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社会

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我劝大家做好1年内零收入的准备!

基本常识 2024-01-11

前几天和大家聊新年愿望时,我2024的预期如何,是否和刚跨入2023时一样信心满满?

毕竟我还记得刚放开时,很多朋友觉得终于熬过漫长严冬,即将迎来春暖花开。


然而,现在他们都扶额苦笑:项老师,事实还是明天更寒冷啊。


各种裁员的消息初听似涛声,仿佛离自己很遥远。


如今再听已是潮水,一波接一波,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淹到自己。


最先感受到寒意的是各种中小企业,业务萎缩,工资欠费,破产倒闭的比比皆是。然后是各大厂,降本增效,缩减开支、停止社招,校招砍半......


一些系列操作下来,被大厂优化出来的人冲击中型企业,中型又冲击小型,联动类推。


最后大家都跑去开直播、送外卖和跑滴滴了。



但僧多肉少,凭这几个行业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人。


所以滴滴新司机注册一度停止,送外卖也得看学历和年龄,不能超过45岁。


虽然年龄这条后面被辟谣了,但不难看出大家对于中年危机的重度焦虑。

不管昔日如何叱咤职场,过了35+,身体精力都卷不动年轻人,难免沦为部门的眼中钉。


一旦被裁,如果脱掉长衫也干不下去,那才真叫一个凄惨。


我一个朋友,互联网程序员,前几个月就被谈话了。


HR给出两个选择,一是直接拿N+3走人,而是给一个月活水转岗,不行的话只赔N+1。


说实话,38岁,想在一个月内找到相同待遇的工作,难于登天。

所以朋友拿了N+3,到手35万,走了。


身边人都挺羡慕他,毕竟现在能正常给够赔偿的公司凤毛麟角,多得是各种推脱和恐吓,让你空手走人的。


但朋友还是愁啊。



毕竟有工作时,每个月9000多的房贷有公积金顶着,其余的钱还能支配小孩学费和生活支出。


现在没了东家,一家四口在广州,上面还有四个老人,光35万能顶多久?


找了两个月工作无果,他跑去送外卖,风吹雨打不说,还经常受气。大半年过去钱没攒多少,反而落下一身病,腰酸背痛,焦虑得整夜失眠。


但生活总要继续,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想着家里还有30来万,不如谋划点小生意。


上个月刚开始准备,他老父亲突发心肌梗死,当晚住进了ICU,手术费20万,每天治疗费1万多。


家里那点存款,还没来得及捂热,就这么消失于无形。


现在他妻子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母亲在医院照顾不过来,他送完外卖还得去陪床。


整个家庭,都随之陷入了一种焦虑又迷茫的窘境。


“马上年底了,新一年的出路还不知道在哪,每天睁开眼就被各种费用催命,真到卖房卖车那步,希望我媳妇能同意吧......”



作为看着他一路打拼过来的朋友,我挺心酸的,也不得不感慨,人生如戏。


谁能想到,新一线城市有房有车,收入可观的小康家庭,竟然也如此不堪一击?


当初裁员拿到的赔偿金,竟然成了至亲之人的救命钱,不然连手术费都得去筹......


由此,我们也不得不承认——


中年人面临的考验中,比职场风险冲击更大危害更深的,就是意外与疾病,顷刻间就能摧毁当下甚至未来10-20年的安稳生活。


就算是有一定资产的中产阶级,在一场重疾面前,依然会变得灰头土脸、无力承担,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赤裸裸的现实。


想起最近刚看完的一部高口碑纪录片,对此感触更深刻。

59岁的老刘,因燃气爆炸烧伤,送到医院时,全身皮肤烧伤达到95%,要保命必须植皮,否则危在旦夕。

然而,其家属却在老刘入院后不久强行出院,主治医生徐晔赶来的时候,只剩下一张空荡荡的病床。


无独有偶,一个月前,他接诊的另一位病人,同样因经费原因放弃治疗,最终离开人世。

徐晔把这叫做人心的瓶颈,有时比医术的瓶颈更让人无力与悲哀。

这句话听来有点意思。



老刘的治疗,前期已花费近30万,是儿子目前所有的积蓄。 

而走完整个治疗流程,还需要上百万的费用,对一般的家庭来说,这是一笔天文数字。

该借的借了,该上网筹的也筹了,工厂是不可能卖的,前几年刚开的厂,现在卖厂亏大了。

如果倾家荡产,举全家之力也没保住父亲,最后活着的孩子、妻子和他就要长期负债,承受艰难度日的绝望。

他赌不起,所以出院保守治疗吧,实在经受不住了。


说实话,在“老人和小家之间怎么选”这个世界难题上,我觉得大多数人应该都会选择后者。

孩子患病,家长大多会砸锅卖铁、不惜一切,而年迈父母患病,成年子女首先权衡的是钱,是现有生活是否会受影响。

因为当上有老、下有小时,“救不救”不只是良心问题,还是一个有限资源的可持续分配问题。

对于并不富裕的家庭来说,生命的繁衍生息,常常是建立在牺牲上一代的基础上供给下一代的。

血液病孩子接受脐带血移植要封闭管理,家长每天固定时间送饭到医院。为避免饭菜被感染,都小心翼翼装在高压锅里。

纪录片中还有一位凌晨送到急诊科的肠梗阻病人。

做手术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进行身体检查后,医生发现他还有心脏病,不做手术,就意味着等死,做手术,很可能下不了手术台。

更遭的是,即便手术成功,患者术后仍需在ICU里维持生命,平均费用一天2万,这个过程不排除并发症发作,人财两空的结果。

医生告知所有可能性后,家人商量了5个小时。

病人的生命在一点点流逝,他们仍然无法作出选择。


这个选择很难做吗?

不难,只要有钱一点都不难!

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救命谁都想,若能负担得起,谁会在老人与小家之间徘徊犹豫?谁会纠结于计算钱与生命哪个价值更高?

可能有部分人自豪的说我有医保,我不怕!

针对这些人,我忍不住点破真相:你们太年轻了。

医保有起付线和封顶线,实际情况是:高不报、低不报,中间部分报。

而报销范围内的药品分为甲乙丙三类,其中甲类药100%报销,乙类药部分报销,丙类药一点不报销。

像进口抗癌药、靶向药、新特效药都属于丙类药,只能自费。


因为人口基础大,在现存的医疗福利大蛋糕面前,医保体系只能做到基本兜底。

大病得靠自己,小病才靠报销。

还记得《人间世》中33岁的复旦大学博士闫宏微吗?

终于熬出头迎接美好人生时,不幸被诊断为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最凶险的那种。

靶向药,几乎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她跑到香港买帕博西尼,一盒30000块,21粒,平均一粒1400块。

这样的开销下,有几个家庭能不喊穷?

不敢想,要是这种不幸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能怎么办?

是用自己的积蓄吗?积蓄够不够?

还是卖房?卖掉以后一家老小住哪?

还是靠父母帮忙?会不会耗光他们辛苦一辈子攒下的养老金?

或者靠自己的人脉,亲戚朋友愿意借钱吗?能借多少?

真到用钱救命那天,你会怎么选?

人生路上,不知道会遇到多少突发状况。


怎样提前做好个人资产保全规划,不至于因职场变动或者生活风险,而让财富大幅缩水,甚至危及生命安全,是每个人应该思考的问题。


《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给出的策略之一就是:成为发现灰犀牛风险的人,就能成为控制灰犀牛风险的人。


比如在努力赚钱之余加强保障意识,做好家庭财务规划,合理占用少量现金流,通过金融工具将潜在的巨大风险转移出去。


所以我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大家重视生活风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