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午休“趴睡”变“躺睡”、将心理治疗纳入医保……代表委员聚焦青少年身心健康建言献策

人民教育 2023-05-19


民小编说

青少年身心健康问题向来备受关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从优质午休、心理治疗和咨询纳入医保、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与培训、心理健康体检常态化等方面提出思考和建议,一起来看——

全国人大代表 张琼丽: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


睡眠质量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习效率、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政治教师张琼丽围绕中小学生午休品质提升提出《关于加快推进中小学生“趴睡”变“躺睡”的建议》,建议在全国中小学推行“趴睡”变“躺睡”,充分保证中小学生实现优质午休,这是惠及广大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福利工程”“民生工程”“健康工程”。


张琼丽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在原有“睡眠令”的基础上增加“中小学午休管理”细则,将中小学生“躺睡”作为一项硬性措施,统一推广、分类指导、一地一策、一校一案,并将实施情况纳入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五项管理考核指标。同时,中央和各级财政设立“中小学校园午休设施”专项资金,为中小学生在校午睡所需的场地、设施等方面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根据学校的空间布局、室内场地、学生人数,可以直接引进午睡床、午睡椅或改造课桌椅,也可将闲置教室、阅览室、图书馆、舞蹈室等空间充分利用起来,打造专门的“午睡室”“午睡柜”等。此外,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将午休管理与五育并举相结合,指导中小学校加强午休管理,增强中小学生午休意识,引导学校、教师、家长更加关注孩子睡眠时间和睡眠质量,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护航学生健康成长。


全国政协委员 马珺:将学生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理工学院副院长马珺建议:一是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专项督察,确保各项政策到位;二是将学生患者心理治疗、心理咨询有序纳入医保范围,加强精神疾病药物研发;三是将抑郁症筛查纳入入学健康体检,健全心理档案,定期开展心理筛查与回访约谈;四是加强政府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拓展“社区—家庭—学校联合”心理服务体系模式;五是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构建政府指导的医校合作转介干预机制;六是建立国家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加强心理专业服务与行业监管;七是加强心理健康学历教育与职业资格认证,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人才队伍。


民进中央:将青少年抑郁症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


今年民进中央带来《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提案》,建议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监测和干预机制,教育部门和卫健部门要加大专业支持力度,建立常态化专业支持机制。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常委、北京师范大学国家高端智库教育国情调查中心主任张志勇表示,一方面,县级教育部门要设立或依托相关专业机构,牵头负责组织区域内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工作,积极借助专业工具和手段,推广使用科学的心理测评量表,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工作,健全筛查预警机制,及早实施精准干预;另一方面,卫生健康部门要与教育部门和各级学校建立协同联动机制,建立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危机干预的支持协作机制,为所在区域中小学提供医疗帮助;同时,当地政法委、公安部门要健全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提案》建议考虑将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青少年抑郁症等严重心理疾病的治疗康复,家长既要承担很重要的经济负担、亲属陪护负担,还有精神压力负担。将青少年此类疾病纳入医保门诊慢性病病种,既体现了国家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家庭的人文关怀,更能实质减轻因子女康复治疗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


全国人大代表 李灵:加强落实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配备和培训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周口市东新区许湾乡希望小学校长李灵建议加强对中小学生专职心理教师的培训工作,在满足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岗位需求的同时,尽快提高其业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李灵建议,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配备纳入学校绩效考评;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纳入绩效管理,保证专职心理教师享受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待遇;专职心理教师原则上应具有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以上学历;将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纳入“国培计划”。


在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方面,李灵建议各级卫生健康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各类培训、交流活动。中小学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须认真参加专业机构组织的学习、进修、培训、交流等活动,以此提升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技能和专业化水平,推动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 翟美卿:落实乡村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


全国政协委员、香江控股董事长翟美卿建议推进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首先,落实乡村学校配备专业心理教师,开展教师培训,强化全体教师对青少年儿童常见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能力。其次,加强早期筛查,连接专业评估系统筛查出具有心理健康风险的乡村儿童,针对乡村缺乏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的情况,引入第三方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线上平台。此外,加强协同联动机制,联动学校、家庭、村(居)委会共同参与到乡村困境儿童、留守儿童的心理关爱中,通过入户探访、家校联动等方式精准把握孩子的不同心理需求,引导乡村儿童监护人充分认识心理健康对儿童成长的重要作用。


翟美卿认为应该打造乡村儿童心理健康建设生态,倾斜心理健康服务与公益服务资源。比如依托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社会心理健康服务机构等专业力量,落实建设区县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建立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援助热线,发挥线上辅导对提升乡村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积极作用。同时,引入社会组织的资金及人力支持,加强公益性、普惠性心理咨询和治疗服务供给。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乡村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知识科普,消除精神疾病的污名化。


全国政协委员 张其成:中小学生应定期进行心理健康体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张其成建议由教育部牵头设立国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与国家卫健委新成立的“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协同合作,从心理科普、专业筛查与评估、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危机干预、专业技能认证、人才培养与人才库建设六大方面,建构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服务体系框架。重点是加大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人才的培养,用三年时间打造一支服务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要的专兼职心理教师队伍,在中小学校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常态化、制度化;对中小学生进行定期心理健康体检,对家长进行定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测评量表相对不规范的情况,张其成建议组织相关专家开发专门针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测评系统,大幅增加样本采集的数量,对中小学生群体的心理特质、个性心理特征的动态追踪进行大数据的全面分析,拟定有效的测评问题,创新多维的测评方法,比如增加三维动画、人机互动等测评手段,从而提高量表筛查的可信度,用规范量表对中小学生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一旦发现有问题的学生要进行有效跟踪。


全国人大代表 王淑英:整合资源,实施大健康教育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保定一中校长王淑英建议:一是把大健康教育列入国家课程,让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二是设立心理健康教师编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国家课程体系;三是家校社协同,加强大健康教育,形成大健康教育的合力。


全国人大代表 刘庆峰:用人工智能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


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在调研中发现,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存在心理筛查预警覆盖率不足、准确率不高、干预闭环率低、从事校园心理健康的专职人力严重不足等问题。


对此,刘庆峰建议用人工智能关怀青少年心理健康,呵护孩子们的幸福童年。他认为,人工智能未来可以在三个方面发力:一是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管理平台,建立从筛查预警到干预追踪的全流程管理机制,提升全国青少年心理筛查覆盖率和预警准确率;二是搭建医教互联互通的干预追踪闭环管理机制,建立绿色通道及转诊转介机制,实行分层分类干预追踪,降低危机发生率;三是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青少年心理问题分层干预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精准评估和预测学生心理问题,帮助学生解决轻度心理问题。


文章来源 | 整理自中国教育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南方都市报、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微信编辑 | 陶玉祥

推荐阅读

习近平:真正把青少年培养成为拥有“四个自信”的孩子
减轻中小学教师工作负担、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这些两会教育建议与您相关!
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五年来主要工作时指出,促进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日程

欢迎订阅

①扫码订阅2023年《人民教育》杂志


②关注“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并设置星标,第一时间获取精彩内容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