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传统媒体还活着,新媒体已经衰落

关不羽 冰川思享号 2024-06-23

传统媒体不是输给了算法,因为有算法的新媒体也没有赢。


撰文丨关不羽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一个智慧的年代,这是一个愚蠢的年代;这是一个信任的时期,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


这是一个光明的季节,这是一个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应有尽有,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踏上天堂之路,人们正走向地狱之门………

狄更斯《双城记》

得知冰川精选文集书名为《不服软的时代》时,狄更斯的这两段话立即在我的脑海里跳了出来。
今天面对键盘,我很怀念当年在天涯社区“关天茶舍”码字的时光。尽管当时也有禁忌,但也算得上是酣畅淋漓、无所顾忌了。我尚且如此,冰川思想库团队其他几位经历过纸媒黄金时代的专业媒体人,又是怎样的心情,我也可以共情。
但也只能有限的共情。作为冰川团队里唯一没有专业媒体机构经历的“野生评论员”,我从没有文章“惊海内”或“觉天下”的豪情万丈,也就没有连清川那般“一肚子不合时宜”的痛心疾首。
对我而言,读书码字,只是少年以来的兴趣。这种兴趣的养成,最初不过是小小的虚荣心驱动。

01
20世纪80年代的上海,“鸡娃”之风还不算盛行。钢琴、芭蕾之类的“素质教育”更是闻所未闻,“爱读书”就是“别人家孩子”的顶配。尤其是工人社区,对子弟们的期望不高,散养为主。读书挺好,不读也行。“读书种子”就更珍贵了。
邻居们不关心我手上的是武侠小说,还是四书五经,反正看上去是“大部头”,就是一顿夸。人嘛,天性好谀,小孩子也是一样的。爱读书的兴趣就是在小小虚荣心的驱动下培养出来的。
这段被金庸启蒙的童年经历,我写在了《大师归矣,只留下我们,作青春的遗民》里,这次也收进了《不服软的时代》。虽然没有多大“公共价值”,也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这样的文章与“惊海内”“觉天下”无关,但我自己挺满意的。

图/杭州晓风


读书的好处是学语文不费劲。最费劲的语文省心了,别的靠临时抱佛脚也能考出不错的成绩。我就这样以中人之姿,混进了好中学,又不怎么费劲地进了大学。考大学时也曾认真考虑过从文,但是最终还是以“钱途”为重,选了理工科。
如果当年我身上能有别的“闪光点”可以赢得赞扬,比如相貌出众、体育技能出众,或许人生轨迹就大不一样了。今天盛行怀念上世纪的80年代,我也怀念那时的“知识改变命运”。当年读到苏东坡的“人生识字忧患始”,我怀疑他是凡尔赛加矫情。
只是比起从福建跑到上海读大学的“乡下孩子”连清川,我的命运轨迹要平滑得多。今天我面对时代风向变化时,没他那么激动,或许就是因为差了某种时代感。

02
进了大学,就是除了上课都积极地自我放飞,又读了很多闲书。后来有了互联网,有了天涯社区,我找到了组织。那种表达欲突然释放的兴奋感,难以言表。
前互联网时代,普通人在报纸上发文章何其隆重,我是不敢尝试的。前段时间,任大刚谈起当年在《东方早报》编辑读者来信时说见了很多奇葩。我心里咯噔一下,暗忖道:还好当年没有一时冲动给报纸刊物投稿。
图/图虫创意
天涯社区上码字,就没有种种顾虑。管你是谁,不服就干。尤其是关天茶舍,任你大家名家,来得都是茶客。就是手握删帖评帖“大权”的版主,也没有免挨板砖的特权。倒版寻常事,我和魏英杰就是在倒版风波中结识、相交的。并肩战斗过,也面对面战斗过。
“版砖之下,众生平等”的快乐,是互联网的恩赐,这大概是传统媒体人很难体会到的感觉吧。毕竟,互联网递给普通人的话筒,为他们打开了公共舆论场的大门。
天涯“野蛮生长”的好时光,也是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提及“南周”洛阳纸贵、“焦点访谈”万人瞩目的盛况,冰川那几位“白头宫女”的眼中依然闪烁着光芒,我也依然心存敬畏。即便当时天涯社区这样在虚拟世界里的“大山头”,却还是传统媒体的啦啦队。道不同,也能愉快地一起玩耍。
今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已然势同水火,那段合作无间的蜜月期被有意无意地遗忘了。
作为“远古新媒体时代”的亲历者,我从不觉得“新媒体”是“传统媒体”天然的敌人。今天依然如此。
所谓“传统媒体”的衰落,真是因为“新媒体”崛起造成的吗?与其说是“传统媒体”衰落了,不如说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进化失败吧。
但是,这种失败并非必然,全球转型成功的主流传统媒体比比皆是,纽时和推特还在一起玩耍,这边的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却活成了彼此看不惯的冤家。何以至此?
这是一个并不高深却不能回答的问题,留待将来的媒体人研究吧。

