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视频丨孟捷:用什么样的理论解释中国经济

孟捷 CPEER 2021-08-04

编者按: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孟捷教授受邀参加由浦东新区区委组织部、浦东新区区委宣传部(文化旅游局)主办,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浦东图书馆、浦东新区党争服务中心以及东方财经·浦东频道承办的学习读书会/陆家嘴读书会,发表了题为《用什么样的理论解释中国经济》的视频演讲。孟捷教授提出,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是一个参照系理论,它解释了现代市场经济为何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孟捷教授提出,关于中国经济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参照系理论、市场失灵理论和国家的经济作用理论,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关键的部分是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的理论。同其他市场经济相比,中国经济的最大特色在于党的领导。感谢孟捷教授授权CPEER发布讲座视频及文字稿。






点击图片即可前往观看会议视频


演讲精彩辑录


    大家好,我是来自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的孟捷,我的题目是《用什么样的理论解释中国经济》。


    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我从这么一个问题开始,先给大家描绘一下经济学的构造。我将现代经济学的构造比喻为三层楼的建筑,第一层楼为经济学的理论或范式,不同的经济学流派有不同的范式,但他们的共性是解释市场经济的最一般的规律;第二层为历史制度分析,第三层为政策分析。第二层楼与第一层楼的区别在于多了历史制度的具体分析,所谓历史是指特定阶段,制度是指在这个特定阶段上起作用的特殊制度型式,比如理解中国过去四十年的市场经济,农民工就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型式,其又取决于其它诸如土地户籍等制度型式。农民工的存在对中国的劳动市场产生了根本性影响,农民工不是在所有的市场经济条件、在所有的阶段上都存在,它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型式。如果我们要给它做一个归类,它属于第二层楼的分析。最后是刚才我们所讲的政策分析,其特点是比较短期且多变,比如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或积极的财政政策。如果一个经济学家在这所有三层楼都有贡献,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大经济学家。但大部分经济学家可能只在某一个层次做研究,但都要和第一层楼发生关系,从事历史制度分析或者宏观政策的理论研究,都会自觉不自觉地应用第一层楼的某种理论,而应用哪种理论会产生重要影响。(编者注:关于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分析详见请点击文末链接:孟捷|农民工、竞争性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义-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学话语)


    我们今天是讲这个用什么样的理论解释中国经济。那么刚才我们也提到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关于中国经济模式、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或者用一句比较标准的话来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属于第二层楼的理论,因为它解释的是过去40年特定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的一种形态。在这一形态中,一方面有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起作用,但另一方面,还存在历史阶段特有的那些制度型式,所以这是我们对中国经济理论的一个定位。


    我们讲到这个理论必然要和第一层楼的经济学理论范式发生关系。改革开放40年来关于中国经济的所有理论基本上是以两个理论范式为前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和新古典主义经济学范式。在新古典主义经济学中,新古典的制度经济学或者也叫做新制度经济学成了很多人分析中国经济、提出关于中国经济理论的一个前提。所以一会儿我们会涉及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和新制度主义经济学范式之间对话。我鲜明地提出我的立场,我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前提的,但是不妨碍我们与新制度主义经济学做一个对话,可以做一个借鉴和学习,所以这是我个人的一个基本观点。这是一个开场白,把我们的立场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


图1 

马克思与恩格斯

图片来源:网络


    那么接下来第二个层面的问题,我们就要涉及一个比较深入的问题。任何一个解释,不管是美国经济还是中国市场经济的理论,都要回答一个问题,比如说过去40年,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如何解释这个巨大成就,在理论上就是如何解释这样一种市场经济的效率。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讲,我们为什么要改革呢?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任何一个理论一开始就要提出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需要诉诸第一层楼的理论来帮助我们解答,我们把解释市场经济何以具有效率这样一种理论叫做经济学当中的参照系理论。我们首先需要一个理论,这个理论的用途是解释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我先介绍新古典经济学,尤其是新制度经济学在90年代以后对中国经济学产生的重大影响,我们一旦走上一个面向市场经济的改革,新古典经济学自然就产生了其影响力。因为在很多人的心目当中,新古典经济学提供了关于市场经济效率的解释。甚至有的人认为这是一个唯一可能的解释。微观经济学有一个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其目标就是要解释市场经济,用更加规范的术语来讲,它要解释在一系列给定的条件下,资源配置为什么能达到最优,实现所谓帕累托最优,达到所谓的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定理、第二定理。


