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赵建:俄乌战争的“四重叙事”

赵建 教授 西京研究院 2023-02-02

作者赵建,西泽研究院院长。本文为西泽研究院发表的第605篇原创文章,赵建教授的第563篇原创文章。
俄乌战争是最近几十年最大规模的一次军事冲突,持续了八个月还没结束,而且正在引发更大级别的战争,甚至有触发核大战的可能。因此其规模和影响后果会超过二十年前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十年前的叙利亚战争。这三次战争与其说是战争,不如说是英美等西方诸国对“恐怖分子”的“惩罚”,因为军事力量不在一个层次。
但俄乌战争很不一样,可以说是冷战后俄罗斯与北约或者美国之间最大的一次较量,很可能是最后的决战。也是一个能源大国与粮食大国的较量,这势必会改变原有的国际政治和地缘格局,也会一直冲击全球金融市场,加剧欧洲的资源供给紧张和全球通胀,并会在复杂敏感的传导链中引发更大不确定性的大变局。因此市场和投资者怎么看俄乌战争,直接决定了全球金融资产的走势。本文将从四个角度全方位综述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战争以来,主要有”四重叙事体系“主导着我们对这场战争的认知,分别是:
  • 地缘政治下的“正义叙事”
乌克兰地处一个很敏感的地带,不仅是敏感的地缘,还有历史、民族、政治等种种元素,可以说是欧洲大陆板块的支点,一不小心就可能导致板块失衡,点燃沉寂已久的火药桶。
因此在政治现实主义者比如米尔斯海默看来,乌克兰一定要左右逢源、八面玲珑,依靠冷静的纵横捭阖的政治智慧来维系整个欧洲大陆的脆弱的平衡,也就是要保持“中立化”、”芬兰化“。
在以前保守派领导人加上像默克尔这样的成熟政治大家在任的时候,这个微弱的平衡还可能保持。但是当年轻的非建制派(演员出身)总统上任,加上成熟老道的默克尔退休,这个地缘平衡就被打破了。当然,在年轻人看来,老谋深算的政治家这是委曲求全,不能为了所谓的和平向强权霸权屈服。
现在”反侵略正义”的叙事已经完全垄断了评判这场战争的话语体系,默克尔等政治家无法表达理性但“不正义”的解决方案,因为这些方案在“正义战士”来看都是绥靖和投降,因此已经无法再重新平衡这场由激进派积累、俄罗斯贸然发动的战争局面。在宏大的正义叙事面前,和平的理性解决方案很难再上台面。西方世界进入了一种痛打侵略者落水狗的局面。
因此,这场战争最后的获益者不仅是美国,还有泽连斯基,他将成为不朽的英雄总统载入乌克兰史册。当然,代价是无数俄乌平民百姓的伤亡和破败的家园,以及欧洲其它国家的资源短缺和生活质量的下降,还有更加大范围的战争和冲突。如同一位保守派政治家捶胸顿足呐喊“欧洲从此后将永无宁日”(据传希腊等国要追账德国的二战赔偿,芬兰要求重新分配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等)。
然而站在更长远的角度,乌克兰的胜利将会迎来新的时代,因此这一代人的牺牲可能是值得的。
  • 大国战略下的“博弈叙事”
毫无疑问,这场战争的真正角力者是俄罗斯和美国(名义上是北约)两个大国,可以看作是“冷战3.0”。
现代战争不是人海战,是科技战、信息战、资源战。看似美国等北约诸国没有直接出兵(仍然有大量的志愿军),但是背后持续源源不断支持的武器装备对俄军的打击却是致命的,所以起得作用非常大。标枪、毒刺这样的便携式导弹,海马斯这样的军用信息和制导系统,能组织起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对俄军还停留在“钢铁洪流”重工业时代的重武器体系是高维对低维的打击。
因此当战争前期俄军重型闪电战打击结束后,乌军很快就进入了反攻阶段。站在大国博弈的角度,为什么美国这么不遗余力的援乌,这既有拜登政府左派理念支配下的主动作为,也有美国长期的战略意图。站在美国乃至整个昂撒体系的角度,“均势欧洲”是一个长期战略,即不能让欧洲某个国家过于强大,更不能让欧洲联合起来
