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专家观点||英语专业博导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

王雪梅 语言科学 2021-09-20


摘要:本文在分析博士生学术能力内涵与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报告了对我国 11 所高校 228 名英语专业博士 生的一项问卷调查,讨论了博士生选择导师的考虑因素,博士生与导师学术交流次数和方式,导师指导和参与 导师课题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导师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的 影响,并基于定性定量数据提出针对性建议,旨在为英语专业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与博士生教育提供启示。

关键词: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 学术能力发展; 影响

1.引言

当前,我国已是研究生教育大国,博士生数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远非研究生教育强国,培养质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差距。就外语学科博士生教育而言,除了普遍存在的培养模式僵化、课程结构单一、培养机制不完善、学生科研能力不强等问题外,还存在重形式上的规范要求、轻 实质上的目标定位,重研究方向的学位课程、轻跨学科课程和跨方向的方法论课程,重导师队 伍建设、轻导师个人学养考查等问题( 张绍杰,杨忠 2009) 。王雪梅( 2015) 的问卷调研表明,博士生在学术会议参与、论文发表与科研项目申报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缺陷。鉴于博士生导师 是博士生培养中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尝试调查探讨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 展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提高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质量提供一定思路。

2.博士生学术能力与导师指导的相关研究

学术能力主要由研究能力、语言能力和知识能力构成。在博士生教育中,创新研究能力为重点培养目标,尤其要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王雪梅 2015) 。同时,学术能力培养也是一个提高学术兴趣、端正治学态度、提升道德修养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来看,研究能力、语言能力、知识能力是学术能力的核心要素,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 养是次要因素。

博士生导师对学生的影响研究主要涵盖 4 个方面。( 1) 强调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良好 互动关系的重要性。例如,Gill & Burnard( 2008) 指出博士生与导师经常有不同的期望、需求、思考与工作方式,有必要对指导过程进行合理预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保持有效的工作 关系。Cree( 2012) 结合自身在英国大学指导国际博士生的经历,提出导师要增进对国际博士 生的理解,实施有效指导。( 2) 分析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的问题。比如,导师过于严厉 的批评会导致学生丢面子、尴尬,感觉无法胜任,失去信心而且不能完成博士论文( Wright2003; Li & Seale 2007) 。Yarwood-Ross & Haigh( 2014) 以“博士生导师”与“指导”为关键词对网上研究生论坛进行主题分析,发现师生关系问题涉及交际困难、控制与投入、学术欺凌、缺乏 信任、擅离职守等方面。赵立莹和黄佩( 2015) 指出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可能出现角色偏 差,严重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 3) 对博士生导师有效指导的研究和建议。例如,Vilkinas( 2002) 从竞值架构理论视角分析了博士生导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性。Ives & Rowley ( 2005) 通过 3 次访谈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 21 个博士生及其导师,发现博士生所做研究与导 师专长契合且与导师形成良好工作关系时,能取得较大进步并对导师指导满意程度高。Kil- leya( 2008) 提出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要对导师的研究感兴趣,选择最喜欢的、有个人魅力的导 师。Guerin et al.( 2015) 从叙事学角度对澳大利亚一所大学博士生导师的有效指导模式进行 研究,发现该校的导师具有强烈的责任感。范皑皑和沈文钦( 2013) 通过分析 2007 年中国博 士质量调查数据,发现优秀博士生学术指导模式包含两大共性: 学生论文选题与导师专长高度 契合,导师能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科学研究方法指导。( 4) 探索研究生导师培训问题。比如,Cryer & Mertens( 2003) 推荐研究生导师培训与认定项目( TAPPS) 和研究监管门户网,认为其为研究生指导提供网上建议、同伴讨论论坛、指导培训等,并提供了相关培训网址。

综而观之,有关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教学和科研指导的研究较少,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 学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尚未出现。有鉴于此,本研究调查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对博士 生除语言能力外的学术能力的影响。

3.研究设计

3.1 研究问题

在 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导师选择、师生交流、导师教学科研指导 、导师治学等均为重要因素。由此,本研究主要探讨以下 4 方面问题:

( 1) 博士生选择导师时一般考虑什么因素?

( 2) 博士生与导师每月学术交流的次数与方式如何?

