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课后思考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8版(4~6章)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第四章

1.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

答:(1)提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为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基本的指导原则。
(2)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的口号,制定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开始了向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进军。
(3)《论十大关系》的发表,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4)《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它创造性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发展,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5)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6)关于经济建设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7)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提出了把资本主义经济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的思想。

(8)关于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毛泽东提出了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的思想,认为商品生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的工具,要有计划地大力地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9)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党的八大提出,要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10)关于科学和教育,党提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口号,强调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现代化。

(11)关于知识分子工作。毛泽东提出,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要建设一支宏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


2.如何认识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大意义?

答: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3.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有哪些经验教训?

 答: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

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

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第五章

1.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邓小平理论就其根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而言,它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属于同一个思想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经验和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依据。中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都要求我们:要使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4)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根据有两个方面:一是新的社会实践,二是人民群众迫切的理论需要。


2.如何把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政治理论

邓小平认为为了完善体制,需要做到党政分开。

长期以来中国对于"执政党"理念的误解是造成党政长期不分的原因。举美国的例子,共和党在美国执政,但这并不表示共和党中央机关可以干预联邦政府的运作,政府和党负担的是不同的职能。由于长期以来党政不分使得中国各级政府、党委运行效率低下,政府职能不明确等弊病。邓小平曾认为学校、企业当中不需要党组织。邓小平认为应该适当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2)经济理论

邓小平关于经济的理论,概括起来讲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邓小平主张恢复市场的功能。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以便使下游产业获取利润,而在市场定价下面,这种情况将会得到改观。

邓小平认为市场经济或者计划经济并不是区别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主要标志。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丧失了自主性,对人才以及资源的不合理运用造成了企业效率低下,利润率难以提高,科技含量也始终很低,因此邓小平希望建立和现在世界上发达国家相似的股份制企业制度。

(3)军队建设理论

邓小平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历史时期的具体国情、军情创建了新时期军队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邓小平军队建设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新时期军队建设要以现代化为中心,注重质量建军,走精兵强国之路,加强和改进军队政治工作,提高后勤保障能力。这一理论对中国新时期军队建设起着决定性影响。



3.如何认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第六章

1.如何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

答:(1)国际背景.
进入新的世纪,我们的国际环境是机遇大于挑战.在加世纪的百年历史中,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既有辉煌,也有严重挫折。我们党作为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的执政党,只有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三个代表”以保持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准确把握世界发展的新潮流、新趋势,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化解风险,因势利导,更好地巩固、加强和发展我们的党,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2)国内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利益分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还将进一步发展。旧的平衡打破之后新的平衡尚处于建立和完善过程之中,人民内部矛盾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


2.怎样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答:(1)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3.如何认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性?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体系中极具创新意义的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依据这一理论,我党在中共十四大明确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进行了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前无古人的探索.而这一举措,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1)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推动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分配,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基本平衡,实现经济的协调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平衡运行.
3)此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4.如何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理论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

(2)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