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与写作高研班 | 读书,一个人终身的“功课”

​198387 刘宏侠 新网师 2024-01-09

读书,一个人终身的“功课”

198387  刘宏侠

2019年12月7日8日,对于我们所有新教育人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日子,因为新网师教师阅读与写作暨“读写社”高研班盛会在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举行。虽然不能进入现场,但是现场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让看直播的我心潮涌动。两天认真学习让我收获满满,更坚定了我学习的决心。孙影老师和郝晓东院长的讲座让我铭记于心。

读书是一生的功课

••••

君子不可一日无书,相信真正爱读书的人都认同这句话。读书是一件伴随人一生的事情,读书是痛苦的,又是幸福的。有一些书,尤其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它们在不同时期不同程度地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读书是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读书作为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呼吸那样自然。喜欢读书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夜深人静时,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沏一杯香茶,坐在自己安静的书房,手捧一本自己喜爱的书,与书中的圣贤会晤,尽情享受思想的盛宴,岂不是一件赏心乐事?读书不能等,要趁早养成读书的习惯。一个人不挤出时间读书,等有时间再去读书,可能永远也没有时间。要让阅读成为内心的需要,读书不可以贪多,要读深、读透和读懂。买书不难,难的是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一本书。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应该是专心致志的。

读书要讲究方法

••••

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要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读说结合,读用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由于书不同,人不同,读书的目的和方式不同,读的结果和成效就有了不同,必须强调:读书是一项苦中有乐的工程,贵在及时,重在坚持。没有极大的毅力支撑,是很难将阅读进行到底的。对于教师而言,读书不仅仅是一种乐趣,还应该是一种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阅读是与思考相随的。读书是花朵,思索才是果实。没有思索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我们的老祖宗一向重视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其实,思考的过程也是求异的过程。有个形象的比喻,说我们读书做学问不要像蚂蚁那样只顾整天忙忙碌碌地储存,而不去做加工的功夫,也不要像蜘蛛那样整天只顾吐丝,而不注意汲取营养,而应该像蜜蜂那样既注重采集原料,同时也对原料进行加工、制作,从而创造出一种新的产品。读书亦然,要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思考,使自己的思想系统化。阅读时大可不必那么拘谨,或正襟危坐,或集中一段时间来阅读。有时候,不妨就躺在床上随便翻翻,看到哪里算哪里,不一定一口气把一本书读完。读理论书籍有时候比较枯燥,但读人物传记、教育随笔,就感到很有趣。这些书看起来与我们的教学与研究没有什么关系,孙影老师举了“桃子”的例子,我们把桃子吃完随手把桃核扔到地上,我们已经忘了这件事了,可是第二年桃子居然发芽长叶了,就像读书也许我们在无形中给自己种了一座桃花源。就像我们读的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们影响是深刻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没有真正的阅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读书是教师的必需,正像我们人需要吃饭、休息等一样,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读书人”都是一个美好的身份。人生拥有这么漫长的时光,如果一辈子不读上几百本书,不享受诗意的阅读,这样的人生是苍白的、可怜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读书始终是人的一种精神享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读书不是为了应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读书是最美好的事

••••

“为什么要读书”“读什么书” “怎么读书”这几个简单的问题,居然古今中外几千年也没有说尽,而且历久弥新。因为“书是全世界的营养品”,“想成为一个有成就的人吗?请你来阅读”,这是英国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登上艺术高峰后留下的至理名言,也是他自己人生经验的总结。正由于书是举世之宝,所以有人说:“没有书的家庭, 谈不上是高雅、完美的家庭,不读书的人,不配称真正、完美之人。”细细想来,此话不无道理。历史上绝大多数伟人、大学问家都把书籍看作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把读书学习看作生命中最大的爱好。马克思、毛泽东、孙中山、鲁迅等等,都是如此。有人说,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别人抢不走的:一是藏在心中的梦想,二是读进大脑的书。书是智慧的钥匙,是人类认识的载体,有价值的书是历史的见证、知识的宝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标志。朱永新先生说得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的阅读水平。

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

••••

阅读是最划算的事情,一方面可以获取知识营养,陶冶情操,另(一)方面可以让心灵得到安顿。比起肉体,心灵更需要爱抚,而读书是滋养心灵的最佳良方。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在任何环境中保持心灵的纯净与美好。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就是一个人的读书史。因此,人们应该把读书当成幸福、快乐的事。读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吃饭、喝水和呼吸一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都应与书相伴,不必只在“读书日”才想起来读书。近几年来调查发现,“我国识字的人口中只有一半在看书,国民阅读率的走低令人担忧”。还有一种趋势就是:网上阅读的人多了,愿意付费下载的少了。作为教师,本来是最应当如饥似渴地吮吸知识的群体,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逼迫,不少教师除了看教科书和教参书之外,其他的书已经很少读了。教师如果只读教科书和教参书,尽管也可以应付教学,但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受到学生的欢迎,因为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优质话语系统,只是鹦鹉学舌地“拿来”现成的东西。相反,那些喜欢读书的教师,有了属于自己的优质语感,有了高层次教学的底气,自然也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所以,有人说得好:“厨师看菜谱不是读书,教师看教辅不是读书。”有学者指出:一个没有读过陶行知的人,怎么可以在中国做教师呢?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懂教育科学,不阅读教育经典著作,不学习和研究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就不能创造出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思想。

