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新加坡人」融入新加坡

2017-08-07 超讯 硕鸣灼见


《超讯》曾做过「新香港人」专题,相比之下,发现「新新加坡人」更具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这与新加坡政府的关注、社会团体的积极参与以及个人的需要有关。新加坡政府特别设立「新加坡国民融合理事会」,拨一千万新币用于推动新移民跟社会「融合」的活动。


新加坡政府清廉高效


文 | 纪硕鸣

 

和香港同属亚洲四小龙的新加坡,还有一个相同的特点是新移民所占比例较高,新加坡710平方公里土地上,常住人口约530万,其中公民和永久居民约380万。2013年新加坡全面规划未来人口政策白皮书指出,新加坡长期出生率低,令人口老化问题恶化,人口萎缩将会危及国家经济发展。为保持人口增长与竞争力,白皮书建议:未来17年内增加30%人口,目标在2020年将国家人口从目前的531万人增加至580万到600万之间,并于2030年达到650万至690万人。令外来人口比例在2030年增至近五成,在地人口则由目前62%降至55%。和香港有新香港人(新移民)一样,新加坡也有新新加坡人融入社会的问题。

 

和香港的新移民比较,新加坡的后来人,或者说是新到者,他们对社会的融入和参与度明显要高。这不是因为新加坡是国家,香港只是一个地区。这可能与政府的关注、社会的积极推进以及个人的需要都有关。

 

人才是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小国的发展之本。新加坡是个岛国,地理空间狭小、资源短缺,吸引外来人才成为新加坡的立国之本。在新加坡人看来,「新加坡什么都没有,只有人才」。1990年的资料显示,每10个新加坡居民中只有大约一个不是本地人,到2000年时就达到了5∶1,2012年为3∶1。新移民增加,成为「新新加坡人」,关键是如何融入到新加坡社会中,他们不做过客,而是要成为其中一个主人。

 

他们不做过客 要做主人

 

目前新加坡餐饮、酒店、建筑等蓝领工作主要靠占人口1/3的外来移民来完成。也有一些移民从事金融、投资等高端行业,成为新加坡保持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资本。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新新加坡人如何融入社会,成为主人而不是客人。《超讯》曾经做过专题「新香港人」,与「新新加坡人」比较,两者都是新移民,不过,「新新加坡人」更具融入社会,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

 

过去十多年,外国移民无疑是推动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周兆呈现任职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副总裁、新加坡亚洲研究学会会长。1998年,周兆呈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念硕士,1999年毕业之后加入联合早报,担任过高级新闻编辑到助理主任再到副主任。那一年,联合早报新增「新汇点」栏目,他出任主编,「新汇点」是早报设立的一个专门报道新加坡新移民的专栏,一周一期。

 

记得2009年4月出刊新汇点专刊第一期,新加坡领袖李光耀前往担任特别嘉宾启动发布仪式,出席者很多是新移民,李光耀还专门前来跟新移民做了一个对话。那时候,新加坡政府对「新汇点」,对整个新移民的问题就特别关注。

 

作为新加坡的新公民,周兆呈在新加坡生活、工作多年,不仅从媒体角度,同时担任的社会公职多个角度都与 37 29298 37 10998 0 0 4282 0 0:00:06 0:00:02 0:00:04 4282移民相关。

 

他是新移民,他也为新移民服务。周兆呈担任新加坡中央会馆联合总会的理事兼社会事务委员会的主任。中央会馆联合总会就是新加坡所有的不管是血缘还是地缘相关的华人社团,现在有两百多家会员团体。如按照地缘有广东会馆、福建会馆、海南会馆等。还有按照姓氏血缘的,如说马氏总会、纪氏总会或者是周氏总会等等,按照大家都是共同的血缘组成的社团。社会事务委员会所做的就是要帮助新加坡社会中尤其是华族为主的新移民跟本地的社会的融合,然后推动了华人社群跟其他族群之间的往来。即使媒体事务繁重,但每一份社会职务周兆呈都认真去做,因为,这都跟「新新加坡人」有关系。

 

