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悦读 | 黄高飞:传统“五福”与求福习俗蕴含的汉字文化

黄高飞 语言服务 2020-01-18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福福


小编语
近日,支付宝全民“集福卡”活动火爆票圈,“富强福”“和谐福”“友善福”“爱国福”“敬业福”五个“福词”宝宝也由此在网络走红。其中,“敬业福”更是因为一度稀缺而成为网友最受关注的“福词”宠儿。先秦典籍中所说的的“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健康”“好德”“善终”,后世民间所说的“五福”包括“福、禄、寿、财、喜”,指的是掌管人间福气的五位天神。“富强”“和谐”“友善”“爱国”“敬业”这新“五福”无疑为传统的“五福”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反映的是老百姓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那么问题来了,传统的“五福”有何内涵?中国民间又有怎样的求福习俗?它们背后又蕴含着怎样的汉字文化?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黄高飞将在《汉字与民俗》一书中告诉你答案。


“福”在汉语中是很宽泛的字眼儿,很难有确切的所指。关于“福”指代的内容,最早有“五福”的说法。先秦典籍《尚书·洪范》所说“五福”为:“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即是说“五福”指的是长寿、富贵、健康、好德、善终。汉代桓谭在《新论》中说的“五福”则是:“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后世民间所说的“五福”包括“福、禄、寿、财、喜”,指的是掌管人间福气的五位天神。文献中也有“多福”、“百福”、“万福”的说法,例如《诗·大雅·文王》:“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再如《诗·大雅·假乐》:“干禄百福,子孙千亿。”又如《诗·小雅·蓼萧》:“和鸾雝雝,万福攸同。”



《说文》:“佑也。”“福”有赐福护佑的意思,其甲骨文是捧着满满的酒樽到祖庙拜祭,祈求祖宗神灵赐福的形象。其金文形象亦是用酒祭祀神灵祈求福佑。《祭统》说:“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之谓备。”万事俱备,一切顺利就是福。



民间为了取得吉祥的寓意,过年有在门口贴“福”字的习俗。传说姜太公的妻子命相不好,到一家穷一家,姜太公封神的时候没有封她。他的妻子很不理解,便问:“别人都封了,为什么不封我?”姜太公说:“你是个破败命,到谁家,谁家就会变穷的,怎么封你啊?”后来姜太公念在夫妻一场,就封他的妻子为穷神,他妻子很不高兴,问:“封我为穷神,我蹲哪里啊?”姜太公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这个话一传开,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口贴上“福”字,避免穷神入门。传说归传说,而门口贴“福”字的习俗大概在宋代就已经有了,据南宋吴自牧《东京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纸马铺印钟馗、财马、回头马等,馈与主顾。十二月尽俗云‘月穷岁尽之日’,谓之‘除夜’。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遇夜则备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岁之安。”其中的“贴春牌”有人认为即是贴“福”字。

近代还有倒贴“福”字的习俗。传说这一习俗始于清代的恭王府。一年春节前夕,恭王府的大管家为讨主子欢心,跟往年一样写了许多“福”字让人贴于库房和王府大门上,有个下人因为不认得字,一不留神便将大门上的“福”字倒过来贴了。恭亲王的福晋知道后非常恼火,准备要治这个下人的罪。多亏大管家能言善辩,他向福晋解释说:“奴才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造化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吉庆之兆。”福晋一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府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金银增万贯。她慢慢由怒转喜,便重赏了管家和那个贴倒福的下人。事后,倒贴“福”字的做法慢慢在社会传开了,人们都希望过往行人或顽童见了多念叨几句:“福到了,福到了!”以此来得个好兆头。

《说文》:“福也。”在先秦以前“禄”指上天的恩赐,与“福”意思大致相同,春秋以后“禄”才用以表示表示官吏的俸禄。《仪礼·少牢馈食礼》:“使女受禄如天。”意思是让你享受巨大的恩赐。这里的“禄”用的是本义。《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 朱熹集注:“禄,仕者之奉也。”朱熹指出“禄”是官员的薪水,“奉”是“俸”早期的写法,“俸”是“俸禄”的意思。“干”是“求”的意思,“干禄”意思是谋求当官。在中国古代社会,当官就有俸禄,有了俸禄生活就有保障,例如《观刈麦》:“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当官的年薪三百石,年末还有盈余。


