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今天是清明节,也是放水节

中国水利报社 中国水事 2024-04-16

点击蓝字 △ 关注我们


清明节

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

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它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是踏青春游与祭祖扫墓的好时节


清明这一节气

处于仲春与暮春之交

此时气温升高,雨量增多

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

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

“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在川西平原

清明节这天也是当地

最盛大和隆重的民俗文化活动之一

放水节



放水节始于“祀水”

因为都江堰修筑以前

沿江两岸水患无常

人们为了祈求“水神”的保护

常常沿江“祀水”

都江堰修筑后

成都平原从此

“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后人为了纪念李冰父子

清明节

在都江堰举行隆重的放水大典

以预祝当年农业丰收


古时先民为治理岷江水

就地取材

制作出既生态环保

又便于调整的治水截流工具

竹笼、杩槎

  


竹笼选用生长两年以上的

慈竹为原材料

编织成长笼,内装卵石

用以护堰、作堰



杩槎是用来挡水的三脚木架

两个杩槎之间用木梁相连成排

中间放置装满卵石的竹筐

来增强其稳定性



每到冬天枯水季节

人们在渠首用特有的

“杩槎截流法”筑成临时围堰

维修内江时,拦水入外江

维修外江时,拦水入内江

清明节前后正值春灌时节

当地民众便在渠首举行隆重仪式

撤除拦河杩槎

放水入内江灌渠

也就是最早的“放水节”


放水节

从公元978年延续至今

如今已被正式列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华民族

是以农业繁衍生息的古老民族

水是人们最宝贵的资源

都江堰放水节年年相沿、世代传承

尽管其形式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但人们对先贤智慧的歌颂

对美好生活的祈愿

始终如一



中国水事综合整理
审核 | 陈锐
监制 | 樊弋滋
责编 | 邓婉颖
校对 | 王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