加入新加坡生活的新移民,不是你需要融入新加坡,政府也希望新新加坡人可以尽早成为新加坡重要的一员。


新加坡报业控股集团副总裁周兆呈


在社会不同领域服务新移民

 

新加坡政府特别设立了一个叫为「新加坡国民融合理事会」的机构,而且政府拨了一千万新币用于推动跟「融合」有关的活动,这个理事会下面有四个工作委员会,周兆呈是其中社区委员会及媒体委员会这两个委员会的委员。

 

周兆呈祖籍江苏,去年10月,他和一众新加坡的江苏老乡,经政府批准注册成功新加坡江苏会,周兆呈是创会会长。

 

新加坡不同的相关服务新移民的机构,都在不同领域服务新移民,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系统,让这个社会满是温暖。新加坡联合早报设立「新汇点」专刊,目的是构建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在「新汇点」版面上,新移民应该知道的新加坡相关的法律、医疗、教育、婚姻等新移民需要了解的实用信息。「新汇点」也会分享新移民的故事,并提供一些交流活动的信息。

 

周兆呈向《超讯》介绍,新加坡相关社团的活动比较直接,比如中行总会的活动中,每年都会举办比较有代表性的活动,一个称为走进新加坡的参观活动,带新移民和本地人一起去参观新加坡的文化古蹟,一些具历史意义的纪念地,加深对新加坡的了解。新移民与新加坡社会相关的系列讲座,也是新新加坡人了解融入社会的必备课程。

 

事实上,这些年,加入新加坡社会的新移民,学历、社会层次都比较高,对新加坡文化接受很快,参与、融入社会的需求与方式不一样。新加坡江苏会有500多个会员,其中40%以上都有硕士、博士以上学位。教育程度很高,英文能力也很强,适应及应变快。他们有技术,生存能力强,他们更需要的是到一个新栖息地所缺乏的精神需求,需要有价值、有内涵的活动,更需要与本地社会的社交。周兆呈说,其实很多人新加坡的新移民或者说是「新新加坡人」,他们很愿意参与到新加坡的公益活动里面,「这点我觉得挺有意思。坦白讲,过去我们中国大陆的传统里面其实对社会公益参与度是不高的,不管是有钱人还是没钱的人,有钱的是担心捐款,他就变成了炫富,变成别人仇恨的目标,他不愿意高调。那么没钱的就更不用说了。其实公益不一定非要出钱,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坐言起行开始。新加坡人做公益或者做慈善,中国大陆来的朋友到了新加坡之后会非常有感触,也很愿意参与。很多会馆也愿意帮他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吴伟教授指出,老一代的会馆以乡情寻找互相照应,现在不一样了,现在这种新移民团体有的甚至吸收不同地方的人才,比如说天府会吸收了一些不是四川人参加,大家能够可以相互交流一些信息,除了联谊,对社会关注度就更高。

 

总理李显龙鼓励新移民融入新加坡


新移民有民主投票权

 

新加坡还有一个特点,尽管有待完善,但它强调是一个民主国家,国民有民主投票权。在取得了新加坡公民权后的新移民,参与社会的热情较高。周兆呈表示,「来自中国大陆的,因为在中国大陆没有直接投票的机会,也没有见到过竞选。新加坡每五年一次的大选有反对党,有执政党跟反对党之间的互相批评和互相的竞争,也有群众大会、竞选大会,所以那个场面不仅仅是新公民或者新新加坡人看的比较新鲜,而本地人其实也都是很喜欢去参与的,所以从政治关注的角度是很高的,大家都很关注政治的这方面,如果说有一些反对党出来,大家都很关注他们会怎么表现,这是政治关注。」

 

新加坡实行强制投票,只要是选区有竞选,所有在这个选区里面的选民都必须站出来投票,是强制性的。周兆呈认为,即便没有政治上的这种强制要求,新加坡新公民其实都还是很珍惜自己手中的这一票,都会很有意愿,很积极的去参与。

 

李显龙出席新公民宣誓仪式

 

