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进可当投资款,退可做教育金,这类储蓄险的好处超乎你想象

Phoebe T博士教你买保险 2022-12-15

 T博士团队 | Phoebe



这两天有条新闻牵动人心。


祖国派出包机接回在英国留学的小留学生。



撇开其他不谈,从人道主义角度来说,这些才十岁出头就在异国他乡的学童终于能回家了,确实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的家庭非富即贵,不应该出事了才想回国避难。 


两个说法都有道理。如果我们不拘泥于对错,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件事,你是否发现这些孩子们的父母在教育上可谓一掷千金?


最便宜的英国小学私校,一学期学费以平均值3500英镑计算,每年三学期,一年学费9.2万人民币。


如果加上生活花费、寄宿费、兴趣班费和假期旅学费,仅基础费用方面,一年超过30万。


国内的英才教育,以就读于国际学校的家庭为例,海淀妈妈仅寒暑假课程班花费就超过24万元,这是标配版。


比海淀妈妈更舍得花钱的,是顺义妈妈。


为了能在学习过程中与孩子感同身受地交流,孩子学之前,她们通常会提前半年自己先学,玩艺术、搞体育,孩子在幼儿时期就开始爬藤了,一年在教育上的投入超百万。


教育和投资一样。


对经济实力充裕的家庭来说,他们有很多的方法保障孩子的教育质量,包括教学资源、教学思维还有环境和氛围。


最后的结果是家庭成员强者愈强,精英辈出,人生立足于国际舞台。


和精英家庭相对照的,是中产之家。


大家拼了劲挤进公立学校,补习机构是学而思、卓越,更重要的是,没办法长期提供国际教育环境。


最后的结果是稍微一松懈,家庭再遇上大病小灾,可能就一夜返贫。


造成教育分化的原因有很多,物质上的因素少不了教育费用。


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以前这句话常用来形容普通家庭的孩子,实际上,凭借知识改变命运、跃升阶级的中产对这句话感触更深。


所以对中产而言,保卫家庭教育费用与做好家庭保障同等重要。



现代中国,把一个孩子从娘胎养到大学毕业需要多少钱?


建立在孩子自立自强,不怎么需要参加补习班和兴趣班的情况下,保守估计是40万。


如果加上小学到高中的额外补习费用,以800元/月为例,孩子的零花钱费用等杂项,以500元/月为例,到大学毕业所需费用60-70万。以上是最省钱的算法。


如果一对年轻夫妻在30岁生下孩子,孩子大概在他们50岁的时候毕业。这段期间,刚好也是夫妻俩一生收入和花销的顶峰时期。



如何稳妥地安置这笔钱,并且实现效益最大化是开年以来很多朋友问我们的问题。


我们认为,储蓄险,如年金、增额终身寿险可以很好地打理好孩子的教育费用。


孩子的教育金怎么存?市面上有很多方式。


有人选择以大额保单的形式,存在银行吃利息;


有人选择先购置一套房子,等房子升值变现;


还有的家庭投资能力强,通过股票和基金钱生钱。


以上这些方法,各有各的好处,就资产的存在形式上,都不比储蓄险更灵活和稳健。


先别急着反驳,我们来看看孩子的教育费用有几大特点:


它必须是一笔确定的钱,到时间点就得拿出来用。


它必须是一笔不容损失的钱,保本是底线,保息是基础。


它必须还是一笔灵活的钱,需要时不用一次性取出,随着时间一年一年、一个一个时机地消耗,穿越起码20年时光还能有些利息。


换言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让这笔钱保本保息,又能保证灵活性,需要时方便支取,不需要时还能够继续增值,就赢了。



假设我们给孩子准备了100万教育金,这笔钱放在银行中会怎么样?


极容易受经济影响。


自2019年以来,全球降息潮一波接一波。2020年开年,受疫情影响,降息潮继续。


即使没有疫情这一因素,全球经济周期也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经济大规模下滑是必然趋势。



而银行的大额存单,收益率最高的只有4.18%,很多不足4%。2019年时,这个数据是4.125%,一年过去,下降了5.5基点。


银行存款利率受经济状况的影响很大,纵观百年历史,利率下行还是主趋势。


奥地利经济学家庞巴维克曾说过,“利率是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反映:一个民族的智力和道德力量越强大,其利率水平越低下”。


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的发展史都表现了这一特点,美国如是。



而中国,银行存款利率自90年代伊始也证实了这句话。



当今世界,日本是零利率,中国目前仍有宽松区间,但不能保证零利率这一天不会到来。


此前,央行行长周小川说中国要避免快速进入负利率时代。言外之意是,并非不存在这种可能性。


2014年,他提出量化宽松是非常规的货币政策,到了2019年,改口为常规。


说辞变动背后正暗示着宽松极可能继续持续。



这是4月1日的新闻,汇丰、渣打这两大全球银行为抵抗不确定性突然暂停分息,看了这条消息后,大额资金继续放银行,难免有些坐立难安。



因此,孩子的教育费用放到银行,或许可以保本,但不保证利息,没有储蓄险稳定。


如果置换成房产呢?


