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省教学名师,她是青大文传学院马光亭!

不断突破的 青岛大学
2024-07-20


从1999年至今,马光亭已从教26年,甫过1/4世纪,回首教学路,她发现自己更像蹒跚起步的幼童,满含已然归零、重需学习的迫切。因此,她想把一些思考作为心里话,低声细语地分享给大家。



1

  要学跳舞,先学走路


要学跳舞,先学走路。这是一句动漫儿歌里的歌词,同时也是她从教以来一以贯之的做法。首先,要逐步建立一个稳定的教学框架,从教学内容、方式到风格,不断充实,在此过程中,慢慢体会、寻找适配自己的教学技巧,尤其关注学生的回馈,对自我的教学品相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评价与自省。教学讲究慢工出细活,不仅学术内容必需严格推敲,以免出现硬伤,而且教学设计的次第展开也需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地探索,否则,“仓促之业”即便有所获,也可能仅获“须臾之名”,难以走得更远、更稳。




2

 稳中开新,常葆成长


马光亭说:“在基本站稳讲台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结合自己的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方法、设计的开新与突破。”她主讲的民间文学开设于2000年,经过6年的课堂教学准备与沉淀,于2006年启动实践教学的开新——田野调查。她带领一大群学生到遥远的乡村进行田野调查,且不说需要消耗大量的财力、人力、心力,单说安全问题,就能让情绪稳定的超人也陷入崩溃。但考虑到民间文学强调的是面对面的、有温度的人的活态、口头讲述,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在眼见为实的文化现场切身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真实存在样态,由内而外迸发同喜同悲的民族情感与担当,她深吸一口气,想着人生苦短、快意一刀,心一横,就出发了。


这是从零到一的突破。


马光亭说:“事实上,大多数的课程无需如此,只需坚持进行有效的自我更新,将教学看作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在取得一个收获后,继续出发,哪怕是对之前教案、课件的一个标点符号的小小修改,也可能会给自己带来进步的喜悦。更何况,阶段性地更新教学,本身就是对自我的一种整合,会带来整肃生命的愉悦感,甚至是超越自身的愉悦感。”




3

正视“有限”,展望“无限”


如果用足气力、方法,依然收效甚微,甚至学生不为所动,那么,就必须承认高校教师及教育的有限性。老百姓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个人在七、八岁时雏形已定。高校学生带着之前家庭、社会化的塑造,在认知和价值观等方面趋于定型,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课程的认同感与归属度。在此情况下,我们不要气馁,更不能妄自菲薄,而要有从“有限”向“无限”展望的信心与沉实。


首先,学生和教师的存在都是生成着的,总是充满无限可能性,有可能就有可为。其次,教学效果的显现兼具长期性,不应拘于在校这一集中业绩期的体现。同时,教学“效”与“用 ”的标准应是多元而广阔的,哪怕教师给困境中的学生一个温暖的眼神,也可以辐射为爱的传承,比单向度知识的累积在立德树人的锻造中意义更为深远。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在自己有限的职守和生命中尽职尽责,在此基础上,自有水到渠成、桃李天下的愿景。



那校园里的海棠,在应开放时,总是毫不犹豫地绽放,即便它不知道自己是明媚的,不在乎是否被看见,甚至不知道自己是一朵花,但依然努力向上、专心致志于生存的相搏相亲。她想,教师在教学中的生命绽放亦如是。


END




往期精彩回顾


明天10点,成绩查询!


十佳优秀学生干部,她是赵蕴涵!


青岛市第1293位遗体捐献者,他是周秉文教授!



青岛大学

—QU_1909—


封面 / 王静逸

图文来源 / 青岛大学报

受访者本人提供

学生记者 / 宋沁妍

编辑 / 钟奕

审校 / 张嘉晴 孙若童 孙馨月 武桐萱

责编 / 魏喆吉 王沛然


青岛大学融媒体中心出品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取授权

新浪微博:@青岛大学

点分享点收藏点在看点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