寿
《说文》:“久也。”由年代久远引申为人活的时间长。《诗·小雅·天保》:“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 。”这段是祝寿的话,意思是祝福您如月亮一样永恒,如初升的太阳一般充满朝气,如终南山的长久,不倒塌不陷落,如青松翠柏一般茂盛,子孙繁衍,无穷无尽。这里的“寿”就是年代久远的意思。

“寿”是五福之首,在医疗条件比较落后的古代社会,人们的寿命普遍不长,再多的享受,再幸福的家庭,没有了寿命,一切都是空谈。祈求长寿是人们普遍的愿望,“万寿无疆”、“寿比南山”是美好的祝福,中国古代的天子比常人更热衷于追求长生不老。据史料记载,秦始皇为了长寿,让三千童男童女入东海寻求长生不老仙药;汉武帝在建章宫建造一座50丈高的露台,台上摆放着一个手捧铜盆的铜仙人用来承接露水,道士将露水与玉屑配制后供汉武帝饮用,以求长生不老。下图为北京北海公园的仿汉武帝仙人承露塑像。



对长寿追求的一个重大表现就是尊老敬老。早在汉代,政府就明令规定要尊敬老人,优待老人。西汉初年皇帝颁布养老诏令,凡8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享受“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的待遇。据《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糜粥。八十、九十,礼有加赐。王杖长尺,端以鸠饰。鸠者,不噎之鸟也,欲老人不噎。”政府每年秋天都对人口年龄进行普查,满七十岁的,授予精制的拐杖,为他们提供煮烂的粥来养老。八十、九十的老人还有额外的赏赐。王杖的顶端做成斑鸠的形状,因为斑鸠是一种胃口很好,不会被食物哽噎的鸟类,以此寓意老人饮食畅快。清代康熙、乾隆、嘉庆三朝曾经在皇宫举办过四次“千叟宴”,邀请全国70岁以上老人参加,规模最大的是乾隆五十年,有3000老人参加,年龄最大的141岁。



《说文》:“人所宝也。”意思是人们所珍爱的东西,周礼注:“财,泉谷也。”古代的财一般用实物去衡量,钱和粮食是财富的主要物质形式。钱财是能用于消费的东西,《六书故》:“财之为言才也。凡粟米丝麻材木可用者曰财。”“才”是“用”的意思,“财”说的是“才”,凡是粮食、丝麻织品、木材等可以使用的都叫“财”。

《说文》:“乐也。”段玉裁解释说:“壴象陈乐立而上见。从口者,笑下曰喜也。闻乐则笑。”“壴”代表的是摆设好的乐器,“口”表示的是张开的嘴巴,一个人在欣赏音乐,内心觉得高兴张开嘴巴哈哈大笑,这是“喜”要表达的意义。《礼记·檀弓下》:“人喜则斯陶,陶斯咏。”人心情舒畅则愉快,愉快就想唱歌。“斯”是词头,表示连接,相当于“则”;“陶”是快乐的意思。古人认为,身心愉悦就是福,所以“喜”也有“喜庆”的意思。《国语·鲁语》:“夫义人者,固庆其喜而吊其忧。”意思是有道义的人,一定会去庆贺有喜事的人也会去安慰遭遇不幸的人。这里的“喜”就是喜事的意思。

人们向往美好,追求幸福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但是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古代社会,人们的吉凶祸福往往没有办法掌控。茫茫夜空是古人发挥想象的不尽空间,古人将天上的星宿与人间的祸福相联系,于是产生出了最初的星辰崇拜。



