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年利润连续四年翻番,这家地方教育社牛在哪?

2017-07-10 专注报道出版创新 出版商务周报

本文共6848字 预计13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一直以来,实力雄厚的教育出版社占据着出版业庞大的市场规模。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地方教育社高举“数字化转型”的大旗,地处中原的大象出版社(简称“大象社”)也在这场教育出版“融合发展攻坚战”中奋力前行,凭借30多年来深厚的学术底蕴,坚持“以学术精品带动教育出版,引领大众出版,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出版理念,在地方教育社中独树一帜。商务君专访了大象社执行董事、党总支书记(原大象社社长)王刘纯,看这位以科学文化传播和新知传承为使命的掌舵人,如何脚踏实地地打造“教育服务”的出版高地,践行“大音希声,大象无形”的文化理想。


豫州河南,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古往今来,在这里出现的文人墨客不胜枚举,中国“四大发明”之三均诞生于此。作为出版豫军的代表,从河南教育出版社演变而来的大象社在取名上不忘“豫”之根,努力平衡文化理想和商业理性,走出了一条“学术”和“精品”并行的地方教育出版突围之路。


作为掌舵人,王刘纯从2011年履新大象社社长,带领大象社奔赴在集团化的征途上,他用行动践行着“出读者愿意放在书架上的书”的使命,更用一连串的数据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十二五”期间,大象社实现利润连续4年翻番并持续稳定增长,年利润从2010年的1480万元增长到2016年的8558万元,目前营业收入稳定在3.8-4亿元。


文化自觉是出版的源头活水


王刘纯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1981年他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开启了自己的“留校生涯”,教授唐宋文学。正是最初的这几年,他遇到了对自己成长影响深远的良师——高文教授,当年他帮助高文整理的《汉碑集释》,成了河南大学出版社建社后出版的第一本书,至今仍长销不衰;第一本与高文合编的《高适岑参选集》,选录盛唐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家高适和岑参的诗作详加注释;还协助高文编著了1987版《唐文选》,也正在这几年,他锤炼了中国传统语文学与古典文学的基本功,奠定了深厚的学术理论基础。


1988年,王刘纯遇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转折点,他远赴海南筹办当地的第一份民营报纸《特区时报》,并出任执行主编,他也成为河南大学在外拓展教育资源的一个窗口。4年后,他再次回到母校,负责河南大学学校办公室产业的经营管理事务,在管理岗上运筹帷幄。


1999年,王刘纯出任河南大学出版社社长,正式进入出版行业。此前18年在学术界和媒体界的历炼,为他开启出版生涯攒足了劲。任职期间,王刘纯从出版经营方向到内部激励机制和人才管理机制等方面,对该社进行了“大整改”,使得河南大学出版社在经营业绩上扭亏为盈,走上了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成为河南高校企业中的排头兵。同时,参与策划编辑《中华大典农业典》等大型出版项目,既让王刘纯的学术积淀得以发挥,也进一步历练了他在学术出版方面的经验。此后,在河南出版集团出版业务部积累的图书策划与选题管理经验,也强化了王刘纯在经营政策制定、产业结构布局等方面的全局把控能力。谈及当时参与编纂的《中原文化大典》被列为国家新闻出版重点工程,他还记忆犹新。


“十二五”期间,大象社实现利润连续4年翻番并持续稳定增长,营业收入稳定在3.8-4亿元,正朝着“集团化”目标奋进


2011年,王刘纯出任大象社社长,率先深化社内管理体制改革,从出版工作的源头上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机制,并延续至今。具体而言,一是实行竞争上岗,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二是严格考核,建立优胜劣汰、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三是实行时间节点管理,保证编校、发行的市场对接,建立以用户为导向的生产流程机制。“大象社出版的每一个品种,在经营管理方案中都有精确的时间要求,包括编辑发稿时间、排版校对时间、印刷出版时间、储运发货时间、货款回收时间等,为按时出书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对教材教辅的出版要求更为严格。”王刘纯强调。


在此基础上,为加强学术出版的引领作用,王刘纯明确提出“以学术精品带动教育出版、引领大众出版,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发展理念,重新定位全社的图书结构,最终确立了历史文献、海外中国(国际汉学)、科学技术史、大象学术译丛、文物考古、艺术文献、中原文化等七大图书产品线。“十二五”期间,大象社共承担各类政府扶持、资助的出版项目13项,其中不乏《中国科学技术典籍通汇》(50种)《全宋笔记》(70种)《中国汉字文物大系》《近代史所藏近代名人稿本抄本》(317种)《清代缙绅录集成》(95种)《民国史料丛刊》两辑共2268种,以及《民国教育史料丛刊》(1128种)《河南历代方志集成》(500种)等专业学术文献类图书精品。



