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0年11月6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在电视看到了B站,小众文化离主流还有多远?

艾川 冰川思享号 2019-04-05

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界限日渐模糊的今天,有些亚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主流的一部分。




冰川思想库特约撰稿 | 艾川


前两天的元宵节,有朋友换台换到深圳卫视,发现电视竟然在播放B站的年度UP主颁奖礼。


在一些人的偏见里,B站是个只有“小孩儿”看的二次元视频网站,但现在,它一言不合就上了“大人”看的电视媒体。

 

UP主,是B站观众对站内视频创作者的昵称,源自英文uploader。这次年度UP主颁奖,是B站首次在线下举办类似的活动,对B站观众来说是件大事,活动当天,站内线上直播间人气值就有4000多万。但对于圈外人来说,看起来还真有点门槛。为了能让深圳卫视的观众看懂,节目方还特地安排了主持人科普“什么是UP主”。


B站和深圳卫视选中这次颁奖礼作为对外推介B站原创内容的“宣传册”,显然经过了充分考虑。颁奖礼上,不同分区的UP主悉数登场,看完节目, 基本上就对B站原创内容的精华有个大概了解了。


想起来,已经不是第一次有这种被亚文化“当头一棒”的感觉。不知道从何时开始,越来越多在我们看起来尚属小众的文化,正争先恐后进入主流视野。


这会是昙花一现的潮流吗?还是说某种程度上,有些亚文化本身已经成为主流的一部分,只是我们并不自知?

 


01

亚文化出圈,“玩梗”先行

 

2018年11月3日,是一个对很多电竞迷来说不平凡的日子。那一天,IG战队夺冠了。


当晚,“IG牛逼”四个字刷爆各大社交网络平台,让很多对游戏和IG一无所知的人都被科普了一回,连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等主流媒体也争相报道。这场英雄联盟S8世界总决赛在B站实时直播,直播间人气峰值逼近6000万,创下B站历史新高。


作为电竞圈外人,当天我的朋友圈并没有被IG刷屏,但也看到很多恶搞表情包,包括像王思聪吃热狗这样的谜之图片。即便对电竞一无所知,也不免被网上一片狂欢气氛所感染。


▲王思聪在IG夺冠当天吃热狗的照片,被网友恶搞成多个版本(图/网络) 


当代野生网络传播学有个理论:如果一个事件开始大规模出现玩梗的“黑话”和衍生表情包,那它多半已经火了。


这些所谓的“梗”,最早大多只是在某一种圈子中流传,尤其是二次元论坛或者B站弹幕。它们一开始总是某位人才提炼的一句金句或制作的一张图片,后来因为引起广泛共鸣,才成了圈子里彼此心照不宣的暗号。


受社交网络催化,这些源自小众文化的梗往往以几何级数扩大影响,在圈层之外发扬光大。到最后,甚至主流媒体放低身段频繁玩梗。耳濡目染之下,大众自不免要去百度这些梗的“万恶之源”,结果就是越来越多不明真相的群众进入小众文化的桃花源。


这种病毒式传播非中国独有,在英语国家还有个专有名词——meme,可谓全球同此凉热。


不过梗总有过时的一天,也许过一段时间,我们一度耳熟能详的梗就会被遗忘、被替代。只是,那些被梗带火的作品和文化类型,却是切切实实进入了主流,在大众心智中建立起长久认知。


回忆过去这一年,各路原本潜伏在小圈层的作品、亚文化乃至电视节目,借力梗的东风,在主流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一句社会味十足的 “小猪佩奇身上纹”,让一部英国动画摇身一变成为中国人家喻户晓的IP;


 

某流量小生把意义不明的口头禅“skr”挂在嘴边,凭一己之力推广了中国说唱;


 

一套杭州小伙“眉有办法”的表情包,将地方台节目《1818黄金眼》打造成国内社会新闻金字招牌;



偶然看到一部电影进了文艺片的坑,偶然听到一首协奏曲进了古典音乐的坑,这种事情在当代可能越来越少发生了。被移动互联网培养起来的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削弱了我们的消化系统,那些真正有趣的文化,很难再以大块大块的形态被我们吞下。


如今,一部作品、一种文化类型接触到我们的机会,往往只有我们在微博、朋友圈刷到它的一瞬间。因此要成功打动受众,这样的瞬间就必须尽可能地叠加,乃至最后设置出一个议程,让大众在讨论中产生兴趣,甚至陷入狂欢。


在自然情况下,能动员群众自发完成这种正面传播的,也就只有玩梗了。


抚心自问,过去的这个春节,我们有多少人走进电影院看《流浪地球》,纯粹是因为被预告或原著吸引,而没有一点点是因为被社交媒体上的“道路千万条”轰炸的?


