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可萌可猛!这些小猫,鲜为人知

猫盟CFCA 2021-10-30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Author baboon

如果用一个词评价猫科动物,你会用什么?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是威猛、强壮、优雅、孤傲……


人们先想到的,肯定是在林间昂首阔步的猛虎、在草原矗立咆哮的雄狮、在树冠蓄势待发的花豹、在崖顶睥睨四方的雪豹;



它们全身散发着力量,眼神可以杀人,吼声可以刺骨……


事实上,全世界40种猫科动物中,只有10种(虎、狮、豹、雪豹、美洲豹、大陆云豹、巽他云豹、美洲狮、猎豹、欧亚猞猁)以大型猎物为主食;


但它们几乎承包了人们对猫科动物的所有印象,以至于另外30种小猫完全默默无闻;


它们或古灵精怪,或憨态可掬,或神出鬼没,或身怀绝技,代表了猫科这个族群超强的适应力。


云猫~ /猫盟于云南德宏铜壁关保护区


其中的一些,以人类的眼光来看过于软萌,因此总被人觊觎;但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当宠物,为什么猫科中只有家猫最终选择了我们?


下面请跟我们一起领略那些可萌可猛的鲜为人知的濒危小猫们~

 


中国独有

荒漠猫


提到中国特产,大家会想到谁?大熊猫、金丝猴?
其实有种猫科是我国独有——青藏高原东缘的荒漠猫。
这名字起得实在是误导人,反倒是英文名Chinese mountain cat(中国山猫)更贴切。
因为荒漠从来都不是荒漠猫的主场;它们最喜欢的生境是青海东部、川西和甘肃西部海拔2500-5000米湿润的高寒草原,也会光顾森林边缘;主食老鼠和鼠兔。
长相上最大的特点是短尾巴末端有3-6个黑环,耳尖上各有一簇毛(因此俗名“草猞猁”)。
红外素材来源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在藏区,由于当地善待野生动物的传统信仰,荒漠猫时不时会在牧民的营地或村落周围出没,甚至和家猫杂交,产下可育后代。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可以居家饲养。
事实上,荒漠猫是饲养难度最大的猫科动物之一,全世界仅有国内北京、成都、西宁等几家动物园饲养过;
其中仅有原产地西宁动物园繁殖成功,但目前所有动物园的荒漠猫圈养种群均以失败告终。
笔者多年前在成都动物园记录的一只荒漠猫。供图/baboon

西宁野生动物园的荒漠猫,现已寿终正寝。 供图/@动拍伽利略


网红表情帝

兔狲


提到荒漠猫,就不能不提它的网红邻居——兔狲。
红外素材来源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虽然乍看有点像,但其实它们和荒漠猫的关系其实很远;和豹猫一族的关系稍微近一些,但也没近到哪去;它们在动物分类上独一无二,自成一支。
兔狲分布区东起蒙古、西至里海;在青藏高原东部,虽然它们和荒漠猫同域分布,但兔狲怕湿,因此主场是干燥的高寒草原,和喜湿的荒漠猫井水不犯河水(再次吐槽一下荒漠猫这不靠谱的名字)
并且兔狲喜欢住在大石头堆里,甚至连崩塌的石碑也会被它们当家;一身青灰色的皮毛就是为了在碎石堆中隐身。
我是一块没有感情的秃石  摄影/韩雪松
它们虽然腿短尾巴短,但也不至于胖得肚皮贴地;之所以给人加菲猫的印象,是因为裹了一身保暖的长毛。
兔狲几年前开始在网络爆红,这缘于它们丰富的表情——其它猫科动物都做不出的鬼脸,还经常假装不怒自威地发呆。
与家猫的竖线形瞳孔不同,兔狲的瞳孔在强光下缩成一个点,居于黄色的眼睛正中,看起来格外搞笑。
它们鼻子以下的脸蛋全是白毛,好像白胡子老头。
它们的大脸盘主要是因为它们巨大的听泡——每个听泡体积达1.22立方厘米,比同等体型的其它猫科动物大1/3
听泡体积越大,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越低。
在低湿度环境下,高频声音衰减很快,只能依赖低频声音来发现猎物和天敌,因此干燥草原的兔狲被超大的听泡顶成了大饼脸;
为了保温还缩小了外耳,结果看起来更加萌了。

