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度解读2024政府工作报告,CMF专题报告发布

宏宏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 CMF 2024-03-31



本文字数:5944字

阅读时间:15分钟


3月13日,CMF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第81期)于线上举行。



本期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杨瑞龙主持,聚焦“两会专题--2024政府工作报告深度解读”,来自国内学界、企业界的知名经济学家刘世锦、刘元春、毛振华、黄益平、黄海洲、范志勇联合解析。



论坛第一单元,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范志勇代表论坛发布题为《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解读》的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



报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


一、2023年经济状况总结及近期形势变化


二、全面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


三、2024年经济增长形势研判

    

一、2023年经济形式总结及近期形势变化


1、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核心指标


2023年中国经济实现了5.2%的增长,这在全球大国当中处于较高水平。但需要注意的是去年四季度环比GDP增长率较低。在这一背景下,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5%的增长率。正如总理报告中所说,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一些挑战。


在总需求方面,固定资产投资需求相对疲弱。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增长约3%,这与整个疫情期间及疫情之前相比都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说明市场对投资的前景预期较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2%,与三年疫情期间相比实现了较快增长。国际贸易盈余按人民币计价全年8232亿,从绝对水平来看相对较高。在全球贸易收缩的大环境下,中国对外贸易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所以这个成绩殊为不易。2023年消费者物价指数增长0.2%,这一相对较低的增长率反映居民消费相对较弱。近期,2024年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出现一定的反弹,反映出目前消费者物价指数处在上升通道,特别是春节假期期间中国的消费出现了回暖趋势。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全年为负,但最近有所企稳。2023年GDP平减指数为-0.5%,整体价格水平相对平稳,甚至稍微偏弱。在货币供给量方面,M2增长率相对符合预期。但货币供给出现较大的结构性变化,M1(企业活期存款+现金)部分的增长率比较低,这从侧面印证了企业对未来投资信心不足,流动性需求相对较弱。政府公共财政收入2023年增长6.4%,基金收入出现比较明显的下滑,较2022年下降9.2%,这给我们进一步调整财政政策带来挑战。


2024年有两个大家非常关心的指标。第一个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目标为5%左右,相对高于此前一些金融机构和我们团队的预期,我国政府对于促进2024年的经济增长一方面有信心,另一方面也有政策储备和政策着力点。第二个是消费者物价指数目标是3%。3%对于中国货币政策来讲是一个目标上限,我们要控制通货膨胀不超过3%的水平。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通货膨胀调控目标也是3%,但去年实际通货膨胀水平是0.2%。所以,可以预期今年的货币政策较为宽松,一个相对较高的、平稳的通货膨胀目标有利于开展扩张性的货币政策调整。


2、当前中国宏观经济的周期相位


疫情期间全球经济遭受重大冲击,中国深度偏离了疫情前经济发展的趋势。从2023年环比GDP增长速度来看,年中到年底的环比增长率相对较弱。一季度环比增长率为2.1%,但从2023年二季度开始环比增长率仅为0.6%,三季度为1.5%,四季度回落到1%。环比数据表明,第四季度如果按照相同速度增长,去年年终所代表的增长率只有4%左右。环比数据揭示出截至去年年底整个宏观经济复苏还没有达到预期的强劲态势,而是呈现波浪形、曲折式前进的状态。同时我们还面临着信心不足、总需求不足等严重问题。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5%左右的增长目标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说明政府有信心,后续可能还有一些比较大力度的政策出台。


3、近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陆续有一些数据披露,反映出最新中国宏观经济的新变化。最新发布的2024年2月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已经达到0.7%,这一数据从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是持续负增长。消费者价格指数环比增长的反弹更加明显,2023年10月环比下降0.5%,2024年2月达到1%,其中可能受到了春节假期的季节性因素影响。但总体来看,我们认为环比CPI自去年11月份达到低位以后,已经由负转正且持续上升,这反映出自去年年底以来包括春节假期期间中国的消费呈现复苏态势,这在当前全球经济环境下是殊为不易的。所以,我们一定要珍惜这种复苏态势,在此基础上做出一些积极的政策调整。


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也出现了止跌回稳的趋势,虽然它的反弹没有消费者价格指数明显,但也基本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说明近期中国经济已有较为显著的复苏趋势。


二、全面解读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精神


1、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2024年全年定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这一年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预期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今年的增长目标是5%左右,结合去年年底环比GDP增长率只有1%,说明今年可能会陆续出台更加积极的政策,政府对未来经济发展也抱有信心。