图2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美国经济学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校级教授(University Professor), 于2001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图片来源:网络


    但这个理论有一些致命的缺陷。谁最早指出这个理论的缺陷呢?这里我想提两个人,一位叫斯蒂格里茨,这是诺贝尔奖得主;另一位就是大名鼎鼎的熊彼特,在20世纪初叶就写了一本书叫《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当中,熊彼特就已经提出新古典经济学存在致命的缺陷。新古典理论证明市场经济最有效率的基本思想源自亚当·斯密。亚当·斯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叫“看不见的手”,意思是说在市场经济当中,如果我们允许每个人都服从他自己的自私心进行选择,那么最终将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这是个相对粗略的理论,在此后的两三百年期间内得到不断发展,所以微观经济学这个理论是一个已经被高度发展的、高度精细化、得到数学模型支撑的理论,所以刚才我们讲的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有数学模型支撑的,即阿罗-德布鲁模型。熊彼特对这个理论做出批判的时候,这个模型还没出现,所以批评的是他的早期版本。熊彼特发现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核心特点是存在创新,创新定义了现代市场经济。


图3 

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年2月8日—1950年1月8日),美籍奥地利政治经济学家, 其代表作有《经济发展理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经济分析史》等。

图片来源:网络


    熊彼特非常有意思,有多元的理论背景,一方面深受马克思的影响,但他说要用创新定义市场经济,这个思想是来自马克思,来自《共产党宣言》,而另一方面他又深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所以他的初衷不是想完全推翻新古典经济学,他想搞一个折中,但最后失败了。但他看到一点,如果拿掉创新就没有现代市场经济,而阿罗德-布鲁模型的或者基于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有个什么毛病?它假设没有创新且技术是给定的,然后在这个条件下来讨论,所以资源配置在这里是静态的。而熊彼特指出市场经济是动态的,这个动态是由创新造成。没有创新所造成的动态,我们就无法理解市场经济。斯蒂格利茨继续深化了这个问题,他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阿罗-德布鲁模型有没有可能改进的?他得出结论是不能。在完全竞争市场这个理论的范围内,我们根本不可能见到创新,换句话说,新古典微观经济学只可能在一个静态的假定下来证明资源配置是有效的。但是这样一来,这个证明、这一整套理论和现代市场经济就没有关系了。如果我们细究起来,就会发现所有这一套复杂的数学证明与现实的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关联。但我们今天有很多经济学家朋友仍然信奉完全竞争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和阿罗-德布鲁模型。


    我们要回过头来讲马克思。如果你说新古典经济学没有给我们提供一个理论,也就是说没有真正解释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那你有什么替代的理论吗?这里我想表达一个我的观点,这个替代可以在马克思那儿找到。马克思也有一个参照系理论。通过这个参照系理论,他也解释了为什么市场经济能够解放、发展生产力。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要回到马克思以及恩格斯的一个著名的文本,这也是对熊彼特产生影响的一本著作,那就是《共产党宣言》。


图4

共产党宣言

图片来源:网络

    

    《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恩格斯两个人一起写的,我想要简单的评论一下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系,尤其我要简单的介绍一下恩格斯所起的作用。恩格斯在对马克思的关于现代市场经济图景形成当中起到过一个非常关键性的作用。1844年,马克思开始在巴黎工作,认识了恩格斯。当时马克思已经开始学习经济学,学习英国和法国的古典经济学。1845年在和恩格斯第二次见面后有一个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如果我们用今天的语言来讲,恩格斯就相当于今天美国硅谷的一个CEO,因为他的父亲在英国曼彻斯特开办了一家纺织厂,恩格斯和他父亲一起的管理这个工厂。在恩格斯之前,马克思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现代市场经济。1845年恩格斯带着马克思去了一趟曼彻斯特,这是马克思第一次去那儿。马克思在巴黎认识到现代无产者,在曼彻斯特了解到什么是现代的生产力,这两件事情促成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他们从曼彻斯特回来以后,就开始了共同写作,1845年到1848年之间,他们共同写作了好几本书:比如《德意志意识形态》,它标志着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还有共同撰写的《神圣家族》,这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著作;1848年,他们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