求福习俗中最常见的是“福、禄、寿”三星崇拜。福星原来是太阳系中九大恒星之一的木星,在古代叫“岁星”。古人认为岁星的活动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关,民间传说岁星照临可以降福于民。《史记·天官书》记载:“察日、月之行以揆岁星顺逆。曰东方木,主春,日甲乙。义失者,罚出岁星。岁星赢缩,以其舍命国。”意思是观察日、月的运行,以揆度岁星的运行是否正常。按五行说,岁星于五方主东方,于五行为木,于四季主春,于十天干为甲乙。多行不义,天降惩罚就会由岁星表现出来。岁星运动有了赢缩,可以根据其运行的位置来判断对应国家的命运。所以在汉代国家就为岁星建祠,每年祭祀,祈求国泰民安。禄星也叫“文昌”或“文曲星”,它是北斗星前面的一组星,共有六颗,它与其中的五颗合为“文昌宫”。《星经》记载:“文昌六星如半月形,在北斗魁前,其六星各有名。”《史记·天官书》记载:“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司禄是最末的一颗,其掌管着人间的文运和利禄,这是读书人膜拜的星辰。从周朝开始,历代政府都根据前代礼法建祠祭祀。寿星即老人星,西方天文学里的名字是船底座α星,位于南半天球南纬50度左右。寿星在秦代已经被作为祭祀的对象,人们传说见到寿星,天下太平;见不到就预示会有战乱发生,《史记·封禅书》记载:“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祈福寿也。”到了东汉寿星才被认为是长寿的象征。古人对星宿崇拜的同时按照自己的意愿,赋予星辰非凡的神性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创造出来具有人类形象的神仙来。道教产生后,为了扩大其影响,吸引信徒,也对这种信仰大加推崇。于是,有关福、禄、寿三星的信仰,逐步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肌理之中,成为中国古代民间世俗生活理想的真实写照。它不像其他的神灵那么威严,难以接近,而是对老百姓具有非凡的亲和力。人们对它们顶礼膜拜,主要在于它们是人间幸福安乐、健康长寿的象征。根据唐代开元年间著名天文仪器制造家和画家梁令瓒的《五星二十八宿图》可以看到早期福星形象:头似虎非虎,豹目圆睁,身着长衣,似读书人,骑着猪头马身的怪兽。因为岁星主管人家祸福,兼有“凶险”和“吉祥”两面性的特点,所以人们塑造了这样一个让人惊悚的形象。然而,这个形象会让人们感到畏惧,为了迎合人们求福的心理,福星的形象开始慢慢出现变化,逐渐跟凶险分离,完全变成一个主宰吉祥的仙人形象。我们今天见到的福星是面容可亲,留着黑长胡须,手执如意的中年男子的形象。



禄星的形象并不统一,常见的有身穿朝服,手执朝笏,或手捧官帽或手执如意的中老年男子的形象,往往有鹿伴随其身旁。官服、朝笏、乌纱帽是当官的象征,如意象征好运气,预示官运亨通。也有传说禄星可以给世人送子,所以禄星也有捧着男婴的形象。下图依次是手捧乌纱帽的禄星,手执朝笏、手托乌纱帽的禄星,手执如意的禄星及怀抱男婴的禄星。



                       

 




寿星的形象为白须老翁,持杖,额部隆起,常衬托以鹿、鹤、仙桃等,象征长寿。



明清以后民间常将福禄寿三星一并奉祀,三星典型的形象为福星执如意居中;右为禄星,作员外郎打扮,怀抱婴孩;寿星在左,广额白须,捧桃执杖。



福禄寿三星原是天上的星宿的名称,它们被道教神化之后,“五福”中的“财”、“喜”也同样被塑造成神。财神是财富的保护神,早在隋唐时期已经有祭祀财神的记载。根据《封神榜》所载,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他们的职责都与财有关。道教供奉的财神,也是赵公明。根据道教传说,赵公明本为终南山人,自秦时就隐居深山,精修至道,功成之后,玉皇大帝封他为“正一玄坛元帅”,简称“赵玄坛”。旧时财神庙和各家各户所供的财神,其尊容颇凶,乌面浓须,怒睁圆眼,头戴铁冠,一手执钢鞭,一手捧元宝,身下还跨有黑虎,故又有“黑虎玄坛”之称。据《三教搜神大全》载,赵公明神异多能,变化无穷,能够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降瘟剪疟,保命解灾。凡买卖求财,只要对赵公明祈祷,便无不称心如意。由于赵公明是位武将,在计算钱财的时候难免会有错误,于是人们把文曲星比干拉过来协助赵元帅管理钱财。因为比干没有心,不会偏心,他同样受到到人们的欢迎。所以人们把赵公明和比干称为“正财神”,赵公明是武财神,比干是文财神。



