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磅 |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汉字中国”出版,助力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 语言服务 2021-03-17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




本文已同步至微信读书App

搜索“语言服务”

听一听

解放眼睛

体验别致的有声阅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进程中,如何向世界宣传推介我国优秀文化艺术,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其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是出版人、翻译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凝聚了中华儿女千百年来的辛勤劳动和不凡智慧,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随着国门向西方世界敞开之后,中华文化受到外来文化的巨大冲击。在文化领域范围内,中西之间已呈现“逆差”现象,即西方国家的大量作品及思想能迅速地被译介到中国,但中国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及哲学等领域内许多学术成果却没能及时被介绍到国外



当前,中华文化“走出去”已成为一大热点,中华学术外译日益受到关注和重视。翻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也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跨地域的文化沟通和交流过程。在大数据时代,翻译更是一种文化战略,在“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注定发挥更大的作用,体现翻译应有的功能与价值。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width=500&height=375&auto=0&vid=u0765v13emj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的讲话

(来源:央视新闻)


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暨南大学时勉励暨南学子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到五湖四海。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更好地讲好中国故事,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中国,进而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暨南大学出版社与暨南大学翻译学院联合推出中华文化外译书系,以英译的方式翻译出版“中国印象”书系(包括“汉字中国”“诗歌中国”“小说中国”“戏曲中国”“名句中国”)。首批推出“汉字中国”丛书(英文版)6种,分别是: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lkways

汉字与民俗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od

汉字与饮食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 Names

汉字与姓名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

汉字与审美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汉字与书法艺术


Chinese Characters and Human Body

汉字与人体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 · 汉字中国
赵友斌    总主编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9年12月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


“中华文化外译书系·汉字中国”为汉字文化英译读物,由知名翻译专家、暨南大学翻译学院赵友斌院长领衔主编,入选广东省精品出版扶持项目,得到珠海市优势学科“翻译学”资助。本丛书立足于传统文化,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具有多元的文化价值和较高的社会意义,有助于增强外国读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感受汉字的魅力,更好地了解中国。本丛书对于树立坚定不移的文化自信,推动中国艺术、文化精神的传播,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能为中华文化全面“走出去”提供有效经验。






总主编




赵友斌


暨南大学翻译学院院长、教授、博导。新西兰怀卡托大学英语文学研究生,剑桥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新西兰文学、翻译学。至今已在Perspectives及《当代外国文学》《中国翻译》《中国外语》《译林》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多部,包括《语境与翻译》《英汉词语语义比较》《莎士比亚悲喜剧独白欣赏》等。主持完成国家和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高等教育“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等20多项,现正主持2015年国家社科规划课题1项,主研国家社科课题5项以及教育部、广东省教改课题。曾获“南粤教坛新秀”“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珠海市先进教师”“暨南大学校长教学奖”等称号。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专家评委、广东省高教翻译指导委员会委员、珠海市外语联合会副会长等。





英文版总序




Preface


On October 15th,2014,President Xi Jinping delivered a speech at the Forum of Literature and Art,emphasizing that we must adhere to the standpoint of Chinese culture,identify with the distinctive inheritance of Chinese culture,and display the aesthetic style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ultural works.


As the lifeblood of our nation,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provides not only an exemplary source of core socialist values but also a solid foundation by which to negotiate the world’s cultural upheavals.When translating our stories,our voices forthright and our spirits vigorously displayed,we translators must ensure that foreign readers will come to discover,appreciate and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rm of outstanding Chinese culture and art.This is our duty as citizens and interpreters to the world.


With its ancient history and accumulated richness of implication,Chinese art records and crystallizes thousands of years of effort to concentrate the wisdom of its artists and writers making their indelible contribution to civilisation.As China reopened itself to the West,however,Chinese culture was overwhelmed by the onslaught of Western values and culture.The cultural deficit between China and the West is still surging.While works and idea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are quickly translated into Chinese,major achievements in the fields of Chinese literature,art and philosophy are slow to translate and to transmit.


Foreign academic appetite for Chinese culture is growing insatiably. On May 14th,2017 President Xi observed in his speech at the opening ceremony of the Belt and Road Forum for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at the principles of the Belt and Road should be seen as a way of connecting different civilizations.In pursuing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 respect of different civilizations,we should ensure that exchange will replace estrangement,mutual learning will replace conflict,and co-existence will replace the arrogant assumption of superiority.Thus we will promote mutual understanding,respect and trust among different countries.


