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汝阳暑期深度共读简报【第二期】

新网师 2024-01-09

——汝阳暑期深度共读简报——


【第二期】


2019年7月17日



目 录

媒体之声  

01/《洛阳日报》等媒体报道新网师深度共读  

共读回放

02/新网师暑期共读第二日综述……184199郭丽丽  

学员心声  

10/窗外小雨淅淅沥沥 屋内学习风风火火……赵会品  

11/沟通是一门艺术……184298徐晓彤

13/读德育教育论有感……198473 张明坤

13/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193993张亚玲

 

1


媒体之声


7月17日《洛阳日报》“图说新闻”报道

昨日,新教育实验网络师范学院首批专家“暑期深度共读”活动在汝阳县实验小学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利用暑期齐聚汝阳参加专业阅读活动,分享交流共读活动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收获,从而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康红军 摄)

 2019年7月17日,《洛阳网》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首批专家“暑期深度共读”活动》为题,进行报道新网师专家暑期深度共读活动。

《今日汝阳》于7月17日以《为了这件事 全国各地教育专家齐聚汝阳》报道: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首批专家“暑期深度共读”活动在县实验小学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教育专家利用暑期齐聚汝阳参加专业阅读活动,分享交流共读活动在工作中的应用和收获,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执行院长郝晓东、县教体局相关负责人参加开班典礼。 

与会人员参观了校园文化,对县实验小学的师生共读共写、缔造完美教室等行动给予高度评价。

下午,郝晓东领读《民主主义与教育》,深度共读活动正式开始。


2


共读回放


新网师暑期共读第二日综述

184199 郭丽丽

 7月17日,在汝阳实验小学一楼会议室,新网师首批专家跟随郝晓东院长进行第二天的“暑期深度共读”活动。上午,大家共读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绪论中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教学论、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下午,共读了书中前两章即《教育是生活的需要》,《教育是社会的职能》。郝老师指出,研读根本性书籍要构建理念和领会根本的观点、根本的概念,理解教育的复杂性。我们要在啃读经典中有两重收获:一是理解杜威;二是提升自己认知的能力。

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郝老师提出三个问题:

1.杜威提出的教育无目的论,实际上是有目的,为什么他又说无目的呢?

2.教育无目的论对我们有什么启发,有什么价值?

3.比较怀特海的教育的目的,两者有什么联系和差异呢?

郝老师指出,要理解一个理论家的观点,不能就理论来谈理论,而应该去分析他是在指向什么问题。他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洞见,他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有什么差异,因为他的观点一定是在与别人的观点对峙当中形成的,那么,我们就会发现杜威指向的现实存在的问题是:

1.教育脱离了儿童,是外在于儿童的。2.把儿童培养成特定功能的人。

杜威的教学论,郝老师提出,什么是假定?每个人的假定是一种深层次的观念,人们往往受假定的影响和控制。

怎么理解“做中学”,有两点:

其一,教是最好的学,教是你来做;

其二,要改变课堂教学方法的根本性是改变学习方法。

即老师如何学就会影响如何教,老师要了解学生学习是如何发生的。

就教学方法讲,教学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附着于儿童的现实生活。实际上,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得多。郝老师针对这一观点做了详细阐述,他指出:

1.研究脑科学是必要的,就会理解学习在大脑的发生。对于儿童来说,学习要有兴趣,防止受情绪的影响;

2.学习本身就是构建知识合宜的大脑。这就需要教师从知识结构上夯实学科知识,提高心理学和教育学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其他知识涉猎。

杜威的思维五步教学法,即:

1.要安排真实的情境;

2.在情景中要有刺激思维的课题;

3.要有可利用的资料以做出解决疑难的假定;

4.要从活动去证验假定;