核心区保障房子能够长期看涨,或者说不跌,买这一地段是最好的,但100万,现在很难在核心区买一套房子。


如果房子在比较偏远的地块,就要赌城市未来的发展,要考虑变现时是否遇上房产周期。



4月2日,恰巧全国深度老龄化省份调研报告发布,深度老龄化省份新增了7个地区,四川和重庆赫然在列。


人是房价上涨的基本要素,长三角都开始老了,现在买房不比十年前好上车。


如果买错了地段,这笔钱可能还会打水漂。



这是2013年-2019年房价走势与房地产政策对照图。过去,中国房地产以3年为一个周期,如今,周期大有拉长趋势。


跌跌涨涨,很难说在孩子需要用钱时恰好房价也处在顶峰。


另外,各个城市的政策各有不同,限购、限售门槛也不一样。


如果刚好需要用钱,房价也在顶峰,但遇上强限售,也没办法变现。而这种情况,恰恰一二线城市的发生概率最大。

笔钱转化成房子,灵活性大大有限。


房子卖不出去的情况下,咱没法通过今年卸一扇门,明年拆一块砖的形式去给孩子交学费。


所以,孩子的教育费用以房产的形式存放,不灵活,变现时还要看运气。



反之,要是放在储蓄险会是什么情况?


同样100万,假设在孩子一岁之时,给孩子投一份储蓄险。


每年20万,连投5年,第7年105.9万,全部回本。


要是孩子到了上初中的年龄,以12岁来算,此时这笔钱有134.97万,可以作为孩子初高中的教育费用。



如果一直到高中毕业,还没有用上这笔钱,那么孩子上大学时,这笔钱增值到了165.89万,够孩子在国内上大学,也可以用来支持孩子未来留学。


更好的情况是,本来给孩子存的这笔钱这20年一直没用上,账户里的钱达到了183.9万,未来它也可以作为孩子的婚嫁金补充或者置业补充金,或者还可以作为自己养老金的补充。


投资这一类终身型的储蓄类产品,需要签订白纸黑字的合同,因此保险公司必须兑付。


无论是年金险还是增额终身寿险,它们本质上还是人寿险,这关系到即使保险公司破产了,银保监或者其他的保险公司也必须承接已生效的保单,等同于国家信用背书。


灵活性上,它可以通过减额领取的方式支取资金。


比如孩子到了12岁上初中,这三年父母拟定30万作为教育费用,那么保单现金价值134.9万的情况下,可以减额领取除30万,剩下104.9万继续放在账户中滚存。


与房产相比,是不是灵活了很多?


总结一下三类资产的优势:


灵活性:银行、储蓄险 > 房产

稳定性:银行、储蓄险 > 房产

收益性:房产、储蓄险 > 银行


因此,就孩子教育费用上来看,储蓄险最合适。


其实,这一类储蓄型产品最合适做长期规划。


保险有一类保健康,是我们认知里的寿险、重疾险、医疗险、意外险,还有一类保财富。


终身型的储蓄类产品,能保障我们的个人投资能力。


我们没法保证七老八十的时候投资能力、判断能力还和中年一样强,所以保本不能亏的钱才需要放入稳健型的金融工具中。


有一位证券行业的客户,他放了相当一笔钱在储蓄险里。他的理由是:万一他有什么不测,他觉得太太和孩子不一定能有比储蓄险更好的投资收益。


理,孩子的教育费用放到储蓄险种,相当于给这笔钱安上了一层安全罩。


所以我认为,把孩子的教育费用转化成储蓄险的形式,比存在银行或者置换成房产更好。


因为钱一样存在,在能实现保本保息的情况下,它的功能更丰富,满足灵活支取,滋生终身收益。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相关阅读


入门必看:保险规划理念


保障类产品:重疾险 | 医疗险 | 寿险 | 意外险


理财类产品:储蓄险


保险小知识:保险公司 | 健康告知 | 保险理赔


往期目录:【T博士】保险避坑 | 往期精选 | 推荐收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