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矩成方圆,标准筑未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项目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工务署 2024-01-15

△效果图

    #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项目项目地点:深圳南山区科技科技中二路、高新中四道与科艺路交汇处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使用单位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深圳市标准技术研究院)设计单位: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项目进展:取得概算批复,完成施工总承包定


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项目位于南山区核心地段——南山区科技园内。选址科技中二路、高新中四道与科艺路交汇处。地理位置优越,比邻前海自贸区,辐射高新产业聚集区,可充分发挥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建筑总规模3.5万平方米,涵盖产业标准创新研究区、标准验证实验室集群、标准化综合服务区、标准资源馆、标准科普教育基地五大板块。
项目定位为围绕标准化全生命周期构建国际一流的标准创新平台,打造在区域标准化和国际标准化的领先优势,推动深圳成为全球新技术、新业态、新产品率先使用的战略高地,引领深圳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标准之都。

设计理念及策略

依规矩而成方圆

本案以“基石”为概念,打造全新的科研建筑形象。裙房由方圆镶嵌组合,似基石状托举着塔楼,隐喻“因规矩而成方圆”的建筑立意。塔楼形象高耸、现代,如里程碑肃立在南山中心区,象征着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制度,在此理念上形成整体的建筑构成,展现出稳固、庄严的建筑气质。

标准体系的建立是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联系逐步探索、完善、构成整体的过程。项目以基石概念为基础,进一步衍生“绢水成流、流制于砾、砾成于法”的设计理念,遵循标准化及模块化原则,进行造型、景观、室内一体化设计,致力于打造多维度融合的新一代高品质科研建筑。


因地制宜伫立形象

建筑形态顺应城市肌理,融合周边场地,拔高塔楼高度,形成城市天际线,伫立昭示形象,适当开放立面空间,创造多层次的活动休闲空间。


合理高效规划空间

设计将五大板块功能纵向有机分布,通过交通核心筒彼此连接。综合考虑结构荷载和开放程度,将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的标准化综合服务区和标准科普教育基地置于建筑低区;荷载重的标准资源馆、标准验证实验室集群置于建筑中区;荷载轻的产业标准创新研究区置于建筑高区,总体形成合理高效的科研建筑综合体。
 


——方圆铸建筑基石

托举未来的深圳标准

标准的构建犹如一座坚实的基石,承载着整个体系的稳固与持久。建筑造型将象征着“秩序”的高层塔楼与象征着“基石”的底层裙房相融合。通过暗喻的建筑手法,意指“深圳标准托举未来”的愿景,期望为深圳创造出稳固与持久的美好未来。


回归理性的科研建筑

整体立面理性而严谨,裙房及塔楼立面均采用1.5米的统一模数进行建造,模块化的立面单元设计可以实现标准化的制作与安装。裙房立面采用弧形穿孔铝板,流畅规整的弧线赋予建筑立面一种流动感,以友好包容的姿态展现建筑气质。塔楼立面采用斜切窗框单元。

在视觉上,斜切面的造型突出建筑竖向关系,展示高耸、挺拔、锐利的视觉感受。裙房与塔楼的立面构件具备“方与圆”“虚与实”“直线与弧线”“柔软与坚硬”的多重融合,产生了一种视觉上的平衡感,打破了传统构造的单一性,使建筑整体形态更加富有层次和节奏,在城市风景线中脱颖而出。


——涟漪汇叠层景观

涟漪广场汇聚时代标准

首层景观延续立面元素,流“涟漪“于砾下,形成引导人群的“涟漪”广场。细绢汇聚成为川流,如同一系列规范构建出现代社会的行为准则与范式,聚合在一起,不断完善现代社会的规范体系。


沿街立面展示标准形象

项目南北方向高差约4米,设计通过将地下一层设为半地下室,在北侧开设车库出入口与高新中四道平层连接,优化场地周边交通,有效化解了南北高差问题,并减少土方开挖,化劣势为优势。同时,在北侧设计景观楼梯,通过踏步、景墙、树木、标识等多元素的搭配,提升场地北侧入口形象。

 


层叠景观升华科研环境

建筑内部将平铺的水平景观进行竖向扩展,打造北侧入口台阶景观、首层景观、架空景观及空中花园平台等多个维度的立体活动空间,在改善建筑微气候的同时,拓展科研人员的同层活动空间,提供自然、优良及丰富的科研活动环境。


——模块塑理性空间

理性严谨的科研空间环境

室内空间代表着建筑内在气质。项目提出“’1’复制’N’”的设计理念,运用标准化的模块和元素,保持设计的一致性。由基本元素不断拓展,使每个空间都能根据不同需求进行灵活的调整和改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人文关怀。

在色彩上,以冷色调灰白为主,搭配素雅的淡蓝,强调实用性、功能性和对细节的精致关注。运用冷峻素雅的色调和现代简洁的设计手法,营造严谨、理性的科研氛围。

 


集约灵活的实验工艺布局

实验室遵循垂直聚落、集约共享的原则,相同学科垂直布置,竖向共享管井;同层多学科交融,促进跨学科交流,集思广益。

建筑9-11层为专项实验室,涵盖物理类、电子数据类、环境类等标准验证实验室,需满足洁净、隔音、电镜等特殊工艺需求。

 

12-17层为通用实验室,采用灵活布局的大空间,满足通用的环境、物理、电子数据标准验证实验室的工艺需求。在学科交叉趋势下,同层灵活布局多个学科交叉的实验研究区域,以促进科学合作与交流;考虑未来发展,有利于实验室进行学科领域及功能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标准研制和验证需求;在核心交通空间设置了多类共享区域,有效提高建筑使用率,提高科研人员的舒适度和沟通、交流机会。


多元开放的标准资源服务

为创建“标准资源齐备、立足专业研究、突出产业创新服务”为特色的国际一流标准资源馆,设计打破标准馆藏传统,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对标准资源馆的个性化需求,新设阅读阅览区、电子阅览区、休憩洽谈区、共享交流区,打造层次丰富的标准资源服务空间。馆藏空间整体采用浅色色调,营造视觉统一、舒适和谐的氛围。



END



内容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编辑:陈添婧

复核:李森
审核:刘戈
本文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规矩成方圆,标准筑未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深圳)项目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工务署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