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卷与躺平”冲击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

沈东 中国青年研究 2023-03-26

摘要:作为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形成了冲击。然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三者共同构筑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以“学校-单位-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有效路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有助于回应“内卷与躺平”,同时也能增强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关键词: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精神


一、“内卷与躺平”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冲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1],“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2]。2020年,一个本属于学术研究范畴的“内卷”概念,却意外走红网络,成为时下中国青年争相追捧的社交话语。“内卷化”是美国人类学家格尔茨首创,用以描述社会文化发展迟缓现象的理论术语,后经华人社会学家黄宗智的阐释运用,成为解释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有增长、无发展”的一种共识。其后,由于超强的解释力,“内卷化”逐渐渗透到其他领域,成为被“基层政权、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社会治理”等领域所普遍接纳的学术概念。据考察,最早引起青年关注的,是几张名校学霸的内卷照片:骑着自行车看书,骑着自行车写论文,床铺上堆满书籍,等等。经过网络社交媒体的发酵,伴随几张照片的“内卷”评价纷至沓来。“清华卷王、好卷、太卷、卷死了”等诸如此类的网络评价,成为中国青年尤其是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日常用语。2020年12月4日,“内卷”更是入选了《咬文嚼字》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3]。2021年,青年群体的“内卷”评价尚未停息,一波“躺平”风潮又成为全网热议的焦点。支持者认为“躺平即正义”,在内卷化时代,年轻人“躺平”有着充分合理的理由,“躺平”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是年轻人应对“内卷化”状态的自我选择,有助于年轻人缓解现实压力,维持年轻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和谐;反对者认为“躺平即有罪”,年轻人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阶段,“躺平”不仅无助于现实压力的缓解,反而会助长不思进取和好逸恶劳的工作学习状态,是一种不负责任的人生态度,年轻人应当保持奋斗的人生底色。有学者还区分了“无奈式躺平”与“回归式躺平”两种类型,并且深入考察了“躺平”的形成机制,认定其双面性社会后果,因而无须对其负面效应夸大其词[4]。但是,当前的社会舆论对“躺平哲学”予以严厉深刻的批判,而且现实生活中也有不少青年以“躺平”“躺平一族”自居,呈现出“工作的糊口意义、需求最低化、迷茫与颓废、回到老家”的行为选择特征[5]。换言之,“内卷与躺平”越来越显著的成为部分青年的社交话语与生存哲学,一定程度消解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


如果说“内卷”是青年对其所身处工作学习生活状态的一种主观判断,那么“躺平”则是基于“内卷”这一主观判断后的一种主观行为选择。“内卷与躺平”表面上看是一种无欲无求的“佛系文化”,其实质却是年轻人在“教育、住房、医疗、就业、婚姻”等现实压力下的无奈选择与被动回应,由此而衍生出的“遁世心态、悲观主义、不婚主义、不育主义”等消极社会文化现象。于个体而言,可能仅仅是人生发展的消沉与萎靡。于国家和社会而言,这一思潮一旦在青年群体中蔓延开来,则可能造成国家与社会发展层面的停滞与萎缩,由此引发“青年危机、人口危机、生育危机”等诸多社会问题。以“内卷与躺平”为特征的中国青年精神状态,不仅阻碍了当事青年群体的人生发展,而且更加阻碍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中国青年不仅要自觉抵制“内卷与躺平”的人生哲学,同时更要自信树立起中国青年奋斗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青年的成长成才及其人生发展,在多个场合多次论述中国青年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认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6]“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7]。“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一百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下,一代代中国青年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8]。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青年发展的相关论述,既为回击“内卷与躺平”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也为中国青年人生奋斗提供了人生指南,同时更加丰富发展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


二、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青年发展的重要论述,不仅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谁的领导”这一重大政治命题,同时也总结概括了在世界局势风云突变和国内发展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中国青年的历史发展、现实定位、时代责任、发展前途等方面的理论命题,进而明确指出了中国青年“为什么奋斗、为谁而奋斗、怎样奋斗”等一系列具体的人生命题。


