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帮人在《智慧》上发论文谈“什么是蠢”

恩铭张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什么是智慧(intelligence)?人们和这个问题纠缠了成百上千年,问倒了无数个老禅师,喝光了几万桶的心灵鸡汤,都没能得出一个让所有人都认可的答案。

嘛,既然人们没法定义智慧,那我们换个方向,反过来问好了:

朋友,你知道啥叫愚蠢吗?

最近试着站出来接手这个大难题的,不是老禅师也不是哲学家,而是一个心理学研究团队。成员一部分来自罗兰大学心理学研究所,另一部分来自贝勒大学的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系。

来自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和美国得克萨斯州这两所知名学府的研究人员千里来相会,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试着解答这个他们自找的难题:


What is stupid?


看完这个阵容你可能要问了,一帮研究心理学的,干嘛要费这么大劲来定义愚蠢?想集体转行吗?

显然不是,这项研究的目的只是想搞清楚,当人们说某种行为“很蠢”的时候,他们到底意味着什么。研究人员更想弄懂的是,什么样的情境下人们才会用到“”这个标签,以及这个标签该如何被一个或者多个心理学概念来解释。

最近,研究的方法及结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在了一本名为《智慧》(Intelligence)的期刊上。


论文链接:http://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0289615001233

这搭配略显喜感——想象一下你买了一本名为《恋爱真好》的杂志,打开发现第一篇文章是《教你分辨单身狗》……唔,有点尴尬。

毕竟也是科研成果...我们还是回头来看具体怎么操作。

研究团队的领导者Balázs Aczél 博士和他的同事们搜索了流行网络资源,比如BBC官网,赫芬顿邮报这些新闻门户网站,以及一些知名博客网站,新闻门户网站,通过五个关键词:“这件事很蠢”、“愚蠢”、“真蠢”、“这件事真塔马蠢”和“蠢”(“stupid thing to”, “stupidity”, “it was stupid of”, “it was very stupid” and “stupid”)找来了一些小故事。

随后,他们招募了154位受试者填写调查问卷,并且要求受试者给这些小故事评级。


Balázs Aczél 。源:veol.hu

另外,研究小组还找了20个匈牙利大学生(3男17女)和6个以英语为母语的大学生(3男3女)做了114份日常报告,作为线下资源被收集了起来——这些受试者被要求在连续的5天里,每天记录一个小故事。每个小故事都得描述当天发生的一件真事儿:那天,谁谁谁做了什么,我(或者别的什么人),觉得这可以称得上是一件蠢事。他们每天下午都会收到一封提醒邮件,附送链接一枚,供他们把自己的小故事发在网站上。


什么事会显得蠢?

关于愚蠢这个话题,研究团队究竟统计出哪些有趣的现象呢?他们在论文中写到,人们会给这样几种情况贴上“愚蠢”这个标签:

1. 无法平衡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2. 没办法集中注意力;

3. 失去控制。


人生自古谁无蠢,好像躺着也中枪……

如果“愚蠢”行为制造者身上肩负着的责任很大,他的愚蠢做法又导致了很严重的后果,那“愚蠢”行为的可观测程度就会被放大。

这些结果让我们离理解人们对于“不明智行为”(unintelligent behavior)的概念定义更近了一步,从更一般的心理学角度上,研究日常生活中蠢的表征,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信看到这里,你一定很想知道关于“愚蠢”的权威定义了,对不对?!

来吧,告诉我!

太遗憾了,你在这篇论文里还是找不到一个简明且精准的,有关愚蠢的概念定义。

研究人员记录说,既然这是对这个话题进行的第一次实证研究,它很自然地会存在很多局限,并且又抛出了一些有待回答的问题。

鉴于研究者的实验用事例是从很流行的互联网站上搜集的,而受试者只用了当地大学生——154个匈牙利本科生,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人们对蠢的看法,似乎值得商榷。所以,“究竟要到什么程度才会被称作愚蠢”这个问题,依旧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不过,找不到标准答案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啦,而且,就算没有这个标准定义,大家心里其实也都有杆秤的不是吗?

(编辑、排版:Calo

本文版权属于果壳网,谢绝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科学人


科研最新进展,学术最新动态,顶级学者的思考和见解。
长按二维码关注科学人(微信号:scientific_guokr)。


神论文一篇不过瘾?

点击“阅读原文”再来一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