读书是教师专业成长需要

••••

教师整天不读书却忙于教书,这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是造成教师“职业倦怠”和“平庸化现象”的重要因素。所以,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倡导教师“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现在也有不少专家呼吁: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如今,一次“充电”终身“受用”的时代早已过去。每位有志于读书治学者除了学会学习之外,还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尽最大的努力,天天坚持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值得一提的是,读书著述做学问,是一个长期的积淀、磨砺过程。一个优秀教师首先是一个善于读书、知识渊博、视野广阔的读书人。与教育名师相比,我们往往缺少一种基于文化底蕴和深厚思想上的教育追求和教育智慧。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无不具有丰富而深沉的文化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从一些名师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做低质量的重复的。实际上,高超的教学艺术正是得益于他们的阅读生活和不断的知识积累。人生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也不会停止在某-(一)阶段,它需要不断超越,但不是超越所有的人,而是要超越自己,超越自己的过去。从一些名师身上,我们看到,真正热爱教师这个职业的人,是不允许自己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做低质量的重复的。在这方面,几位语文特级教师就是很好的例子。比如,听窦桂梅、王崧舟、程红兵等名师讲课,整堂课下来简直就是一种美的享受。

读书是教书育人的根本

••••

现在一些语文教师上课时不善于举例子、文化底蕴不厚、专业能力不强、课堂教学缺乏深度。实际上,这种情况是教师知识更新不快、阅读不足造成的。难怪特级教师吴非在一篇文章中说:“中国不缺想做官的教师,缺的是爱读书的教师;中国不缺搞应试的教师,缺的是有思想的教师。”要知道,读书也是备课,而且是最好的备课。在一定程度上讲,阅读的高度决定教学的高度。作为一个中小学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是一个读书人。一个热爱读书的人,日久月深,就会产生正确的价值判断,形成积极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的成长、教师的快乐,都可以从阅读中来。为推动全民阅读,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尚,教师首先要从“功利阅读”中走出来,注重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起到示范和促进作用。好教育需要经典的依托,通过研读教育理论专著,与教育家对话,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理论素养。每一项成功的教育改革都是建立在坚实的理论基础之上的,如果教师能够坚持阅读,就不同程度地在心灵上获得了成长。

读书是漫长回味的过程

••••

读书是一种生活体验,一种精神依托。孙影老师说:“阅读究竟是什么呢?我的体会是陪伴。即使老婆上班去了,孩子上学去了,一个人面对着一本书,我依然觉得家里是有人的。阅读有效地保持了日常生活的生动局面。”作为“学习共同体”的教师,我们更应该把读书作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像呼吸空气那样自然。与过去相比,今天的教师任重道远,社会要求日益提高,做教师难,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易,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更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知识储量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还是那句老话,教师要常教常新,只有坚持读书,不断学习,努力养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生活方式。“日子一天一天地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凡事都要有“坚持下去”的信念。作为一名教师,要使自己的“精神分子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就必须把“经典阅读”进行到底。今天,我们尽管有许多的娱乐生活,但读书仍然不失为一种乐趣。尤其是多读一些哲学、 历史、文学之类的书籍,或许可以让我们的生活过得更高雅一些、快乐一些。英国作家毛姆在谈到英国文学时说:“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那些书,既不能帮助你获得学位,也不能指导你如何谋生,不去教你驾驶船舶的技巧,也不告诉你如何维修一辆出了故障的机车。然而,只要你们能真正享受这些书,它们将使你的生活更丰富、更充实而圆满,使你更加感到快乐。

郝晓东院长说:“我们要能够摆脱一切条条框框,不要太功利,把心沉下来,全神贯注,专心做事,这样才能达到一个非常高的“无为”境界。”读书是很“私人”的事,本不应当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更应该切实感受到读书是自己的学习行为,读书是自己的生活习惯,读书是自己的学习行为,读书是幸福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不掌握数学、不会解应用题的人,仍可以生活下去并获得幸福。然而,如果不会阅读,则不能生活,也不会获得幸福。”可见,阅读是人生获得幸福的一种渠道。

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由,像花开一样快乐,是一种精神享受。随着岁月的流逝,年复一年,日复一日,读书,让我摆脱窘境,令我充实,促我成熟。书籍,已成为我的生活必需、精神伴侣。张小砚说:“要么旅行, 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在日常生活中,我慢慢地体会到:生命原是一个不断修炼的过程,读书,更是一个人终身的“功课”。

编辑:杨茜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