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建:读懂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与逻辑

赵建 教授 西京研究院 2023-02-02

本文作者:西泽研究院院长 赵建 博士。本文为西泽研究院发表的第607篇原创文章,赵建教授的第565篇原创文章。本文为赵建博士的“中国式现代化十二讲”系列报告/课程之一,本文为缩减版,发表于《大公报》10月19日个人专栏。课程目录如下:

中国式现代化:历史与逻辑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与自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与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工业化与工业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化与城市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货币化与现代金融

中国式现代化:从高速度到高质量

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与公平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绿色发展与和谐社会

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与精神满足

中国式现代化:全球化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式现代化:政治发展与国家治理


凡是重要、深刻而宏大的词汇,都无法准确定义。因为一旦准确界定,就相当于将其锁入语义学的牢笼,失去内在的弹性和张力。“现代化”一词恐怕是典型的代表

一般而言,直观来说,现代化往往是指“西方化”,是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全球化等一系列技术、制度系统以西方为模板的展开。然而吊诡的是,当发展中国家开始全力推动现代化的时候,西方却自诩进入了更加难以名状、蒙昧昏暗的“后现代”。与中国当前推动的现代化进程的积极意义相比,西方的学者不再津津乐道的,以积极的过去引以为傲的“西方中心论式”的意味谈论现代化、现代性,而是以一种阴郁的、悲观的、怅然若失的昏暗论调在反思现代性,或者说是“现代文明病”

若西方的现代化已经告别了黄金时代,后现代同时伴随以持久失业、金融危机、环境污染、末日威慑、精神空虚、恶性通胀、贫富差距、阶层割裂、种族歧视、宗教冲突、吸毒、枪击、党争、战争等“现代文明病”,那么作为正在推进现代化的中国,该以什么样的道路,在尊重现代化的一般规律和原则基础上,避免现代文明的种种疾病和昏暗而走向现代化的光明终点。

在现代化理论的思想史和思想谱系中,有韦伯、马克思、布莱克、亨廷顿、艾森斯塔德等诸多大师,提供了诸多道路和药方。但所有的现代化,似乎都是与“西方化”同出一义。唯独没有大师为一个东方的古老国度提供现成的指引。这注定只能让中国自己去探索、创新、试错、纠偏。所谓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实践大于理论,问题重于主义的命题

党的20大为这一重大命题在新时代语境下重申主张或重新定义这体现了历史的继承,更阐释了逻辑的统一。关于党的领导,关于社会主义,是现代化道路的一以贯之,毫不动摇;关于高质量发展,关于精神需求的满足,关于全过程民主,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则是在上一个阶段以物质世界现代化为基础的更高阶目标。

现代化是一个过程,中国的现代化也是如此。现代化根据不同的国家和民族有其独特性,但更多的是尊重其难以挣脱的一般规律。比如市场经济、法治社会、城市治理、现代金融等。水往低处流,树也长不到天上。违背现代化规律的,不尊重国家独特国情的,都一样受到规律的惩罚。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核心动力谱系,其它的比如城市化、市场化、全球化等都围着工业化展开。诚如历史学家克拉克所说,“人类历史上只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人类文明历史的分水岭,它同样也开启了现代化的开端,让人类走出昏暗的“中世纪”拥有现代性成为可能。

近现代中国史,可以看作是一篇工业化进程史。从农业社会转型为工业社会,点燃并实现中国自己的工业革命,以改变落后挨打的国际处境,是自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三个甲子年来,无数仁人志士付出生命梦想完成的事业。这个伟大事业,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没有最终完成。但为最后的一跃积累了底蕴

新中国建立后,形成了稳定统一的国家环境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国家能力,一直没有停止探索中国自己独特的工业化道路,在与苏联脱钩后付出了试错的代价,但为最终点燃火把积攒了热量。众所周知,最终点燃中国的工业革命并完成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是改革开放,是依靠市场经济占决定性地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正是看到了市场经济在人口第一大国的资源动员力量,18大确定了“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地位”,并经过19大、20大的一再重申并写入第三个历史决议。改革开放、市场机制点燃了中国工业革命的火种,并在神州大地熊熊燃烧,创造了中国经济的奇迹,让“中国制造”享誉全球。中国人封建时代那种封闭落后、故步自封的传统形象一扫而光,以现代、文明、开放、包容的形象在全世界赢得了尊重。

市场经济为何如此强大?在于市场经济以价格为信号,通过分布式的利润动员机制,可以激发每一个卑微渺小的力量,无论是田间地头、大街小巷,还是豪华园区、高楼大厦,都可以围绕着市场经济的激励机制发挥自己的作用。它让十四亿人的中国在五千年历史上,第一次每一个微小的个体都得到了尊重,每一个人的能力和光彩都可以被市场的力量看见。市场机制,让大国经济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终于在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史的末端,经历了三个甲子年的浴血奋斗历程之后,点燃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推动中国点燃工业革命的隐秘力量来自何处呢?如果对比西方的工业革命,我们会发现在西方的工业革命以前,有文艺复兴,有宗教改革、有启蒙运动等一系列思想革命的积累。中国也一样,在市场化点燃的工业化之前,也有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革命,那就是“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的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一场思想启蒙,它体现了党的先进性、自我革命性、开放性,体现了真正群众路线的谦逊、开放、包容、自信。它让全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重新认识了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基础,中国于新的千年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全球化,构建了全球范围内最广泛的“统战体系”——全世界都愿意与中国做朋友。

历史滚滚向前,时代也不会裹足不前。当中国的工业化基本实现,城市化也进入成熟阶段,人们对精神世界、人文自然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全球化面临越来越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国现代化的下一程该如何走?20大给出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历史任务:

  • 与过去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相比,今天更注重高质量
  • 与过去以效率导向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相比,今天更注重共同富裕
  • 与过去以物质文明为主,今天更注重精神世界的丰富。
  • 与过去以工业化为主相比,今天更注重人与自然和谐
  • 与过去以单个国家利益为主的全球化相比,今天更注重面向解决共同问题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这是党的20大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赋予的新时代内涵,也是根据中国经济、政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新判断。中国现在既不是一般的发展中国家,也不是标准的发达国家,而是介于发展中与发达国家的状态,本质上还是发展中国家,我所定义的“后发展时代”。在这个特殊的时间,在历史新的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的图景已经徐徐展开,但是怎么具体描绘、具体实施,还不能仅仅处于顶层设计的阶段,需要根据越来越复杂的现实问题一点点的开凿道路。很多东西还需要探索,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推动更高水平的改革开放,以包容谦卑的心态认识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去寻找独特的东方大国所需要的独特道路。这也是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而非仅仅自身视角对现代中国道路的一种理解。

延伸阅读

赵建:后发展时代如何走出“两大陷阱”

赵建: 理性认识中国的后发展时代与风险型社会

中国经济的“三峡河段”:一个理性乐观者的角度

赵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守护中国经济的“免疫系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