03
冰川的“白头宫女”们见证了传统媒体的衰落,那我算是见证了新媒体的衰落吧。
天涯已成往事,博客昙花一现。“社交媒体”还在,却处于名不副实的亚健康状态——“社交”高风险,一不小心就“社死”。“媒体”功能萎缩到了各路小明星们服务。至于新崛起的短视频,连媒体属性也不大敢提了。这真能算是“新媒体”的崛起吗?

图/图虫创意


很多朋友批评“新媒体”乱象丛生,造成了舆论撕裂。我觉得这是误解。
“新媒体”哪里乱了?何来的“撕裂”?新晋公知胡编和新晋意见领袖夹师之间是“撕×”,并不“撕裂”。一个是豪掷五十万作秀A股的信心满满,另一个是在美国“有套小房子”的反美斗士,都是流量生意和“爱国主义”的高度统一。纹丝不乱,一切尽在掌握。
这不是乱象丛生,而是过度精致。过度精致的背后是太多的算计,太多算计的一直是人,而不是机器的算法。
“新媒体”越来越名不副实,平台企业视媒体为畏途,并不是算法的错。传统媒体不是输给了算法,因为有算法的新媒体也没有赢。
所以,冰川的朋友们怀念传统媒体的黄金时代,我也怀念“远古新媒体”的野蛮生态,物是人非的感觉并没有什么不同。
于是,我被老魏“从路边捡回来”,忝列冰川团队,也成了“不服软”的一员。

04
说是“不服软”,但也很小心。小心到让我这样习惯野生的都不太适应。
第一次面对冰川严格的“三审制”,眼看着自认为字字珠玑的文章被编辑老师挖得一干二净时,很是心疼。
第一次接受编辑老师逐条的数据核对,头皮发麻、脑壳发胀。多少也算体会到了“人生识字忧患始”的心境。
不爽归不爽,但也不得不承认,这锱铢必较的功夫,是传统媒体人可以吹一辈子的本钱。这世上最值得骄傲的,莫过于“较真”了。
在这个“标榜立场”远远压倒了“追求真相”的时代,“较真”已经成了稀缺资源。
图/杭州晓风
冰川最大的价值,就是汇聚并呈现了这种稀缺性。《不服软的时代》长长的作者名单,即是明证。这是一群可亲可敬的朋友,值得珍视。
这些人还在,“较真”的时代精神就在,这个衰落、那个衰落又有何妨呢?总会有“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好时代。或许此时此刻,也有和我一样平凡的懵懂少年,在小小虚荣心的驱动下,亲近书本、追求知识,不知不觉、误打误撞地成了媒体人。
这世上本没有媒体,但是对媒体的需求一直都有,所以就有了媒体。该有的终归会有的,一时的衰落又有何妨?行到水穷处,笑看云起时。

最新推出冰川思想库7年精选《不服软的时代》团队共同签名钤印本数量有限售完为止

陈季冰、连清川、魏英杰、任大刚张明扬、关不羽等知名评论人倾情奉献胡舒立、景凯旋、鄢烈山、吴晓波徐达内、十年砍柴联袂推荐

点击广告,立即购买


冰川思想库视频号上线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转发!


*题图来源于图虫创意

*本版编辑:冰小乐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商务微信:lhellohm



【往期精选】







汇聚思想 分享锐见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