“十二五”期间,大象社在原有基础上开发了新的出版领域,如艺术文献与大众出版等


同时,大象社趁着政策红利,狠抓教育出版质量,加强教育出版的数字化增值服务。通过“教育理论”系列、“教材与读本”系列、“中小学教辅”系列、“中小学教师用书与学生工具书”系列等几大产品线的建设,不断完善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大象”教育产品体系。在提升传统教材教辅竞争力的同时,实现了“双效”丰收。


如果说长期的学术研究背景和领导岗位的高远站位,使得王刘纯善于审时度势,在出版方针和战略布局上能掌好大象社的“舵”;那么,先前的学术出版情结和责任担当,则为大象社的“精品出版”注入强大的生命力,让出版这件事“活”起来。


在王刘纯看来,谈出版情怀并无新意,但出版能够将学术研究的结晶、文明进步以及科技成果留存和传播,也就要求出版人必须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担当。“有了自觉意识,才能发自肺腑地热爱出版事业。”于是,“出读者愿意放在书架上的书”的出版理念为大象社亮起了一盏明灯。


在大象社的日常工作会议中,王刘纯有一句话常挂嘴边:“编辑策划的图书当下可能反映不出什么,但若干年以后,当你翻开自己编辑的出版物时,不应感到惭愧和脸红,而是因自己为文明进步留下了一点有用的东西感到自豪和骄傲!”


“学术”与“教育”的良性互动


“实现出版物的学术化、专业化、精品化”落实到具体的企业管理上,大象社对编辑进行结构性考核,“允许编辑策划出版不赚钱的、但有学术影响力和对读者有价值的小众图书。”目前,大象社基本实现了学术出版与教育出版图书的良性互动,加上有国家重点出版项目的入选和资金支持,大象社的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


王刘纯认为,未来出版业竞争的核心是内容资源的竞争。他表示,出好书有三大制胜“法宝”:一是将国家重大社科项目和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作为策划重点选题的参照标准;二是坚持精品化出版,把好内容质量和编校质量关;三是实施“一流作者计划”,扩大作者队伍与大众出版类选题资源。


“质量是图书的生命,也是出版社的生命。”本着这个原则,大象社在“三审三校”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了出版物内容质量管理体系,从三个方面严把政治关、内容关:第一,积极建章立制,进一步完善《大象出版社图书质量管理办法》及流程管理体系;第二,加强业务学习与培训,编校人员通过学习《出版管理条例》《图书质量管理规定》和多项国家标准等有关法律法规,参加业务培训等,提高工作能力;第三,抓好日常质检审读工作。“迄今为止,我们社出版的图书质量100%合格”,王刘纯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发展过程中,大象社坚定“以质量求效益,以精品树品牌,以品牌提升影响力,走特色发展道路”的信念,在明确“教材教辅是重点,学术精品是亮点”的战略基础上,逐步构建了四大特色出版板块,并不断丰富其内容:以图书《焦裕禄精神永放光芒》《抗日英烈事迹读本》等为代表的主题出版板块,以教材、教辅、教育理论、数字教育为主的教育产品板块;形成了“以教育理论图书为引领,以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辅出版为主体,以国标教材小学《科学》、地方教材、读本及高职、中职教材为主线,以为纸质教材、教辅提供数字教材配套和免费增值服务为手段,提升传统教材教辅的竞争力,不断完善与教育信息化相适应”的“大象”教育产品体系。在“历史文献”“海外中国(国际汉学)”“科学技术史”等七大学术出版板块的基础上,增设了“语言文字”和“宗教哲学”,最终确立为九大产品线。其中,“西学东渐文献集成”“国际汉学经典译丛”“全球史与中国丛书”“中国近代商会档案资料丛刊”等9种丛书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以中华优秀文化研究为内容的《寻根》杂志和以教育信息化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内容的《数字教育》学术研究期刊板块。