( 3) 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如何?

( 4) 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构成要素( 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学术兴趣、治学态度、道德修养) 的影响如何?

3.2 研究对象

本研究对象为我国11所高校的228 名英语专业博士生。为使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高校类型包括“985工程”高校、“211工程”高校、外语类院校和师范类院校。博士生中男生占40.71%,女生占 59.29%; 一年级学生占 32.00%,二年级占 39.11%,三年级占 27.56%,四年级 占 1.33%; 语言学方向学生占 51.39%,文学占 25.46%,翻译学占 11.57%,外语教学占7.87%,英语国家文化占 1.39%,其他方向占 2.32%。

3.3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的是基于全国博士质量调查问卷(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2010) 和英语专业 硕士研究生调查问卷( 王雪梅 2013) 设计的调查问卷,并经同行专家意见反馈和试测后修订了问 卷。问卷分为个人背景、正文、开放性问题3部分,共58 题,其中前50 题为选择题( 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 ,后8题为开放性问题。个人背景包括就读院校、性别、年级、年龄段、从获得硕士学位 到考取博士生的时间、教育经历、培养类型、研究方向等; 正文涵盖攻读学位目的、对招生和培养 目标的认识、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指导情况、参与学术活动、学术论文评估、科研能力、就业趋势 等; 开放性问题涉及招生、课程、导师指导、学术活动、国际合作、论文写作、学术能力培养等。对问卷前50题的信度分析结果显示,Cronbach's α 为0.696,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达到可接受水 平。F 检验显示,F 值远大于 1,说明各组均值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数据收集分析

调研的11所院校于2013年6月选定,之后各校相关外语教师根据要求于所在学校陆续 发放调查问卷,共发放问卷245 份。调研截至2014 年1月结束,回收有效问卷 228 份,有效回收率为 93.06%。针对 4 个研究问题,问卷数据分析使用 SPSS 20.0,其中开放性问题的数据采 用定性分析。

4.研究结果

4.1 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

在英语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方面( 多选题) ,93.81%的博士生考虑导师的研究兴趣,75.22%的博士生注重导师的学术地位,34.51%的博士生重视导师的个人魅力,17.70% 的博士 生注重导师的社会知名度,10.62%的博士生考虑职称因素,其他考虑导师年龄、性别和职务因素的比例分别为 4.42%、3.54%和 2.21%。其中,导师的研究兴趣为首要选择因素,这与 Killeya( 2008) 的研究结果一致。5.97%的女生考虑导师性别因素,而男生不会考虑这一因素。相对而 言,42.39%的男生更加注重导师的个人魅力,比例比女生高出约 13%。从不同研究方向的博士生 来看,语言学博士生更加注重导师学术地位和个人魅力,比外语教学博士生的相应比例分别高出 约 17%和 18%。相比之下,外语教学博士生更关注导师的年龄、职称和性别( 均为 5.88%) 。

博士生选择导师时考虑的因素与硕士生考虑的因素( 王雪梅 2013: 97) 存在一致性,即研 究兴趣、学术地位和个人魅力均为主要考虑因素。博士生选择研究兴趣的比例高过硕士生 约 10%,选择学术地位的比例高过硕士生约 5%,但选择个人魅力的比例低于硕士生约 7%。由此可见,博士生选择导师时对研究领域、影响力考虑更多。

4.2 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次数和方式

在英语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学术问题方面,交流 4 次的人数比例最高( 26.70%) ,其次为交流 2 次和 1 次的人数( 均为 26.18%) ,排后的是交流 3 次的人数( 13.09%) ,即 92.15%的英语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会有 1—4 次的学术交流。7.32%的博士生与导师每月有超过 4 次的 交流,学术互动更为密切。相比之下,博士生与导师每月交流的次数比硕士生( 王雪梅 2013:98) 多,交流 4 次及以上的人数比例高出硕士生约 21%。究其原因,可能是博士生学术动机更 强,与导师之间学术合作相对更多。

与导师每月交流学术问题时( 多选题) ,84.96%的博士生采取面谈形式,44.25%的博士生 通过电子邮件,20.80%的博士生借助电话,5.75%的博士生采用网络聊天,可见导师与学生之

