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东铁路事件全景考

海东青与傻狍子 东北知识局 2021-10-03

一个关注东北人文、地理、历史的公众号↑


凡是不能将我们杀死的

都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文 | 海东青



中东铁路事件,是1929年张学良所领导的东北地方政府为收回苏联在中国东北的铁路特权而与之发生的军事冲突事件。


事件最终以东北军惨败,苏联恢复了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一切权益,并占领黑瞎子岛而告终。


中东铁路事件是东北地方势力外争主权的一次尝试,因为失败的结果而长期被人们忽略,甚至没有列入历史教材。但这一事件深深影响了东北亚各方势力的相互评估,直接影响了东北地区20世纪上半页的历史走向,长远的影响甚至一直体现到今天。


今天我们穿越80年,一起回味铁路上的硝烟。


Ⅰ 什么是中东铁路


探讨中东铁路事件,就必须先了解中东铁路的基本情况。中东铁路是中国东省铁路的简称,是沙俄为了侵略和掠夺中国,在东北修建的一条铁路。

(铁路呈T字形,东起绥芬河,西至满洲里,以哈尔滨为交汇点,向南修建了延伸至旅顺口的支线)


沙俄鲸吞外东北以后,为了加强对远东地区的控制与殖民,一直想修建一条连接欧洲和远东的铁路。受财力和精力限制,直到1891年,沙俄才决定修建西起车里雅宾斯克,东到海参崴的西伯利亚大铁路。

(西伯利亚大铁路示意图)


为了节约成本,沙俄交通部曾提出借路中国东北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东段,此举不仅能缩短距离节约成本,更可以将势力深入东北内陆,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对此,清政府曾明确表达反对。

(1858年和1860年,沙俄强迫清政府先后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鲸吞外东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但沙俄并不满足,觊觎满洲,意欲南下)


但这个时候甲午战争爆发了。


对于清政府来说,甲午战争中被日本按在地上反复摩擦,瑟瑟发抖,急需找一条大腿抱住。

(甲午战败,中国被迫签订亡国灭种的《马关条约》,图为条约签署现场)


对沙俄来说,为了防止日本独霸东北,联合德、法干涉还辽,高调介入中日进行斡旋。

(三国干涉还辽漫画)


双方一拍即合,签订了《中俄御敌互助援助条约》,宣称以此共同防范日本,中国找到了大腿,沙俄终于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筑路权。

(该条约具有“同盟条约”的性质,是在李鸿章参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典礼期间与俄国签订的。条约规定为使俄国便于运输部队,中国允于沙俄在黑龙江、吉林地方接造铁路,以达海参崴,该事交由华俄道胜银行承办经理;无论战时或平时,俄国都可通过该路运送军队军需品。图为李鸿章及其使团与沙皇尼古拉二世的合影)


该条约最初规定沙俄借用东北领土修建一条东西走向的,满洲里直通海参崴的铁路,也是就后来所说的中东铁路干线。


但殖民者的胃口是永远填不满的。


沙俄在198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事件中故技重施,以“保护中国的港口免受他国占领”的名义,占领了旅顺口。后又威逼利诱清政府签订《旅大租地条约》和《中俄续订旅大租地条约》,获得了哈尔滨至旅顺口的筑路权。

(这段铁路又被称为中东铁路支线,图为中东铁路南支线南端的终点站,旅顺站



通过修建中东铁路,沙俄从铁路附属地攫取了大量政治、经济利益,获得了铁路沿线的驻军权,还大量移民东北,铁路附属地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俄国人在铁路附属地建了自己的教堂、学校、商场等建筑,图为俄国人在哈尔滨中央大街修建的马迭尔宾馆,九一八事变后的“国联调查组”曾下榻于此。图片来自百度旅游)


视东北为自家后院的日本断不能容忍后院中长出沙俄这棵杂草,于是在中东铁路完工的第二年,突袭俄军,挑起日俄战争。


战争结果众所周知,战败的沙俄将长春以南的铁路及其利权移交给日本,从此中东铁路以长春为界,以北称为北满铁路,以南称为南满铁路,中东铁路事件就爆发在俄国控制的北满铁路。