新加坡政府对「新新加坡人」的社会参与也给予鼓励,李显龙总理还会经常出现在他那个选区的新公民宣誓仪式中并讲话鼓励。新移民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会在他的选区举行集中宣誓,通常是由这个选区的议员或者选区的部长出席给新公民颁发证书,仪式隆重。李显龙有自己的选区,所以他也会出席他的选区的发布仪式。周兆呈记得,著名影星巩俐好像就在李显龙的选区。

 

虽然,这些年来,中国大陆的新移民中还没有直接参与竞选的,但在基层里面活动中,比如参加政党、参与社会活动的还是蛮活跃的,包括在基层活动,帮助议员或者帮助部长负责基层选区的一些社区活动。

 

张中懿三岁时从中国大陆移民新加坡,一直读书至中学,中学后一半直至高中都是到上海完成的,后又回到新加坡当兵、读大学。他就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电子电气工程专业,成为新加坡公民之后大部分时间在新加坡。

 

不到30岁的张中懿在2013年加入了人民行动党,因为当时他当义工服务社会时,周围都是党员,受影响入党了。他对《超讯》表示,加入人民行动党,是与为人民服务的初衷有很紧密的联系。「刚好了解一下这个组织到底是怎么样的,然后学习一下他们的理念,然后看一下是不是与我自己的理念符合。」张中懿现在是新加坡贸工部前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选区的人民行动党青年党部的主席。「主要在青年党中关心、讨论如何让党的理念在青年群众中有更多的接受度。」

 

一个来自中国大陆的年青人,会对新加坡社会公共服务产生兴趣,主要是因为在大学的时候,张中懿是学生会的财政部长。即使这样一个财务部长,也是选举产生的,这让张中懿在大学时就产生了强烈的竞争及服务的意识。不能想像的是,就是这个学生会的财政部长,让张中懿产生了价值观。「当时在我当财政部长过程当中,因为我的行动造成了别人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就让我觉得很开心,我会觉得我做的事情好像还有点意义。」

 

张中懿举例说,一些组委会成员由于处理不善,导致他们的财务失算。「我会帮他们去向厂商沟通,要求多些减免,或者是给予多些赞助等。达到目的,就让你有一种社会参与的成就感。」张中懿有时也会与学校沟通,要求多一些经费,让学生活动宽余些。这样的成就足以让张中懿有满足感,以致增加了参与感。


人民行动党党员张中懿

 

新移民的满足感与参与感

 

大学毕业,张中懿在银行工作了一段时间,做并购项目,「在这种企业大家都是公事公办,没有多少人情味在,我就想着去做社工,可以体验一下帮助人的感觉。」做社工让张中懿找到了帮助社会,协助人的感觉,也让自己成熟和学到了经验。


现在,张中懿有自己的投资事业,还有一个志愿者的身份,大概有五六个社会职务。每个月大概有一个礼拜的时间是花在社会活动上面。他有固定的社会活动日程安排,每个礼拜一会见群众;每个月的第三个礼拜四需要有一个会议,是公民咨询委员会的会议;他是民众联络所管理委员会成员;还是青年党的成员,这些林林总总加起来每个月起码要有一周的时间用于公共事务上。

 

从政是张中懿的目标,但「人民行动不是捡到篮子里来的,需要付出和积累。」

 

新加坡是一个能者至上的社会,你有能力你就能上。如何证明自己的才能,张中懿认为,在新加坡成功有两个标志,一个就是做生意成为成功商人,还有一个就是高级公务员。张中懿不是公务员,那就必须证明自己是优秀人才,党才会选择他。「所以我现在还在处于证明自己有能力的过程中,如果以后我有幸成功了,证明了自己是个优秀的人才,那么我当然希望为新加坡的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因为生意关系,张中懿在世界各地跑了不少地方,他觉得,新加坡的制度是全世界一个比较完善的制度,又是一个很平稳的制度,所以以前有人问过张懿中,如果是以后从政,你希望改变什么?张中懿回答,我其实最希望的就是现在新加坡清廉高效稳定的政府能够保持下去,不需要新加坡变成那样了,能长久保持现在新加坡状态其实就挺不错了。「新加坡所政府所做的一切行为应该都是为了新加坡整体国民的利益,为了新加坡国运昌盛的利益,而不应该考虑政治因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