 Translation involves not only the transmission of thought and meaning among different languages but also the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exchange that connects languages,cultures,disciplines and regions.In the era of big data,translation is a vital cultural strategy destined to driv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embodying both the function and value of its purpose and nature.


Translation as a discipline in the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at Jinan University was recognised as the“Outstanding Discipline”of Zhuhai City in 2015,and awarded the status of“Key Discipline”of Guangdong Province in 2018.In recent years teachers at the School have won six research projects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und of China.


The School has also successfully prepared students to compete in the Hansuyin Youth Translation Awards,and has ranked first in a number of award winners among all the universities represented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More than sixty students have won awards thus far.


To ensure that our stories are read widely,our culture understood profoundly,and our country respected deeply we gathered teachers from our School and experts and professors from universiti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translate and compile fifty works related to Chinese culture.In consultation with Jinan University Press we published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ultural Works (Series) in a C-E bilingual edition with the aim of extending the world’s knowledge of the depth,ancientness,extent and beauty of China’s cultural history.


Zhao Youbin

Dean, Professor, PHD Supervisor of School of 

Translation Studies, Jinan University

November 10th,2019





丛书书目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lkways

汉字与民俗

黄高飞    编著

谭万文    译

ISBN:978-7-5668-2755-5


内容简介



民俗是一定的社会群体共同创造并遵守的传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人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生活区域幅员辽阔,不同的历史时期、地域往往存在不同的民俗。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进步,很多民俗加速了消亡的步伐,亟须保护与传承。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lkways(《汉字与民俗》)为我们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民俗,如生育礼俗、婚俗、丧俗、起居习俗、求福习俗等。本书以民俗为主线,以汉字形体结构及意义特点为依托,将汉民族的风俗与汉字有机结合,揭示汉字背后隐藏的民俗基因,为外国读者展示一幅幅中国民俗风情的画卷。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黄高飞,广东阳江人。博士,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副教授,主要从事汉语史和粤西方言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其中环北部湾海岛汉语方言和两广华侨农场归侨汉语方言是用力最多的两个领域。目前主持教育部青年项目1项,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1项,在各级语言学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著作1部,参编教材1部。
译者:谭万文,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英语教师,英语笔译专业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翻译(笔译)等教学工作,有着较为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和将近60万字的笔译实践与服务经历,擅长汉英笔译。先后发表论文数篇,出版《实用汉英语篇笔译教程》、《商务英语综合教程4》、《经贸英语教程》(副主编)、《新编应用翻译教程》(参编)等多部教材。




Chinese Characters and Food

汉字与饮食

罗维明    编著

高黎平    高    远    译

ISBN:978-7-5668-2759-3


内容简介



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只要有生命存在,“吃”就是每天不可或缺的头等大事。中华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仅以品种之丰富、滋味之可口而言,可以说是独步天下了。而记录饮食的汉字,是一枚枚珍贵的历史活化石,形象描述了中国先民的生活痕迹。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hina’s Foods(《汉字与饮食》)以与饮食有关的汉字为纲,通过对具体汉字的解析,探讨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及风俗人情,分专题研究美味佳肴、小吃、作料、食器、炊具、腌渍技艺、酒名、酒器、饮酒礼仪等,系统反映中国古代饮食文化及相关的典章制度,使外国读者了解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情趣及审美价值观。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罗维明,江西吉安人。博士,师从水渭松、蒋礼鸿、黄金贵先生,现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古汉语词汇和汉语规范研究。在《学术研究》《语言科学》《古汉语研究》《辞书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著有《中古墓志词语研究》《大众传媒语言规范论稿》《汉字与饮食》等,参编《语言文字应用与教学研究》《二十四史全译》《中学古汉语常用字典》《古代汉语》等,其中《中古墓志词语研究》获广州市政府2002—2003年度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并完成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项目、广州市人文历史基地项目各1项。
译者:高黎平,山西人。翻译家,博士,重庆邮电大学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兼职教授,福州工商学院文法系主任,北京大学访问学者,曼彻斯特大学研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通讯鉴定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副会长,重庆翻译学会常务理事。发表学术论文48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文史哲译著26部,分别主持和主研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课题各2项和6项,获得不同级别的社科类奖10项。
高远,山西人。硕士,福州工商学院文法系讲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及翻译教学,发表学术论文10篇,参与译校6部译著(累计约37万字),主持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及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各1项。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 Names