(新旧长春站对比,摄影制图@刘荣浩)


中东铁路事件是一个国际性的事件,虽然作战双方是东北军和苏联军队,但瓜葛其中的还有以日本为首的帝国主义势力和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政府


下面,让我们看看各方势力在事件前的表现。


Ⅱ  欲求不满俄国


中东铁路事件虽然发生在苏联时期,但祸根是由沙俄埋下,经苏俄酝酿最终爆发的。

(沙俄、苏俄、苏联是俄国的三个历史阶段;沙皇统治时期被称为沙俄,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至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乌克兰等国成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之间称为苏俄,之后称为苏联)


中东铁路开工后,大量俄国人涌入东北地区。这些人中既有筑路工人,也有很多政府组织的军事移民,到“十月革命”前夕,生活在中东铁路附属地的俄国公民超过20万。所以,中东铁路附属地的政治局势与俄国国内的政治局势紧密相连

(日俄战争失败后,沙俄在哈尔滨设立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由俄国人霍尔瓦特担任,他成为沙俄在东北地区的主要代理人,长期把持路权,铁路附属地成了俄国人统治下的俄国领土的延伸。图为20世纪初松花江畔的俄罗斯女性)


“十月革命”的浪潮很快影响到中东铁路附属地,双方势力在中国的土地上进行了激烈交锋。在无法控制远东局面的情况下,苏俄政府采用拉拢中国,打击盘踞在东北的“白军”策略。

(1919年7月,苏俄发表第一次对华宣言,宣称愿意放弃侵占的中国领土,放弃铁路、矿业、林业等一切特权,放弃庚子赔款。但当时的北洋政府对苏联采取敌对态度并未重视。实际上,这也只是苏俄拉拢中国的一种手段,并没兑现。但苏俄的宣言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民间舆论迫使北洋政府在对苏俄谈判中未能争取到更多的利益)


当苏俄政府取得了对白俄和外国干涉军的胜利以后,开始强化对中东铁路的控制。1920年后,苏俄政府的态度明显变化,在第二次对华宣言中,将中东铁路无偿归还给中国的条款更改为中俄共管

(为了防止外国势力夺取远东,苏俄在远东地区成立了一个实际上受自己控制的远东共和国,这个远东共和国在领土归属上甚至宣传中东铁路附属地是它的领土,暴露了苏俄对中东铁路路区的真实态度,该远东共和国于1922年11月5日并入苏俄。图为远东共和国地图)


到了1922年12月30日苏联成立时,强大起来的苏联拒绝承认曾经的诺言,立即宣布中东铁路及其附属产业归苏联所有,中国要想收回该路必须按价赎回

(曾签署过“第一次对华宣言”的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卡拉罕宣传:我们绝不会放弃我国在中国的利益......我们认为,中国人民一定明白,我们在中国的实际利益必须予以承认)


为了迫使中国接受无理要求,苏联在军事上不断增兵边境,在政治上则利用中国国内南北分裂的情况,勾结南方政府向北方政府施压。

(1923年1月,苏联与孙中山签署《孙文越飞宣言》,在此宣言中,孙中山承诺维持中东铁路由苏联控制的现状,俄国军队不必立时由外蒙撤退等。这些是苏俄政府同北京政府长期交涉而从未达成的协议,在孙中山这里找到了突破口迫使北洋政府接受同样的立场。图为孙中山与苏联顾问在一起)


直到张作霖的横空出世,俄国在中东铁路和东北享有的特权开始受到奉系势力的抵制。

(即使张作霖对俄一贯采取强硬态度,并且收回了很多权利,但仍改变不了中国在中东铁路问题上的弱势局面,这就是弱国的悲哀)