圆形瞳孔(兔狲)、纵向瞳孔(沙猫)和半圆形瞳孔(狞猫)对比。这张图上也可以看出兔狲耳距宽、位于头部两侧。  图源网络

兔狲人人爱,大家都想养?
但是,兔狲比荒漠猫还要难养!
1995-2000年,北美动物园从俄罗斯和蒙古野捕了24只兔狲,想建立繁殖种群;
结果发现它们生是挺能生,但60%的幼崽活不过4个月。
而欧洲动物园的兔狲幼崽成活率更低,1997-2004年间,仅有39.02%的幼崽存活。
人们还发现,野捕的母兔狲,比人工繁育的母兔狲,诞下幼崽的成活率高得多。
1997-2004年间,欧洲动物园中野捕母兔狲的幼崽成活率是50.40%;而在动物园中出生的母兔狲,其再生下幼崽的成活率仅有32.19%;
再往前推至饲养水平和卫生条件不那么好的1960-1998年,差异更加显著:野捕和人工繁育母兔狲的幼崽成活率分别是61.20%和31.96%。
西宁动物园的狲爷 供图/西宁野生动物园
2002-2005年一系列的研究发现,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是弓形虫——
原来,兔狲生活的干燥高寒草原并没有弓形虫,因而对它们毫无抵抗力;而被圈养后的个体,都被弓形虫轻而易举地感染了。
和其它猫科动物一样,成年兔狲对此极少有临床反应;但和其它猫科不一样的是,怀孕的母兔狲对弓形虫没有母体免疫反应,导致大量新生儿感染弓形虫而死。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野捕的母兔狲反倒幼崽成活率高,因为它们还没被圈养环境中的弓形虫感染。
人们采取了严格的免疫措施,甚至将兔狲展区的土地换成水泥地,以期躲过弓形虫的攻击,这也确实起了一定效果——
在2006年国际动物园谱系中登记的兔狲数量史无前例地达到216只,但随后又开始下降,到2016年时仅剩164只,分散在53家动物园中。
目前国内只有位于原产地干燥气候带的西宁动物园和石河子动物园等还饲养着兔狲

大胃王

黑足猫


正在捕食的黑足猫  图源见水印

来自南部非洲的黑足猫,猫小胃口大。
雌性体重只有1-1.6kg,雄性重一些,最重也就2.45kg;但每晚要吃10-14只老鼠和小鸟,相当于250-300克的食物,也就是它们体重的1/5!
为了抓住这么多的小动物,它们一晚上要走30公里路,每50分钟就要抓住一只猎物
而且吃之前还会特地先用门牙,像挤牙膏一样把猎物肠胃里的脏东西挤出来。
在动物园里虽然活动少,但每天也要吃200克的食物,远远超过同体型的其它猫科动物——这源于它们超高的代谢率。
但不要以为只要饭管够,就可以把这种小猫接回家,它们的饲养难度比兔狲还大!
它们也有一张大脸,因为也有超大的听泡;它们居住的南非草原气候干燥,因此也需要利用低频音;
黑足猫在野外还喜欢住在通风良好的废弃白蚁丘中,因此当地俗名“Miershoopter”(蚁丘之虎)
但正因如此,它们对湿冷环境毫无抵抗力,在圈养环境中容易犯鼻炎。
此外在野外它们会吃下大量的羽毛,而人工饲料的纤维含量太低,导致了圈养黑足猫超高的死亡率——近半数的死因都是肾炎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圈养条件下它们更爱生小公猫,导致性比偏差。
现今黑足猫圈养种群最早的血脉可追溯至德国伍珀塔尔动物园1975年从南非野捕的一对种猫;
荷兰鹿特丹动物园1974年野捕的雌猫和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1979年和1983年野捕的一雄三雌;此后不断有野生个体补充。
尽管努力了45年,2016年国际动物园谱系中登记的黑足猫也仅有79只,分散在22家动物园;
并且由于太难伺候,最早引进黑足猫的欧洲动物园逐渐退出,转由北美动物园接手。


大饼脸

沙猫


沙猫和它的口粮  来源见水印
若论脸大,没有猫比得过中东沙漠的沙猫。
这种小猫体重1.3-3.4kg,但听泡体积达到1.91立方厘米。
此外它的两只耳朵长得更开,可以垂直向下接受地下的声响;耳道长度和宽度也是家猫的两倍。
在极干燥的沙漠中,沙猫对低频声音极为敏感,可以比家猫多听400米远。
它们从猎物中就可以获取水分,不需饮水;甚至会回避植被过于茂密的地区,是猫科中真正的沙漠专家
因为长相过于可爱,沙猫一直被当地人捉去当宠物,但很少输出,在上世纪50年代以前只有莫斯科、巴黎和伦敦动物园引进过14只。
1966年沙猫的巴基斯坦亚种(F. m. scheffeli)在巴基斯坦西部的努什基(Nushki)被发现,由于运输便利,这个亚种随即被动物贩子们盯上;
为了供应欧美宠物店,人们仅用短短六年就将这个亚种抓到几乎绝种。
因为栖息的环境最为干燥,病菌极少,可以想象沙猫是所有猫科中最不适应圈养环境的种类之一
它们对温湿度的变化极其敏感,头号死因就是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猫传染性鼻气管炎(猫鼻支)。
它们对弓形虫也抵抗力不强,阿联酋的濒危阿拉伯野生动物繁育中心(BCEAW)的20余只的沙猫种群就几乎被弓形虫病团灭。
幼崽死亡率也很高。
根据国际动物园谱系,2016年底全球共有圈养沙猫156只,阿联酋的艾因市动物园(Al Ain Zoo)维持着最大的圈养种群;
欧洲和中东饲养的是纯种的阿拉伯亚种(F. m. harrisoni),北美的则包括了巴基斯坦亚种和阿拉伯亚种的杂交——
因为野生的巴基斯坦亚种几乎被人抓光了,无从补充新鲜血液,只得引进阿拉伯亚种。