    为什么《共产党宣言》影响了熊彼特?《共产党宣言》虽然不是经济学著作,但是在《共产党宣言》当中,马克思表达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资产阶级在他们夺得统治不到100年的时间里,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一切时代的总和还要多、还要大。这段话表明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到工业革命与其所促生的现代市场经济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最重要的拐点,从此生产力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方面最为有效的一种经济制度。之后马克思开始解释为什么,这就需要一整套系统的经经济学理论,这就是《资本论》。1848年到1858年,马克思用十年的时间撰写《资本论》的第一部手稿,由于完成于1857年到1858年,我们称之为马克思的《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其核心组成部分是关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理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可以在马克思那里找到解释现代市场经济能够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替代性理论的原因。


图5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图片来源:CPEER


    那么在介绍这些背景以后,我们要深入地看一下这个理论。那这个图的右边是我的一本著作,里面有关于马克思方法论的简单解释。而左边这个图,上面的坐标,横轴表示生产力,纵轴表示剩余,剩余指的是剩余产品、剩余劳动,那么在这个图上的我们可以介绍一下马克思的两个基本概念。这剩余首先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但是同时也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我们说剩余很重要,从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所有的人类社会形态、各种不同的生产方式,其根本目的是取得剩余。取得剩余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绝对剩余生产,另一个是相对剩余生产。在这个图上我们有两条线,如果我们沿着这条垂直线从下往上运动,剩余在提高,但是生产力水平是给定,这是一种叫绝对剩余生产的方法。即给定生产力水平不变,也可以增加剩余,这要么是靠动员,要么是靠压榨和过度剥削。


图6 

有机生产方式的变迁

图片来源:孟捷著《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年


    此外,我们还可以画一条从原点出发的45°线。这条线表明,如果我们从原点出发往上运动,剩余增长的同时伴随着生产力改进,所以把这条45°线定义为相对剩余生产,这是取得剩余的另一种方法。这个方法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剩余的一切增加都是以生产力进步为前提。有史以来,人类社会取得剩余,就是马克思所总结的这两种即绝对剩余生产和相对剩余生产。由此,我们可以再画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在一开始的阶段是很陡峭的,在这个发展阶段取得剩余的主要方法是绝对剩余生产,然后我们看到经过一个拐点以后,曲线轨迹跟45°线有点像,也就是说在这个拐点之后,取得剩余的方法更多靠相对剩余生产。简单来讲,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有这么一些内容:第一,如果我们假设在企业之间存在比较充分的竞争;第二,有这种充分竞争就会造成一个结果,那就是如果企业不把利润用于创新和生产性投资,相关企业就会被淘汰。在这两个前提下,就会产生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后果,就是在技术创新的条件下,工人的工资在整个社会净产品当中的比重会下降,利润会提高。这个理论相当于新古典经济学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因为按照“看不见的手原理”,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终会促进整个社会的利益。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上,我们也能看到一个类似的结果,对个别企业来讲,它要追求超额利润,因此要把利润用于生产性投资和创新,在它成功以后,就会给其它企业以压力,其它企业也会这么做。整个过程服从马克思的逻辑,所有企业都进行生产性投资和创新。最终所有企业的剩余价值率会提高,这是对资本家有利的一面,与此同时,尽管劳动力价值下降,但是工人的实际工资会提高,所以这里出现了双赢的结果。这就是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实际上和“看不见的手原理”类似。


    一个好的历史制度分析或者说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应该有三个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所讲的是参照系理论。我们知道,在一个现实经济当中,经济运行不可能和参照系理论完全一样而是会偏离。所以在这里马克思经济学可以和新制度经济学对话。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即认为一个历史制度分析应该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参照系理论,第二是要解释为什么现实经济会和这个参照系发生偏离,可以称之为市场失灵(我在这个地方是在广义上定义市场失灵,在新古典经济学中市场失灵的含义是很狭窄的)。那么如果出现市场失灵怎么办?所以第三个理论是国家的经济作用理论。在出现市场失灵以后,国家应该发挥作用,克服市场失灵。让现实经济回归参照系理论所描述的状态。所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应该借鉴这个“三件套”,来构建自己的历史制度分析、来发展自己的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


