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沐金农着力提升“新常态”下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2016-04-15 沐金农

2016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农村普惠存在金融机构多、业务规模小、杠杆比例低、融资渠道窄等问题,尤其是在当前“新常态”下,很多农户、小微企业,往往因为授信额度不足、过分依赖抵押和担保难以扩大生产。为此,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需要联合创新,协力打造出更具特色的农业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在目前国内众多的三农领域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中,作为国内领先的专业三农金融领域的共享金融科技平台的沐金农,一直被业界看好。沐金农成立于2014年,自上线以来深耕三农相关的各个产业,创始团队对三农金融问题以及趋势有着深刻的洞见,一直长期商业化、系统化探讨以及解决中国三农金融问题,通过大数据的积累获取行业标准曲线,进行行业动态评分系统的拟合,形成独特的、有核心竞争力的风控体系,同时辅以沐金农“陌生人借款+熟人社群管控”的产业链金融逻辑,实现智能化放款,为中国三农互联网金融行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试验样本和范例,因其高水平、专业的服务、规范化的运营赢得了业界的认可。



互联网金融时代加速打造农村金融平台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互联网+三农”市场让众多金融平台找到互联网金融新蓝海。在众多平台中,沐金农因在三农领域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平台背景竞争力高,而一致被业界看好。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希望通过自身的专业优势,力求为广大涉农用户提供高水平、有价值的金融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满足其增收致富的需求。为此,2016年伊始,沐金农破土开疆连续驶入到福建泉州、河北怀来、遵化、河南濮阳、山东济宁、嘉祥、山西太原、吕梁等10多个城市地区,持续助力农村金融发展,高效实现了沐金农农村金融的全国战略布局。


选择合规平台是关键




目前,涉及三农金融平台愈来愈多,不仅有传统农村信用社、传统金融机构、还有BAT电商大亨,如阿里、京东、百度等的市场抢滩,犹如雨后春笋般呈现。在众多平台中如何选择正规、合规的平台其实尤为关键,正如沐金农平台,采用荷兰合作银行的技术,在资产资源占有、收入、生产经营技能、二三产业融合、还款来源多样化等多个角度选择最优质的TOP 20%-30%的农村家庭以及适度规模的经营主体切入。




三农的创新不仅需要技术创新、经营创新外,还需要农用的推广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不断完善,三农更需要金融体系服务的创新与结合,以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水平。今年,沐金农正式开启“农业保险+科技金融”模式,使其更安全、高效的帮助农民解决相应的资金问题,帮助更多的农民做实事。


普惠金融搭乘互联网快车




随着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国务院网站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中明确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同时对于今后五年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等特殊群体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重点服务对象。


沐金农创始人王曾表示,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将由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生产升级、消费升级成为常态,沐金农将顺应这一趋势,为8亿农民提供生产、消费的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


普惠金融成国家级战略规划


2015 年12月,国务院印发了《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这是我国首个发展普惠金融的国家级战略规划。《规划》明确指出发挥互联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有益作用,发挥网络借贷平台融资便捷、对象广泛的特点,引导其缓解小微企业、农户和各类低收入人群的融资难问题。




《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发布,是有史以来对普惠金融最大的政策性支持,从国家层面进行了发展的细致规划,为未来5年的发展描绘了发展路径。

王曾认为,虽然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三农金融,但三农互金也面临着传统三农金融参与主体不足、三农资产的风险识别和定价以及三农资产的大规模获取等三大问题,唯有做好“五化”,即移动化、流程化、便捷化、智能化、场景化才是三农金融的破局之道。


业内评论专家认为,“互联网金融+三农”作为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科技深度结合的新兴业态,突破了市场空间和地域限制,使涉农用户有机会获得更便捷、更实用的金融服务。而作为互联网金融重要分支的三农金融模式,正如王曾所说,三农普惠金融的高速发展不应再道远,应在当下。

来源:网络沐仔诚意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