5.根据证验成败得出结论。

郝老师指出,“思维五步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现在我们开展项目式学习。这样看比较抽象,郝老师用医生的专业性来阐释这一理论,比如人肚子疼去就诊,肚子疼就是一个真实的情境,医生不可能一开始就开药,要在现象中确定问题。疼是现象,不是问题。什么是问题呢?什么引起肚子疼就是真问题。所以,不专业就不专业在分不清现象和问题。找问题就很难,问题找到基本上就解决问题了。找问题时就要去假定,假定要有观察,比如去化验抽血、这就是观察,针对观察的数据,要去确定可能是胃疼,再让你去做胃镜。不是胃疼的话,他会考虑是不是肠子的问题,经验丰富的医生就是不断地用假定去观察,带着观察来去验证假定,最后会确定肠子问题,把药带回去。吃药也要先吃上一个疗程,为什么,他有假定,管不管用。一个疗程后观察,观察后再吃,直到病好。如果他确定不了,会把其他各个科的大夫叫过来一起会诊,可见医生是最专业的,不敢随意的假定。

杜威的道德教育论,和他主张“从做中学”如出一辙。针对道德教育分为病态的和流为形式的,大家展开深度对话。最后,郝老师总结:拿某学校让学生集体给家长洗脚来说,这就是流为形式的。洗一次脚,孩子就是孝敬父母吗?他没有孝敬的认知,人大脑的观念和思维是建构起来的,我们要通过改变儿童的行为来塑造观念。

杜威教育思想的影响和评价,郝老师指出,好的观点一定是旗帜鲜明,不要说正确的废话。偏见比无知更可怕,一味的批判,就不能处理好理性和信仰的关系,信仰没有理性的参与就是迷信。

第一章 教育是生活的需要

第一小节,生活的更新通过传递。从社会学角度来阐述,教育的功能是传递生存的经验。

第二小节,教育和沟通。这里郝老师阐释了共同体的特征及形成共同体的方法。大家有共同的目的,这个目的是每个成员都认同的,因为做的事情可能是手段,不是共同的目的。都关心这个目的,并且考虑这个目的,调节我们的特殊活动,我们就是一个共同体,有共同的愿景。这里就牵涉到沟通,每个人必须了解别人在干什么,而且必须有办法使别人知道他们自己的目的和进展情况。意见的一致需要沟通。拿新网师来说,“一周观察”就非常重要。因为“一周观察”是形成共同目的的手段和方式,不断地去解释和阐释我们的网师是怎样的学习群体?我们的学习目的是什么?我们是怎么样学习的?我们为什么要聚在一起?为什么我们不追求论文,不追求职称?为什么我们要读经典?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对生活当中的事实和现象进行解释,然后让我们慢慢地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这需要一个过程。

要沟通经验必须形成经验;要形成经验,就要身处经验之外像另一个人那样来看这个经验,考虑和另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点,以便把经验搞成这样的形式,使他能理解经验的意义。郝老师指出,新教育榜样教师的生命叙事就是沟通,榜样在言说的过程中不断成为榜样。我们新网师专家以后去做讲座,要考虑以下三个方面:1.我讲述我的经验。2.我对我经验的分析。要形成经验,就要身处经验之外,这是往往我们忽视的,缺乏对自己经验的分析和反思。3.我的经验与对方能建立起什么联系。

第三小节,正规的教育。随着正规教学和训练的范围扩大,在比较直接的联合中所获得的经验和在学校所获得的经验之间,要避免产生割裂现象的危险,在学校学习的知识不要脱离儿童生活。

第二章 教育是社会的职能

社会本身有教育的职能,环境与人与教育的关系,环境促成或阻碍、刺激和抑制的作用。那么,社会环境是怎么来发生教育的?行为主义的方法训练虽然有效但要特别警惕,因为它没有内心的认同和理解,只是受外界环境的奖赏和惩罚引发行为。如何认同?要有共同参与的经验。比如,班名也是语言。语言要与行动联系起来,否则无意义。要借助语言指导行动,使外在的行动和内在的认识达成统一。社会环境的教育性可以从语言习惯、仪表、美感和美的欣赏等有价值的方面去判断。凡是我们不经研究或思考而视为当然的东西,正是决定我们有意识的思想和决定我们决定的东西。郝老师指出,我们的观念往往受制于我们深层次的潜意识,学习不是改造经验,是改变支撑我们背后的观念。学校作为正规的教育场所就要有意识的构建学校环境。怎么去构建呢?第一,学校环境要简化,是逐步地、分层次地;第二,学校环境的职责,要尽力排除环境中的丑陋现象,要净化环境;第三,创造一个更加广阔和更加平衡的环境,学校发挥协调作用。