美国最大的竞争者或其体系的挑战者是谁?当前来看表面上好像是中国,但实际看真正的硬实力,能跟美国掰手腕的是欧洲(以德国为主),至少欧洲有两个威胁对美国来说是中国不具备的:货币和核心技术。即使在深层价值观层面,也不完全相通:英美同属基督新教文明,欧洲大陆是天主教文明;而且美国与中国在产业上更多的是互补,尤其是在当前大通胀之下,美国超市的货架更需要中国商品去补充(很多其他地方制造的也是转口贸易)。
美国也清醒的认识到,俄罗斯虽然已经在经济上沦落为三流国家,但仍然是军事大国,仍然生性好斗,军国主义气氛浓厚。尤其是特别可怕的一点是,德国与俄罗斯的联合,一个制造业强国,一个能源大国,而且是现代战争史上最强大的两个军事大国(一个几乎征服欧洲,一个扭转了二战局势)。
这两个大国如果形成紧密的产业链联接,俄罗斯真正融入欧洲,甚至有可能加入欧盟,那对美国的威胁将是致命的。还有一种对美国来说更可怕的可能,那就是“德国—俄罗斯—中国”形成制造业产业联盟闭环,上游有俄罗斯的能源,中游有德国的核心技术和装备,下游靠中国廉价劳动力的组装成品,那么这样的产业联盟对产业空心化的美国来说是第一威胁,美国本就脆弱的金融和经济系统可能随时崩溃。因此,站在美国的角度,一定要全力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炸掉北溪管道,就像炸掉了俄罗斯与欧洲大陆之间联接的脐带,俄罗斯归入欧洲大陆母亲的梦也就成为“泡影”
  • 货币战争下的“金融叙事”
我们看到,自俄乌战争以来,美元开始几乎对所有的非美货币进行绞杀,尤其是对日元和欧元这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
美元自俄乌战争以来的走势,可以说是最近半个世纪未有。美元指数不断的创最近几十年新高,相应的其他货币持续走向最近几十年历史新低。先是绞杀日元,不到一年内已经贬值超过20%;后有绞杀欧元、英镑,贬值也超过了15%。其它国家货币,尤其是新兴国家货币比如土耳其、阿根廷等传统金融脆弱国家更不用说,几近崩溃。
从这个角度来理解,美国的确在俄乌战争中,不仅强化了自己的军事霸权,还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货币霸权。这可以部分解释当前的一个经济学迷思,那就是为什么美联储历史性大宽松,但是美元指数却是历史性强劲上涨?
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汇率是一种相对比价,美元超发多,但是其他国家货币超发更多,况且美国现在已经在加息,其他国家还在宽松中。除此之外,我们还要看到俄乌战争在塑造美元及其系列资产谱系发挥的避险功能,或者我在前一篇文章中讲的美元的“战争美元”功能。
如果说和平年代,货币的竞争要看这个主权国家的经济实力,那么进入战争情形下,货币的竞争要看一国的军事实力,货币的军事资源购买力及购买范畴。美国现在第一要务要治理通胀,中期大选即将到来,时间窗口不多。治理通胀的第一手段传统理念认为就是加息缩表,但我认为当前的局势下,可能做强美元也就是“加汇”是最优的选择。
因为只有美元走强才能抑制上涨的大宗,才能解决供给问题引起的成本推动型通胀,也可以吸引投资者看多美元的情况下加大美元的配置。虽然战争带来对大宗供给的缺口并引发能源价格上涨,但美元走强不仅对冲了这个风险,还给本国石油、页岩油、天然气等能源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要知道,在没有加息期间,投资者们最担心会触发美国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就是那些能源行业的垃圾债。总之,在这个货币战争的叙事中,人们相信俄乌战争后美元通过战争货币的功能,让美元的避险功能发挥到淋漓尽致,让资本继续涌入美国,在美元加息引发的金融动荡中维持美国经济的基本面。
  • 帝国体系下的“历史叙事”