间的交流互动方式比较丰富。二、三年级学生多采用电子邮件,比例均高出一年级学生近8%,而一、三年级学生采取面谈的比例均比二年级学生高约 6%。从研究方向来看,文学博士 生采取电话交流的比例最高( 30.91%) ,文化博士生采用电子邮件( 66.67%) 和面谈( 100%) 的 比例相对较高。

王雪梅( 2013: 99) 的调查显示,硕士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中,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的使用 比例也排名前三,和博士生与导师的交流方式相一致。但是,博士生选择面谈的比例高出硕士 生约 8%,选择电子邮件的比例高出硕士生约 5%。相对而言,博士生与导师面谈更多。

4.3 导师指导和参与导师课题对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影响

关于导师指导对培养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作用,65.49%的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29.65%的博士生认为比较有用,3.10%的博士生认为一般。这表明,博士生普遍认可导师在自 身学术能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在认为非常有用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 8%,三年 级学生高出二年级学生约 9%。相比之下,语言学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的比例最高( 81.98%) 。中国博士质量分析课题组( 2010) 调查指出,博士生对导师指导效果的总体评价较高,平均值 达到 4.223( 1 为“帮助很小”,5 为“帮助很大”) ,与本研究的结果比较一致。与王雪梅( 2013:100) 对英语硕士生的调查结果相比,博士生对导师作用的认可度更高,如选择非常有用的比 例高出硕士生约 41%。

在参与导师研究课题对培养博士生整体学术能力的作用方面,66.67%的博士生认为非常 有用,28.70%的博士生认为比较有用,2.78%的博士生认为作用一般,这说明博士生总体认可 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在选择非常有用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 8%,三年级 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 12%。语言学博士生认为非常有用的比例最高( 72.07%) ,文化博 士生的比例最低( 33.33%) 。相对而言,博士生对参与导师研究课题的认可度比硕士生( 王雪 梅 2013: 100) 高,博士生选择非常有用的比例高出约 43%。

4.4 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构成要素的影响

就导师对博士生专业知识的影响程度而言,62.39%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5.40%的 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1.3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 例高出男生约 1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二年级学生约 5%。文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 比例最高( 69.09%) ,翻译学博士生的比例相对最低( 56.00%) 。与王雪梅( 2013: 101) 对硕士生的调查相比,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的比例高出约 30%,可见博士生更加认同导师对自己 专业知识的影响。

就导师对博士生科研能力的影响程度而言,62.8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4.33%的 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2.24%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 例高出男生约 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 14%。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 大的比例最高( 70.59%) 。相比之下,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比例( 97.16%) 比硕士生比例( 王雪梅 2013: 102) 高出约 20%。

就导师对博士生学术兴趣的影响程度而言,57.96%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38.94%的 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0.88%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1.3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在认为 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 8%,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 7%。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最高( 70.59%) ,比文学博士生的比例高出约 37%。认 为影响非常大和较大的博士生比例( 96.90%) 比王雪梅( 2013: 102) 调查所得的硕士生比例高出约 17%,反映了博士生的学术兴趣受导师影响的程度更深。就导师对博士生治学态度的影响程度而言,77.43%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20.35%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大,1.32%的博士生认为作用较小或很小。在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低于男生约 11%,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年级学生约 5%。文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 常大的比例最高( 87.27%) 。与王雪梅( 2013: 102) 对硕士生的调查相比,博士生选择影响非常大 和较大的比例( 97.78%) 高出约 8%。由此可见,博士生更加认同导师对自身治学态度的影响。

就导师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影响程度而言,67.26%的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28.32%的博 士生认为影响较大,0.88%的博士生认为影响一般,2.21%的博士生认为影响较小或很小。在 认为影响非常大的博士生中,女生比例高出男生约 2%,三年级学生比例高出一、二年级学生 均近 10%。文学和外语教学博士生认为影响非常大的比例较高,分别为 70.91%和70.59%。与 王雪梅( 2013: 103) 调查所得的选择非常大和较大的硕士生比例相比,博士生比例(95.58%) 高 出约 11%,表明博士生更倾向于认为自己的道德修养受到导师影响。

