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庆大学科幻人文系列讲座

分享 语言科学 2022-06-09


导言


近代以来,由于科技进步成就的生产力加速发展,人类对自然的影响终至地质尺度,催生了“人类世”的自觉和命名;由于科技日益深刻地渗透、改变社会生活和人类个体,人类产生了“自然人”/智人(Homo sapiens)走向末日、后人类兴起的体验和表述,并开始认真思考超人类、非人类等相关问题。在这样的情势下,离开科技谈论“人”或“人文”,探讨人的本体存在、主体体认、身心感觉和共同体经验,是无法想象的,而从科技切入人文议题,将经典和前沿问题放在生产方式、再生产方式、社会关系、观念或意识形态、人与自然关系、技术应用的复合网络中审视,是研究真问题和真研究问题的逻辑必然。


从这一考量出发,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将以本院业已具备较好基础和声誉的科幻文学研究为起点和先导,组建“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开展多元一体的科技人文(techno-humanities)研究。谓之多元,即集群成员的研究将广涉科幻文学、科技艺术、新兴媒介、工业文化、生态农业、自然教育等现象和对象,并寻求科技史、科技哲学、STS、批判理论等思想资源的支持和联动;谓之一体,即集群成员将通过共同研读理论和创作文本,切磋研究成果,协作开设课程,集体指导学生,开展国际合作,涵育共同理念,在科技人文这一新兴领域产生国内外影响力。在“四十二史科幻研究丛书”出版方重庆大学出版社的鼎力支持下,集群将启动品牌学术活动“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广邀海内外学人,共话未来人文和人文未来。


本系列讲座将长期举办,本年度共4讲,以线上为主,每次时长约为2个小时。大致安排如下(每一讲的具体时间以预告为准):


第一讲

故事、公式与算法

——对科幻小说的计量叙事研究


主讲人:刘洋

(科幻作家,南方科技大学科学与人类想象力研究中心副主任)


2022年3月17日(周四)19:00-21:00

已延期,具体时间待定


内容简介:本次讲座将引介、展示数字人文方法在科幻研究中的应用,具有鲜明的前沿性。对文学作品进行实证型叙事研究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将叙事学的概念和可提取的计量特征联系起来,如何在文本中挖掘隐藏的叙事模式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的呈现,都是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本次讲座里,我们将展示两个近期对科幻小说的计量叙事研究的成果。其一是通过一个无监督的算法,区分出小说中“展示”与“告知”两种叙事形式,进而实现对小说叙事节奏的分析。通过这种方法,我们对科幻小说和主流文学的叙事节奏进行了一个跨文类的比较。其二是提出了一种对小说文本中词频变化进行可视化呈现的方案,以此实现对小说叙事主线、逻辑推演、故事高潮、解谜收束等结构性特征的提取。在此基础上,我们构建了一个词频集聚函数,直观地展示出“解谜峰”在文本序列中的位置,为我们进行大规模文本的计算和比较奠定了基础。

第二讲

科幻、神话与数智人文


主讲人:徐新建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


2022年5月12日(周四)19:00-21:00


内容简介:在学科史的演变路径上,人类学日益演化为两个并行维度:科学的和文学的(诗学的)。二者的对象都是人及其文化。前者从理性、实证出发,后者以诗性、灵感进入,由此形成相互的分工与配合。在探索人类精神现象的过程中,正如科学人类学长期关注于“原始思维”及“超验信仰”一样,文学人类学持续地考察着各种类型的文学幻想,从原型的神幻传奇、现代的魔幻小说直到当下的科幻电影,可谓关注未断,追踪不已。然而,伴随数智产物的日益强盛,不断涌现的新局面和新问题将迫使文学改观。人类不得不面对的新的难题是:以往习以为常的文学想象是否将转向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VR),也就是转向“后人类”叙事?抑或任由数智取代人智,使一切想象都被数据和算法湮灭?本届人类,抑或地球——人类物种目前所栖居的星球——将告别人智时代,从而目睹(或推动)既有的文学幻想就此终结?本讲座将从上述问题出发,在科幻、神话、人类学学科脉络和数智人文背景的交织下,对我们的时代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索。

第三讲

制造“完美”的生育环境

——人类学视角下的宫腔镜技术


主讲人:丁玫

(复旦大学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所

青年副研究员)

主讲人:朱剑峰

(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人类学专业副教授)


2022年6月30日(周四)19:00-21:00


内容简介:近年来宫腔镜成为国内外辅助生殖技术的常规环节,用以提高怀孕率与生育率。宫腔镜从内镜技术发展而来,在微创手术、消费选择理念的影响下逐步成为妇科治疗的“金标准”。当它进入生殖医学领域,逐步转化为辅助生殖技术的 “辅助技术”。尽管国际上对此技术的常规化尚有争议,在全球边缘地区,面对当地缺少经济能力的、社会下层女性患者,宫腔镜被频繁使用。我们的田野研究见证了在我国辅助生殖技术的临床实践中,宫腔镜成为子宫质量控制的工具,发展成女性就医过程的重要仪式之一。我们希望在风险控制的框架内讨论该技术的实践,它不但将子宫至于不断的医疗凝视中,提高女性对自己生殖健康监管的意识的同时,也强化了大家对不确定风险的具身化理解。

第四讲

荧光绿兔与新合成美学


主讲人:魏颖

(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科技艺术研究员)


 2022年10月13日(周四)19:00-21:00


内容简介:作为一个艺术作品,荧光绿兔(GFP-Bunny)在2000年的出现极具视觉冲击以及丰富的象征含义,随后基因编辑、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在新千年的突破性进步,代表着人类改造其他物种时代真正的到来。本次讲座阐释本世纪新兴的生物技术,尤其是合成生物学(synthetic biology)对于艺术、科幻文学甚至哲学等创作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与之而来的,对于伦理所需引起的重视。

本文来源:四十二史


1.工具方法
论文查重工具、规则和降重方法
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投稿方式汇总
文献下载网站集锦
2022更新 | CSSCI期刊版面费信息大全
37个国内常用语料库集锦
Nature:如何写出一个完美综述?
外语类刊物选题指南汇总
同样内容,中文发完英文发,竟不算“一稿多投”!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2.学术会议
第三届华中大语言论坛
第四届中国社会语言学高端(国际)论坛
第六届中国心理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首届南疆语言生活和语言资源高端论坛
第六届中国语用学专题论坛
第十九届国际城市语言学会年会
中国语言学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
Journey into Journals——国际期刊论文写作与发表

3.讲座回看
2021年度国社科活页新变化专项解读
2022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深度剖析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申报书填写+立项案例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How to get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
文献综述如何催生论文、专著和项目
2022年度人文社科纵向项目申报时间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