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三农金融缺口3万亿,2017年能否成为新蓝海?

2017-01-05 专注三农领域 沐金农





从2004年 起至今,中央连续十三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1号文件,强调三农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的地位。


不过,经过了多年的政策扶持,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仍然长路漫漫。从GDP数据来看,201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增速明显低于二、三产业。


三万亿缺口难成风口


除了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不足外,金融服务是制约中国三农发展的另外一个重要因素。从需求来看,三农金融缺口十分庞大,并不逊色于今年火爆的消费金融。


社科院早先发布的《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发展报告(2016)》指出,2015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规模为125亿元,“十三五”时期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到2020年,我国“三农”互联网金融的总体规模将达到3200亿。自2014年起“三农”领域的贷款投入需求约8.45万亿,减去实际农户贷款余额5.4万亿,“三农”金融的缺口达3.05万亿。


目前试水三农金融的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金融机构都不在少数,蚂蚁金服近来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动作频频,并在北京宣布全面开启农村金融战略。此外,宜信、玖富、翼龙贷等互金平台等也均有业务涉及。


然而,缺口虽大,但三农金融却是一块难啃的骨头。正如玖富创始人兼CEO孙雷所说,就如农业活动本身一样,三农金融市场可以说是金融领域的“脏活累活”。传统银行机构不愿意在三农信贷花费过多精力,无外乎农村人口征信信息缺失,农村土地、住房等固定资产的抵押困难。无担保抵押再加上农业区域风险较大、农民流动性较大等问题,增加了三农金融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即便有些机构参与尝试,但多是蜻蜓点水,并不能大规模的开展,宜农贷官网显示,9年来的规模为2亿多。


现代化缺失、分散经营导致中国农业风险抗性很低,且缺乏足够的市场化导向,容易造成生产过剩的局面,近两年国产牛奶销售困境、每隔一两年就会出现的葱蒜价格过山车无不由此产生。而破解现代化、规模化的难题,三农金融服务又十分必要。


垂直合作模式尝试破题


三农金融在当前形成了一个待解的死循环。一边是3万亿的市场空间,许多金融机构、互金平台都跃跃欲试;另一边是较为落后 的现代化农业进程、高经营风险以及风险控制手段的缺乏,让大家有些有心无力。


在直接介入充满困难的局面下,合作成为了眼下的首选。即便蚂蚁金服依托支付宝,在农村拥有上亿用户,在其农村金融战略中,联合100家龙头企业、拉动合作伙伴及社会力量也成为其最为重要的策略之一。 


种植业、畜牧业、养殖业的区别很大,不同区域的情况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套流程机制来实现全部三农金融细分领域的风险控制。


区域合作和垂直合作则能够比较好的解决这一难题。玖富在三农金融领域的尝试就是通过垂直合伙伙伴的建立。玖富陆续战略投资了多家涉及三农金融的垂直平台,如沐金农、领鲜金融等。后者与当地的畜牧业协会、养殖业协会等进行合作,通过熟识关系来进行风控。沐金农与领鲜金融将较多的精力放在了三农借款用户的发掘上,玖富则为其提供一定的资金-资产对接服务。这样,既能挖掘出具备发展潜力的借款农户,又符合资金出借安全的风控要求。


据了解,仅2016年一年,玖富通过此种方式对三农金融放款就已经达到上亿规模,随着模式的拓展,未来这一规模也将更快增长


据新华社消息,近日,国土资源部总结试点地改革的经验,提出了修订现行土地管理法的意见,拟交全国人大讨论通过,农村土地有望实现与国有土地同价入市。作为三农金融中的核心资产,在解决了同价入市问题后,与之相关的抵押等问题也有望得到改善,配合金融服务与政策支持,三农现代化、规模化的之路,也有望进一步提速。


—— 本文来源:楚北网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推荐阅读:



《沐金农辉县运营中心携手新乡市政府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获好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