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爱国生意全面胜利 《战狼2》 容不下批评?

2017-08-08 超讯 硕鸣灼见


《战狼2》的三十亿票房,不是国产电影的胜利,而是爱国生意的胜利。这一刻,充满狼性的爱国情绪容不下批判思考,无人可与之对话。



文 | 陈雨萌


《战狼2》自7月27日上映后,今日(8月8日)凌晨累计票房已达34.24亿元,超过周星驰导演的《美人鱼》所保持的中国电影最高票房纪录33.9亿元。


谈论电影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作为一部商业片,《战狼2》无疑是有诚意、并做得不错的。它打破了近几年国产商业片的惯用伎俩——流量明星、巨额宣传、PPT式剧情和MV式剪辑。《战狼2》里真实的军事设施使用、武打场景摄制、细致的特效制作、不用替身的主演们——正是这种「较劲儿」,让观众感到了诚意。


《战狼2》给人的惊喜还在于,它让观众看到了国产片未来的可能性,它可以为之后的电影起到一个示范性作用,发挥榜样的力量。由此来看,《战狼2》的成功理所当然,如果它不成功,才令人失望。但我们谈论电影时,不只是在谈论这种意义层面的成功。


何况它的票房,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时势造英雄」:一面是崛起的中国梦和军事力量——建军90年沙场阅兵的澎湃,一面是动荡的时局和大国信心——中印冲突下中国的强硬态度。《战狼2》此时崛地而起,正填补了近年同类影视主题的缺失,也迎合了大国梦下的主旋律。


票房只能代表大环境的审美,观众只要觉得电影「好看」就行了,但只要是一部作品,就应当接受专业和艺术应有的衡量高度。结合一部好电影所具有的优秀品质来看,《战狼2》还不足以被捧上神坛。甚至,回顾一番中外影史上诸多经典,如果这样的作品现在就摆上了神坛,只会令中国电影未来更加举步维艰。它不完美。正因为它不完美,出现批判的声音无可厚非。


主旋律下的主创和观众心理


但批评一部国产片,越来越需要勇气。长时间以来,评判一部电影的好坏时,主创们的心血和态度成了最大的得分点,哪怕呈现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什么时候开始,努力、投入、情怀,这些不是我们靠近专业的方法,而是我们远离专业的托辞。因为他们努力过,因为他们有情怀,所以我们必须包容、降低评判标准。


《战狼2》下的讨论也难逃这个问题。而这种冲突在《战狼2》突破几十亿票房后变得尤其明显,主旋律渲染下,主创和支持者的态度尤为激烈,心理更加敏感。面对任何对影片本身提出的问题,都会与爱国情怀牵扯到一起,甚至上升到中美片的较量。


首先是吴京对异议者的强硬回话。面对电影太过个人英雄主义的质疑时,他说:「美国也有很多个人英雄主义的电影,可能有些人自卑,被洋人欺负惯了吧,就觉得中国人不能强。看不惯别看,看美国人的片子去。」



紧接着网络中一点异见都被群起而攻之。有专业影评人评论《战狼2》时指,整个氛围设计以满足感官欲望为第一目的,缺乏自然流淌的东西。便引来大量指责和谩骂:「你是不是酸?」、「少自以为是!」、「看你的美国片去!」,恶意和欲加之罪一条接着一条。


这种观影氛围很可怕,因为制作方卖力,票房高,我们应该对电影里那些不足的地方视而不见,如果有,那就是钻牛角尖、另辟蹊径,那就是同行的嫉妒心作祟。


更可怕的是,当一部电影和它的支持者始终扛着爱国主义的大旗,异议者似乎没权利发出一点儿声音——即使以制作的角度来看。这种现象非常奇怪,就好比,只要爱国,其他一切不足就可以被忽视。这一刻,除了冷锋(电影男主角),人人都是狼,充满狼性的爱国情绪容不下批判思考,狭隘到无人可与之对话。


直到《战狼2》突破三十亿票房,也没有一句批评能安然避开群嘲。《战狼2》的高票房,最终不是国产电影的胜利,而是爱国生意的胜利。如果这种胜利让人失去理智,是非不分;失去品格,肆意辱骂。那么这种胜利背后的爱国主义,不过是一口有毒的狼奶,喝得越多越难消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