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座朝气蓬勃与未来可期的校园:深圳市燕川中学(筹建名: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深圳工务署 2023-09-24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深圳市燕川中学(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

建设单位:深圳市建筑工务署

设计单位:奥意建筑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方案及建筑初步设计)/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除建筑专业以外的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

建成时间:2022年9月


校园作为学生接受文化教育的场所,它承载着社会对下一代人才成长的寄托,也承载了建筑师对于未来教育空间的构想。该项目方案提出“旅途”的设计构想,希望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每日活动不仅限于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的三点一线,而是打造一条充满未知与可能性的新奇“旅途”,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添加风景。
深圳市建筑工务署本着助推深圳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原则,会同使用方及设计单位,结合校园建筑使用功能、场地自然条件及师生人性化需求,统筹贯彻共享、低碳、自然、人本、传承的设计理念,着力打造一座与周边环境、生态条件相融相生的校园建筑;将古朴厚重的陶砖与现代化幕墙技术相结合,通过叠涩、券廊、镂空、叠字等十余种不同砌筑方式,演化出崭新的校园建筑语汇,为师生营造一座富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学习交流场所。

深圳市燕川中学(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设计方案

01. 项目概况

深圳市燕川中学(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位于宝安区燕罗街道燕川社区,南邻广田路,北接大华路,用地面积约8.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是一所办学规模为60个班、可提供3000座学位的全寄宿制公办高中。项目于2022年9月投入使用。

△校园入口半鸟瞰



02. 设计理念

营造一条“街巷”
激发活力再生
教学区、宿舍生活区及运动区之间创造的这条“旅途”不仅是一条学生学习、生活、运动三点一线必经的路径,还是一个高度复合的空间场所;不再是封闭的功能堡垒,而是包容、开放、交融、共享的多元空间。这条旅途更似中国传统街巷,以功能空间为媒介,营造动态的生活场景,为空间带来活力。
△高度复合的街巷空间

“多义旅途”
一条高低错落的风雨连廊串联整个校园,形成高效便捷,多维复合的立体交通系统,创造属于师生的多义旅途。错落有致的空间在阳光下徐徐展开,从教学区旁清脆的晨读、课间激烈的辩论、廊架里的谈笑、台阶上沉浸式的阅读、柱廊中激情的奔跑,到操场旁为健儿们呐喊加油、赏日落晚霞……在这里,丰富的空间给多样的活动提供了更多可能,人与建筑实现静默而优美的对话。
△风雨连廊的清水混凝土和教学区的红砖形成轻重交错的景象
社团活动室穿插于连廊之中,为师生提供多样的场所
廊架上的台阶,为师生提供最佳视角的运动场观众看台
宽宽窄窄的平台,为师生提供丰富多样的活动场所
连廊楼梯上看校园的你,亦是校园的一道风景

“复合功能载体”
这不仅是一条风雨连廊,更是高度复合功能空间的载体。报告厅、小剧场、活动室、图书馆、体育馆及食堂,布局于这条师生三点一线必经的街巷之中,提高了功能空间的使用率。而这些非正式教学功能空间正是激发学生创意的场所,同时,架空、楼梯、骑楼、檐廊、屋顶球场等趣味空间穿插其中,为师生的学习生活添光加彩。

△报告厅——知识与艺术的交响

图书馆——沉浸式“悦读”空间


向心型“C型”院落串联

——传统院落布局适应性衍生

△开放式院落面向中轴

△教学区C型院落串联

“院落面向中轴开放”

教学及宿舍建筑以串联的“C型”院落形态,面向中轴呈现出开放性特征,像张开的臂膀般拥抱校园。C型串联院落围合成数个静谧的庭院,单面不围合的手法弱化了围合的闭塞,模糊了场所边界,形成宁静舒适而不失流动开放的庭院空间,呼应现代开放创新的教学理念。
艺丘园——一半自然,一半人工,营造宁静温馨的非正式交流场所

学思园——蓝花楹下的草坪是留给学生的青葱记忆

“趣味置入”

院落空间中置入一些趣味元素。“方与圆”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传统智慧哲学,亦常映射于中国古建之中。在教学区方形院落之间嵌入半圆形连廊,在宿舍区中心设置半圆形下沉户外剧场,丰富了整个庭院的内部空间。方与圆、高与低、虚与实的空间处理手法,拓展空间维度,增强空间的丰富性与趣味性,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弧形连廊丰富了空间特性

半圆形户外剧场——各式的表演,展示属于青春的生活


塑造“场所精神

实现人文共鸣

“材质表情”
一个好的校园应该具有独特的体验感和场所属性,并让人与之产生共鸣和对话。建筑立面主材料采用棕红色陶砖,温暖的色调和材质为校园增添浓厚的人文气息。富有历史感的陶砖与现代金属窗框之间的碰撞,呈现厚重与轻盈、粗糙与精致并存的别样美感,精细的砌筑、光影的变化,演绎出细腻的气质和生动的立面表情,实现无地域性的新文化建筑语言,体现在传承中创新的设计内涵。
校园教学区主入口——陶砖与深灰色金属的碰撞 

教学院落——丰富的立面细节
诗意的材质和结构
生活区组团——温暖厚重的人文气息

“工艺美学”

建筑外墙以红砖、清水混凝土、玻璃为主要材料。借助现代化的幕墙技术,一块小小的红砖呈现出十余种不同的建筑细部,通过砌筑方式的变化,演化出叠涩、券廊、镂空、叠字等构成手法,使传统砖石建筑语汇在更大的建筑尺度上获得了新的阐释。
叠涩一种古代砖石的艺术构成手法。项目方案将此手法运用到立面设计中,通过一层层堆叠,向外挑出图书馆的入口空间,使其产生极富韵律和秩序的艺术美,让人萌生对知识的敬畏感。钟塔设计了一根根高耸的线条,强化一点透视构图,将视线引至钟塔,是校园标志性的存在。

叠涩

券廊:由拱券演化而来,在图书馆与体育馆中的架空及交通空间中得到了充分的运用,极具序列感与指引性。作为建筑的灰空间,券廊既是建筑内外空间的过渡,也是不同功能区域的衔接,还是校园独具特色的节点。

△券廊

镂空通过在墙面抽离砖块,将实墙虚化,使立面在统一之中创造明暗显隐的变化。镂空手法在食堂主立面做到了极致的设计效果——阳光穿过砖的空隙洒落于走廊或室内,模糊了建筑内与外的界限。

△镂空

叠字传统砖石建筑讲究磨砖对缝,砖块凸出的做法由此延续而生。通过砖块的凸出构成与该建筑功能相匹配的中文字体,配合光影的强化,让传统文化蕴意具体落位到建筑的细节之中。

△叠字




END


内容来源: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工程设计管理中心
本文(含图、文资料)由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欢迎以全文转载方式(含封面图)进行分享转发。转载须取得官方授权并注明出处,未经许可禁止以摘编、编辑版本发布或使用本文。
编辑:陈添婧
复核:李森
审核:刘戈

往期精选



扬帆起“航”!深圳市第十三高级中学项目全面竣工交付

心系自然,守护健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三期工程建设统筹规划及设计方案

湾区书城:“碳”索绿色阅读,塑造生态文化新地标

项目回眸 | 深圳莲花山顶公共卫生间设计回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