1.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中国青年“永久奋斗”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广泛传播,经过1919年五四运动的思想洗礼,逐渐为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尤其是青年学生所接受。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领导中国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旗帜引领,直接表现为领导中国青年展开救亡图存的革命运动,使中国青年自觉自信地学习、理解、认同马克思主义。正是由于“永久奋斗”的理论品格,马克思主义才能从西欧经过苏联传入中国,在一批早期马克思主义奋斗者的努力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马克思主义逐渐成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进而言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需要中国青年的政治奋斗,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需要中国青年的学术奋斗,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的推进更加需要亿万中国青年的人生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的“永久奋斗”要“增强学习紧迫感,如饥似渴、孜孜不倦学习,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9]。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社会实践”及其一体化发展的现实诉求[10],迫切要求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而中国青年则是“马克思主义最热情的接受者、最积极的宣传者和最坚定的实践者”[11]。


毛泽东指出:“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我们共产党是继承这个传统的,现在传下来了,以后更要继续传下去”[12]。


“永久奋斗,就是要奋斗到死”[13]。“永久奋斗”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也是马克思主义者的鲜明特征,更是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精神特质。马克思本人终其一生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艰难困苦、颠沛流离、饱受病痛折磨的环境中,他本人正是依靠不屈不挠的永久奋斗精神,才能完成洋洋洒洒数以千万字的理论著作,构建了气势恢宏且大气磅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等马克思主义者不仅继承了马克思的革命奋斗精神,同时更加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学术奋斗精神,在革命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换言之,马克思本人的永久奋斗精神直接投射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成为鼓舞激励马克思主义者永久奋斗的精神动力。随后,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中国早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是凭借永久奋斗精神,吸收、引进、传播马克思主义。他们不仅继承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奋斗精神,同时更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引领下为中国革命而永久奋斗。


2.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鼓励中国青年“不懈奋斗”。当时的50多位青年知识分子在奋斗精神的引领下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孕育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尔后,奋斗精神引领下的中国共产党,更是成为中国青年心目中的神圣殿堂,召唤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为之而奋斗,诞生了一批又一批可歌可泣的青年奋斗者。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从近代中国一百多个政党中脱颖而出,凭借的就是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及其对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现实引领。历史不容许中国共产党放弃奋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更是召唤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投身于“不懈奋斗”的伟大事业。从最初50多位青年知识分子组建的党,到现如今9500多万党员的全球第一大党,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党史就是一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不懈奋斗史,“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14]。为革命而奋斗、为建设而奋斗、为改革而奋斗,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底色,也由此成为其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的精神动力。历史证明,“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大多数都是在青年时代就满怀信仰和豪情加入了党组织,并为党和人民奋斗终身。党的队伍中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精神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百年风雨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一个重要原因”[15]。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一个“谋”字,道出了中国共产党在追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艰难困苦及其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具体而言,近代中国的历史环境、历史任务、历史使命,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永葆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面对四分五裂的历史环境,中国共产党从创立之日起就承担着带领中国青年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历史任务,担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不论是近代的历史环境,还是当时的历史任务,抑或最高的历史使命,均预示着中国共产党将召唤中国青年“不懈奋斗”。其间,不论是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还是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始终带领中国青年以“不懈奋斗”的精神品格为之努力。新时代中国青年更是响应“不懈奋斗”的精神号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积极投身于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同志,以其74岁的高龄振臂一呼,打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此后,不论是四项基本原则,还是南方谈话,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保驾护航之作。邓小平推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为中国青年树立了“接续奋斗”的光辉典范。尽管邓小平在74岁的高龄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但是他本人却极力推动干部队伍的年轻化,要求做好各项青年工作。换言之,青年工作本身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题中之义,而鼓励号召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更是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广大人民特别是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接续奋斗,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今天,更不会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明天”[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责任要求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而中国青年“接续奋斗”的宝贵精神品格内嵌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把青年一代培养造就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全党的共同政治责任”。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对中国青年提出更高要求和更高期待,同时也更为迫切地呼唤中国青年为之“接续奋斗”。习近平总书记给在校学生、部队官兵、青年志愿服务团队、行业青年群体及青年活动、留学生与国外青年的35封回信中,有10封信讲到了奋斗,而“奋斗”一词更是出现了30次[17]。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青年朋友回信时,总是鼓励他们书写奋斗的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要求中国青年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并将之视为人生发展的第一位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外出调研时,总是不忘与青年朋友座谈,充分肯定当代中国青年在疫情防控、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取得的成绩,认为他们“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赞扬“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是好样的,是堪当大任的”。


