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志珍:做科学研究就是永远在向未知挑战

麦芽杨 我是科学家iScientist 2022-10-01


3月23日“我是科学家”将举办年度盛典

“科学与你,探寻万物的联结”



本期演讲嘉宾


王志珍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研究员


《人工合成胰岛素中,一个少为人知的科学故事》



王志珍预告视频:


说到“蛋白质”,许多人想到鸡鸭鱼肉这些高蛋白的食物。而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王志珍院士眼里,“蛋白质”是一个个不同形状的分子机器。正是蛋白质不同的形状或者说“结构”,决定了它们在各种生命活动中担任的功能角色


蛋白质结构。图片来源:Wikimedia Common


生命活动是物质运动中最高级、最复杂的运动形式,而这正是靠蛋白质来执行和完成的。每个蛋白都有自己的责任,运动要靠肌肉里的蛋白质;食物消化要靠消化道里的各种酶蛋白;我们的思维、学习、记忆等也需要大脑的各种各样蛋白质来承担。


“如果蛋白的结构遭到了破坏,它就会失去功能、干不了活了,很多生命活动就要受到阻碍了,严重的情况下就会发生疾病。”王志珍介绍道,“比如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氏症,还有渐冻症,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认为都是由于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态发生变化,从而失去功能导致的。”



谈起自己在蛋白质领域的科学研究,王志珍总会提起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科学家人工合成胰岛素的创举。这其中蕴含的蛋白质折叠问题被她视为自己的工作源泉,很多研究都由此展开。她早期参加的工作揭示了胰岛素拆合成功的内在原因;并在这基础上开始了折叠酶和分子伴侣的研究,为蛋白质折叠研究带来了新的概念。



作为一位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她为揭示蛋白质执行功能最基本和最本质的规律不懈努力。“这些规律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一定会量变到质变,导致认识的飞跃。也许就能从中找到某些疾病发生的原因,设计出有效的药物。实际上,现在很多药物的设计,都是来自多年积累的基础研究工作。比如发现了细胞中一条新的重要信号通路,就可以针对通路中某个蛋白或者某个酶(所谓“靶点”)设计药物来阻断该信号通路,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的目的。”


揭示蛋白质执行任务的基本规律对药物的研发有重要的作用。图片来源:Pixabay


在有些人眼中,做科学研究成天在实验室或在野外,不分上下班,没有休假,很枯燥,很苦。但王志珍觉得,对于那些对科学有兴趣的人,有志于科学研究的人来说,“科学研究就是行进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永远在“寻找未知”。这不是件很刺激的事情吗?尤其当设计的实验能证明预想的时候,说明你向未知又进了一步,哪怕不是那么大。那种兴奋的感觉、幸福的感觉也是旁人不可能拥有的。”


“做科学研究,失败的时间往往比成功的多,但至少有一点,你一定是在向未知挑战,这本身就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了!”

 

3月23号,欢迎来中国科技馆,听王志珍院士聊聊中国人工合成胰岛素当中那些少为人知的科学故事。



扫描二维码立刻报名


建议成人及12岁以上青少年参与

精彩直播同步上线

请关注“我是科学家”

在网易、一直播、哔哩哔哩官方主页


我是科学家


我们还有图片直播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科学家演讲,我要报名


点击“阅读原文”,将邀请函分享给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