4.5 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影响的定性分析

调查问卷中的开放性问题涉及导师对博士生各方面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对 228 份有效 问卷的具体分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从表 1 可以看出,根据提及频率导师对博士生学术能力发展的影响排序为治学态度、研究方法、研究方向、学术兴趣、创新能力、学术规范、学术视野、专业知识、学术论文和道德修养,治 学态度、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向的受影响程度位列前三。其中,博士生对导师影响治学态度的认 可度最高,与上文 97.78%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自己的治学态度影响非常大或者较大的结果较 为一致。学术兴趣的影响包括导师引导与提升兴趣两方面,前者提及频率更高。专业知识的 影响包括知识体系构建和专业知识引领,前者提及频率更高。在学术论文的影响方面,导师对学位论文的影 响高于对小论文的影响。总体来看,导师主要发挥指导、提 升、榜样 、平台等作用,当然也存在导师影响有限的看法。

5.思考与启示

博士生指导是一个共享感情、智力与学习,涉及互相期待与承责的过程( Wisker 2005) 。为使这一过程更加有效,有必要了解博士生对导师以及师生关系的评判与期待,考察导师对博 士生学习、科研等方面的影响。上述关于导师选择、导师指导、师生互动、导师影响力等方面的 数据分析结果值得我们思考,启示我们从以下方面加强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发展博 士生学术能力:

第一,重视博士生导师的遴选、评估与培训,完善导师质量保障体系。

本次调查中,93.81%的博士生考虑导师的研究兴趣,75.22%的博士生注重导师的学术地 位; 质化数据分析表明,导师的榜样示范作用至关重要。由此,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遴选应综 合考量研究领域、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学术交流等因素,重视导师的国际化教育背景、合作指 导经历等,确保导师胜任学术指导任务。陈恒( 2013) 指出,当前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正向注 重学术水平和培养质量、注重博士生招生资格审定、注重导师指导小组以及注重基于研究课题 和项目的跨学科、跨组织联合指导的新趋势转变。这一转向也适用于外语博士生导师选拔。为保障导师指导质量,可对导师指导进行问卷调查和客观考核,除了对其指导时间、频次、学生 数量等予以规定,对学生开题、论文初稿完成、预答辩、答辩等流程予以监控之外,还应将其对 学生的学业和思想指导、学术道德教育、学术训练等纳入评价体系,对特别优秀的博导( 如指 导学生获省级优秀博士论文) 予以奖励。同时,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培训,让优秀博导发 挥传帮带作用,并且同一领域的博导应进行常态化研讨交流,以提高指导水平。

第二,发挥导师对学生认知情感的引导作用,促进学生学术能力发展。

Lee( 2008) 提出博士生导师有不同指导理念: ( 1) 功能作用,聚焦于任务,将获得博士学位 作为最终成果; ( 2) 文化适应,学生获得博士学位即成为某个学术团体的成员; ( 3) 批判性思 维,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是博士生指导的核心; ( 4) 自立,学生的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 5) 关系 培养,学生得到激励、启迪和关心。笔者认为,就英语专业博士生培养而言,导师应仅将学生获 得博士学位作为目标之一,而更注重提升学生的学术能力,使其融入学术群体,促进学术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导师可通过教学、论文指导和学术研究等切实发挥引领、指导等作用,从认知和 情感两方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 王雪梅2009) 。本次调研结果也验证了导师的重要作用,95.14%的博士生认为导师对学术能力培养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Mowbray & Halse( 2010) 提出博士生培养目标为: ( 1) 增长智慧,使学生变得更加自信,明确如何攻读博士学位及平衡其 他任务; ( 2) 发展认知能力,重在培养批判性思维; ( 3) 培养研究和其他能力,包括数据分析能 力、计算机能力、管理能力等。笔者认同这一观点,但对英语专业博士生而言,批判性思维与研 究能力更为重要,而且还应培养专业知识构建与应用能力、双语能力( 目标语与母语能力) 等。