中东铁路事件的另一方直接参与者,奉系势力出场了。


Ⅲ  亦邪亦正东北军


中东铁路事件虽然是由张学良挑起的,但东北地方势力对苏联的仇视从满清时代就已有之,进入张作霖时代就呈现出激烈的反弹。


张作霖的东北军是旧式军阀,军阀的习气一样不缺,但在维护东北本土利益方面,也算是对得起子弟兵的称号。

(俄国十月革命以后,奉系军阀已经掌握奉天省的实权,并逐步完成了对东北的统一。图为奉系首脑张作霖)


张作霖是土生土长的东北人,他从绿林起家,一步步壮大,逐步提升,先后担任奉天督军、东三省巡阅使等,成为北洋军奉系首领,实际控制东北政局。


张作霖控制下的东北,局势稳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成为中国军阀混战时期的一方“乐土”。

(张氏父子统治东北时期,军事实力强大,建有一批亚洲领先的军事工业,工业和农业也冠绝全国。图为沈阳迫击炮厂生产的中国第一辆载货汽车——民生牌75型2.5吨载货汽车)


反观此时的俄国,十月革命造成的政权更迭,为中国争取权利创造了很好的局面。


1917年俄国红军和白军的冲突,使俄国失去了对中东铁路路政的管辖能力。为了防止混乱发生,东北地方政府开始向铁路沿线派兵,成立了中东铁路警备司令部,后与滨江道尹公署联合办公,收回了铁路守备权

(滨江道尹公署又称道台府,是当时哈尔滨的最高行政机构。图为现存的哈尔滨道台府,图片@百度百科)


1918年5月4日,东北地方政府与苏俄政府签订了《黑龙江临时行船办法》,恢复了中国船只在黑龙江平等自由行驶的权力。

(在此前的半个世纪里,中国在黑龙江的航行权一直受到限制,俄方经常拦截和限制中国船只,黑龙江航道管理权也由俄方把持,俄方的船只转运至中方码头停泊拒不向中国缴税


1920年3月,趁中东铁路工人罢工的机会,张作霖驱逐了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霍尔瓦特,解除了哈尔滨及中东铁路沿线的白俄势力武装,收回了中东铁路与哈尔滨至长春铁路的管理权以及哈尔滨的行政权和警察权。

(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官邸,摄影@刘荣浩


俄国国内局势的稳定后,对中东铁路态度不断强硬。为此张作霖与1923年1月5日举行对苏军事会议,决定派边防军驻守中东铁路沿线,到《奉俄协定》止,中苏边境屡次发生冲突,双方关系十分紧张。

(苏联当时积极在东北进行渗透,利用宣传共产主义来扩大在中国的影响力。在此背景下,张作霖形成的“反赤化”倾向,实际上是对苏联侵略的一种抵制。虽然东北是苏联进行思想渗透的最便利区域,但由于东北人民对俄国在东北的作为深恶痛绝,强烈抵制,最终苏联不得不去中国南方开展宣传工作,这本身就是一种讽刺)


1924年5月,北洋政府与苏联签订了《暂行管理中东铁路协定》(简称《中俄协定》),但已经宣布东三省自治的张作霖认为对苏让步太大拒绝承认该条约。苏联只好与张作霖另签订了《中华民国东三省自治省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政府之协定》(简称《奉俄协定》)。

1926年1月11日,张作霖为了恢复郭松龄反戈造成的残局和防止国民军入侵,通电全国,宣布东三省与北京政府断绝一切行政关系,以镇威上将军名义主持东三省军政事务。电视剧《少帅》重现了这一场景


签订《奉俄协定》后,表面上东北地方政府控制了中东路理事会的权力,但实际上并没有控制管理权。苏联接收中东铁路后,没有履行协议相关规定,让张作霖十分恼怒。此后双方龌龊不断,张作霖对苏联一再采取强硬态度,苏联也将张作霖视为“眼中钉”。

