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大杜厦奖学金 | 梁罗茜:永不熄灭的火

南大学工 南大育教 2024-05-03

见到梁罗茜是在一个阴天的午后。浓云低垂、天色沉重,但是她的笑容明亮温暖,像雀跃的火焰。“火焰”也是贯穿她的大学生活的意象,浓烈的故事“刺破喉咙,像烧着烧着/就熄灭了的火”,而她总是带着一颗开放的心,倾听他人的故事,然后将它们娓娓讲述出来,像传递着永不熄灭的火



聚合:从一个人到一群人     

在梁罗茜的众多经历中,“校团委宣传与新媒体工作部”是最特别的一段。刚进校时的她“节奏比别人慢一点”,因此错过了各类组织与社团的招新,但这也是她与校媒“南大青年”故事的开始。她从十五岁时就开始尝试做自媒体记录生活,并在高中毕业时接手了校友在2016年创立的一个公众号,组织毕业校友运营投稿、为学弟学妹提供经验。

梁罗茜为学弟学妹介绍南京大学(左一)

这样的她与栏目设置丰富的南大青年“双向奔赴”,报名后也顺利通过了面试。在第一年里,她体验了南大青年每一个基础栏目的工作并乐在其中,也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当提及最初的工作体验时,梁罗茜说,“我是一个蛮注重体验的人,所以我不会提前预设这段经历到底是什么样子。”

在南大青年的第二年,梁罗茜成为了部长团的成员。于她而言,从一个独立媒体人或一名普通的部员到在部长团中与各位同学连接起来,绝不仅仅是位置的转换。“我慢慢感觉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有了一些变化。”对梁罗茜来说,这从一份考验个人的技术能力、文笔水平的工作变成了一份需要去不断打磨态度以及学会怎样和人相处的工作。“运营自己的公众号时,我的状态可能会比较闲散自在,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但是在南青的工作完全不同,这是一份有压力、有责任的工作,我必须要对自己写下的内容和面对的读者高度负责,也要对身边与我共事的小伙伴们负责。”

在进入部长团以后,梁罗茜主要负责的是“人间”栏目,栏目主打“品人间百态,与有趣的灵魂对话”。一方面,成为部长后的工作从偏技术性变成需要兼顾技术和事务,另一方面,“人间”栏目对采访者的交际能力与文编的成稿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梁罗茜清楚,“这个时候就不再是一个人独自打磨、独自美丽,必须要带着团队的小伙伴一起去好好地思考,怎么样将推送写得更好、更加真挚动人,这其实是一份需要大家一起去做的事情。”

与古籍部的老师们对话

同时,南大青年推送的高频率与高质量决定了部长团成员工作的高压力,因此梁罗茜提到,在工作中保持性格的温和也是很重要的方面。受到负责老师与部长团其他同学的积极影响,梁罗茜会特别注意自己在带团队时展露出的精神面貌。不仅要懂得与人相处磨合,更要有统筹全局的思维,“不想把压力再带到部员朋友们身上,在我这里停止就好。平时要让小伙伴们感受到满满的活力”,梁罗茜笑着说。她的话语令人感受到旺盛的理性与生命力,两者交织就像一簇赤诚的火,让每一个接触她的人觉得踏实又温暖。不仅会注意自己与大家交流的方式,还会在了解同学们的特长与能力的前提下分配工作,“比如有的同学更擅长资料的收集与整合,有的同学更擅长文章整体的布局和把控……有的同学审美好我们就会将美工技术类的任务预留给ta,有的同学文笔好,我们就会鼓励ta去多写作、多尝试”。

对于在南大青年的工作,梁罗茜心怀自豪与感恩,“在南青虽然压力很大,但是在压力之下我也学到了以前可能不会接触,或者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学到的东西”。伴随着南大青年在媒体矩阵、栏目规范等各个方面的进步,她也在一次次紧急任务、重要任务中历练,成为了全方面的“熟练工”。进入南大青年以来,她累计发布60余篇推送,累计阅读量超过10万,其中既有投入大量心血的重磅宣推,亦有灵光乍现的速写之作,每一篇都如她的旧友,见证着她的成长。一团团小的火经历了许多日夜,逐渐汇聚成了耀眼的春天。


为“南大青年”庆祝九周岁生日


传递:永不熄灭的火     

作为120周年校庆办公室官微主编团的一员,梁罗茜在校庆倒计时预热期间撰写了二十余篇原创推文,和来自全校各个媒体的同学用多元的方式讲述着南大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她承担着校庆文创产品文案设计工作,需要根据样图用最简洁精致的语言描述产品,关注产品的质地、元素的寓意等许多细节,这也让她拥有了看待文字工作的另一个视角。