刘广文老师还对今天的全部学习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让我们的共读思路更加清晰。共读活动结束后,共读专家们自觉将会议室卫生清扫干净。

周娟老师绘制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思维导图


3


学员心声


窗外小雨淅淅沥沥   屋内学习风风火火

赵会品

昨天开始,跟着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暑期深度共读”活动的专家们,进行为期七天的专业阅读。我有说不出的激动。他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大咖们能够齐聚汝阳这个小城是汝阳的一大幸事。更是我这个痴迷于新教育人的万幸。昨天的学习分为两个内容。上午我们看到这些大咖的闪亮登场。和他们一起见证开班典礼。见到他们更是觉得亲切,好像就是左邻右舍一般。郝晓东院长、郭良锁老师、马增信老师、刘玉香老师、陈娥老师、徐明旭老师等等。这些在新网师鼎鼎有名的大咖用他们亲切的笑容来让我这个无名小卒更有如沐春风的感觉。

下午的深度共读在郝院长的主持下有序进行着。我静静地听着他们一句句朗读,一次次交流。以前像《民主主义与教育》这样的书我都不敢开始读,因为我觉得我读不懂。今天在大咖们的讲解中,我一点点理解着。这个下午,我是平静学习的。不懂得的地方我听着,观点一致的地方,我也赞同着。在这个学习的氛围中,我幸福着,肯定也会有成长的可能。在结束的时候和刘玉香老师、徐明旭老师一同前往他们下榻的酒店。在这短短的路途中两位老师又一次让我对他们仰望。他们说道,每一种教育思想的产生都有他们可以让我们借鉴的地方。比如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一是讥讽,即通过不断提问,使对方陷入自相矛盾之中,承认对这个问题一无所知。二是助产,就是帮助对方抛弃谬见,使他们找出正确、普遍的东西。换句话说,就是帮助真理产生。苏格拉底曾经对朋友说;我母亲是产婆,我向她学到了接生术。所不同的是,她是肉体的接生者,我是智慧的接生者。三是归纳,即从个别事物中找出共性,通过对个别善行的分析比较来寻找一般美德。刘老师又用事例来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了。与大咖的近距离接触让我受益匪浅。

今天的汝城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使今天的共读更是沁人心脾。特别是社会环境的教育性中几个方面的价值。语言习惯、语言表达的丰富是思维丰富的外在显现。语言的精微就是思维的精微。孩子语言形成的阶段也是他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后天语言的刺激可以让孩子变得更聪明。这个我深有体会,弟弟家孩子是个语言发育有点迟缓的孩子,这与老妈帮着带孩子有很大的关系。老妈已经是快七十岁的人了,身体的反应已经有点迟钝了。很多的时候只要孩子不哭不闹,她是不会和孩子进行过多的语言交流的。从而孩子就在语言训练方面就稍显欠缺,所以发育就有点迟了。仪表方面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向我们身边的新教育同仁学习,是提高自己的一个捷径。学生也是一样,你和他说再多的成功学生的例子都没有身边孩子的榜样力量大,那是他最好的自我镜像。美感和美的欣赏方面,例如教室的布置,每个年级的样子是不一样,每个班级的样子也不应该一样。他们可以让自己的元素更具有美感。