汉字与姓名

孙绪武    编著

陈毅平    罗柳玲    周燕舞    译

ISBN:978-7-5668-2754-8


内容简介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之一,有着几千年的姓氏文化积淀,姓名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还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认同感和归属感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ersonal Names(《汉字与姓名》)从汉字的角度对中国人的姓氏名字进行分析,介绍了姓氏的起源和发展,名、字、号的联系与区别,姓名中的避讳,以及今人姓名的特点等相关知识,使外国读者领略源远流长的中国姓名文化。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孙绪武,山东省聊城人。文学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暨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广告学系高级访问学者。主要研究领域为古汉语词汇、音韵、校勘。讲授的主要课程有古代汉语、汉语音韵学、中国姓氏文化、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等。出版的专著、教材有《醒世姻缘传语词例释》《汉字与姓名》《实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古代汉语》。在《暨南学报》《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华南师范大学学报》《华南理工大学学报》《湖南科技大学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蒲松龄研究》《语文建设》《语文学习》《语文月刊》等期刊发表论文30多篇。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社科基金、广东省社科基金、广州市社科基金项目多项。爱岗敬业,多次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优秀教师称号。
译者:陈毅平,湖北汉川人。博士,暨南大学翻译学院教授、副院长,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学、语言学、修辞学。出版专著、编著、译著21部/套,代表作有《〈红楼梦〉称呼语翻译研究》及译著《平衡:从古罗马到今日美国的大国兴衰》《基辛格:理想主义者》。在《中国翻译》《修辞学习》《红楼梦学刊》等刊物发表论文29篇,联合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1项,主持省级项目2项,完成和参与省部级、校级项目多项。主编的《大学英语文化翻译教程》于2015年获第四届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优秀教材一等奖。
罗柳玲,广西来宾人。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毕业,现为广西外国语学院教师,主要担任英语翻译课程的教学工作。
周燕舞,广东河源人。本科就读于韩山师范学院,研究生毕业于暨南大学2016级英语笔译专业,现从事高中英语教学工作。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

汉字与审美

杨爱姣    编著

侯奕茜    朱    珠    译

ISBN:978-7-5668-2757-9


内容简介



当今,世界范围内的性别美学已高度分化,各成体系,其在应用层面上各自拥有一套指向清晰的“美”字系统。如何以汉字为“显微镜”来探究我国古人审美观的变迁,成为跨文字学、文化学与美学的一个交叉课题。
Chinese Characters and Aesthetics(《汉字与审美》)以近百个相关汉字的形体、意义为直接证据,结合经典文献的实例,配以图片,综合运用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词汇学、考古学等多学科知识,从仪表美和品性美等多角度考证古代汉民族从先秦、汉代至魏晋时期审美观的变迁,为汉字形体意义的发展理清文化脉络,使外国读者了解古代中国人的审美观。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杨爱姣,湖北洪湖人。博士,深圳大学教授,国际交流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深圳大学“荔园优青”培养对象,深圳市第六届人大立法咨询专家,研究方向为近现代汉语词汇、对外汉语教学。从事对外的汉语教学与对内的母语研究,致力于挖掘汉字之美与词汇内蕴,传播中国文化之美。2005年至今出版专著《近代汉语三音词研究》《汉字与审美》。2008年至今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当代汉语三音词的造词理据与功能模式研究”(2013—2016年)、国家教育部语委一般项目“近二十年来汉语新词语的去歧视化研究”(2015—2018年)等。
译者:侯奕茜,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获翻译学硕士学位。现为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讲师,从入职到现在共从事翻译教学工作9年,研究方向为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翻译实践与教学。译者翻译实战经验丰富,累计翻译字数达60万,代表译著包括《混乱》《刷屏》等。译者将翻译视为一门神圣的艺术,力求以工匠精神去打造每一部译作,为中西文化交流贡献绵薄之力。
朱珠,北京外国语大学翻译学博士在读,曾任教于四川外国语大学,担任本科翻译教学工作7年,长期从事口笔译实践工作。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