梁罗茜提到,主编的职责不仅局限于新媒体运营,还需接触多方面的事务,比如在VR云游校园的企划中,主编们需要“踩点位”,确认地图上的校园景致是否完全标注准确。520校庆当天,梁罗茜是官微的责任编辑,前一晚她为了调试活动预热推送的色彩搭配,一直工作到凌晨,“感觉自己试了所有的渐变色搭配”;当晚,她“抱着电脑在音乐节场内”,和着《钟声说》的抒情曲调编辑着手头的文字,全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好像沐浴着百廿岁月的荣光,这亦是一份奇妙而可贵的经历。

20岁的青春遇上120岁的南京大学

在担任校红十字会学生分会秘书长期间,梁罗茜和团队一起宣传卫生健康知识,组织防艾、献血、急救活动。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则是在2021年组织的“‘沭’光向南,红阳青春”暑期实践活动。她提到,“‘沭’光向南,红阳青春”会着重带领同学们了解党史、红会精神以及各类生命健康和心理健康知识。那时恰逢建党百年,梁罗茜以寓教于乐的方式给小朋友们讲述了百年中的伟大瞬间。她为孩子们讲解毛泽东同志的诗词,带领他们用树叶、彩笔、彩纸制作拼贴画,将诗词中描写风景的片段展现了出来。支教活动的成效亦十分显著,在支教的同时,调研团队实地调研苏北乡村中小学教育现状,长期点对点跟进乡村教育情况,建言家校共育,助力乡村振兴,优异的实践成果也让团队获得了省级十佳荣誉。“越靠近,越真实,这是一段用青春的力量助人的经历,也是一段被童真感染与治愈的旅程,一段看见真实中国、贴近乡村土壤的旅程。”


支教期间,梁罗茜和孩子们建立了珍贵的友谊



代表南大参与江苏省红十字会志愿服务项目答辩

在上个学期,梁罗茜前往江西省赣州市油山镇坑口村进行了11天的驻村调研。坑口村曾是赣粤边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区域,乡亲们有80%都是游击队员的后代。“那些很鲜活的故事若没有人来讲述和记录,难免会被历史慢慢遗忘”,因此梁罗茜与团队成员们寻访了这里的革命后代与时代建设者,在对话中感受到穿越时空的蓬勃力量。她们将超100小时的访谈内容写成了三十余篇“人物志”并整理成书,而这份作品,也被收录进《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全书》,其历史研究价值与文学价值均得到了极高的认可。“发挥好自己的专业特长,用自己的文字记录这些触动人心的红色故事与时代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梁罗茜为赣南老区的孩子们讲授红色思政课

她始终是讲故事的人。在南青“人间”栏目讲述着每一位如你我一样平凡的南大人的故事,在校庆期间讲述着南京大学120年间的故事,在志愿服务中讲述着乡村振兴、人民幸福的故事,在社会实践中讲述着党穿越百年历史风雨、历久弥坚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是独立长篇或是短篇成串,或激越或宁静,令人感同身受亦令人振奋鼓舞,不同的火焰以不同的姿态、不同的方式燃烧着。而她永远微笑着,将一个个故事解构又编织成一篇篇文字,传递着这些火焰,让它们永不熄灭。



跳动:始终舒展     

传递火焰的梁罗茜,也像是一团始终跳动的火焰。她能在各项工作与学习中找到最完美的平衡,继而始终保持最舒展自如的状态。因为积极开朗、爱交朋友的性格,对于高要求的团学工作,她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心态:“如果能以工作为契机认识一些新朋友,让大家都有成长、有效能感、有团队间相互支持与学习的氛围,还是挺有意思的。我也很想让每个人的能力和创意都能发挥到极致,想为身边的人多做些什么。”

组织“纸盒小狗”手工活动,与同学们一起放松身心


当谈到平衡各项工作的方法,梁罗茜认为,“心里有条线”是她的原则,这条线隐而不现,却出现在她的每一个选择与规划之中。她不会让学习、工作和生活融入彼此,会根据不同的方面来调整自己。“不是在这个过程里平衡,而是一开始就要想好自己对学习或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样的、能投入多少时间精力给它,明确自己对生活和自我的期许。这是一开始就要思考、并且需要慢慢摸索的问题。”

保持良好的心态也是平衡中重要的一环,对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有清楚的认知后,就可以尽量平缓地度过情绪的低潮。梁罗茜对生活的态度是积极的,她将此归因为天生的“好心态”与“大心脏”,她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学习与工作,发掘其中的有趣之处。



疫情期间,为学院同学制作运动健身打卡周报


和梁罗茜相处会让人想起阿多尼斯的诗,想起“路途中冲天炽烈的火焰”。她有着十足的沉静与理性,自由与自律在她的火焰中交织,在照亮身边人的光室时,为自己清晰地照亮了方向,也使她始终舒展自如,传递着永不熄灭的火。


来源 | 梁罗茜

文编 | 张了戈

美编 | 史可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