新进语言学C刊稿约

2.科研方法
趁着假期,论文写起来、项目准备起来
收藏版:240家高校学报投稿方式汇总
语言学外文图书推荐
国外语言学研究速递——神经语言学及临床语言学书单
国内语言学研究成果速递——语言学联合书单202306

3.讲座回看
国际期刊论文写作发表系列
语言学讲座回放集锦(八)
语言文学讲座回放集锦(七)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五)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四)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三)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二)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申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2023年江苏省研究生语言发展与障碍学术创新论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