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土地规模化之后 农民会被淘汰吗?

2017-01-17 专注三农领域 沐金农


土地规模化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只需要一个“大地主”,几个工人,一群机器就能完成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工作。那么,还在家种地的农民会面临失业问题吗?

我们在探讨规模化之前,先大致看看整个国家发展趋势:中国经济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增长的态势,每年的GDP增长速度都保持在6.9%-14.3%之间。




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太多加上历史原因,在经济增长的环境下仍然存在一个经济上的短板,那就是农业


如果8亿农民每人的年收入能达到一个普通白领的收入……你可以脑补下这样的画面:



规模化是必然的吗?

可以看出,传统的农耕模式早已不再适应现在农业的发展需求。显而易见,传统农业赚钱比较困难,不然2.47亿进城农民工是怎么出来的数据。


未来农业发展需要的是新型职业化农民,那样的农民才能发挥出土地应有的价值,才能在规模化经营中取得卓越的成效,才能一步一步的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所以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即在保证土地生产率有所提高的前提下,使每个务农劳动力承担的经营对象的数量(如耕地面积),与当时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以实现劳动效益、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有多少农民会被淘汰?


土地规模化之后,面临的问题就是农业生产不需要那么多劳动力了,只需要一个“大地主”,几个工人,一群机器就能完成大面积的农业种植工作。这意味着未来,农民要被淘汰了?!


这个问题乍听很严峻,中国8亿农民呢,那问题岂不是很大?其实,问题没有那么多。



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和分成粗略计算,八亿农民中,六亿都算是青壮年的劳动力,但这些劳动力 在今年的时候有2.47亿都会在城里谋生活,土地规模化并不会让他们失业或者淘汰,他们也会在其中得到土地所带来的流转租金和分成。


新农民将有新出路、新效益

当农业发展到“未来”这一步,并不是说就能完全的机械化、智能化,农业产业要发展,必须要有大量的人口做支撑,否则就不会发展成一个体系完备的产业。


如科幻电影里演的那种高智能机器人化,基本不现实,所以剩下的3.5亿农民会有新的出路,尽可能的学习知识,接受高等教育。从这一现实状况来看,起码有2亿则不会因土地的规模化而有所影响,反而会因此而受益。




城市化将成为出路

当然,还是会剩下一部分农民面临“危险”的境地,但国家在推动规模化的进程中会让这一部分农民淘汰吗?答案是否定的。


数据分析,当前中国城市化率超过50%,按“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超过60%,预示着仍将有1亿以上的劳动力从农村流失出去,从而得到较为稳定的收入。

三农改革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历史演进,任何一个朝代的改革如果不考虑的广大人民的利益,损失将不可估量。所以,无论怎样的发展与变革,保护农民的利益,都会排在所有政策施行的最前沿。



推荐阅读:



《二十四节气中的农耕智慧》



《“三农”创业怎么创?快听听柳传志30年创业心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