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老师,您如何把握师生关系的“度”?| 每周一问

民小编 人民教育 2023-05-19

“每周一问”第251期



“每周一问”是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的编读互动栏目,意在与教师和家长共同交流教育经验、教学技巧心得,讨论教育热点话题,实现共同成长。


每期话题展示结束后,下期主题将在文末提出,欢迎积极留言讨论。每期幸运微友将获赠最新《人民教育》杂志哦!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关系体现着育人的智慧。作为老师,该如何与学生保持一个适当的距离,既不会失去教师的“威严”,让学生在老师面前“没大没小”,又不会离学生太远,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温情,鸿沟明显?


上周的【每周一问】中,老师们分享了许多处理师生关系的方法和心得,快来看看吧~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把握师生关系的“度”?




@江苏省常熟外国语学校 吴芯懿:以严管厚爱稳教育“度量衡”


做“有度包拯”。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应该时时将“过犹不及”镌刻于心。首先不应过宽,教师应当给学生树立规则意识,让其明“不可为而不为”。过宽的教育会使学生失去敬重之心,淡漠原则,挑战教师底线。但是也不应过严,过于严苛会使学生陡生反叛心理,降低学习热情与效率。因此,没有绝对的教育方式,但有一定的教育尺度。


做“爱民况钟”。教师应当了解班级情况以及学生的个性状态,时时关注学生的在校状态及心理健康,避免学生产生习得性无助的问题。同时也要及时调整班内同学之间的矛盾,或改进一些学生反映的问题,让班级和谐融洽,向上向善,营造好的学习环境。


做“虚怀孔圉”。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科学文化知识,在课下也要善于学习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教师都应懂得教师并非一个完美壳子,善于学习学生的优点,听取他们的意见,更能使师生关系趋于亦师亦友的理想状态。



@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 王红:积极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


师生在人格是平等的,但是在引领学生成长,构建师生成长共同体中,教师负有主体责任。体现在:


教师是成长共同体中的先觉者。教师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生活阅历都高于学生,尤其在立德树人为人师表上,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教师要作为成长共同体中的先觉者,以嘉言懿行带动懵懂的学生成长。


教师是成长共同体中的掌舵者。在成长这艘船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学生作为成长的主体,有主观能动性,教师则是不动声色的掌舵者。成长航程中,无论风和日丽还是大雨倾盆,是掌舵者强烈的责任心和高超的教育教学水平,让船顺利抵达成长彼岸。


教师是成长共同体中的兜底者。学生总是在不断试错修正中找到正确的路,这其中柳暗花明、山重水复的成长波折教师要有兜得住的底气,这其中忽焉而去、倏然而来的情绪波动教师要有接得住的能力。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沙溪第一中学 陈玲:把握师生尺度三件套“原则性、真诚心、魅力感”


讲究原则,明确底线。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之初,就应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原则与底线,哪些不可触碰,并借助一些事件来巩固教育成果。这样就可以避免后期学生与教师之间界限感不明确而引发的矛盾和困境。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教师的敬畏之心,有了敬畏之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陪伴同行,诚挚以待。教师对学生的用心陪伴也非常重要,发自内心的关怀,真诚恳切的话语,都是拉近与学生关系的方式。不管是笔头的、口头的,还是肢体方面的聆听和鼓励,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来自老师的真诚与善意,不自觉地拉近两颗心之间的距离。


人格魅力,不怒自威。教师独特的个人魅力也是吸引学生的地方。当学生因教师的魅力而崇拜老师,那么有些时候教师不需要“发怒”,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威严,自觉地听从教师的教导。



@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高级中学 沈思恒:半师半友半知己,半慕半尊半倾心


“真实”是把握师生关系的压舱石。教师是教育者,但不必随时戴着“教育者”的面具,适当摘下面具,显露出真实的一面,会比强调自身权威来得更有说服力,没有老师是完美的,不完美却很真实的老师,反而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平等”是把握师生关系的度量衡。平等,不单单是一种姿态,而是打心底里把学生视为与自己人格平等的人。这种平等不仅是一种观念,它更强调的是行为。因为平等,所以教师才能推己及人,才能在很多情况下换位思考,从而收获健康的师生关系。