    关于市场失灵,马克思也给我们提供了类似的理论。马克思的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理论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我们刚才所讲的参照系理论。但是马克思不仅讲了资本的伟大的、文明的方面,与此同时也介绍了在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当中,伴随生产力发展所造成的一系列矛盾,这样就带来了我们所熟悉的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理论、关于产业后备军的理论、关于利润率下降的理论以及危机理论,这一系列理论构成了马克思意义上的市场失灵理论。唯一遗憾的是,马克思没有提供一个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的理论。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不想这么做,他曾经想写一本论国家的书但没有写。


    十九大报告里面有一个经典命题: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还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所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我看来就是由这三部分构成,最后一个关键部分就是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理论,这构成了我们关于当代中国经济理论的一个整体。而马克思没有给我们提供这个。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可以得出这个命题,就是尽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关于中国过去40年改革和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整套理论,要以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但马克思的理论还不足以给我们提出这个理论。所以,如何发展一个关于国家的经济作用的理论,是构建中国经济理论的重中之重。


     我把迄今为止所存在的各种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做一个类型学的划分。我们有市场经济理论1.0,也有市场经济理论2.0,最后还有3.0。首先1.0理论是指所有自由主义的理论;市场经济2.0指的是凯恩斯的经济学理论;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我认为它是市场经济3.0。简单介绍一下三个形态的关系,1.0理论和2.0理论之间存在对立,3.0理论也是和1.0理论相对立的,但它又是对2.0理论的一个发展和超越。


    大家肯定会问你划分这三个形态的标准是什么?方法论的依据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做这个划分?刚才我们讲到3.0理论和2.0理论是发展和超越的关系,所以这里我先把2.0抽象掉,来比较1.0和3.0。区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有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要看在这两类理论当中,经济和政治,市场和国家,或者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的关系是什么?市场经济1.0理论把两者看作是彼此之间截然两分的两种事,与此相关的就有亚当·斯密关于守夜人国家的理论(国家只负责界定产权,抓抓小偷和坏人,不干别的事)。从凯恩斯开始,这个理论就过时了。凯恩斯明确指出国家本身应该成为一种经济结构,国家应该承担投资的责任以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凯恩斯用有效需求不足来描绘他所理解的市场失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中,我们进一步发展和超越了凯恩斯的观点,我们看到国家、政治关系和政治权利也会承担生产关系的功能,它们也是基础的组成部分,经济和政治、市场和国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它们不是相互分开的,而是相互嵌入的。第二个标准,就是看市场经济当中主体有哪些,不同的理论认可不同的主体。1.0所认可的市场经济的主体只有一个,就是私人企业,所以在这个意义上呢,我们把这个理论叫做关于一维市场经济的理论。从凯恩斯开始就变成两维了,国家自身应当成为经济结构的一部分,国家是投资主体,也就说你是经济行为人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不光有企业有国家,还有竞争性的地方政府。不要小看地方政府,经济理论中常把中国经济和日韩相比较,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中国经济跟它们有一个关键性的区别,即我们是一个大国,有一个竞争性的地方政府的体制。但除此以外,我们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党的领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中国共产党本身是一个经济制度。所谓的政治或者上层建筑,实际上一分为二,有一块是纯粹的上层建筑,有一块是和市场经济、和经济基础相互嵌入,相互融合,这是我们这个经济制度的优势,也是我们这个经济制度的最大特色。所以,一个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应该解释这些问题。所以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看作判断哪些理论是好的关于中国经济的理论,哪些是理论是不太相关的一个方法论的尺度。

-



往期回顾:

  1. 学术讲座|孟捷:国家理论与中国市场经济

  2. 会议动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中的国家理论研究开题报告会

  3. 孟捷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国家理论:源流、对象和体系

  4. 孟捷|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来源和基本特征 

  5. 孟捷|农民工、竞争性地方政府和社会主义-政党国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学话语

  6. 孟捷|《资本论》与现代市场经济 ——纪念卡尔·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7. 孟捷 吴丰华|制度-垄断地租与中国地方政府竞争:一个马克思主义分析框架

  8. 奈格里 | 凯恩斯和资本主义的国家理论

http://www.cpeer.cn/

http://www.peforum.cn/

文字稿整理人:陆家桢 张雪琴

责任编辑:陆家桢  审核:陈龙


点击阅读原文前往

中国政治经济学40人论坛官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