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DPI Books | Galaxies新书推荐(2021年第1期)

MDPI MDPI开放科学 2024-01-14

点击左上角"MDPI开放数字出版"关注我们,为您推送更多最新资讯。


导语

Galaxies (ISSN 2075-4434) 是一个国际性的,经过同行评审的开放获取期刊,它为与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有关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发表的平台。特刊书是Galaxies期刊优秀特刊的文章集锦,以图书形式出版,以便于更多相关领域的学者阅读,从而为研究提供灵感和参考。本期将为大家带来4本关于射电星系、暗物质晕结构以及宇宙等离子体相关的特刊书介绍,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如有兴趣,请随时联系我们 (Galaxies 编辑办公室:galaxies@mdpi.com)。


01

Radio Galaxies at TeV Energies

TeV能段的射电星系

Editor: Dorit Glawion


大多数已知的TeV伽马射线能量的河外天区由具有沿视线方向的等离子体喷流的耀变体组成,这种相对论集束效应导致了其发射的多普勒增强。并且在其中心,喷流会与周围的介质发生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同步辐射。因此,其亮度以及射电波段的辐射要远高于一般的星系。到目前为止,人们仅在TeV频段范围内探测到了五个具有更大方位角的星系。这些天体还表现出有趣的特性,例如快速变化以及特殊的光谱特征等,并且被称为“射电星系”。这些TeV射电星系为研究活动星系核的物理机制等关键问题提供了独一无二的实验环境,例如喷流和黑洞之间的联系、喷流中的加速和辐射物理或高能辐射的起源和位置。以所谓“统一模型”的假设,即耀变体与射电星系的区别在于方位角,可以从射电星系的研究中推断出耀变体的物理性质。本特刊书以TeV能量的射电星系为研究目标,重点关注有关TeV射电星系的观测结果、模型和理论解释,共收集出版了1篇社论,2篇原创性研究,以及5篇综述文章。


编者简介

Dr. Dorit Glawion来自于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她的主要研究兴趣是使用伽马射线以及多波段观测来研究高能天体的加速和辐射机制,特别是超大质量黑洞、活动星系核以及河外喷流。Dr. Dorit Glawion之前曾是国际伽马射线天文台合作组MAGIC和FACT的成员,现在她隶属于The High Energy Stereoscopic System合作组。


本期特刊书主要涵盖TeV射电星系的研究进展、观测结果、理论模型和研究前景等内容。


目录:

1. TeV能段的射电星系:前言

2. 甚高能量的射电星系

3. 来自快速旋转黑洞附近的甚高能量发射

4. 耗散过程及其在射电星系演化过程中的作用

5. 射电星系——TeV挑战

6. 半人马座A:硬X射线和高能伽马射线光变曲线相关性

7. 3C 84:岁差的观测证据以及与TeV发射的可能关系

8. FR0射电星系的高能视角


识别二维码或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阅读特刊书。

https://www.mdpi.com/books/pdfview/book/2281


02

The Role of Halo Substructure in Gamma-Ray Dark Matter Searches

暗物质晕的结构在伽马射线暗物质搜寻中的作用

Editors: Miguel A. Sánchez-Conde and Michele Doro


目前,暗物质 (DM) 晕的结构与暗物质搜寻的相关性是一个十分重要且悬而未决的问题。在标准的宇宙学框架中,较大的晕 (即像我们这样的星系) 内存在着大量的子晕,它们通常被认为是最先形成然后逐渐合并成更大的晕结构。矮卫星星系是我们星系中晕结构的最大量范例并且已经被认为是极好的目标。事实上,在寻找暗物质湮灭信号时人们经常通过伽马射线实验而仔细审查它们。考虑到它们典型的数密度和距离,质量不足以产生可见重子对应体的子晕也可能是很好的目标。此外,在较大的暗物质晕中,子晕的团状分布可能会显著增强暗物质信号。在伽马射线实验第一次拥有达到暗物质参数空间最多相关区域的可能性的时代,如果目标是精确预测暗物质诱导的通量,那么就必须对目前正在检验的暗物质目标和物理图像有深刻的理解,对选定目标投入大量的望远镜观测时间,并从暗物质搜寻工作中得出可靠的结论。在这方面,子晕的统计和结构特性的精确表征变得至关重要。本书总结了目前对暗物质晕结构的观测和理论研究,共收集出版了1篇社论,5篇原创性研究,以及4篇综述文章。


编者简介

Dr. Miguel A. Sánchez-Conde是马德里自治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和理论物理系的高级研究员。其主要研究领域集中在用伽马射线揭示暗物质的基本性质。作为MAGIC合作组的前成员,也是Fermi-LAT合作组和切伦科夫望远镜阵列联合会的现任成员。他的研究兴趣还包括粒子天体物理,N体宇宙学模拟、暗物质晕的形成和演化、大尺度结构和宇宙学等。