三、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聚焦“奋斗”这一青年主题,号召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永久奋斗、不懈奋斗、接续奋斗,孕育形成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受孕于近代100多年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实践,是中国青年运动历史使命与现实任务的理论总结与精神升华,是五四运动以来100多年中国青年运动的总体特征,更是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现实形态,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


1.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危急时刻。一代又一代青年挺身而出,为挽救民族危亡抛家舍业、奔走呼号。1919年爆发了五四运动,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率先树起马克思主义思想大旗,将个人命运前途与民族复兴大业相结合,展开民族救亡运动。随后,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青年知识分子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扛起了救亡图存的民族大业。此后,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投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复兴大业,有的国内革命,有的海外求学,有的思想启蒙,有的实业救国。但不论是哪个行业、哪个领域,近代以来的中国青年始终秉承救亡图存的民族宏愿,积极奔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成为中国青年新的人生追求。在此感召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是中国青年运动的时代主题”[18],“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19],“发扬五四精神,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特别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0]。从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代代中国青年矢志不渝地坚守初心与使命,给中华民族注入了生机与活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树立了中国青年奋斗的榜样与标杆。


2.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主题,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方向,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使命,就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同人民一道,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21]。中国共产党自创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青年工作,始终强调关心青年、组织青年、服务青年、团结青年,将青年工作视为中国共产党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22]。革命战争年代,一批又一批中国青年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相当一批青年在不具备入党的条件下依然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青年开展社会主义建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取得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初步成就;1978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青年推动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取得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项成就;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中国青年奋战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社会治理的第一线,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正是由于中国青年的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才能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成就;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青年才能奋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第一线。


3.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先后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运动,试图挽救沉沦的旧中国。然而,由于缺乏先进理论的指导以及历史局限,这些运动先后都以失败而告终。1915年陈独秀在北京创办革命杂志《新青年》,发表大量关于马克思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理论文章,吸引了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先进青年的关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准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下,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展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经艰难万险取得革命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奠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青年工作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站在理想信念的制高点上引领青年”[23],鼓励中国青年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自觉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因此,在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感召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得以超越时代局限而理论升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以来的100年,是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的100年,是中国青年用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100年”[24]。由此,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实践特征可以表述为: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这一实践特征蕴含着三对关系,即青年与国家、青年与政党、青年与社会。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坚持青年与国家的统一性,即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将青年奋斗与民族复兴相结合,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彰显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坚持青年与政党的一致性,即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将青年奋斗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相结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展现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坚持青年与社会的有机性,即以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依托,将青年奋斗与社会理想相结合,在追寻共产主义社会理想中升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可以说,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不是中国青年个体奋斗精神的简单结合与拼凑,而是基于“青年-国家-政党-社会”四者结构关系的有机锤炼,是100多年以来中国青年运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内嵌于中国青年的灵魂深处。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不论是“佛系”“丧”的青年亚文化,还是“内卷与躺平”的非主流思潮,其核心要义均与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相违背,均不符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奋斗终身”为实践特征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新时代中国青年不仅要对“内卷与躺平”予以回应,而且更要以此为契机自觉树立起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以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姿态自信回击“内卷与躺平”。“内卷与躺平”不仅削弱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基础,而且在实践层面更应当成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批判对象。本质上看,“内卷与躺平”不是“不奋斗、少奋斗”,而是“个人奋斗”之后“求而不得”的现实感叹与无奈,指向的是个体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价值观对中国青年的腐蚀,以及其对中国青年集体主义、艰苦奋斗价值精神的消解。新时代中国青年应当重塑集体主义、艰苦奋斗价值观,将青春奋斗融入民族复兴、党的领导、社会发展的实践层面,培育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