此外,大象社还在“十二五”期间开发了新的出版领域,“艺术文献与大众出版板块”凝聚了国内书法、绘画等艺术领域及大众文化领域的一线作者和专业机构,策划、出版了艺术文献、艺术史料、作家研究、名家读史系列如“王立群读史系列”,以及《秦始皇》《汉武帝》《宋太祖》《康有为手稿》《中国汉画图典》《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等具有重大文化传承价值及社会影响力的图书;电影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荣获第13届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中国汉字文物大系》荣获第五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多年来,大象社与王立群、李辉等知名学者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王刘纯介绍,从2012年开始,大象社的“一流作者计划”除了每年给优秀作者10万元的创作资助之外,还会在稿酬上有较大倾斜。“传播正能量,具有正确历史观和文化观”是大象社判定“一流作者”的唯一标准,由此吸纳了王立群、李辉等知名学者的多年“相守”。2016年,大象社主办了“李辉,我与大象出版社二十年”读书会活动,李辉回忆了自己多年来为大象社策划和主编的220多种丛书,从“大象人物聚焦书系”(41种)“大象人物日记书系”(12种)“大象人物书简文丛”(15种)到“大象漫步书系”(1615种)“印象阅读书系”(8种)《副刊文丛》(20种)等,早已超越作者的职能范畴,成为了大象社的出版策划人。“作者、出版策划人与出版社之间,不应只有经济利益的关联,更应有彼此之间的信任与情感联系。图书之外,人的缘分最值得珍惜。”李辉如是说。这也是以王刘纯为首的“大象人”多年来传承的作者维护秘钥。


“十三五”期间,大象社除了坚持做好一流作者产品线的维护和开发之外,还将通过社群等特殊渠道建设,扩大相关图书产品市场;扩展美术类一流作者资源,与相关一流院校画家合作,开展线上培训。而此前,为开发市场型文化类图书建立的“大象客”北京编辑部就是一种有益尝试。


“出版+互联网”的“象式”转型


王刘纯说,现在是一个“出版人的时代”。在他看来,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强化了编辑的责任感,需要出版人对学术成果以及出版内容进行选择、组织和出版,而信息的庞杂性对出版人的信息筛选能力、判断及评价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当纸质图书逐步走向经典化、精品化、专业化,‘读屏’可能更适合于一般图书的碎片化阅读,而纸质图书在学术和教育领域的文化传承作用难以替代,数字出版通过对纸质精品图书的增值服务实现‘出版+互联网’。而在这个过程中,出版人依旧是链接读者和作者的桥梁,不断地解读和创造经典。”



大象社最新出版了《中国三十大发明》《乡愁文丛》等文化精品


从2010年开始,大象社在数字教育领域全面发力。依托于在传统教育产品市场的优质教育资源,大象社以“大象数字教育资源库”为内容资源支撑,对数字产品进行科学整合,开发了“大象e课数字教育平台”,使其集教学、管理、学习、交流于一体,旨在提供一系列优质的教学服务产品。


王刘纯认为,在做好内容的同时,构建起一个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教育服务平台,才能打通与传统出版的通路,实现转型与融合的齐头并进。而数字出版在数字化转型方面主要发挥了两个作用:一是以数字化手段服务传统出版,形成复合出版业态,拓展纸质图书的使用空间;二是拓展和创新数字教育产品的技术和应用,实现以自适应学习为鲜明特征的新产品形态。“既要保持传统出版的本质,又要实现优质精品内容资源生产及相关服务与新技术的完美融合,满足教育管理者、教师及学生精准化、优质化、个性化需求。”王刘纯总结道。


目前,大象社数字出版平台渐成体系,包含“大象智慧教育融媒出版平台ADP5”、考试与评价系统、智慧型题库系统、教育电影与教育视频系统、教辅数字化增值服务系统以及数字图书馆系统等六大系统,且已实现销售,转型升级初见成效。


其中,“大象智慧教育融媒出版平台ADP5”数字出版学习平台主要围绕“一个平台、两支队伍、三个工具、四套系统”的发展思路,为大象社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提供平台支撑。在数字化背景下,具有数字出版技术、图书策划能力、教育出版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匮乏,大象社以“由数字编辑队伍先期进行技术研发和实践,成形后传统编辑在编辑阶段切入,逐步实现编辑功能的融合,最后全部实现在线编辑流程”的建设思路,打造传统图书和数字内容两支编辑队伍。“三个工具”即试图通过Epub3格式的电子书编辑工具,多媒体数字产品(文字、图片、视频、音频、动画等)HTML5编辑工具,IOS、Android、Windows多元发布工具,实现内容一次制作、多平台发布、多渠道应用。“四大系统”则包括教师资源库系统、智慧题库系统、资源采集系统、版权管理与保护系统。未来,大象社将发力建设“ADP5”平台V3.0版升级与国家重点出版融合实验室工程,在与产业内上下游开展合作的过程中,不断深化提升“ADP5”平台的特色能力与聚合规模,并形成重点实验室的学术研究和项目推广成果。


