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2年5月3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你在这打工就是我儿子...…”骂人的职校女道出一个残酷真相

白晶晶晶晶 冰川思享号 2021-12-12

不远的将来,一边是婴儿潮世代老人丧失“被啃老”的能力,一边是跌破警戒线的生育率,加剧后继无人的窘迫。待到那时,还愿意送快递上门的小哥,才是消费者眼中名副其实的“上帝”。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白晶晶
12月7日,一段骂人的音频火了。对话双方是安徽合肥一职校女生PK外卖小哥。
说是PK,那绝对是抬举了外卖员,因为他基本没说上几句话,女方展现了用词、语速上的绝对碾压,她把小哥骂得狗血淋头,毫无还嘴之力。 

▲职校女生“辱骂”外卖小哥视频(可点击打开)


这年头,职校女生真是不好惹。
看到此处,你是否也想起了查寝学姐张美玉?那种“黑社会”大姐大的豪横,实力劝退了不少想送孩子进职高的家长。 这回骂人的又是职校女生,气势不输美玉姐——分分钟泼妇附体,用国骂问候对方母亲,年纪轻轻以“老娘”自居,“脑瘫”“智障”等侮辱人格的词张嘴就来。

01

这些年,因为外卖差评引发的血案还少吗?难道这位口吐莲花的小姐姐真不懂啥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这一届成年人,似乎特别容易崩溃。尤其是外卖小哥,工作压力大、危险系数高,每天困在系统里,想要挣钱就得拼命和时间赛跑。投诉就被被扣钱的奖惩机制,也让不少人长期忍气吞声,久而久之,不免出现情绪堰塞湖。 就在上个月,因为一则差评,外卖员在电梯里向餐食中小便的视频,或许也是一次极端情绪的溃堤。
▲职校女生辱骂“外卖员”

不过,假如我是外卖员,遇上合肥职校女生这样的客户,估计也会“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因为她实在是欺人太甚。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这段音频,最大的槽点不是尖酸刻薄脏话连篇,而是认定外卖员毫无尊严可言。 点个餐,就颐指气使自居“上帝”;手握投诉大权,就像抓住了外卖员的命根子,想让对方“全家遭殃”;自己满口污言秽语,做服务行业的对方却都得“承”着,还得给她笑脸……
“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这话曾经世人皆知,如今改革春风进门吹了好几十年,不少人反而彻底忘了本。 不过,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别提什么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了,如今最底层的就是工人。此处的工人,更多指代外卖员、服务员、保洁员等服务行业。 从现实来看,“劳动最光荣”似乎也只剩一句口号,真正决定劳动者尊严的,不是是否多收三五斗,而是工作单位的含金量。 人类学家项飙在《十三邀》里说过,除非企业做得特别大,必须让孩子接班,一般浙江尤其是温州的企业家父母对子女的职业首选其实是公务员,你问他为什么,就是安稳、体面。 就连家里有矿、有厂的“企二代”都惦记着端铁饭碗,年入数十万的程序员都抢在35岁之前考公上岸,啥叫有尊严的工作?真相已经浮出水面了。

02

前几年,互联网大厂的出现,一度让体面的工作扩容升级。朋友圈里,晒包太低级,高级炫是晒互联网大厂的工牌。印有公司LOGO带子,露着一股低调的奢华。 有人编排,丈母娘本来要30万彩礼,看到我的字节工牌,直接倒贴30万;有人调侃,把腾讯工牌插进ATM机,一顿操作直接取钱;还有人写起了小作文,带着阿里工牌去同学聚会,桌上法拉利、兰博基尼等豪车钥匙也会失去光彩…… 不过,来势汹汹的互联网裁员潮席卷了一些大厂,搞得互联网从业者人人自危。据传,被裁员的对象多数是中层(总监级)领导,司龄较长、年龄较大、薪资较高的员工也多在被裁员的名单内。

 都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估计留给高知中年的职业选择只剩家庭妇男了。
劳动者有尊严,并非可有可无的餐后甜点,而是像“有恒产者有恒心”一样的主菜。 这也让我想起2008金融危机那年,面对满屋子美国经济金融知名人士,那位说话很慢的老人,一字一句说出那句,“在经济困难面前,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 在我看来,社畜、打工人等语词的流行,已不只是自嘲这么简单,而是劳动者自豪感的彻底沦陷。 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中写道,“当整个社会形成一股上升气流时,即使缺少上升意欲,也可以在不知不觉间随大气流一同上升,而当整个社会不再处于上升期的时候,只有上升意欲强烈并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能最终得到上升,不具备上述动力的人便只有跌落了。” 这一代劳动者,脑海中普遍缺乏对未来美好愿景的勾勒,更多的则是对阶层陷落的不安和恐惧。诸如外卖小哥之类的零工经济从业者,虽说收入相对可观,但他们的身份认同危机明显更严重。 这也让我想起一个段子——问小学生的梦想是什么?答:a、宇航员,b、科学家,c、飞行员。问毕业生梦想是什么?答:a、有编的扫地都行,b、有编刷厕所都行,c、有编的话,给有编的扫地刷厕所都行。

03
俗话说,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今天的职校女之所以敢痛骂外卖小哥,还因为我们仍有人口红利可吃,还有人愿意为了一单几块钱的收入,风里来雨里去的奔波。 事情已经在起变化。2021年4月,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深圳市集装箱拖车驾驶员中,70后和60后占比高达79.32%,这些人全部在40岁以上,90后只有2.03%,因为这行实在太苦太累。不少建筑工地也同样难觅90后建筑工的身影。 在对我国2021年统计年鉴进行分析后,微信公众号宁南山得出一个结论,“年龄大使得我国总人数四亿多的40-59岁群体中存在大量的低收入群体。学校宿管,路边摊贩,保安中大龄人员也是主力军。”
▲在工作的农民工(图/图虫创意)
 不远的将来,一边是婴儿潮世代老人丧失“被啃老”的能力,一边是跌破警戒线的生育率,加剧后继无人的窘迫。待到那时,还愿意送快递上门的小哥,才是消费者眼中名副其实的“上帝”。 把劳动者当人看,而不是只当红利吃,这件事也必须摆上台面了。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商务微信:weiyingjie1974




冰川精华


南通卖甘蔗老翁的眼泪,刺痛千万网友!


都在群嘲上海滩浩哥,我却有点同情他


李隆基“出长安记”


苟富贵,还是尽早相忘了吧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虎嗅2020年十大年度作者·实力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