汉字与书法艺术

秦晓华    编著

胡富茂    段奡卉    吕兆杰    蒋    珏    译

ISBN:978-7-5668-2756-2


内容简介



汉字与书法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汉字是书法的母体,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书法离不开汉字的构造和发展规律,它以汉字为表现载体,同时又融入了许多艺术上的审美要素。书法因汉字而产生,并因以汉字为表现形式而独具魅力,汉字又因书法艺术的传承与演绎而更加精彩。
Chinese Characters and Calligraphy(《汉字与书法艺术》)从汉字的字体演变、汉字的形体结构、汉字的简化规范化、书法艺术对汉字发展的影响等角度,分析汉字与书法之间的特殊关系,让外国读者在领略汉字魅力和书法艺术的同时,理解汉字与书法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秦晓华,河南安阳人。文学博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文字学研究及汉字、书法等教学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5项。获第六届教育部高校人文社科成果三等奖(排名第二),2017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二),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成果奖。著作主要有《商周金文摹释总集》(副主编)、《商周金文辞类纂》(副主编)等。教学方面,获得华南师范大学“为了明天”教学奖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优秀奖一等奖(2011),多次获得课堂教学质量奖优秀奖。
译者:胡富茂,河南洛阳人。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士,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洛阳市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主要从事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等科研项目16项,在外国语类专业核心期刊《外国语文》、CSSCI来源期刊《外语电化教学》等期刊上发表论文18篇,出版《洛阳旅游文化大观》等译著和专著4部,获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等科研奖励13项。
段奡卉,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教授,河南省翻译协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著作、教材8部,主持完成省级以上教科研课题9项。
吕兆杰,河南南阳人。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曾参与《洛阳旅游文化大观》《河南发展报告》等书籍外译项目,目前译文达300多万字。
蒋珏,河南洛阳人。南昌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洛阳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翻译系讲师,曾参与《河南发展报告》等书籍外译项目。




Chinese Characters and Human Body

汉字与人体

白    冰   编著

陈    佳    郝景洁    黄瑞琼    译

ISBN:978-7-5668-2753-1


内容简介



中国先民创造文字,“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近处模仿身体四肢,远处模仿自然万物。3000年前的甲骨文中,已出现与人体相关的比较规整、系统的汉字,刻画了形体、头颅、肢体、胸背的特征。这些直接描写人体或与人体相关的象形字、会意字,真实形象地反映了人体组织和人类生产或生活的实际情况。
Chinese Characters and Body(《汉字与人体》)通过对人体汉字的分析和研究,使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先民创制文字的历史,了解与体形、姿势、体毛、发须、头面、脖子、眉毛、眼睛、耳朵、鼻子、牙齿、口舌等身体部位相关的汉字知识和文化渊源。


作者简介



原著作者:白冰,山东省聊城市人。博士,现任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为古汉语与中国古文字,研究重视出土文献,重视吸收国外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角度对“商周青铜器铭文”进行研究,先后发表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的学术论文十余篇。
译者:陈佳,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博士,现为上海外国语大学出国培训部暨海外合作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7—2008年英国剑桥大学英语语言与应用语言学中心博士交流访问学者。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认知语言学、EFL语言教育、移动与混合式学习。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1项,上海市“立德树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一般项目2项,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子项目1项,厅局级项目多项,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项目。多年担任上海市国际艺术节英语顾问与翻译。独立编撰出版工具书1部,参与翻译编撰《新牛津英汉大辞典》(80万字),出版独立编著3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
郝景洁,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现为出国培训部及海外合作学院讲师,教研室副主任。获2004—2005年及2012—2013年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奖学金,分别在英国约克大学教育系、美国迈阿密大学英语系以访问学者身份进修。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翻译理论与实践、语言教学与测试。合作翻译《城市取样1×1》及参与编写各类教辅若干。
黄瑞琼,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二语习得,现为上海市吴泾中学英语教师,获2019年闵行区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参与上海市英语教育教学基地“英语课程标准和课程改革国际比较研究”与“信息化背景下上海观澜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与需求调查”项目,参与编著《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标准国别研究报告》。


更多精彩内容

敬请翻开每本书阅读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






拓展阅读





“中国印象”书系(中文版)



“汉字中国”丛书(中文版)


长按二维码可购买


更多好书尽在暨南大学出版社当当旗舰店


语言服务资源共享



学术资讯分享

学术资源共享

学术交流共进

还有实用干货和更多福利

尽在语言服务资源共享群

欢迎加入




如群满100人无法加入

长按二维码添加语服君为好友

语服君拉你进群

(请备注“资源共享”)


语服书苑



语言服务官方微店“语服书苑”

正式开通

欢迎扫码进店购买心仪图书

如果你是作者或者出版社编辑

想出版自己的作品

或者想推广销售语言类图书

欢迎添加语服君微信洽谈哦

(联系方式见上)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商务合作及著作出版事宜

请添加语服君微信洽谈

asheep2018

点击阅读原文

可入手中华文化外译书系 · 汉字中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