“爱心”是把握师生关系的定盘星。教育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理交流和对话的过程,而要使这个过程顺畅无阻,就必须要有爱心的依托,教师积极接纳学生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赢得合作。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伦教翁祐实验学校 覃渝:让和谐之花在师生间绽放

处理问题要公正。通过“班级事大家议”公平对待优生和后进生的错误。优生既要批评指正,也要给予勉励,避免给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后进生既要及时表扬,也要点到为止,避免得意忘形。


相处沟通需友善。通过主题班会、班级群等宣传学生闪光点;不说伤害学生的话,不歧视个别表现不佳的同学;多用赞许、鼓励的话减少内向学生的不安情绪;常与学生谈心拉近距离。



@北京朝阳区安民学校 王莹莹:让孩子既要体会到教育的“圆”,也要感受到教育的“方”


关爱学生而不溺爱学生。教师对待学生要保有一颗关爱之心,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唤醒孩子对真善美的向往,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不能把关爱变成溺爱,要在关爱的基础上给学生树立规矩,让学生凡事懂得分寸。


走进学生而不成为学生。教师主动走进学生,不仅可以便于了解学生动态,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还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但是,不能没有限度地走进,把“走进”变成“成为”,彼此之间没大没小,这样反而失了分寸,要在师生关系上树立边界意识。


尊重学生而不放纵学生。教师要一视同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但是,不能任由学生信马由缰,无法无天,要在尊重的同时奖惩有度,犯了错误就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乐从镇东平小学 骆亚军:敬爱有度,相处有尺 


不怨,则不远。老师对待所有同学都一视同仁,不论学科成绩优劣,不论班干职位高低。老师不在公开场合批评,不在家长面前说教,引导讲究方法,学生就能在老师跟前享受安全感、归属感,而非产生怨言、怨恨,那么师生关系就不会疏远。0.46米以上的社交距离,尽可能减少身体接触,带来的是师生彼此尊重。


生敬,则心近。学生对老师敬爱,除身份外,更重要的是老师在学生面前展示“硬本领”。本领越大,越能激发学生的敬爱之心,越能拉近学生的心。“打印体粉笔字”是学生给我的赞誉,也是学生经常与我交流分享的内容。


对话,则融洽。师生的对话平等友好,能够让大家融洽相处。课堂中的学习互动,课余里的关注交流,活动中的体验分享,让老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师生成为成长共同体,彼此共进,美好和谐。



@陕西省宝鸡高新第一初级中学 秦超:“四个一”把握师生关系的“度”


一个理念。对于教师来说,要想把握师生关系的“度”,首先要牢牢树立一个理念,即最好的师生关系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有了这个理念,教师在处理与学生的关系时,才能做到“平视”学生。


一个提醒。教师和其他人是一样的,有时候可能不会发现自己的问题,这就需要一个善意的提醒。在班级设立“教师小助理”岗位,当教师和学生交往时,及时提醒,可以帮助老师随时保持与学生相处的正确方式。


一个技巧。正确建立教师的威信,威信不是老师的“一言九鼎”,而是师生平等交流的潜在力量,当老师有了威信之后,学生既感恩老师的关心,又会对老师的教导十分信服。


一个局面。把握师生关系的“度”还要建立在家校合作共赢的局面上,例如邀请家长委员会成员加入到班级群中,对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加以监督,督促教师不断严格要求自己,形成最为恰当的师生交往模式。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振华实验小学 张匀:松紧有度,持班有道


习惯培养重在“紧”。无论是学习习惯,还是生活习惯,我都严格要求学生达到标准。习惯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方式,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开学时,我们班就一起制定了班规,当学生违反班规时,我会严格教育,这个时候,师生关系是紧张有序的。


课余关系重在“松”。学生每天完成“每日一记”与我聊天,我会附上插画、生动的语言,拉近彼此的关系,也能更好地让他们袒露心声,了解他们最近的思想动态;课后,我会和学生闲聊,问问他们最近在读什么课外书,和他们“八卦”一下班级最近的新鲜事。这个时候,师生关系是松弛友好的。