新增就业的目标是1200万人,去年实施实现新增就业1244万。城镇调查失业率目标为5.5%左右,2023年全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2%。居民价格指数上限为3%左右,上年目标也是3%,实际值是0.2%。目标还提出了居民收入水平要和经济增长同步,并对国际收支、粮食产量、单位GDP能耗提出了要求。


2、2024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


在基本取向方面,这次政府工作报告延续了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即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整体政策基调。疫情期间出现了一些政策干预过度的情况,特别是政出多门、合成谬误,导致一些政策虽然是为了满足社会目标的需要,但对经济稳定或经济复苏造成了负面冲击。从去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直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出对这些有负面影响的政策进行梳理和调整。


在财政政策方面,2024年的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并且安排了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发行1万亿。这说明整体上财政政策相对宽松,并且考虑了中国政府财政负债的可持续性,体现了财政促进增长和保持自身稳定两个方面的结合。


在货币政策方面,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提出了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这是多年以来货币政策存在的长期问题。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利于避免金融脱实向虚,使货币政策能够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随着中国数字货币技术的迅速发展,针对中小企业或者个体工商户的信贷支持应该有制度创新的空间。


3、2024年十大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今年的十大任务,具体如下:


(1)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2)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3)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4)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扩大内需不仅要依靠各种扩张性的财政货币政策,关键要靠改革来增强信心;(5)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6)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球和中国的发展从追求绝对效率的全球化进入了追求效率和安全兼顾的全球化;(7)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8)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9)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10)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为了实现这十项具体任务,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的一致性评估。很多非经济性政策特别是一些维护社会稳定的政策,它的政策初衷是好的,但如果在一个全社会对未来经济预期不稳或预期偏弱的时候公布这类收缩性政策可能会加剧公众对某些行业发展的预期弱化,产生相反的效果。所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去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都特别强调了提高政策取向的一致性。各个部门在制定政策的时候首先要听取和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可以通过听证会的形式把相关信息先向社会发布,如果引发了较大的社会反应,应及时进行调整,避免形成合成谬误,造成严重后果。


4、今年工作的“窗口指导”


近年来中国宏观经济持续下滑,虽然出台了很多政策,但实施效果没有达到预期,说明我们在宏观治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杨瑞龙教授对此进行了非常深入的研究。中国经济开放四十年不仅有市场的贡献,也有政府的贡献。政府作为制度“企业家”或“制度提供者”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最近几年政府在制度供给方面低于社会预期,报告中强调了要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同时,还要做到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如果没有一个符合经济发展需要的激励机制,我们在经济工作当中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三、2024年的经济增长形势研判


在2000年-2008年全球化高速发展过程中,中国是主要的受益国。而现在世界经济出现逆全球化,西方发达国家追求“小院高墙”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在这种新常态下或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探索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从世界经验来看,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同时伴随着达到较高的人均收入水平。中国最近几年经济增长速度出现较快的下降,同时也面临着资产负债表收缩的压力,但我国人均收入水平尚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这对于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挑战,需要我们在这个时候做出更加有智慧的选择。


2024年为了中国经济更好地发展,我们认为有两大方面应该重点发力。


第一,防止经济增长率与资产负债表过度下滑和收缩。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首先,修复过程应该是出清过程的结束。由于各种原因,在政府的干预下,市场化出清目前还没有完成。新的投资者不会有愿意进入市场。比如某些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上进行过度干预,限制房地产市场价格调整。投资者清楚这是政府干预的结果。未来政府干预之手撤出,而市场出清并没有结束,会大大拉长市场的调整过程。市场没有出清,意味着修复不可能真正开始。所以,资产负债表修复的第一项工作应该是有序地通过市场机制来加速资产市场的出清。两会期间住建部部长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2024年经营困难和资不抵债的小型房企要加速退出市场。


第二,以新质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增速的回升。最近因为中国房地产价格和股票市场表现相对疲弱,所以对资产负债表收缩造成的经济危害有很多讨论。以日本为例,它之所以陷入了三、四十年的资产负债表衰退,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过去三十年中,他们没有找到通过创新来实现经济复苏的抓手。这三十多年里,美国、中国在互联网行业都出现了大量的世界级的新兴企业,但是日本没有抓住这样的机会。所以,面对资产负债表的收缩,资产负债表修复是工作之一,但另一方面新质生产力发展,即代表未来前沿方向的行业或企业出现,会对加速资产负债表的修复或者加速进入一个新的经济成长周期有非常大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认为2024年整个宏观经济是以资产负债表的修复和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是双轮驱动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建议政府在短期要出台有力的稳定举措。同时,在长期改革方面要继续激发市场活力,激发市场对未来积极的预期和信心。


