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追完《人民的名义》,听王宁老师谈廉洁者的价值观

2017-04-28 王宁 章黄国学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章黄国学

《人民的名义》就要播完了。在追剧的过程中,小喵有悲悯,有叹息,有感佩——电视剧的精彩之处,在于超越了简单而又脸谱化的善、恶对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荧屏形象,更将廉与贪的对比,刻画得淋漓尽致。腐化者欲壑难填,贪婪二字足以描绘。而廉洁者又是怎么想的呢?请读一读王宁老师关于廉洁者价值观的讨论。



廉洁者的价值观

——读姚元崇的《辞金诫》

文/王  宁


唐代有位姚元崇,从唐高宗时官位显赫,历经中宗、睿宗、武周、玄宗,始终保持高位。后来举宋璟自代,在玄宗面前说话仍然算数,可以说是一个不争权、不弄权还倒不了的清官。在封建时代,清廉还能不倒台,一方面算他赶上了唐代盛世,几位君主都还称得上是“明君”;另一方面也是他有见识、有智慧。


《旧唐书》和《新唐书》都有姚元崇的传。此人得到皇上信任,的确是因为有见地还有智慧。有一个很典型的事例:有一次,玄宗要去东都巡视,刚要出发,太庙忽然倒塌。玄宗问事于宰相,都说是因为三年之丧未满,不可以外出巡视,太庙倒塌是上天的暗示。玄宗问姚元崇,姚却说:“我听说这太庙是隋代用符坚的旧庙改造的,唐代仍然袭用。山还有朽坏崩塌的呢,庙是木头建造,哪有积年不腐蠹的道理?庙坏和巡行正好赶到一块儿了,没有因果关系。您这次出巡是因为关中歉收,到那里去输饷慰问,什么都准备好了,怎么可以不按时出发!旧庙修复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如把太极殿改作新庙,将祖宗神位迁去,以尽孝道。”于是玄宗按计划巡行。


这两件事,首先可以看出姚元崇的见识。其实能有这种见识,也很一般,难得的是他说服对方的智慧。汴州刺史打出“德”的旗号,两位宰相亮起“孝”的大义,想要反对,弄不好就要站到德、孝的对立面上去。可姚元崇以德说德,以孝说孝,给老百姓办了事,反对了迷信,还大义凛然,占足了上风,确实比对手高出一筹。难怪皇上能听他的!



姚元崇的智慧最充分的表现,要算他的廉与慎。近来偶然读到他的《辞金诫》,有一段很精彩的话:


辞金者,取其廉慎也。昔子罕辞玉,以不贪为宝;杨震辞金,以四知为慎。列前古之清洁,为将来之龟镜。古之君子策名委质,翼翼小心。乾乾终日,慎乎在位,钦乃攸思。请谒者咸悉,苞苴者必辞。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谨为宝;尔以昏夜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其丧宝,吾则怀非。故曰:欲人不知,莫若勿为。


《辞金诫》里用了两个典故,一个是子罕辞玉,一个是杨震辞金。先说说这两个故事:


“子罕辞玉”典出《左传·襄公十五年》。宋国有人得到一块玉,拿去献给当政的子罕,子罕不接受。送玉的人说:“我给玉工看过了,都说是宝贝,才敢来献给您。”子罕说:“我把不贪当作宝贝,你把玉当作宝贝。要是你给了我,咱们俩都把宝贝丢了,还不如各自拥有自己的宝贝呢!”献玉的人哀告说:“我揣着宝玉,没有办法出境,献给您来免去一死。”子罕安排他住下,让玉工帮他把玉加工,等他富有了,再让他回老家去——这就是“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谨为宝”。



“杨震辞金”典出《后汉书·杨震传》。杨震作荆州刺史时,举荐王密为昌邑县令。杨震后来重任东莱太守,从王密的领地经过,王密入夜以后怀金千斤送给杨震,杨震不肯接受。王密说:“夜里是不会有人知道的。”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你怎么说没人知道呢?”王密惭愧而回——这就是“尔以昏夜可纳,吾将暗室不欺”。