此外,民间还有“偏财神”五显财神、“文财神”财帛星君、“武财神”关圣帝君的说法。五显财神即是五路财神,即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财帛星君姓李名诡祖,又称“增福相公”、“文财神”、“增福财神”、“福善平施公”。他原是淄川五松山人,魏孝文帝时任曲梁县令,清廉爱民,去世后立祠祭祀。唐武德二年被唐高宗赐封“财帛星君”,唐明宗天成元年被赐封“神君增福相公”,元代被赐封“福善平施公”。财帛星君的形象文雅非凡,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面带笑容,左手执“如意”,右手执“聚宝盆”,写着“招财进宝”四字。身后二童子为他打着日月障扇。左青龙,右白虎,口吐孔钱和元宝,象征着财富源源不断。


     


关圣帝君就是关羽关云长,传说关公年轻时,在家乡从商,以贩卖布匹为业。生前精於理财之道,最擅长算数记帐,曾设簿记法,并发明日清簿,这是一种清楚的记帐法,即为现今一般商人所使用的流水帐。关公所用的青龙偃月刀,十分锋“利”,与生意上求“利”同音,求之获“利”。一般合伙做生意,最重义气和信用,关羽信义俱全,因此被后世商人尊为商业守护神,即视他为保佑人们发财的武财神。



喜神是吉祥神,因为人们的愿望都是趋吉避凶,追求喜乐高兴,因此也臆造出了一个喜神。民间传说喜神原本是拜北斗星神的一个虔诚女子,修道成仙时,北斗星君询问她的愿望,女子用手抿口,笑而不答,北斗星君误以为她想要胡须,就赐了她长须。因为她笑时呈喜像而封为喜神,因有长须掩饰,凡人很难看得到她的形象,她专门掌管喜庆,但不显神形。所以,喜神最大的特点是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没有专门的庙宇,高度抽象。




本文来源:暨南大学出版社人文分社公众号。本文摘录自“汉字中国丛书之《汉字与民俗》,略有删改。作者简介:黄高飞,北京大学汉语史硕士研究生,暨南大学汉语方言学博士研究生。



内容简介中华民俗内容非常丰富,本书主要抓住几项重要的、有特色的内容,如婚俗、丧俗、日常起居以及一些喜庆方面的习俗来展开,以民俗为主线,以汉字形体结构及意义特点为依托,将汉民族的风俗与汉字有机结合,揭示汉字背后隐藏的民俗的基因,为读者展示一幅幅民俗风情的画卷。

目录总序前言一、汉字与生育礼俗(一)女性的生理变化与相关汉字(二)怀孕与相关汉字(三)分娩与相关汉字(四)难产、夭折及相关汉字二、汉字与婚俗(一)劫夺婚与相关汉字(二)表亲婚与相关汉字(三)合法婚姻与相关汉字(四)婚礼过程与相关汉字三、汉字与丧俗(一)葬俗的演变与相关汉字(二)叫魂与相关汉字(三)殓尸与相关汉字(四)报丧、吊唁与相关汉字(五)丧服与相关汉字(六)哭丧与相关汉字(七)停灵与相关汉字(八)陪葬与相关汉字四、汉字与起居习俗一)膳食与相关汉字(二)坐与相关汉字(三)相见礼与相关汉字(四)洗浴与相关汉字(五)如厕与相关汉字五、汉字与求福习俗(一)福与相关汉字(二)求福与字形参考文献



注:本文大部分图片来自《汉字与民俗》一书,文中个别图片封面图片来自网络。


语言服务微信号:Language-service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详情可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了解更多详情,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