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大三九所編《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第三十五輯出刊

武大三九所 中古史 2023-06-13


作者: 武汉大学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

出版社: 上海古籍出版社

副标题: 第三十五辑

出版年: 2017-7-1

页数: 252

定价: 68.00

装帧: 平装

丛书: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ISBN:9787532585144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是一份創刊於1979年的學術刊物,刊物以“資料”為名,實際內容以研究論文為主。本刊由中國著名史學家、魏晉南北朝史泰斗唐長孺先生創辦並擔任主編,多位武大魏晉隋唐史研究名家撰稿,最初為內部資料,後改為公開發行,在海內外魏晉隋唐史學界享有很高的聲譽,並於2005年、2007年成功入選CSSCI學術集刊刊源。本刊每輯由十餘篇國內外著名學者的論文組成,內容圍繞中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包括傳統政治制度史、經濟史、思想史、交通史以及出土文獻和傳統文獻整理等方面的豐富內容,向學術界展示中國史研究界的最新、最具價值和水準的研究成果,學術成果受到國內外史學界高度關注。

35輯共刊佈論文12篇。

其中政治與制度史五篇。

雷家驥先生文論魏晉都督制之淵源,與監軍監督將軍及其所屬軍隊有關,因此專從軍隊之統率、監督角度,論述都督制與此制的關係淵源,並溯及其早期的發展演變。都督制若從源起而論,其遠因蓋濫觴於先秦以來軍隊監督系統監軍制的設置與發展,近因則與東漢末作戰系統新出現的都督職權變化有關,兩系統在漢、魏之間相結合,致成統、監合一的都督新體制,但統帥之職尚未嚴格分為都督、監、督三級。非常都督制淵源長遠而多元,而常都督制則要遲至靈、獻之際始分衍萌起,袁紹、曹操承而沿之,曹氏父子推而廣之,是以降至西晉乃能成為定制。

魏末晉初司馬昭父子“開建五等”,在中國古代爵制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建五等”和宗王分封,作為司馬氏復古改制的首要內容,二者之間相互纏繞、此消彼長的關係,對理解西晉一朝的政治結構亦相當關鍵。顧江龍文從《晉書·地理志》中晉武帝“罷五等之制”入手,對於晉代爵制以及其背後的權力和政治鬥爭進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劉瑩《北魏講武考》一文以中古時期軍禮制度為研究方向,考察作為軍禮重要組成部分的北魏講武禮儀。此前的研究大多重視隋唐禮制,而本文立足于北朝講武的發展變化及其承載的文化要素進行討論。北魏講武在草原傳統的基礎上,依託于中原禮典,最終形成了一種特有的講武禮儀。它是北魏政治文化自然發展的結果,反映了北魏早期政治、社會發展的歷程。

北齊政治史研究歷來是學界關注的重點並已取得豐富的成果。對於北齊皇帝及其家族的政治動向、矛盾與背景,姜望來文在進一步梳理、挖掘、審視資料的基礎上進行細緻考察。在北朝後期民族關係緊張、複雜的背景下,北齊高氏王朝在胡化與漢化間之艱難取捨,決定了皇權政治演進中的連綿衝突,並集中反映在皇帝及其家族圍繞皇位傳承與爭奪而展開的殘酷鬥爭中;無論北齊的宗廟變遷、宗王政治盛衰還是恩幸政治的興起,都呈現了高齊皇族與皇帝在家國之間的困境與衝突,亦為我們理解北齊之衰亡提供了重要線索。

黃樓文圍繞唐德宗年間,朝廷與李希烈為首的河北、河南割據藩鎮勢力之間的戰爭加以考辨。其中甯陵之戰是河南戰場的轉捩點,其後官軍轉守為攻,相繼收復汴州等失地。此戰發生在興元初,時德宗正為李懷光所逼,南奔梁州,與河南諸鎮音訊受阻,致使這場關係朝廷命運的重要戰役,在諸史中雖有記載,卻失於簡略,且多有舛訛。黃文參據諸種史料,對寧陵之戰的年代及相關史實進行了深入發掘,揭示出許多新的信息。

