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香港的“繁荣稳定”和“稳定繁荣”

银鸣 硕鸣灼见 2021-07-30

硕鸣灼见

有价值的资讯、知识、观点和思想。


文/纪硕鸣

是“繁荣稳定”还是“稳定繁荣”,字相同意则大不一样。在不同场合,邓小平都使用过这二个词,都表示其重要意义。其实,这两个词的背后代表了两个制度的场景、要达到目的,路径和结果都大不一样。


内地,听的比较多的是:“稳定繁荣”。意思就是,安稳的政治社会环境下才会有欣欣向荣。把稳定放在首要位置,为繁荣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其逻辑关系是,稳定才是繁荣的基础,社会动荡,经济一定出问题,生活不会好。

1989年2月26日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这个谈话收入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题为《压倒一切的是稳定》。以这个观念为出发,内地政府理直气庄加大维稳力度,以创造安定的政治、社会环境。


香港实行的是繁荣稳定


香港主权回归,实行一国两制,邓小平提出的则是保持香港的“繁荣稳定”。在这里,把“繁荣”放在了“稳定”的前面。1983年10月3日,邓小平会见港澳同胞国庆观礼团时,提到“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邓小平说:“有些人担心干预。不能笼统地担心干预,有些干预是必要的。要看这些干预是有利于香港人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还是损害香港人的利益,损害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香港为什么是繁荣稳定,而内地则提稳定繁荣?我的理解就是,香港和内地,中国实行的两种制度,在不同制度下有不同的价值观,商业的香港少一点政治,以市场的方式管控调节,保持宽松的环境赢得商业的繁荣,社会才能稳定。所以,回归前后的香港管治,基本奉行的就是发挥市场作用而不是政府。

一直以来,香港扮演的就是“商业香港”的角色,对“商业香港”和对“政治香港”的管控和治理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讲话时表示:“对香港的政策,我们承诺了1997年以后50年不变,这个承诺是郑重的。为什么说50年不变?这是有根据的,不止是为了安定香港的人心,而是考虑到香港的繁荣和稳定同中国的发展战略有着密切的关联。”

邓小平讲繁荣稳定,正是因为“商业的香港”有繁荣了才会稳定,人心思赚钱,没有繁荣没钱赚,社会就动荡,就会不稳定。早前,中央面对解决香港所谓的“深层次矛盾”,大多以“派糖”、给予优惠政策来处置,以安定人心,以促进香港经济繁荣为主轴。


回归20年见证繁荣


尽管内地稳定繁荣发展很快,甚至部分省市超越了香港,但香港回归20年,股市及楼市都有显著增长,GDP还不断胜了先进国家。走出的是繁荣下的稳定轨迹。


1997年,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773.5亿美元。20年后的2017 年,香港GDP 达3412 亿美元,20年翻了一倍。根据世银2015年数据,香港的经济增长率达2.4%,仅输美国,跑赢绝大部分7大工业国成员。以人均GDP 计,2015年香港在全球排名第18。

股市,以1997年为基础,港股的日均成交及市值均有显著增长。截至2017年6月23日,港股主板的日均成交达752亿元,较1997年时的155亿元高出近4倍。市值方面,港股主板现市值达28.3万亿元,较1997年时的3.2万亿元高近8倍。

楼市,按中原城市领先指数,1997年7月指数为100点。20年后上升近6成。根据券商资料,1997年香港约有90万个私楼单位,楼市规模约4万亿元,2017年的私楼数目已达120万个,楼市规模升至9.2万亿元。

香港整体劳工收入中位数,由 1997 年的 11890 元升至 2017 年的 17274 元,增幅达 45.3%虽然收入增幅改善不大,但港人平均寿年(男女平均)至2015年却达84岁,较1997年长近4岁,不论男女已均超越日本成全球最长寿的地区。


怎么看香港的“不稳定”
其实,回归以后的香港,没有消停过,社会争议、冲突不断。

每年重要的纪念日子,香港都有人组织上街,不是欢庆,而是游行、抗议,民众总有百般的不满。2003年,据说有50万人规模的游行,对港府施政提出抗议。05年,港府按基本法推出07、08年政改方案,遭民主派人士反对而流产。2007年本土保育组织策划一连串论坛、静坐和绝 食阻止皇后码头拆卸,事件后来演变成警民冲突。

还有香港人以“蝗虫”贬义性歧视言论,歧视、阻止内地人来香港,令香港与中国内地的矛盾升温等等。都让社会不时处于动荡之中。

直至2014年9月28日,香港爆发的“占领中环”,抗争行动持续到当年12月15日落幕。导致旅游业、餐饮业、零售业等诸多行业受损,有人保守估计造成损失超过3500亿港元。


看上去闹轰轰的香港社会一直极不稳定,但回归20年的香港就是这样一波三折。或者说,这就是资本主义自由制度下,伴随繁荣“不稳定”的同时存在。单纯从香港繁荣稳定的关系上来讲,香港回归祖国的前20年,看上去不尽人意的稳定,还真不是影响一国两制取得成就的障碍。因为,香港成熟的市场、完善的法治,保证了这种“不稳定”的边界不被突破。

或许,站在社会主义的角度,开放自由的资本主义本来就是不稳定,阶级矛盾突出、贫富差距严重的社会现实。可是,西方社会的哪一个有稳定?这样的社会形态中,稳定本来就是相对的,繁荣才是绝对的。

去年4月6日,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在报章上刊文,强调“《基本法》──香港繁荣和稳定的最佳保障”,她指出,“事实上,香港回归祖国22年以来,经历了种种考验,但‘一国两制’的落实,整体上是成功的。在背靠祖国、面向国际的有利位置上,香港特区以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自由开放的经济模式和与内地紧密连系的优势,发展成为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并以良好法治、司法独立和资讯自由吸引了逾九千家海内外企业落户香港,不少并以香港为它们亚太区的总部。”

为保证香港行走在“一国两制”的正确轨道,2020年7月1日,港区国安法在香港实施。此一法律出台,自然针对前一年香港出现的分裂势力,维护国家安全,稳定香港为主要目的。

中央政府是否是要清楚表达,香港正在转型,“商业的香港”愈来愈走向“政治化的香港”。对“政治香港”的管控和治理就是要以“稳定压倒一切”为重要前提?是要告诉香港乃至国际社会,愈来愈政治化的香港社会,如果没有稳定,则一定不会有繁荣。基于这样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中央以及特区政府,是下决心要把“社会政治稳定”放在首要位置?

就在港区国安法实施不久的2020年7月19日,财政司长陈茂波以“司长随笔”推出一篇文章,标题是:“维护香港的稳定繁荣”。司长很敏锐,把香港讲了20多年的“繁荣稳定”调转了过来了,开始强调“稳定繁荣”。预示的是,香港是否该进入另外一个强调稳定带起繁荣的时代?

2013年2月22日出版的《报刊文摘》,介绍了陆南泉在《读书》上发表的文章。该文说,邓小平谈“稳定压倒一切”,还有一句话,就是强调稳定是对的,但不能强调得过分。意在提醒人们,要注意完整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一些提法和观点。邓小平不但多次讲“稳定压倒一切”,还不止一次地讲经济体制改革、经济建设“压倒一切”,他讲的是两个“压倒一切”。

不管是“繁荣稳定”,还是“稳定繁荣”,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各级领导历来倡导的都是,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邓小平南巡在顺德时,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香港其实也不能例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