师生关系就像弹簧,长时间的紧绷会断裂,长时间的松弛不利于管理班级。只有松紧有度,才能更好地管理班级。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实验小学 朱彦妮:亲切而不亲近


面对学生,保持自己亲和力,让他们喜欢上自己的课,课后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同时也不能过分亲近,我认为不过分亲近需要遵守以下两个原则:


尊重学生的界线。学生也有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尊严,作为教师课堂上不要当众批评学生,也不要随意检查学生的书包,或者翻看学生的个人信件。


立下自己的界线。当学生与老师开不合适的玩笑时,教师需要明确告知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界线;当学生“八卦”老师的个人信息时,教师也要表示自己不便透露,也要请学生注意尊重老师。



@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镇金小学 于伟:宽严并济,促成良好师生关系


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的人。教师从某种角度不要把学生看作是学生,而是把学生看作是一个与教师平等的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做到充分尊重学生,不要把学生呼来喝去,更不可有责骂侮辱的行为。教师把学生看作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培养,才能使学生从心底里生出对教师的尊重。


把我们自己看作是学生。教师不可因年龄长于学生,学识高于学生,阅历富于学生,就产生高高在上的心态,这样的教师必然生出孤傲之心,势必让学生对你敬而远之。教师应把自己看作学生,活到老学到老,向学生学习,向同事学习,向书本学习。有了学生的心境才能从心底里理解学生,体恤学生,热爱学生。


把师生关系看作一台天平。天平一端是“宽”,另一端是“严”,对于学生不可只是一味的宽容,还要有严厉的批评。常言道“严师出高徒”,教师们只有宽严并济才能引导好学生,管理好班级。处理班级事务时根据不同的学生、不同的情况拿捏好宽严的“度”,做到张弛有道才能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高红波:严而有度,爱而有方


树立威信,健全制度。首先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尤其是新接一个班级,对学生要有严格的要求,健全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奖惩方法,形成良好的班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教师暂且不要和学生打成一片,不然学生会没规没矩。但是教师也要把握一定的尺度,严格不是严苛,不能让学生产生恐惧抗拒等心理。


平和心态,提升气度。教师一定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只有心态平和,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氛围。教师要有宽容的心和欣赏的眼,如果整天盯着学生的错误,就会影响心情,形成恶性循环。发现问题,指责批评并非良策,不妨耐着性子,给予帮助,想办法让学生明白自己的失误之处,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并没有失望,而是充满期待,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


每周幸运微友


上期的【每周一问】,有三名留言微友获得我们赠送的最新一期《人民教育》杂志,分别是@吴芯懿、@陈玲、@于伟恭喜这三位老师,杂志会在近期寄出,请以上老师注意查收!(也请这几位老师将详细邮寄地址与邮政编码在留言告知,感谢!)


欢迎大家积极参与我们的话题讨论,下一次幸运微友可能就是您哦!(留言主要讨论文末下一期的问题,标题醒目语言精练更佳,请留下您的工作单位和姓名,以便小编与您联系噢!)


本周,我们特别邀请晏佳老师给大家带来他的分享: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 晏佳)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要把好“五个度”

师生关系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只有实现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有利于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共情互动,为达成教育目标共同努力。所以,教师在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时要多思量、下功夫,把好构建师生关系的“五个度”,防止师生关系过冷或过热。


把好师生距离的“度”


距离产生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是平等的,但教师心里要清楚,师生平等不等于完全和学生打成一片,或者无条件接受学生各种有理无理的要求。


教师要有意识地调整与学生接触的频率,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既减少教师因为与学生过多接触而让学生产生的视觉疲劳,也增加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学生不仅不会疏远教师,反而会想着接近教师。并且,当教师与学生拉开了距离,在不经意间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时,更能给教师带来惊喜。