每一个大国都有一个帝国梦。当今世界真正的“帝国”是美国,可以说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帝国”,全球使用的语言、货币、国际秩序(联合国、世界银行、WTO等)、金融基础设施、国际安全(在全球近四十个军事基地)等,都来自于这个帝国。
当然,帝国也意味着霸权,对其他国家的干涉和裁决权。从越南战争,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其实都不算作战争,而是一种讨伐和“镇压”,当然目的和客观效果,也可能推动了这些传统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造成的战争苦痛也是客观存在的。
同时,世界上还有一个没落的帝国,那就是俄罗斯。在苏联解体之前,其疆域也是非常宽广,帝国的势力足以与美英西方诸国抗衡,甚至一段时间超过西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开始向西方体制靠拢,在没有成功后选择了走强人政治的道路。
普京大帝真正统治俄国近二十年,但经济上收效甚微。尤其是美国次贷危机后大宗商品多年熊市,更是让俄罗斯在经济上逐渐沦为三流国家。然而一个问题开始出现,那就是俄罗斯虽然沦落为经济小国,但仍然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拥核大国,这就是让当权者产生了一种“帝国遗老”或“帝国旧梦”的心理。
作为克格勃出身,经历过苏联帝国荣光的普京,他的心里面自然是对帝国复兴的执着。奥巴马称普京是来自中世纪的人。他的理念很明显不是现代理念,如同印度总统批评的,他还“停留在战争年代”。
我们看到他面对国旗升起满含热泪,看到他充满激情的动员演讲,看到他对收回苏联时期领土的渴望,看到他对美国主导的世界单极秩序的厌恶。但是这一切在现实面前,看上去也是非常无奈。
当他依靠“政治强人”的形象,依靠“帝国复兴”的伟大梦想来获取长期统治的合法性时,北约东扩和乌克兰西化就是对他极大的具有侮辱性的挑战,这会严重损害他的政治强人形象,从而引发长期统治的合法性危机(大众不满政治强人忍气吞声和懦弱,会认为普京欺骗了他们)。因此,他必须要发动这一场战争,继而陷入战争的泥潭,或者如同一头大熊落入了猎人早已布置下的陷阱。
而从更深的帝国密码层次,这次俄乌战争的背后,也可以看做是海权帝国与陆权帝国之间的较量
从人类文明史来看,海洋文明和大陆文明长期处于一种冲突和对抗的状态,因为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文化。同样是基督教,在昂撒海洋体系和日耳曼、斯拉夫大陆体系结出的果子就不一样。尤其是斯拉夫人形成的东正教文明,实际上与基督教文明差异较大。
中国也是大陆文明,与美英等海洋文明国家也存在不同的价值观,很多时候在冲突中双方都自说自话,互不理解。这实际上是深层次的文明的差异。从英国建立“日不落”帝国,到美国继承这个“日不落”帝国(当今已经不能明目张胆的殖民,但是在全球各地有驻军),他们都属于海洋帝国。而今天的国际对抗格局,越来越像海洋帝国对大陆帝国的征服
海洋帝国就像近一千年前的“十字军东征”,向大陆国家发起又一次的“价值观”输出。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对现代社会的引领,但也不应该通过武力和战争的模式“拔苗助长”。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俄罗斯、欧洲(德法)、中国这些大国之间的矛盾是深层次的,所引发的冲突也将是旷日持久的。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好这个准备。

延伸阅读

赵建:俄乌冲突的“帝国密码”

全球化的黄昏与帝国的背影——从历史的大逻辑看中美贸易摩擦及未来

赵建经济内参系列:战争经济学——战争离我们有多远?

赵建:现在最可怕的是,没人相信杀手会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