(《奉俄协定》主要内容有:一是中东铁路涉及中国国家和地方政府权力的各项事务,概由中国官府办理处置;二是中东铁路归还中国的期限由80年缩短为60年;三是中东铁路的前途,只应取决于中苏两国,不许他国干涉。这些规定在维护中国利益方面比《中俄协定》进步,所以后来北京政府承认了《奉俄协定》)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为了摆脱铁路受人控制的局面,张作霖修建了洮南至齐齐哈尔的铁路,引起苏联的极大不满。

(该铁路是张作霖利用苏日矛盾,借用日资修建的,达到了自建铁路的目的,但也加深了与苏联、日本之间的矛盾。后来张作霖自建了一系列铁路,由沈阳至吉林海龙的奉海铁路是中国人在东北用自有资金和技术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图为原奉海站,现为沈阳东站。图片搜狐@沈阳地铁指南)


1925年11月奉军将领郭松龄倒戈期间,苏联不仅对郭给予了支持,还禁止东北军乘坐中东铁路列车。为此双方都进行了战争动员,一时间剑拔弩张。

(郭松龄是奉系虎将,战绩出众。一直以来拒绝内战,建议张作霖退守关外,保境安民,在得知张扩军备战的情况下,起兵反奉,失败被杀,张作霖命令暴尸三日。图为郭松龄戎装照


1926年,张作霖下令解散中东铁路沿线所有市的公议会,封闭中东铁路地亩处、学务处,派东北海岸江防舰队接管中东铁路管理局航务处,驱逐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

(东北海军是民国时期首屈一指的水上军事力量。全盛时期拥有大小舰只27艘,约32200余吨,占全国总吨位的76.7%,拥有官兵有3300人,占全国总人数的61%”并且在葫芦岛建有“东三省航警学校”。图为中国国第一艘飞机母舰——镇海号,该舰后参加了对日作战,为堵塞港口自沉于青岛小港码头)


1927年,张作霖下令搜查苏联在哈尔滨的通商代表事务所,苏联大使馆,中东铁路局驻京办事处和远东银行,双方对抗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苏联军事情报局曾于1926年8月制订了暗杀张作霖的计划,但未能成功。鉴于张与苏联的恶劣关系,所以史学界里一直有一个阴谋论调,说皇姑屯事件是苏联人制造,嫁祸给日本人的。有理由相信,如果张作霖没被日本人炸死,东北军与苏联也是早晚会有一战


在整个20世纪初期,东北民众也十分渴望收回中东铁路权益,多次发起要求收回该路的运动,形成了巨大的浪潮。

(中苏两国曾就中东铁路前途问题进行约定,规定只能由中俄两国取决,不许第三者干涉,苏联的行为明显食言了


但在1929年1月14日,苏联就出售中东铁路问题与日本进行了谈判,这引起了东北军民的极大愤慨。

(中苏两国曾就中东铁路前途问题进行约定,规定只能由中俄两国取决,不许第三者干涉,苏联的行为明显食言了。1927年10月,苏俄就曾与日本南满会社社长山本条太郎进行秘密会谈,并签订了《中东路草约》,给予日本一系列特权,事实上就是准备将中东铁路有条件转让给日本人)


经过多方评估,张学良决定武力收回中东铁路。

(张景惠、吕荣寰是处理中东路事件的主要负责人,他们不准确的情报误导了张学良,使张认为苏联不会出兵,甚至还想将中东路问题、蒙古问题、新疆问题一并解决。张学良自己晚年反省道:“那时,我自不量力,很想施展一下子。”图为张学良早期影像资料,内容为九一八事变后的抗日宣言)


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接盘中东铁路,趟这摊浑水呢?