四、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路径培育


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理应成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然而在“内卷与躺平”的冲击下,少数青年不仅无法树立起新时代青年奋斗者的角色姿态,反而还为“内卷与躺平”所蛊惑,成为“内卷与躺平”的推崇者、鼓吹者、践行者。究其根本,既有深层次的社会结构性根源,也有现实发展中青年群体主观内在的文化心理原因,更与当前青年工作实际状况存在一定关联。本文以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路径培育为着力点,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以基层党组织为载体树立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


基层党组织是党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青年工作与青年政策的决策者、贯彻者、实施者。其一,组织青年党员学习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通过学习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初心使命、成长历程、主要事迹、人生信条,弘扬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光辉精神,使广大青年党员认识到新时代中国青年的奋斗使命及其时代价值。其二,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系统梳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历史传统,以“中国青年”为主题建构“青年奋斗者”的人物谱系,丰富发展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理论内涵,使广大青年党员认识到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历史渊源,进而在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中传递时代接力棒。其三,发挥青年党员奋斗精神的先锋模范作用。将青年党员的奋斗精神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将实际工作作为衡量青年党员是否具有奋斗精神的重要标准。因此,选取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典型示范,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人物谱系,发挥青年党员奋斗精神的先锋模范作用,成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培育的首要途径。


2.以共青团为纽带培养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奋斗观


共青团是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群团组织,担负着凝聚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的重要职责功能。其一,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奋斗精神。重点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历史伟人在青年时代的奋斗事迹,以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奋斗形象教育引领新时代中国青年。其二,总结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在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奋斗事迹基础之上,结合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实际,总结概括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提供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其三,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青马工程”。将马克思主义奋斗观融入“青马工程”,在理论学习、社会实践、教育培训的各个环节中凸显马克思主义奋斗观,进而孕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因此,突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青年奋斗精神,总结概括提炼马克思主义奋斗观,将其融入共青团的“青马工程”,成为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重要途径。


3.以“学校-单位-社区”为渠道回应中国青年奋斗者的现实利益诉求


当代中国青年是一个涵盖面极其广泛的群体,既有青年大学生,也有青年农民工,更有青年公务员、青年工人、青年教师等多样化群体。其一,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以生动的案例和深厚的理论,回应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克服“内卷与躺平”的心态、认知、角色,彰显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奋斗精神。其二,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注入机关、事业、企业的单位党建工作。在机关、事业、企业等单位党建工作中,突出“青年工作”,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党建工作中去,培育积极向上的青年奋斗文化。其三,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在社区治理过程中,应调动青年力量,使他们参与到社区治理全过程,积极回应社区治理的青年诉求,在社区治理中孕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弘扬积极向上的青年奋斗文化。因此,基于“学校-单位-社区”的路径培育,不仅有助于学校教育、单位发展、社区治理,同时也有助于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培育。


