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何这项战略事关强军事业的未来?

三寸日光 钧正平工作室 2023-09-15
法治是一支现代军队的鲜明特征。“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一个国家是这样,一支军队也是如此。
两会期间,从会上到网上,“依法治军”是代表委员和网民讨论的热词之一。
日前,习主席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依法治军是我们党建军治军的基本方式,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的必然要求。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01


军无法不立,法无严不威。

95年前的秋天,1927年10月,毛泽东同志站在一块“雷打石”上,向奔赴井冈山的队伍郑重宣布了红军的“三大纪律”。自此,老百姓认识了一支与旧军队截然不同的武装队伍。
历史的天空,总有相似的星光辉映。
同样是一个秋天,201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历史上第一次专门研究法治建设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习主席明确要求,把依法治军、从严治军问题写入全会决定,纳入依法治国总体布局。次年2月,经习主席批准,中央军委印发《中央军委关于新形势下深入推进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决定》。从此,人民军队法治化建设按下“快进键”、进入“快车道”。
依法治军、从严治军对于一支军队有多重要?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凡是有战斗力、能打仗的军队,无一不是军纪严明的军队;凡是统兵有道、治军有方的将帅,无不高度重视严明军纪。可以说,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是千古不变的强军之道。
被誉为“兵学圣典”的《孙子兵法》将“法”列为兵者五事之一,指出“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德国军事理论家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纪律严明、勇猛顽强是军人必备的职业道德,是军人特有的武德。”明代屡胜倭寇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治军法纪严明,功赏过罚不论亲疏。二战时期,面对纪律松散、在北非战场上屡吃败战的美国陆军,人称“铁血将军”的巴顿到任后,首先从整顿军纪“开刀”,一支令行禁止、让对手闻风丧胆的“虎狼之师”很快形成。
人民军队素来以纪律严明著称。1949年5月的一个雨天清晨,炮火洗礼后的上海出奇的安静,出门的市民惊奇地发现,潮湿的马路边,躺满了和衣抱枪的解放军战士。当夜攻入上海市区的第三野战军十万大军全部露宿街头,这一幕彰显了人民军队秋毫无犯的严明纪律,也向世界递出一张“文明之师”的名片。美国学者鲍大可发出由衷的赞叹:“我认为这是红色中国的第一张‘上海公报’。”
正是有了这些严明的纪律,人民军队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得到增强,优良传统和作风得到培育。也正是靠着严明的纪律,我军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建立了广泛的群众基础,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
不少国民党高级将领深感困惑,人员、装备优势通通“在我”,但为何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永远堵不住、围不死?在败退台湾之后,蒋介石在《反省十三条》中给出了答案:“就过去一年失败的情形看来,以军队纪纲的败坏最为严重!”
可见,严治之军,所向披靡;无治之兵,百万无益。

02


严明纪律是强军兴军、制胜未来的重要保证。习主席指出:“军队是最讲纪律的,纪律严明是战斗力的重要源泉。过去战争年代我们打胜仗靠纪律,和平时期加强部队建设同样离不开纪律作保证。”
建设一流军队,打赢未来战争,对纪律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更高了。没有严明的纪律作保证,强军兴军就不可能沿着正确的轨道推进,也不可能走出协力同心、蹄疾步稳的铿锵步伐,打赢现代战争也必将是一句空话。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军法治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治军理念和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官兵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但必须清醒认识到,部队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重人治、轻法治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以言代法、以权压法;有的遇事首先想到的不是找法,而是托关系、找门路;有的军营违背法规制度的土政策、土规定还有一定市场;有的部队作风松散,存在腐败堕落现象……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法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否则就形同虚设。
翻开北洋水师制定的建军章程,上面详细规定了这支当时亚洲最大海军建设管理的规则,精密而详细,几乎算无遗策。然而遗憾的是,所谓的建军章程,于北洋水师来说,如同一张废纸。比如《章程》规定:“总兵以下各官,不建衙、不建公馆。”但清军将领带头在刘公岛大盖私房,出租给下属居住,以致于“夜间住岸者,一船有半”。有令不行,当作摆设,这样的军队,焉有不败之理?
历史的教训,往往在拉开时空距离后愈显清晰。“法规制度不能成为‘稻草人’‘泥菩萨’,要立好规矩更要守好规矩,定了规矩就要执行,做了规定就要来真格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依法治军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地位,把依法治军体现为党的意志,纳入全面依法治国总盘子,既明晰战略定位、作出顶层设计,又明确目标要求、规划方法路径,擘画了我军法治建设的总蓝图。
当军队钢规铁律发力生威,强军之基就会更加坚实稳固。一个个条例、一项项规定陆续颁布,犹如一根根“篱笆桩”,合力打造了一套“制度的笼子”。从作出从严治军决定到持续开展作风纪律建设监督检查,从惩治一批“军老虎”到军事训练监察利剑高悬,从大力纠治官兵身边“微腐败”和不正之风到军事法治一切向备战打仗聚焦,从上下彻底清理与法规制度相冲突的土政策、土办法到官兵牢固树立“条令条例就是法”的思想观念……一系列从严治军打出的“组合拳”,彰显着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正风肃纪的坚定决心,传递出依法治军、从严治军的强烈信号。放眼全军,从理念到行动,“法治军队”骨架更加稳固,气质更加从容。
我们明显地感觉到,全军全面从严治军的蹄疾步稳:军事立法脚步铿锵,立法顶层设计日益加强,重点领域立法项目有序推进,体制机制越来越完善;法治军队务实高效,军队建设、管理和作战行动日益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依法治权执着坚毅,全军上下推进正风肃纪由治标向治本转变,权力运行日渐步入法治化轨道;法治信仰深入人心,法治精神已日益融入官兵血脉,转化为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03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隅。唯有把准方向、深远考量、运筹宏阔,方能行稳致远。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要贯彻依法治军战略,这是党中央、习主席把握新时代建军治军特点规律、从强军事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
此次,习主席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高度,就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了突出强调,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依法治军实践取得的重大进展,系统阐述了依法治军战略深刻内涵,并对贯彻依法治军战略作出具体部署,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依法治军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全面贯彻依法治军战略提供了总目标、总指导、总遵循。习主席提出的“八个坚持”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整,既是重大战略思想,又是重要工作部署,为推进强军事业指明了方向。

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必然是法治国家,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必然是法治军队。实践充分证明,军队越是现代化,越是信息化,越是要法治化。我们坚信,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坚强领导下,人民军队必将沿着法治化轨道,阔步前进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途上,走向更加辉煌的未来!

作者 / 三寸日光   

编辑 / 金   晶   

校对 / 张世世  王乾丞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系钧正平工作室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   

©钧正平工作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