在童年时期形成的潜意识和显意识就像是冰山一样。由此想到了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的创作方法“冰山原理”和艺术风格。他认为:一部作品好比“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是1/8,而有7/8是在水面之下,写作只需表现“水面上”的部分,而让读者自己去理解“水面下”的部分。孩子的童年的成长也是“冰山原理”。他童年时期是水面下的7/8,他以后生活的幸福与否可以说都在童年时期已经奠定了基础。也就是那句“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却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潜意识在童年时期已经形成,他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就是显意识的再现。

在这个雨天,虽然很认真地听讲还是跟不上这些大咖的节奏,只有更努力地学习,才能一点点进步。

明天的学习,我继续。

(河南省汝阳县实验小学)


沟通是一门艺术

184298徐晓彤

今天,是我来参加共读的第一个半天,遗憾之前由于另一个培训错过了一天半,庆幸的是,我克服重重困难来了,欣喜的是半天的时间,我的收获满满。

今天下午,我们一起共读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第一章和第二章,我对其中第一章的第二部分“教育和沟通”的感悟很深,联系自己的实际,我有了更多的思考。

书中说到:当一个沟通的接受者,就获得扩大的和改变的经验。一个人分享别人所想到的和所感到的东西,他自己的态度也就或多或少有所改变。传递的人也不是不受影响。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位听者,在听的过程中,或者说接受的过程中,就获得了新的经验,而作为传递者,或者说作为表达者,在表达和传递的过程中,自己也会有所改变和成长。我想到了自己外出交流和讲学,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外出讲学,自己才是最大的受益者。因为在讲之前,自己要梳理思路,要进行准备,而这个过程其实是理性思考的过程,是进一步内化的过程,每一次讲学对自己来说都是一次成长和提升。

书中说:实验一下把某种经验全部地、正确地传递给另外一个人,特别如果是比较复杂的经验,你将会发现你自己对你的经验的态度也在变化。(p10)

我特别能感受到这句话的意义,我记得一次讲学内容是家校合作,在实践时,我没有对实践本身有太多理性的分析和思考,而在整理讲座的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对家校合作的理论理解和挖掘得远远不够,我的有些做法也略显幼稚,如果再重来一次,我将会以新的状态来呈现。

书中说:要沟通经验,必须形成经验;要形成经验,就要身处经验之外,像另一个人那样来看这个经验,考虑和另外一个人的生活有什么联系点,以便把经验搞成这样的形式,使他能理解经验的意义。(p10)

一切沟通就像艺术。(p11)

我想,就像书中讲到的,要交流沟通经验,要先形成经验,没有经验,就好像做无米之炊。而要形成经验,还要站得更高去看经验,就好像这个经验不是自己的,我是来审视和评判的,我要用理性的思维去看待我的经验,它有什么价值,有什么问题,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如何才能更好。而作为传递者,我更要了解接收者的情况,比如讲学之前,我会提前与所去的单位进行沟通,了解接收者的年龄层次,了解他们的特点与需求,根据他们的情况,找到我们的结合点,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我所传递的内容,并能够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相对接,成为自己的镜像,看到自己在其中的价值。

就像郝老师所说:新网师专家的交流,要身处经验之外,自己像外人一样分析自己的经验,否则就缺乏自我的反思,要分析我的经验与对方能建立什么联系。

对于这一部分,郝老师指出新网师专家外出交流注意的三点:一是我要讲我的经验,也就是说要总结和整理经验,形成理性思考和价值,去进行传递;二是我对我的经验的分析,就是郝老师说的要进行反思,反观自己的经验;三是要看我的经验与听的人能建立什么联系。

我不禁联系自己的教学,想到课堂上与学生的沟通,也要注意三点:一是要精心备课,讲我精心准备的经验,而不是散乱的知识点,要形成系统、形成框架;二是要反思我的教学,看看我的教学是不是科学合理,有没有引发学生的思考,有没有问题和不足,是不是基于学生的需要出发;三是我也要看我的课堂能与学生自己建立什么联系,课堂设计的内容是不是对当下孩子的生活有用,能不能让他们看到学习的价值,对接孩子们的生活。

沟通是一门艺术,这门艺术不仅能反思自我、提升自我,还能传递信息、建立联系,我要好好学习如何沟通,使沟通于我真正成为一门艺术。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实验二小)