4.以网络主阵地为媒介弘扬积极向上的中国青年奋斗正能量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世界,当今青年也是网络青年。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中,青年接收的信息极其庞杂多元。其一,打造网络世界中的青年奋斗者形象。当今中国已经产生了一批以网络为业、以网络为生的互联网青年,其中相当一批是依靠个人能力与技术实现人生奋斗目标的有志青年。与其将网络视为洪水猛兽,不如以网络为支点,深入挖掘网络青年的奋斗故事,打造网络世界中的奋斗者形象。其二,青年奋斗者的线上化嫁接。将现实生活中的青年奋斗者进行线上化嫁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动漫化的技术手段,将其转移到线上网络,进而抵消网络世界中的“内卷与躺平”思潮,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最大化发挥网络的技术功能与手段。其三,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积极构建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线上线下同频共振机制,做实线下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宣讲教育,做好线上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宣传推广,通过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双管齐下,共同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因此,打造网络世界中的青年奋斗者形象,将青年奋斗者进行线上化嫁接,实现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是培育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途径之一。


当代中国青年分布在各行各业。他们之中,有些身处知识学习的校园环境,有些已经成为行业的中坚骨干,还有些因为各种原因尚处于人生的迷茫困顿之中,时不时发出“内卷与躺平”的呐喊。但是,不论身处何种行业何种领域,以“奋斗”为底色的青春都应当成为中国青年的人生发展追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紧要的历史关头,中国青年理应在这一历史时刻激流勇进,将人生奋斗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结合起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彰显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所谓的“内卷与躺平”,仅仅是一种非主流、边缘性的青年亚文化,替代威胁不了占据主流核心位置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内卷与躺平”冲击下的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不仅不会有丝毫的萎靡与退缩,反而会在中国青年的奋斗实践中得到新的理论升华,并以“青年奋斗者”的角色与姿态傲立于世人面前,增强了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五、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25]第一,“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是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志气。中国青年奋斗者将个人奋斗与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结合在一起,将民族复兴大业视为人生奋斗的最高目标,艰苦奋斗,百折不挠,展现了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志气。第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青年奋斗者的骨气。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青年运动的领导核心,自创立以来就一直担负着领导中国青年运动的历史使命,而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仅是中国青年运动一以贯之的实践特征,更是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骨气所在。第三,“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中国青年奋斗者的底气。中国青年奋斗者不徇私利,始终牢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历史使命,将个人的青春奋斗融入共产主义伟大事业,在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人生奋斗中彰显了中国青年最为雄厚的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26]。毛泽东同志1939年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指出:“‘五四’以来,中国青年们起了什么作用呢?起了某种先锋队的作用,这是全国除开顽固分子以外,一切的人都承认的。什么叫做先锋队的作用?就是带头作用,就是站在革命队伍的前头。”中国青年奋斗精神的熔铸,不仅增强了青年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而且还进一步培育了中国青年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使之与“中国人”这一特定身份认同相契合,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展现中国青年的时代风貌。中国青年奋斗精神不仅是百年来中国青年运动的实践淬炼,同时也是当代中国青年发展的时代召唤,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在中国青年运动中的文化投射与集中体现。当代中国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中心,当代中国人也正前所未有地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当代中国青年更是前所未有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因此,中国青年奋斗精神成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青年发展的最大价值共识和最高精神目标!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0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乡村振兴背景下逆城镇化的实践样态与理论阐释研究”(项目编号:20CSH04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沈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6]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

[3][2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青少年和共青团工作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4,3.

[4]陈友华,曹云鹤.“躺平”:兴起、形成机制与社会后果[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9):181-192.

[5]林龙飞,高延雷.“躺平青年”:一个结构性困境的解释[J].中国青年研究,2021(10):78-84.

[7][9][15][20][21][24]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9-05-01(2).

[8][2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07-02(2).

[10]沈东,刘一平.基于生命历程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路径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20(9):18-24.

[11]刘俊彦,叶子鹏.习近平关于青年成长成才重要论述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20(8):7-12.

[12][13]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90,191.

[14]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5.

[17]艾楚君,焦浩源,易锦.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基本遵循和道路选择—基于习近平总书记给青年群体35封书信的文本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21(4):44-51.

[18]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53.
[19]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3(2).
[23]贺军科.如何做好新时代青年工作[J].中国共青团,2020(11):2-5.
[26]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9:245.

提取码:1x86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