Dr. Michele Doro是巴塞罗那自治大学高能物理研究所以及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目前担任帕多瓦大学物理与天文学系的副教授 (基础物理相互作用)。他的研究方向集中在通过TeV伽马射线来研究暗物质和基础物理、通过遥感仪器进行大气校准以及镜面技术。


本期特刊书主要涵盖暗物质子晕的形成与演化、子晕的结构特征、对矮星系中暗物质的间接探测以及搜寻暗卫星等内容。


目录:

1.暗物质晕的结构在伽马射线暗物质搜寻中的作用:前言
2.暗物质晕和子晕
3.晕结构对暗物质湮灭特征的增强
4.银河系卫星中的伽马射线暗物质搜寻—数据分析方法和当前结果的比较回顾
5.矮星系中暗物质的射电频率搜寻
6.星系子晕遗迹及其对间接暗物质搜寻的影响
7.伽马射线和中微子通过重子势在银河系中搜寻暗物质子晕
8.高纬度暗物质子晕模型的伽马射线敏感度
9.高纬度HAWC未认证的源对暗物质湮灭的限制
10.暗物质相互作用场景下子晕的特性


识别二维码或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阅读特刊书。

https://www.mdpi.com/books/pdfview/book/2335


03

Cosmic Plasmas and Electromagnetic Phenomena

宇宙等离子体和电磁现象

Editors: Athina Meli, Yosuke Mizuno and Jose L. Gómez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等离子体物理学在实验室研究、数值模拟和空间研究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等离子体是宇宙中普通物质最常见的相。它是一种电离物质 (即使低至1%) 变得高度导电的状态。因此,电场和磁场将主导电离物质的行为。宇宙等离子体主要与黑洞附近 (例如它们的喷流和吸积盘) 的恒星、超新星、脉冲星和中子星、类星体和活动星系有关。宇宙等离子体现象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研究,例如实验室实验、天文观测和理论/计算方法 (如磁流体力学以及胞中粒子模拟等)。它们表现出多种复杂的磁流体动力学行为,如加速度、辐射、湍流和各种不稳定现象。本书目的在于解决天体物理学中对等离子体科学原理日益增长的需求,并分别在微观上和宏观上介绍目前对天体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学及其电磁行为和特性 (例如,波、湍流、不稳定性、准直性、加速度和辐射等) 的理解,共收集出版了1篇社论,6篇原创性研究,以及5篇综述文章。


编者简介

Dr. Athina Meli是根特大学物理与天文系的高级研究科学家。多年来她致力于通过蒙特卡洛模拟和RPIC模拟来研究相对论磁化河外等离子体喷流,进而研究高能宇宙射线的加速机制和相对论河外源的特性。她曾是AUGER、IceCube、Antares、Km3net等国际主要宇宙射线和宇宙中微子实验天文台的成员。并在多个国际科学同行评审期刊担任编辑和审稿人。


Dr. Yosuke Mizuno是法兰克福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的研究科学家。他的研究方向是通过数值模拟来研究理论等离子体天体物理学、相对论天体物理学、黑洞天体物理学和高能天体物理学。其研究兴趣包括黑洞、活动星系核、伽马射线暴、天体物理喷流、吸积流、脉冲星风云。研究领域涵盖基本等离子体物理学,包括激波、不稳定性、湍流、磁重联和粒子加速等。


Dr. Jose L. Gómez是安达卢西亚天体物理研究所 (CSIC) 的高级研究员。其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超大质量黑洞的吸积作用及其相关的相对论喷流,通过毫米和空间甚长干涉技术进行极高的角分辨率观测以及相对论磁流体动力学和非热辐射模拟。


本特刊书涵盖了宇宙等离子体和电磁现象领域的理论方法、天文观测、实验室实验和最先进的模拟研究。


目录:

1.宇宙等离子体与电磁现象:前言
2.螺旋磁场与活动星系核喷流和宇宙电池的活动相关的证据
3.吸积-喷射流中磁通量的产生和传递
4.活动星系核喷流的数值模拟
5.磁流体动力学吸积盘风:AGN现象学的关键
6.由磁化星风驱动的黑洞“冷”盘吸积物理学
7.在自然栖息地中超大质量黑洞吸积双星的相对论层面:综述
8.板条模型中Weibel不稳定性对螺旋磁场柱状喷流的相对论喷流模拟
9.耀变体多波长和多信使观测的进展和理论挑战
10.伽马射线暴中的等离子体:粒子加速、磁场、辐射过程和辐射环境
11.最高能的银河宇宙射线的起源:超新星爆炸形成大质量恒星等离子体风
12.使用PW激光系统在宇宙学起源的26Al中产生高时域核激发的理论讨论:通往天体物理地球实验室的途径