读德育教育论有感

198473 张明坤

今天是共读的第二天,我们在郝晓东老师的引领下,从懵懵懂懂到拨开云雾,从一知半解到主动思考,进步正在不知不觉地发生。

今天读到杜威在《教育原理》中反复提及“道德的目的是各科教学的共同的和首要的目的”。我的感悟颇深,我在今年暑假的师德培训中,也提到了每个学科老师都是德育老师,都需要在自己的学科中渗透学科素养,立德树人,这是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今天,我才知道,其实,杜威早就提出了这个观点。杜威的教育理论隔了那么久,依然适用,说明什么?只能说明教育本来的面目就是这样,是我们急功近利,无视教育的初心,为了应试而教。我也明白了新教育的出发点,就是要回归教育的本来面目。

应试教育培养人才,出发点是为了选拔,这是我们国家的国情,可是我们只重视人才,没有重视人,看看复旦大学的林森浩成才了,然后杀人了。清华大学的吴谢宇成才了,然后杀人了。虽然这是少数,但也说明了教育的缺失。

杜威说:“如果一门学科被当成理解社会生活方式的手段而进行教学,它就具有积极的伦理内涵了。”我们教师如果每堂课都能联系到社会生活,让学生从中理解人应该有的责任、义务和应持的态度,教学就跟德育联系在一起了。

郝老师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教师不读书,不读经典著作,只有本本理论,自己的根基都不稳,怎么能教好学生,怎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乐趣,怎么充盈学生的精神?

郝老师的讲解与拷问让每一个新网师的专家深思,也让我们深刻地理解新教育的愿景与意义所在,我们追随新教育,就是因为我们都是有良知的教师,都是愿意为教育出一份力的教师。

共读共写共生活,教育无止境,进步无止境!

(河南省南召县教师进修学校)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193993张亚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书声琅琅中,思想在飞扬,氤氲的书香弥漫你我的心房。

新网师学员暑期“深度共读”活动拉开帷幕,大家在郝晓东老师的带领下,与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来了一次灵魂交流。

共读交流前,我已经阅读了这本书的部分内容。说实话,我对书中阐释的意义一窍不通,这些平时熟悉的汉字,在该书中排列组合后,竟有了深奥莫测的功力,面对它们,我懵懂如孩童,看不懂杜威老先生在讲些什么。

我知道,看不懂《民主主义与教育》,是因为杜威的理论高度令人仰望,也因为我教育理论匮乏,专业修养肤浅。有人说,看不懂很正常,这充分证明我们需要学习,我们可提升的空间非常巨大。

可是,看不懂总不能依然不求甚解地迷糊,就像盲人在黑夜里前行,一路黑下去。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双“眼睛”就是“深度共读”,新网师执行院长郝晓东老师就如那一缕光明,给在迷茫中摸索的阅读者指明了方向。

郝老师说,朗读是一种解释,边听别人朗读别思考,借助朗读,让思维慢下来,把共读者的精力聚焦在文本上。所以,当有老师朗读时,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朗读者或婉转动听,或浑厚激越的声音。听众屏息凝视,盯着书本,唯恐漏掉一个字。大家不时地用笔勾画、批注,在文本中徜徉。

朗读告一段落,郝老师会让大家停下来,进行讨论。他有时先让大家发表看法,有时会抛出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老师们各抒己见,发表见解,提出疑问,常常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你一言,他一语,气氛热烈。郝老师在聆听了大家的讨论后,做总结发言。他的发言深入浅出,广征博引,各种教育理论脱口而出,典型教育案例信手拈来,当前教育现象分析入木三分。杜威的民主主义教育思想是新教育实验的思想根基之一,在郝老师的分析中,时时处处与新教育实验、新网师宗旨联系起来,旨在告诉大家,教育家的理论是如何指导我们的实际工作的,这些理论并不是玄妙莫测的,就像《论语》讲的“道不远人”,理解了,运用它,这些理论就有了旺盛的生命力。反过来,这些理论又在指导着我们的教育工作,为我们实施教育方案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撑。

