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第八期体认语言学讲学班通知(线上)

体认语言学研究 语言科学 2022-04-24

为进一步普及具有我国本土化特色的体认语言学,体认语言学专委会与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将于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联合举办第八期讲习班,欢迎各高校师生参加!届时通过腾讯会议网直播,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场:王寅教授,“体认语言学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0.11.12 下午 3:00-5: 00

腾讯会议号:507 647 373

第二场:刘玉梅教授,“基于体认识解机制的汉语修辞格分类研究”


时间:2020.11.13 上午 10:00-12:00

腾讯会议号:771 409 949

第三场:李瑛教授,“基于体认语言学解读政治漫画中的转隐喻机制”

时间:2020.11.13 下午 3:00-5:00

腾讯会议号:444 744 122


联系人: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方玉 18208244542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体认语言学专委会

2020.11. 2


附报告人和内容简介:


王 寅

个人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哲学和认知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美国的中国后现代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现任中国体认语言学会会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翻译认知研究会顾问。主要研究领域:语言哲学、体认语言学、认知翻译学、构式语法和英汉对比等。已出版专著和教材40多部,发表论文300多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3项,获得教育部等省部级奖十多项。

内容简介:报告首先以哲学为基础,梳理哲学为语言学的摇篮史,以及语言学与哲学互为摇篮的关系。然后,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探讨英汉语明喻形成背后的体认性,最后探讨了体认语言学在语言研究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刘玉梅

个人简介:四川外国语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学名师,语言哲学与认知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后,体认语言学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副秘书长兼副会长,中国英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体认语言学、构式语法、体认修辞学、外语教育研究、话语分析,在《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等权威核心期刊、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0多篇,出版专著2部,学术编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3部,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一等1项,重庆市社科、教委项目3项,省级重点教改立项1项,省级教改一般立项1项,省级教学团队负责人,获得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内容简介:修辞格和其它语言现象一样,也系统地根植于人类一般经验和认知结构中。与常规语言现象相比,修辞格的体认路径是间接且非透明的,反映了人们在体验和理解世界过程中体认方式的变通。该报告以体验观、认知参照点和识解理论为框架,以汉语修辞格为例,考察修辞格的体认变化方式并尝试将汉语修辞格分为四大类:详略描述类、突显刻画类、视角选择类、焦点调变类。


李 瑛

个人简介: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体认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西语言哲学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体认语言学、构式语法和应用体认语言学研究,在《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国外外语教学》、《中国外语》、《外国语文》等权威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编学术著作2部。已主持完成省厅级项目4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在研省厅级项目2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一门。

内容简介:报告以2016年巴西里约奥运会寨卡病毒漫画语料为基础,从体认语言学的视角考察政治漫画中的转隐喻机制。经过对这些政治漫画的考察,发现:概念隐喻比概念转喻多;单模态转隐喻比多模态转隐喻多;尽管概念转隐喻较多,但大都没有脱离现实体验的本体“伊蚊”和“人”,这表明认知加工是以现实体验为基础的,现实体验对认知加工有决定性作用。

本文来源:体认语言学研究会
欢迎各位加入交流群,小编每日更新公益讲座信息。
还请各位师友留言或私信小编(18320166980)补充讲座信息。

延伸阅读
2020年11月语言文学学术会议/论坛集锦
Week 9 上外讲座、活动预告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与桂诗春语言高等研究院系列学术活动
面向中文教学研究现代化的语料库语言研修班

语言文学公益讲座回放集锦(六)

语言学顶级期刊文献速递(二)



语言学交流群


小编邀您入群


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