识别二维码或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阅读特刊书。

https://www.mdpi.com/books/pdfview/book/1741


04

Asymmetric Planetary Nebulae VII

非对称行星状星云 Ⅷ

Editors: Quentin A. Parker and Noam Soker


低质量恒星随着热核聚变的结束,先是膨胀成红巨星并形成超热的气体壳层。由于其中心核氦闪的发生而导致辐射波动,形成剧烈的脉冲。这些脉冲会使壳层周围的星际尘埃和气体发生电离,最终产生我们所见到的行星状星云。本特刊对行星状星云的起源,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的问题包括:后AGB、前PNe和PNe的相位形状如何相关?中心星的性质对其有什么影响?我们可以从相关或者不相关天体的喷流和吸积盘中获得什么信息?以及磁场等问题。作为“非对称行星状星云 Ⅷ”国际会议优秀文章的出版物,本特刊书涵盖了当前对晚期恒星演化的最新研究、发展和见解。特别是一些美丽而神秘的行星状星云形成的物理机制以及它们与相关天体的联系。本书共收集出版了27篇原创性研究。


编者简介

Prof. Quentin A. Parker是香港大学理学院教授、副院长及空间研究实验室主任。他是一位杰出的研究人员和观测天文学家,其研究兴趣包括:晚期恒星演化阶段,尤其是行星状星云和超新星遗迹;大规模广域巡天;天文仪器 (光纤和窄带滤光片) 、银河系考古学、星系红移测量、分类系统、中国青铜器和古物等。


Prof. Noam Soker是以色列理工学院教授。他是一位杰出的天体物理学家,喜欢研究许多不同的天体。其中包括由超大质量黑洞发射的喷流所加热得星系团中的热气体;大质量恒星爆炸产生的超新星;Ⅰa型超新星的前身星 (爆炸的白矮星) ;双白矮星合并;晚期恒星周围星云的形成;行星对恒星演化的影响以及恒星之间剧烈的质量转移过程。


本特刊书涵盖了当前年老恒星的演化过程、AGB星以及行星状星云的研究进展、观测结果、理论模型和研究前景等内容。


目录:

1.非对称行星状星云 Ⅷ:前言
2.AGB星不对称质量耗散的红外观测
3.AGB到PN过渡期间的双星相互作用、高速外流和尘埃盘
4.来自公共包层演化的后AGB星盘
5.对密近双星测量行星状星云中心星:基于双星参数限制中心星的演化
6.三种富氧后AGB“壳层”天体的光谱和光度变化
7.V4334 Sgr 的实时演化
8.揭开Hen 2-428的真面目
9.低金属丰度的孤立星
10.放牧包层演化中外流的形态
11.由公共包层演化形成的行星状星云
12.共同包层事件后的行星状星云原胚
13.中等光度光学瞬变和伪超新星的模拟和建模
14.密近双星和行星状星云中的丰度差异问题
15.基于HST/WFPC2延展二维图表的多壳层行星状星云分析
16.行星状星云的X射线形变
17.行星状星云中热泡形成和X射线辐射的模拟
18.行星状星云的射电连续谱
19.行星状星云中富勒烯的形成
20.量子化学简正模振荡分析对天体化学的影响
21.Herschel观测行星状星云光谱学:初学者指南
22.ALMA对原行星状星云的敏锐观察:通过放大镜......以及我们在那里的发现
23.了解行星状星云中离子/原子/分子/尘埃成分的空间分布
24.论行星状星云形态结构的起源
25.AGB星、后AGB星以及行星状星云的成型
26.使用HST STIS对原行星状星云Hen 3-1475进行紫外单色成像
27.沿着爱丁顿极限滑动—行星状星云的重量级中心恒星
28.行星、行星状星云和中等光度光学瞬变(ILOTs)


识别二维码或复制以下链接至浏览器打开,阅读特刊书。

https://www.mdpi.com/books/pdfview/book/1176



Galaxies 期刊介绍


主编:Prof. Dr. Emilio Elizalde

Consejo Superior de Investigaciones Científicas, Instituto de Ciencias del Espacio (CSIC), Institut d'Estudis Espacials de Catalunya (IEEC/CSIC), Campus UAB, Carrer de Can Magrans s/n, 08193 Bellaterra, Spain


期刊收集发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论文。

2020 CiteScore

MPT

APT

2.8

45

56.33

*MPT: Median Publication Time; APT: Average Publication Time



往期回顾:

对话Galaxies期刊编委、云南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王仲翔教授:宇宙中的高能天体源 | MDPI 人物专访

Galaxies:山东大学空间科学与物理学院郑瑞生教授主持特刊:太阳日冕中的极端紫外线波 | 特刊征稿

北京大学天文研究新进展——椭球中子星连续引力波谱中洛伦兹对称性破缺的特征 | MDPI Galaxies


版权声明:

本内容由MDPI中国办公室编辑负责撰写,一切内容请以英文原版为准。如需转载,请邮件联系:mdpicnmarketing@mdpi.com


由于微信订阅号推送规则更新,建议您将“MDPI开放数字出版”设为星标,便可在消息栏中便捷地找到我们,及时了解最新开放出版动态资讯!


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期刊官网。

喜欢今天的内容?不如来个“三连击”☞【分享,点赞,转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DPI Books | Galaxies新书推荐(2021年第1期)

MDPI MDPI开放科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