当然,教师也不能与学生接触太少,或者在学生面前没有真情的流露,或者一直保持很严肃的态度,让学生不敢靠近教师,导致师生心与心相距甚远。这样无疑对教师开展教育活动不利,更无法达到育人的目的。


把好教师权威的“度”


在教育活动中,师生各有各的任务。正是这种任务取向,使得师生之间的关系构成一方主导、一方被主导的结构。师生的角色、知识、年龄、自我概念和社会阅历等方面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定居于主导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教书育人的顺畅。


但在师生之间,同样需要任务取向上的合作,教师要在权威控制与合作平等之间找到一个最佳的“度”。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单靠“严” 和“强硬”是很难让学生信服的,或者只想利用班规树立权威,也是很难保证师生关系顺畅发展的。教师只有做到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寻求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平等,同时又不影响教师的权威,才会让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有效。


把好关爱学生的“度”


关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先决条件。只有教师有了爱,才会对学生一视同仁,才会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才会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要有艺术性,做到关爱有“度”。


一是教师既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真正从学生健康成长出发,关注、关心学生,同时也要严格要求学生,这样才能创造出民主、和谐、愉悦的氛围,唤起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懂规矩、守纪律、养习惯。二是对优秀生不能过多偏爱、宠爱,对后进生、调皮生不能过少关心、观照。教师要有博爱之心,要爱得感性而不情绪化。无论是“丑小鸭”还是“白天鹅”,都要得到教师的关注和关爱。差别化的关爱,最容易引起学生的不满,这对师生关系负面影响很大。


把好交流活动的“度”


学习长知识,交流长见识。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传授与接受的关系,而且是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教师要主动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过师生交流要有尺度,要带有一定的预设和意义。


一是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正确的学生观,要尊重学生,不仅善于在交往过程中树立自己的威信,培养师生感情,还要把学会学习、学习做人、学会交往等教育内容贯穿始终。二是在交流中教师既要有充分的情感投入,表现出自己真挚的情感,并用自己的真诚影响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同时又不要过度亲密的交流,过于亲密会影响学生的判断力。


把好教育惩戒的“度”


教师面对犯规违纪的学生,要小心修剪他们心灵的旁枝错节,如果需要行使教育惩戒,一定要做到惩戒有“度”。


一是教师要注意教育惩戒的轻重、数量的多少、时间的长短,过之或不及的惩戒都不能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特别要重视过重、过多、过长的惩戒。二是教师不要以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方式实施教育惩戒。凡是给学生造成身体上痛苦或心灵上伤害的惩戒行为,都只会撕裂师生关系。三是教师要注意惩戒的公平性、及时性、灵活性,注意惩戒的频率。要把公平公正体现在教育惩戒的每一个细节之中,无论是对群体还是个体,都不宜频繁使用。


总之,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本特征。教师只有遵守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权利,关爱学生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才能在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起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

感谢晏佳老师和参与此次话题的所有老师!期待更多的老师参与到我们【每周一问】的回答中,贡献您的育人智慧,小编在后台等着您哦!


【每周一问】等您来答!下面我们进入下期的话题:


春天的氛围越来越浓了!春天,万物复苏,是大自然对心底绿色的呼唤,是对生命向上生长的期许。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也是一年之始,是播撒希望的季节,意味着新的起点,新的启航。老师,您有哪些迎春、采春的好点子,让孩子们拥抱春天,在春天里感悟和体验生命的蓬勃生长?欢迎与我们分享。


每周一问


老师,您如何让孩子们拥抱春天?


参与每周一问,请在文后直接留言,长篇分享、图片视频也可发送至rmjywx@126.com邮箱,注明期数即可


亦可留言「推荐问题+你想推荐给我们的问题」(如果您推荐的问题被采用,我们将为您寄出一本《人民教育》杂志)

微信编辑|陶玉祥

推荐阅读

优化教师人事制度、探索教师编制动态调整……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代表委员们有话说
游戏分级、人脸识别、优化短视频内容池……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这些建议,你怎么看?
教育,实现国富民强的磅礴力量
课后服务供给如何拓展?如何进一步促进“双减”落地?一起来看代表委员们的建议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