小精灵

锈斑豹猫


锈斑猫 来源见水印

2018年BBC的纪录片《大猫》让鲜为人知的锈斑猫一夜之间声名大噪。
作为全世界最小的猫,它雄性最重才1.6公斤,雌性仅1公斤。
它们因灰色的底色和其上锈红色的纵纹而得名,分为两个亚种:
印度亚种(P. r. rubiginosus)与斯里兰卡亚种(P. r. phillipsi),主要区别在于,后者尾巴上没斑纹。
它们出没于热带森林,但也会溜进农村捉老鼠。
由于长相惹人怜爱,大多数农民都会容忍它们在附近活动;但也正因此,总有人试图驯化它们当宠物。
但事实证明,锈斑猫不但性格暴躁,敢于攻击被自己大得多的动物,而且极其难养
素材来源于BBC纪录片《大猫》

全世界动物园的锈斑猫,曾经都是1975年8月15日在斯里兰卡野捕的一对锈斑猫兄妹(同一胎生的,所以也可能是姐弟)的后代。
它们被发现时只有约7周大,随即于9月10日送至德国法兰克福动物园。
雄性取名Kadu,1984年去世;雌性取名Lanka,一直活到1993年,共诞下17只幼崽,它的子女们被分发给欧美的8家动物园继续繁殖;
但由于长期近交,各动物园的繁殖率都开始下降,到了2002年底,全球圈养数量减到24只。
直到2003年,斯里兰卡国家动物园将2年前野捕的小雌猫送到法兰克福动物园,共产下8只后代,极大缓解了近亲繁殖的压力。
随后斯里兰卡国家动物园又陆续救助了一些野生个体并成功繁殖,并于2010和2012年又向英国的稀有动物保育中心(RSCC)输送了2雄1雌。
欧洲种群这才得救。但北美种群却在此时走到尽头,最后一只个体死于加拿大。
一路磕磕碰碰,到2016年底,锈斑猫斯里兰卡亚种的全球圈养种群勉强达到58只,由欧洲和斯里兰卡的13家动物园维持。

荒野的底线

豹猫

 
红外素材来源于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猫科动物不一定都在荒野之中,在城市的郊区,可能就游荡着野生猫科动物。
我们说,豹猫是一个地区的生态系统健康与否的最后底线。
因为它们是东亚适应力最强、对人类容忍度最高的猫科动物,甚至北京的郊野都生存着颇具规模的豹猫种群。
别看数量多,但它们的颜值一点不输那些更稀有的猫科。
从东北针阔混交林中高大威猛的、灰底棕点的阿穆尔亚种(P. b. euptilurus),到南方常绿阔叶林内小巧秀丽的、黄底空心斑的华南亚种(P. b. chinensis),以及热带雨林中的棕底实心斑的婆罗洲亚种(P. b. borneoensis),豹猫的容貌在其广阔的分布区内差异巨大。
虽然栖于森林,但它们的尾巴耷拉不到地上,因此并不是爬树能手,地面才是它们的主场。也会进入农田甚至公园,还会下水抓蛙。

上海动物园的豹猫 摄影/baboon
近些年,社交媒体上经常能见到有人炫耀豢养豹猫,国内和东南亚的宠物市场也常有非法豹猫崽出售。
但豹猫极不适宜作为宠物。
作为锈斑猫的大个子表亲,豹猫的战斗力毋庸置疑;而且害羞,容易应激,不易亲人。
家猫中有个品系叫孟加拉猫,就是家猫与豹猫四代杂交的后代;
之所以有如此严格的规定,就是因为只有经过四代,属于豹猫那部分的性格才会被抹去,变成适于居家的宠物。
因此,如果在野外见到豹猫,那是极小概率事件,抓紧机会静静观察就好;
如果它需要帮助,那就联系当地的野生动物救助机构。
家养的孟加拉猫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成为猫盟月捐人,支持中国野生猫科动物


----关于小猫,你还可以读----它们是世界上最美的小猫!没有之一!


兔狲,高原铁憨憨的心酸秘史(全)
此山有猫,不在荒漠。

更多:
金猫 | 云豹 | 老虎 | 豹猫 | 宠物豹猫 | 黄喉貂 | 香鼬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华北豹 | 荒野 | 西双版纳 | 山西马坊 | 新龙 | 猫盟 | 长耳鸮 | 刺猬 | 狍子 | 鬣羚 | 带豹回家 | 豹吃人吗 | 乔治·夏勒 | 个体识别 | 寻豹启事 |猫盟周边 |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记得给我们标🌟哦还是我豹大王最酷炫!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