Ⅳ  迫不及待日本


日本对大陆的幻想从来就没有断过。


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日本国运昌盛的时代,从甲午战争开始,日本就已将一只脚踏入东北地区,日俄战争之后更是和俄国平分东北,分庭抗礼。


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了日本可趁之机,先是支持白俄政府,与白俄政府签订了秘密让渡给中东铁路的协议;白军失败后又组织了远征军参加对远东地区的武装干涉;干涉失败后又收买土匪马贼侵扰中东铁路,后被张作霖击溃。围绕中东铁路归属问题与中国、苏联和美国等多方周旋。

(在中国收回中东铁路守备权后,日本援引《中日共同防敌协定》要求中国护路军听从日本指挥,后被中国拒绝。美国等国家也不希望日本单独控制中东铁路,对此表示坚决反对。图为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的宣传画)


但日本并没有放弃,在俄国内战期间,还积极与苏俄政府接触,秘密谈判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联运,黑龙江航运权归属等问题。张作霖察觉后,命令奉天交涉署就此事向日苏申明中国立场,挫败了双方的阴谋。

(在1922年 的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曾提出中东铁路国际共管的议案,企图染指中东铁路,后被张作霖反对而未能得逞。图为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奉天公所旧址,就建在张作霖官邸不远处,用来监视帅府。曾被辟为沈阳市少儿图书馆)


到1927年,日本召开“东方会议”,正式提出满蒙积极政策,指出东北与日本帝国的生存有着重大的利害关系,制定了侵略东北方案,对东北志在必得。


当中苏激烈交锋时,日本极力煽动,力求中苏交恶。一要促使苏联开武力解决争端的先例,二要拉拢苏联使得其在日后不要插手日本在东北的军事行动,三要阻止中国利用收回中东路的契机从而援例收回南满铁路。

日本政府甚至拒绝了美国国务卿史汀生提出的关于调停纷争的建议。图为张作霖时期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现在沈阳迎宾馆。摄影@刘荣浩)


所以,每当俄国出现对中东铁路的控制力不从心的情况时,日本总是积极与俄国对接,力图将势力扩展到北满地区。

(随着欧洲纳粹德国的崛起和东北的沦陷,苏联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最终在1935年将中东铁路出售给伪满洲国。图为伪满和苏联双方签订北满铁路让渡协议)


对于送到嘴的肉,日本人是不会拒绝的。

(在签订马关条约时,李鸿章曾请求日本“台湾已是日本口中之物,何必着急? 当时的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有一句著名的回答“还没有咽下去,饿得厉害”,贪婪又傲慢,后伊藤博文在哈尔滨被刺杀身亡。图为遇刺前的伊藤博文)


Ⅴ 志大才疏南京国民政府


1928年底,经历丧父之痛的张学良在家仇国恨面前以民族大义为重,宣布东北易帜,国民党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完成了全国统一。


完成“统一大业”的南京国民政府士气高涨,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其中也包括与苏联签订的条约。

(1928年6月,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在南京发动了一场以修订不平等条约为中心的“革命外交”,将列强在华特权分为五类,革命外交将分为五期进行,包括恢复关税自主权、取消治外法权、收回租界、收回租借地,以及收回铁路利权、内河航行权、沿海贸易权等)


在进行实力评定后,南京国民政府对战胜新生的苏联持乐观态度。所以蒋介石主张武力接管铁路,游说张学良说一旦开战,中央可出兵10万,拨几百万军费

(此时的苏联确实面临着国际环境不好,内部闹饥荒等众多问题,但正在实行一五计划的苏联实力仍远超东北军。蒋介石其实是有自己的小算盘的,游说东北军对苏作战,既能外争主权,又能削弱东北军实力,实乃上策。蒋对地方派系的态度是一贯的,能削弱的削弱,不能削弱的拉拢。结合九一八事变后,尤其是西安事变之后对东北军的改组,可见一斑。图为时任南京国民政府铁道部部长的孙科到沈阳鼓动张学良对苏开战)


箭在弦上,冲突一触即发。

(虽然蒋介石对张学良许下重诺,但实际上中苏冲突由东北军一力承当,蒋介石既未派兵也未拨款,蒋介石先是对苏宣战,后又嘉奖张学良,南京政府做的仅此而已


Ⅵ 事件经过


从1929年年初开始,张学良下令收回了一系列中东铁路权力,苏联并未表示强烈抗议,主战派受到极大的鼓舞,开始进一步试探苏联的底线。


5月27日,张学良派军警搜查了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逮捕苏联驻哈总领事,封闭中东铁路苏联职工会,强迫中东路苏方正、副局长停职。


