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1版第七章知识点及练习题

第七章 科学发展观

重要知识点

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

2.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过程

3.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4.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5.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练习题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

2.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

3.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

4.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走向成熟标志的是:

A.党十七届三中全会       

B.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

5.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概念的是:

A.党十七届三中全会       

B.党十六届六中全会   

C.党的十七大             

D.党的十七届二中全会

6.科学发展观所说的以人为本是:

A.以全体中国公民利益为本        

B.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

C.以中国人民的所有利益和自由为本

D.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本

7.胡锦涛指出,我们推进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

A.社会秩序稳定       

B.保证党的执政地位    

C.建立和谐世界       

D.造福人民

8.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全面”是指:

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

9.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 “协调”是指:

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

10.全面协调可持续中的“可持续”是指:

A.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

B.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

C.发展要有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

D.发展要有速度、效率、时间,不仅追求公平、正义、平衡

11.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

A.人民当家作主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建立现代经济体系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12.胡锦涛强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       

D.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

13.胡锦涛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A.“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源于民族优秀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并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起来的”

C.“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

D.“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14.(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A.先进性         

B.阶级性          

C.全民性       

D.群众性

思政课学习交流平台

一起学起来

15.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是: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党的先进性

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D.真理性与实践性、科学性与开放性和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

16.科学发展观:

A.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创造性地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D.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进行什么样的伟大革命、怎样进行伟大革命的问题

17.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是在:

A.《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

B.《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

C.《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

D.《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

18.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是:

A.全面发展     

B.协调发展     

C.以人为本     

D.可持续发展

19.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稳定         

C.改革        

D.发展

20.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21.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发展

22.坚持以人为本,最终是为了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D.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3.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主题: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经济体系         

D.人的全面发展

24.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的主线: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D.人的全面发展

25.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

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        

C.统筹兼顾 

D. 坚持科学发展

参考答案

1.B   2.C    3.A    4.C    5.C    6.B    7.D     8.B   9.A 10.C  11.A   12.A   13.A   14.A   15.A   16.C   17.A  18.C  19.D   20.B   21.C   22.B   23.B   24.C   25.D

(二)多选题

1.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为:         

A.第一要义是发展

B.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  

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集中体现了:

A.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     

B.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C.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创性内容    

3.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

A.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B.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

C.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D.不断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

4.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

B.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

C.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D.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A.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

B.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途径

C.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重大关系的方针原则

D.是正确处理党际、国际问题的方针原则

6.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

A.真实性          

B.广泛性     

C.包容性         

D.开放性     

7. 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A.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C.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D.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10.科学发展观强调,要倡导()、倡导(),倡导(),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A.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B.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C.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D.共商、共建、共治、共享  

11.科学发展观强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的生态文明理念有:

A.尊重自然    

B.顺应自然       

C.保护自然      

D.征服自然

12.科学发展观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        )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A.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             

B.以自然规律为准则

C.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D.以消费改造为主导

13. 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党面临(     )的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

A.执政考验               

B. 改革开放考验        

C. 外部环境考验          

D. 市场经济考验

14.胡锦涛指出:“新形势下…… (     )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

A. 精神懈怠危险         

B. 能力不足危险         

C. 脱离群众危险         

D.消极腐败危险

15.科学发展观强调,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要不断提高:

A.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

C.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D.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16.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是指: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C.科学发展观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

D.政党执政规律的总体认识

17.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条件有:

A.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

C.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       

D.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和总结历史经验

18.科学发展观是

A.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D.初步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框架

19.科学发展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面对着共同的时代课题,面临着共同的历史任务,都

A.贯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

B.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

C.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

D.坚持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20.构建和谐社会的总要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

A.生产发展

B.生活富裕 

C.生态良好

D.生物多样

参考答案

1.ABCD    2.ABC    3.ABCD   4.ABCD   5.ABC      6.ABC     7.ABCD 8.ABCD   9.ABD   10.ABC  11.ABC   12.ABC    13.ABCD   14.ABCD    15.ABCD   16.AB   17.ABC    18.ABC   19.ABCD    20.ABC


二、简答题

1、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首先,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带领人民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探索,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实践基础。

最后,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当今世界发展大势、国外发展的经验教训,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时代背景。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有哪些?

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SZK-2016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交流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