杜威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儿童是教育的出发点,社会是教育的归宿点,在这两者之间,形成了教育历程。儿童最富有可塑性。杜威很赞成卢梭的理论:在人生儿童期有儿童期的地位,绝不该以成人为标准而抹杀儿童期的尊严。这些话告诉我们,人生每个成长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要让孩子在童年生活中感受到幸福,我们的教育要适应儿童天性。这样才能为未来的人生奠基。有句话说,一个人的童年不幸福,成年后也不一定幸福。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福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所以,幼儿园和小学老师一定要重视孩子人格的发展,要让孩子充满自信地生活与学习,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给孩子积极向上地暗示与鼓励,让他们看到生命的美好与希望。“影响儿童的不是事实或环境,而是对事实的解释。”

由于生长、生活无止境,无终极,“生长和生活永远前进,在其扩充、提高、更新、重组的过程中,儿童和青少年便逐步成长而终于成为社会的合格成员。这就是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但同时他不否认教育是有目的的。他的教育无目的论乃是对于脱离儿童而由成人决定教育目的的旧教育的纠正,并非根本放弃教育目的。他提倡知行合一,“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要“从做中学”。他认为“锻炼良好的大脑比在大脑中堆放不能消化的公式和定理有价值得多”。他提出思维五步法,在情境中进行教学和学习,真正体现“从做中学”。

在道德教育论中,杜威提到道德教育“一部分流为病态的,一部分流为形式的。所谓病态的是指教师仅注意防范和纠正学生的犯过行为,却不知道在诱导学生从事正当活动中,就自然能够抑制不良的习行。”“所谓形式的是指一般学校有名无实地教善劝善,学生因为不关痛痒而无动于衷,往往佯装向善,在思想感情上并无触动,没法树立坚毅的品德。

这些理论针对当前的教育,真是一针见血。我们大部分时候常盯着学生的错误不放,盯着问题学生不放,这属于被动管理。还有些活动完全流于形式,如给家长洗脚这些事。要在儿童头脑中植根某种观念,要通过改变他的行为塑造观念,而不是仅仅靠几次活动。

我们两天共读了《民主主义与教育》的绪论和第一第二章,苦涩的理论在郝老师的引领与阐释中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读书有目的吗?有!新网师是一个学习共同体,新网师学员有共同的愿景、使命和责任,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新教育实验的宗旨。读杜威的书,理解了杜威的思想,更提升了自己的认知能力,我们的发展是因为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而不是仅仅读了几本教育理论的书。

郝老师的引领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这种智慧是读万卷书后的积累,是深思熟虑后的厚积薄发。他的讲解如拨云见日,让人豁然开朗,这就是啃读书本的魅力。他的睿智吸引了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尽管年龄不同,地域不同,但大家有相同的尺码,对教育的热爱,对新教育实验的热情,让大家走到了一起,抛却生活的纷纷攘攘,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让心灵在书本中游弋,思想在碰撞中变得深刻,思维在交流中变得流畅,经典在共读中散发光芒。

这一群人啊,在缓缓流淌时光中,印下最美的身影,无时无刻都在捧书阅读,都在探讨交流,连吃饭时,也在不断发问与解答。这也是新网师的精神吧,一个具有生命活力的共同体,就是要其中的成员有共同的语言密码,在行动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和他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相信这段时光会成为每个参加共读老师心中最珍贵的记忆。

 

 

《新网师周报》编辑委员会:

李镇西  郝晓东  郭良锁  孙  红  豆小静  于  宁  马增信

王振强  王振铭  卢雪松  苏翠珍  智  静  陈  娥  张海英

本期编辑:郭丽丽(特邀) 马增信 郭良锁                           

2019年07月17日

 

投稿邮箱:xwszbbwh@163.com

 



寒暑假发布招生简章

新网师欢迎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