作为报复,6月9日,苏军暴力摧毁了海兰泡等地的中国领事馆,并大肆逮捕华侨。


从6月17日开始,苏军开始向满洲里附近增兵。

(东北军也针锋相对的调整了军事部署,图为开赴满洲里前线的东北军)


7月10日,张学良以东北政务委员会等机构的名义,正式宣布收回中东铁路管理权。

(图为东北军的铁甲车)


7月13日,苏联向中国发出最后通牒,。


从7月16日开始,苏军以军机入侵中国领空等方式对东北进行武力威胁。


7月17日,苏联宣布与中国断交。


从7月20日开始,苏联开始扣留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的中国船只,破坏东北军沿江的电报线。


从7月21日至23日,苏联政府开始组织从东北撤侨


从7月28日开始,苏军开始破坏边界地区军用和民用设备,双方开始发生小规模军事冲突。


8月6日,苏联成立红旗特别远东集团军,总司令是曾任国民党北伐军军事总顾问的加伦将军。

(加伦原名瓦西里·康斯坦丁诺维奇·布柳赫尔,曾以加伦为化名担任国民革命军军事总顾问,参加中国大革命和北伐,并指导中共发动南昌起义,后在苏联大清洗中被秘密处决。图为加伦、鲍罗廷和张太雷、汪精卫在广州合影


8月15日,张学良下达对苏作战动员令,组建了“抗俄军司令部”,动员东北军6万余人组成“防俄军”,分别任命王树常和胡毓坤为东西两路总指挥。海军代司令沈鸿烈奉命指挥江防舰队,在同江和三江口布防。

(整装待发的冯庸大学“防俄义勇军”。左一为校长冯庸)


8月17日,中国南京国民政府对苏联宣战。


同日,苏军攻入满洲里,双方的小规模缠斗一直持续到10月份。


至9月18日,苏联已在远东地区集结超过了8万人的军队,苏联决定对东北军发起致命性的攻击,以促使东北当局回到谈判桌前。


10月2日,满洲里之战爆发,防守满洲里一线的第17混成旅完全被击溃,旅长韩光第及属下团长林选青当场阵亡,另一团长张英重伤后自杀;防守扎贲诺尔方向的第15混成旅大部被俘,旅长梁忠甲在撤退中被苏军追兵俘虏。东北军西部防线全线崩溃。


10月12日,苏军进攻占领同江,同江之战爆发,苏军出动飞机、军舰、机关炮车,协同骑兵和步兵向同江中国军队进攻。打死打伤东北军军官17人,士兵500多人,中国海军江防全军覆没。


至11月份,苏军分兵两路,西路攻占满洲里、海拉尔和扎兰诺尔,东路攻占密山和佳木斯以北,牡丹江以东地区。东北军全线战败。

侵入中国领土的苏军


Ⅶ 结局及影响


到1929年11月底,东北军在各条战线上的人员伤亡已经累计近万,损失了大量的装备和物资。

苏军展示缴获的东北军督战队战旗)


面对苏军的大举进攻,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曾通告《非战公约》签字国,请求列强调停。12月3日,英、美、法三国照会中苏两国,要求苏、中停止战争。但苏联拒绝第三国参与调停,建议苏、中两国协商解决。


鉴于东北军的败局已经很难挽回,张学良于是接受苏联的建议,决定停战议和,和平解决中东铁路冲突。经过谈判,12月3日东北方面谈判代表蔡运升与苏联代表斯曼诺夫斯基在双城子签订了《停战议定书》。6日,东北政委会决定承认《停战议定书》,并派蔡运升为正式会议代表于12月16日与苏方代表斯曼诺夫斯基、梅里尼可夫在伯力外交公署开始中苏预备会议谈判。22日,蔡运升与梅里尼可夫在伯力签订《中苏伯力会议草约》,规定两国立即息争,中东铁路恢复中苏合办,苏军尽速退出满洲里,彼此释放所俘军民,重设领事馆。