大众传播呈现符号化和娱乐化的趋势,这正是亚文化频繁闯入主流的重要原因。


一来,亚文化粉丝群体内部的话语体系,本身就包括诸多由专业术语和各种梗;二来,对于主流文化受众,亚文化天然具备陌生化的异质审美,这些都使亚文化具备了缔造“娱乐符号”的巨大潜力。


也许,不是所有亚文化粉丝都希望太多人“乱入”他们所珍视的圈子,但不管有心还是无意,由梗衍生的各种符号已经逐步成为亚文化破圈的利器,这是当下传播环境所决定的。



02

出圈即商机,资本永不眠


说到亚文化的出圈,近年来逆袭最成功、与主流完美兼容的文化类型,莫过于从不登大雅之堂到成为影视IP工厂的网络小说。


今天,网络小说改编已经撑起了影视界半壁江山,如《琅琊榜》《知否》等佳作频出。在中国,一条贯穿IP培育、改编、开发和运营环节的产业链已经形成,在这背后,资本的推动功不可没。


由网络小说改编的2019开年大剧《知否》(图/网络) 


早于2015年,随着《盗墓笔记》等IP开始登上荧屏疯狂吸金,业界就掀起了一股网络小说IP的“恐慌性抢购”。当时阅文集团的一位高层甚至预言,网络文学TOP100乃至TOP200的IP,都将在一年内被抢光。事实是不到一年,几乎所有叫得上号的IP都名花有主。2016年,单是影视公司欢瑞世纪一家就储备了27个IP的改编权,采购总金额达4500万元。


相较几年前,当下的文化环境更加多元,尤其是随着90/00后消费力逐步释放,各种以年轻世代为主要受众的亚文化空前活跃,嗅觉灵敏的资本早已瞄准下一个金矿。


 

艾瑞咨询最新发布的《2018 年中国动漫行业研究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动漫产业总产值突破了1500亿元,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近3.5亿,在线动漫用户量达2.19亿,需求十分庞大,相对而言,目前动漫市场供应远远不足。


2014年以来,动漫产业投融资数量快速增长,近两年数量虽然有所回落,但单个动漫项目的估值不断提高。目前,动画公司的估值A轮一般可以达到1至5亿元,而B轮通常将飙升到5至10亿元。


2018年3月,原创漫画公司幕星社完成40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投后估值达到4亿。像使徒子、郭斯特等微博头部漫画作者的工作室,也在去年相继获得腾讯的数千万元投资。


顶着“新世代人群文化社区”的名号,B站有着7000多个兴趣圈层,堪称国内青年亚文化集大成者,出于巩固龙头地位的考虑,这家网站的资本布局更加激进。从2014年起,B站对外投资超过60宗,涵盖动画、漫画、游戏、音乐乃至虚拟偶像等领域。


从去年到今年初,腾讯和阿里两家巨头也先后对B站增持。种种迹象表明,在“下一个逆袭的亚文化”这个问题上,市场向二次元押下了重注。


好消息是,随着用户基础不断扩大,B站的用户构成正在向主流人群靠拢。目前,18-35岁人群已经占到B站整体用户的78%。假以时日,也许当B站用户自己本身就是主流人群的一份子,他们创造、消费的亚文化自然也会融入主流文化,所谓“亚文化逆袭”,自然就会水到渠成。



去年,B站在纳斯达克上市,与CEO陈睿一起敲钟的是为网站贡献优质原创内容的8位UP主。他们中有跳了8年宅舞的舞蹈爱好者,有古筝弹得出神入化的古风女孩,还有喜欢制作鬼畜视频的全职UP主。在人人都西装革履的交易所里,这些年轻的UP主似乎与主流格格不入,他们也许还在觉得,自己不就是做了一些视频、有一些粉丝吗,怎么忽然就站上了这个世界瞩目的主流舞台呢?


在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界限日渐模糊的今天,不禁觉得这样的细节有了更多的象征意味。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投稿邮箱:bcsxk2016@163.com) 



冰川精华


囧!这份榜单前十名都是中国企业


椰树广告背后的美工老板王光兴


爱吃肥肉的胡适


钱锺书真的看不起陈寅恪?





汇聚思想,分享锐见

公号ID:icereview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中国传媒榜·十大新媒体

微博·最佳深度报道媒体

凤凰网评论·年度致敬媒体

网易号·年度最佳签约作者

凤凰一点号·年度深度报道榜

百家号·最受欢迎图文创作原创作者

传递2017自媒体盛典·年度新锐评论

新浪财经·深度思想财经新媒体

今日头条·财经头条号百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