第三,突出过程性与个体性,推动课题式互动协商交流。

本次调查中,92.15%的博士生与导师每月都会有 1—4 次的学术交流。为进一步提高学 术交流质量,笔者从学术能力发展角度倡导博士生培养突出过程性与个体性,师生以导师为核 心、以科研课题为基点进行互动协商交流。首先,导师在指导中应关注过程与个体发展。Mur- phy et al.( 2007) 通过对 34 个博士生的访谈,提出控制型、引导型、任务型和个人型 4 种学术指 导导向。我们认为,引导型与个人型指导更符合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即充分考虑学生学术背 景、知识结构、科研能力、研究方向等个体差异,明确个性化目标和方案,引导学生进行学术研 究,提升学术能力。其次,导师应与学生建立以互动对话为基础的协商关系。博士生与导师之 间是亦师亦友关系,并非老板与下属、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Li & Seale( 2007) 建议导师 给予博士生负面反馈时可运用暗示、建议、补偿、幽默、礼貌等策略,建立和保持彼此的友好关 系。Reinders et al.( 2013) 记录了导师与 4 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博士生之间的在线互动,结果 发现导师在大部分反馈中运用礼貌原则,包括使用弱化修饰词、说明建议根据等。由此可见,导师有必要合理运用交际策略和原则,实现师生协商互动。最后,导师应以科研课题为抓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本次调研显示,95.37%的博士生认为参与导师课题对学术 能力发展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这也验证了 Phillips( 2014) 的行动研究观点。对于博士生而 言,参与导师课题,与同行专家、同门互动交流,在“做中学”有助于拓展其学术视野,培养其学 术规范,提升其创新研究能力。

第四,运用“互联网+”教育理念,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指导。

随着“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大数据在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性日益凸现。Mayer-Schonberger & Cukier( 2013) 提出,大数据具有容量大、种类多、速度快、价值高的特征,而数据改善学习有三大核心要素: 反馈、个性化和概率预测。如何运用大数据丰富教学资源、变革指 导方式、拓展研究思路,也是英语专业博士生导师需要考虑的问题。首先,大数据为教师指导 提供了大量教学资源。导师可借助学术网络平台( 如中国知网) 、语料库等构建相关研究领域 的动态知识网络,与学生、同行共享。其次,导师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组建学术共同体,实现线上线下协同指导。本次调研发现,目前导师与学生的交流主要采用面谈、电子邮件、电话、网络聊天等常规方式。Erichsen et al.( 2012) 调研了博士生对远程指导( 线上指导或混合指导) 的 感 知 度 与 满 意 度 ,结 果 发 现 混 合 指 导 获 得 相 对 较 高 的 满 意 度 。 随着 “互联网 + ”的发展 ,导师 一 方面可引导博士生运用 Skype、QQ、微信等社交平台与国内外同行专家学者进行跨时空交流合 作,通过基于学术共同体建立的指导网络,突破一对一指导关系的局限,获得更多学术指导; 另 一方面可密切与博士生的线上线下交流,增加交流频次,提升指导效果。最后,师生可借助大 数据了解学术前沿,拓展研究思路。大数据、互联网有助于及时了解学术动态、开阔研究视野 并获取前沿资料,对于深化研究课题、提高研究质量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简介

王雪梅: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应用语言学、教师教育、语言战略与外语教育。



本文来源:《外语界》,更多详情,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阅读。


延伸阅读

大家研学||冯志伟:词向量及其在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应用

大家研学||陆俭明:认清汉语教学的学科性质 积极培养称职的汉语教师

专家观点||面向“一带一路”的我国翻译规划研究:内容与框架

专家观点||法律语言学是“‘法律语言’学”还是“法律‘语言学’”?抑或“‘法律与语言’学”?

专家观点||国内外翻译研究热点与趋势 ——基于译学核心期刊的知识图谱分析

专家观点||关于中国文化典籍翻译的若干问题与思考

专家观点||中国翻译研究40年:作为亲历者眼中的译学开放、传承与发展

专家观点||语言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专家观点||与时俱进是语言学科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

专家观点||具身语言涉及的主要科学问题

专家观点||生物语言学核心问题及其过程哲学基础

专家观点||关于生态语言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几个重要问题

韩礼德学术周||作为文化的语法 ——功能语言学的人类学解释

专家观点||袁毓林、卢达威:怎样利用语言知识资源进行语义理解和常识推理

专家观点||牛保义:关于外语界语言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论具有汉语特质的中国语言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