蒋介石对张学良未经南京政府批准既与苏联接触十分不满,在日记批评道“如此大事,政出两歧,惹笑中外,惟汉卿电俄措词尚含混,未得谓之完全屈服,然其无经验与胆识,不能坚持到底,致四月辛苦,尽付东流为可惜“”


议定书恢复了苏联在1929年7月10日以前在中东铁路的一切权益,后来双方释放各自俘虏人员,中东路事件基本得到解决。


为了安抚在这次冲突中损兵折将、实力大伤的东北地方势力,表彰其积极坚定的反苏立场,蒋介石将中华民国首批青天白日勋章授予参与指挥了这场中苏战争的张学良,王树常,胡毓坤,于学忠,邹作华,沈鸿烈等东北军将领。


中苏双方的冲突终于结束了,但是东北亚的战略格局却发生了剧烈变化。


东北亚的战略平衡经此一战已经打破。战前,奉系军阀作为地方实力派是苏日争霸东北需要拉拢的对象,三方在战略上达成暂时的平衡。随着东北军的战败奉系军阀已由棋手沦为棋子,不能左右自己的命运。苏、日两国更加公开地在东北展开角逐,激烈争夺东北的控制权。


对于东北军来说,在中东路事件中遭受了巨大的人员、装备和物资损失。中东路沿线许多重要城镇被占领或者摧毁,实力被削弱不少,军队的种种弊端也显露无遗,极大刺激了日本的进攻欲望,为两年后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和关东军主任参谋石原莞尔等在此期间组织了“参谋旅行”,回来后石原莞尔奉命起草了《关东军占领满蒙计划》,对中国军队的战斗力极为轻视,这一计划就是后来“九一八”事变的蓝本)


对于苏联来说,中苏交恶使苏联失去了拉拢东北地方势力的机会,不得不独自面对日本。苏联在东北的实力本来就较日本弱,中东路事件后更只能采取守势,在日本的威逼下步步退让。


对日本来说,则是这次事件最大的赢家。一直关注战局的日军,重新评估了苏联和东北军的实力,“暂避苏联、先打中国”的“南进”主张急速抬头。最终爆发了九一八事变,改变了东北的政治走向,影响深远至今。

(为了换取苏联日后的不干涉,中东路事件爆发后,日本方面对东北军的调动设置阻碍,不准中国武装部队经由其控制的南满铁路北运。驻扎在奉天的日本关东军也不断组织演习、抢修工事。“九一八”事变以后,作为利益交换的一部分,苏俄宣布对日本侵略中国东北采取“不干涉政策”,甚至同意在中东铁路以半价运费向“北满”运输进攻中国军队的日军


另外中东铁路事件还遗留下了中苏两国的领土纷争。苏军撤军后仍继续占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汇处面积达 360平方公里的抚远三角洲(黑瞎子岛)等中国领土,该问题的解决则要等到21世纪初了。

(直到2004年中俄两国针对黑瞎子岛的归属问题才达成一致,但中国也只是收回了一半而已


中东铁路上的硝烟已经散去,回顾历史,八十年来,东北亚局势几经变革,攻守之势异也!


凡是不能将我们杀死的,都终将使我们更加强大!


参考文献:

1.《辽宁通史》——朱成如

2.《中国东北与近代大国关系》——夏庆宇

3.《中东路事件的起因及影响》——贺哲人


——The End——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

人文、地理、历史


点击探索东北地理历史

东北从何而来|清代长城——东北柳条边

鸭绿江的小岛|谁是东北的塑造者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这是牡丹江

什么是吉林|什么是抚顺

什么是辽阳


点击探索东北美食

烤冷面简史|酸菜罗曼史|抚顺人的乡愁


东北知识局

专注于东北的人文、地理、历史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