在王刘纯看来,要想真正实现纸质出版和数字出版的融合,必须先从纸质出版物开始。通过二维码实现教辅看视频、阅读延伸习题等尝试,推动纸质教辅销售的同时,也为“大象考试与评价平台”的推出打下了数字化基础。该平台完全按照高考模式开发,实现了考试的电子化管理,一次性解决所有考试管理事务,同时还兼有试题点评、成绩分析、知识点掌握情况分析、教学诊断等功能,为教育管理者、老师及学生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教学及学习服务。


王刘纯表示,大象社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支撑,满足教师、学生、家长各类用户的精准化、个性化需求,从而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智慧教育整体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体系。


遵循这样的转型升级思路,未来大象社将从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内容与技术、传统编辑队伍与数字编辑队伍三个方面进行融合探索。具体而言,首先,要逐步从传统纸书内容延伸至立体化数字服务体系,实现“一书、一码、一平台、一数据库”的完整个性化服务体系,实现纸数融合服务的同时,加入AR/VR体验服务项目。如大象社开发的四大素质教育服务体系,即依托《小学科学》《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足球》教材和中国古典音乐教材,利用音视频技术、AR/VR等数字技术,形成集教育性、趣味性、前瞻性的素质教育服务体系,实现纸质媒体与数字媒体的融合发展。其次,重视内容资源的建设与技术水平的提高。要在海量的信息资源里寻找读者真正需要的内容资源,重视内容资源的原创性与精品性;同时,强化技术引进和创新,以技术与内容的融合带动升级发展。最后,培养融合性编辑人才,要求编辑具备发现一流作者、独立进行知识选择和资源聚合的能力。


“大象”品牌的集团化之路


因为曾在中国古典文学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又驰骋于学术出版和教育出版的“沙场”。所以,王刘纯在坚持大型文献出版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开辟数字出版新路。王刘纯推动和见证着大象社的发展壮大,也随时为成立大象教育出版数媒集团枕戈待旦,加快转型升级的速度与质量。


多年来,大象社坚持学术出版与教育出版的良性互动,打造了一大批精品图书


王刘纯表示,在参照“裂变式”教育集团组建经验的基础上,大象社将按照“资源多元合作”模式,以资本为纽带,以主业产品线为结构,以内部激励机制为动力,以多元发展为战略。而这也是所属中原大地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一体化出版”升级的发展必然,为推进集团化建设,确保集团公司的工作落实提供良好的制度体系。


“十三五”期间,大象社将进一步科学管理,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职工培训,调整队伍结构,使之与转型升级的各项要求相配套;与社会资源民营资本合作互补,推行项目责任制,对个人项目完成出色的、自主开发图书并产生良好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的、获得各类奖项或荣誉称号的给予物质奖励,并开展股权激励的试点工作;吸收省市兄弟社的先进管理经验,完善大象教育出版集团的内控制度建设与集约化管理。


在资本合作层面,大象社将以兼并重组的方式,收购若干个短板内容资源的民营公司,开拓教育装备业务市场和教师培训市场。


与此同时,大象社继续走多元化发展路径,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一方面,立足国内市场,积极推进豫浙合作项目,加强“ADP5”平台、影视分发平台与青云在线的软笔教学系统、青云口算系统等资源交换合作开发;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国内数字出版合作力度,向数字化市场要效益。另一方面,放眼国际舞台,加强版权引进和输出,在教育学、心理学、科技史、中西文化交流、海外中国等五个方面加大引进版图书开发力度;计划成立专门的版权工作机构,在引进与输出图书产品上下工夫。


在巩固提升“大象”教育出版品牌优势的同时,大象社还将延伸出版产业链,打造文化消费集成服务体系。分别依托国家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和重点图书项目,打造立体式文化消费品资源体系;而目前,大象社已联合河南省古代音乐文化研究会、河南大学艺术学院共同申报河南省文化厅2017年度扶持艺术发展专项资金,其“华夏古代礼乐盛典创作展演与数字化传播”项目已获得立项和资助,正在积极有效地推进。


不管转型升级的步伐有多快,集团化之路尚需时日,始终践行“脚踏实地,善于负重,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大象精神,秉承“服务教育,介绍新知,沟通中外,传承文化”的出版宗旨,是大象社得以长远发展的根本。 


撰稿:余若歆

微信ID:yuruoxin618823


相关阅读


国务院出手,教材市场乱象有救了!

大学社教材教辅出版如何创新求变?

供给侧改革与教辅出版创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