姚元崇《辞金诫》以这两个故事来发挥廉、慎二字,表现了古往今来廉洁者的道德标准。其实,这也是一种价值观,也就是一个人珍惜什么,害怕什么。一切贪婪者吝惜难舍的,无非是富贵名利,害怕的是惟恐不多。一旦必须以非道取之,便常怀侥幸,胆子忽然变大,无谨慎可言,经常是等判了死刑才后悔。那后悔大半不是后悔自己贪污受贿之所得,而是后悔得好处的时候为什么不再小心一点。现时代贪污受贿翻车的已经不止一案两案,但不翻车的仍然大有人在。这已足够使贪者自贪,贿者自贿。


有人说:贪婪者一旦有了权,什么好就要什么:钱自然是万不可不要的,其他的也不放过——商业吃得开了,到商界去谋;学问吃得开了,到学界去谋;体育吃得开了,到体育界去谋……只有一样好东西他们不要,那就是道德。社会上很多人羡慕贪官,对清廉者实在难以理解:难道怕钱烧手吗?为什么很方便的钱,一定不要呢?姚元崇的《辞金诫》就是廉洁者的回答。如果一个人珍惜的是品德的高洁,兢兢业业地生怕失掉,他要做的一定首先是紧紧守住自己的心灵。子罕把清白看成宝贝,玉对他无足轻重。天、神和送金的王密都不足畏,杨震怕的是自己的失节。



这里,我还要补充两个故事:


一个是《艺文类聚》的记载。有人给郑国的卿相送去许多鱼,鱼是当时最珍贵的海味,郑国的卿相却不肯接受。别人对他说:“你不是喜欢吃鱼吗?为什么不收下呢?”他回答说:“正因为吃鱼是我的嗜好,所以我才不能无缘无故接受人家的鱼。贪图人家的鱼会丢掉禄位,恐怕也就吃不成鱼了;有了现在的禄位,可以终身吃鱼。”


另一个是《国语》的记载。楚国的鬬子文有很多的政绩,楚成王时常要给他一些赏赐。一到这时候,他就逃走,等成王不赏赐他了再回来。有人对他说:“人生谁不求富,你何必逃富呢?”鬬子文说:“从政是为了庇护老百姓,老百姓很多还那么穷,我去求富,是用百姓的怨恨来自封,那不是找死吗!我逃的是死,不是逃富。”


这两个故事和子罕、杨震辞金玉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一个不贪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禄位,虽然有些“吃小亏占大便宜”所谓“枉尺直寻”的功利主义,但不失为聪明人的功利,或者说是“合理的利己主义”,也算是有一定的思想境界。第二个就不能不说是深明大义的大智慧了。


贪与廉哪个聪明、哪个愚蠢?古往今来不同的人都会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廉者与贪者是没有共同语言的。我在这里讲文论史绝不想说服贪者不贪,但是确想给廉者一点褒扬,对不同的价值观表明一下自己内心的是非。有人一听传统就目为“保守”,我看这些古代的传统即使在下一个或几个世纪,也还得列入先进文化之内的吧!


(本文原载《群言》2001年11期,此次刊登作者略有删改)


王宁,193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北师大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主任,章黄学术在当代中国的重要传人。


孟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从事训诂学、《说文》学研究,章黄国学主编。



特别鸣谢

书院中国文化发展基金会

敦和基金会


章黄国学

有深度的大众国学

有趣味的青春国学

有担当的时代国学


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

北京师范大学汉字研究与现代应用实验室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研究所

北京师范大学古代文学研究所

微信号: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创|版权所有|转发请注出处

公众号主编:孟琢  谢琰  董京尘

责任编辑:许玮婧

美术编辑:张臻  孙雯  高佳玉

专栏画家:黄亭颖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