墓誌研究三篇。

近年來,對墓誌等出土文獻的研究已成為歷史研究的重要部分,大大拓展了我們對相關問題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胡鴻文對新近公佈的墨香閣藏北朝墓誌進行個案研究。在這批資料中首次發現了北朝時期的蠻人墓誌,即文羅氣墓誌與問度墓誌,兩者出自同一家族,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文中聚焦于文羅氣,充分利用這樣兩方信息密集的墓誌,採取考證式敘述的方法,還原了這位魯陽蠻女的一生和她所經歷的時代。

王慶衛文以《楊弘禮墓誌》為中心,對昆丘道行軍的史實做出探索。唐太宗貞觀二十二年,唐廷發動平定龜茲、焉耆、處月等國的大規模征討行動,史稱昆丘道行軍。此役是唐代前期一次重要的軍事行動,奠定了唐王朝經營西域的基礎。近來的新出唐人墓誌有多方提及志主參與此次戰事,為研究昆丘道行軍一事提供了新資料。此前出土墓誌志主多為中下層將官,所能提供的信息較為有限。而楊弘禮身為昆丘道行軍副大總管,實際上肩負節制諸軍的職責,因此該墓誌的史料價值彌足珍貴。

墓誌材料往往囿於出土分佈情況,導致相關研究常較零散。而唐潞州出土的一批墓誌數量較多集中,約有470方。這些墓誌涉及的社會階層大多並非士族,但亦多屬地方社會的中上層,有一些有官職。張葳文通過對這批墓誌整理、統計和分析,討論了“因宦而居”的敘述模式,以及該地區人口遷移等相關問題。

經濟史一篇。

官倉庫和積聚是唐代國家財政活動的構成關鍵,與賦斂、轉運具有等同地位,負載著國家物資的收儲、出納、調配等職能。惟其如此重要,唐代在官倉庫管理方面設計有一系列嚴謹的法規、制度,郁曉剛文中就其中的量覆、交割之制等角度進行分析。

文獻學一篇。

劉安志文在古畑徹先生及前人基礎上,參據數種《唐會要》鈔本及相關文獻,對殿本與四庫本所據底本問題續作探討,並認為四庫本所據底本為江淮馬裕家藏本,而殿本所據底本則為浙江汪啟淑家藏本,《四庫全書總目》之《唐會要·提要》其實是對殿本的介紹,而與四庫本無關。對不同版本的深入分析,為今後《唐會要》的整理與研究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和借鑒。

宗教史一篇。

羅亮翻譯,都築晶子一文以《要修科儀戒律鈔》為中心,並以一系列科儀戒律書和常用道教經典為題材,集中討論唐代中期的道觀呈現出來的共同生活空間、經濟、戒律情況。南北朝已降道觀的興起,意味著在社會內部出現了以往沒有的異質集團,有助於我們觀察和理解當時的社會結構。

此外,周浩文參考多方材料,考察唐人牛僧孺幼年的生長環境,厘清其早期經歷,並由此探討和理解其複雜的思想、性格與個人趣味的成因。

 

目錄

 

試論都督制之淵源及早期發展/雷家驥

晉武帝“罷五等之制”解/顧江龍

北魏講武考——草原傳統與華夏禮儀之間/劉瑩

蠻女文羅氣的一生——新出墓誌所見北魏後期蠻人的命運/

家國之間:北齊宗王政治變遷與末年皇位爭奪/姜望來

唐代官倉庫管理中的量覆與交割/郁曉剛

唐貞觀二十二年昆丘道行軍再探討——以新出《楊弘禮墓誌》為中心/王慶衛

唐德宗興元元年“甯陵之戰”史實考辨/黃樓

牛僧孺長於江西永新補考/周浩

因宦徙居:唐代墓誌所見潞州人口遷入情況的個案考察/張葳

武英殿本與四庫本《唐會要》非同本考/劉安志

唐代中期的道觀——空間·經濟·戒律/都築晶子著,羅亮

 

(感謝盛潔女史提供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