具体来看,2024年的经济增长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消费回暖发挥基础性作用,以汽车等大宗商品为例,全国大概有700万辆汽车使用年限接近15年左右,未来面临大量汽车以旧换新,为中国电动车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新产品供给与新消费场景也会创造新需求。第二,投资规模及带动作用增强。民间投资预期在2024年也会进入企稳回升的状态,同时预计新一轮科技和产业投资进入爆发期,为中国经济复苏注入了比较强的信心。例如,最近大湾区正在实验的无人驾驶飞行汽车,预计可能在2026年拿到适航证,这代表中国在高科技和创新投资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第三,新一轮改革开放释放新的增长空间,为实现2035年目标注入长期的发展动力,这些改革包括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认真解决数据跨境流动、平等参与政府采购等问题,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切实打通外籍人员来华经商、学习、旅游的堵点,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等等。


论坛第二单元,结合CMF中国宏观经济专题报告,各位专家围绕2024政府工作报告展开讨论。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动能,一是追赶型动能,二是以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增长动能。其中,追赶型动能是指发达经济体已经实现,我们还没有实现但是有条件、有可能做到的事情。在数字技术和绿色转型方面,中国和先行者差距并不大,在部分领域是并驾齐驱甚至是局部领先的。


未来挖掘增长动能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刺激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一是以农民工为主体的生存性消费需求,二是以公共服务为基础的发展性消费。生存性消费基本是以个体消费为主,而发展性消费更多采用集体消费或公共服务的方式。接下来,在需求侧方面应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三个平等”,即身份平等,基本公共服务获取权利平等,土地和不动产方面财产权利的平等;在供给侧方面应以更大的力度来弘扬企业家精神。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讨论了对外开放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在推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过程中,保持一定程度的开放非常重要。从宏观上来看,我们过去存在失衡的问题,即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导致了产能过剩,这是目前中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面临的最大挑战。


关于如何更好地结合对外开放和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有以下三点政策建议:1)主动积极地利用多边框架,而不是单边对美国、对欧洲、对个别国家,维护一个开放的、公平的、透明的国际贸易体系;2)逐步克服宏观失衡的问题,即投资过度和消费不足;3)支持创新和新质生产力发展,自力更生地发展一些新兴产业,消除当下卡脖子问题,同时积极利用产业政策实施创新,具体包括:第一,在支持创新的时候,重点应该放在前端,而不是在生产消费端;第二,产业政策不要限制竞争,而要支持创新;第三,产业政策要有退出机制。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联席所长、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联席主席,中诚信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毛振华认为,长期来看,要着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生产主体端发力。以房地产行业为例,房地产整体在相当长时间内处于供过于求的状态,不仅体现在居民住宅,也体现在商业设施、商业厂房、开发区建设等领域出现了大量的过剩空置。所以,房地产行业要坚决出清,通过出清来扭转房地产价格的下行趋势,达到止跌回升的目的。


短期来看,要着力扩大需求,核心是扩大最终居民消费,而扩大居民消费的关键是提高收入。除了个人收入之外,更重要的是政府可以有所作为,发放消费券是一个重要举措。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上海高级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黄海洲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特别是美国经济形势的基础上得出重要结论:宏观经济政策固然是有效的,但如果宏观问题主要是结构问题时,改革也非常重要。从总体来看,2024年全球经济大概率不会出现明显衰退,但增长速度可能有一定放缓。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关注技术革命特别是AI对经济的影响,因为AI应用场景非常多,在生产环节、消费环节、投资环节都可以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对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提升也十分显著。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认为,这次政府工作报告是在全面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做出的系统性安排。


其中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1)2024年5%的经济增长目标是科学的,因为按照潜在增长速度的测算,目前中国经济增长速度的潜在水平依然在5%-6%的区间,但实现目标存在一定挑战;2)今年十大工作重点与去年、前年的工作重点发生了重大变化,体现了从非常态向常态进行转化,从疫情向战略实施方面进行转变;3)尽管宏观经济政策表述和以前相比具有相似性,但内容发生了实质变化,特别是积极财政政策;4)2024年工作重心将从全面稳预期的角度进行推进。




延伸阅读

王孝松: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外资健康发展


刘凯:如何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避免合成谬误


刘伟:以有效需求牵引供给,以高水平供给创造需求


陈彦斌:5%的增长目标释放出了更积极的“稳增长”信号


陈彦斌:赤字率3%考虑了稳增长和防风险,后续可以动态调整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